分享

女孩被暴躁父亲"从小打到大" 扬言要报复妈妈12年

 glhly 2015-01-26
                   

  暴力教育之综述

  12岁女孩被暴躁父亲“从小打到大”

  她扬言要报复妈妈12年

  让孩子远离暴力阴影,专家的5句话看看对家长是否有启发

女孩被暴躁父亲

  当代生活报记者 关海芳

  核心提示

  父母长期打孩子,孩子也因此有了暴力倾向。近日,本报暴力教育系列报道刊发后,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共鸣。其中给记者印象比较深的是打进热线的梁丽(化名),梁丽的女儿小芬(化名)今年12岁,动不动就拿刀威胁她,她很后悔小时候给女儿留下太多暴力的心理阴影。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近日,记者见到了这位母亲梁丽。

  拿刀威胁

  已不是一两次了

  梁丽在南宁打零工,由于长年操劳,50多岁的她就已满头白发。“就在昨天,她还拿刀架在我脖子上,一定要我给钱。”面对到访的记者,梁丽低声叹气道。“她用刀背架在你脖子上?还是用刀口?”记者实在不太相信,一位12岁的女孩会真的这样对自己的母亲。

  “是用刀口!”梁丽还模拟当时的情形,对记者比划着。“她想要买一本精装版漫画书,向我要10多块钱,因为之前刚给了她几块钱买书,我就说,有得看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买精装版?我叫她问她爸要,她不肯,因为她也知道爸爸不会给她钱。她怒了,进厨房拿了把菜刀就架我脖子上。我当时着实害怕,只好给她钱。”

  她喜欢看书,买书是好事啊,为什么不支持她?面对记者的问题,梁丽说,女儿确实喜欢看书,历史题材的书、宫斗小说、漫画书等都喜欢看。但小芬威胁她,有时候是为买书,有时候是为买零食。总之不满足她的需求,她就发脾气,摔东西,或是拿刀威胁母亲。“拿刀威胁不是一次两次了,最近她是动不动就拿刀。”梁丽再次叹气着说道。

  女儿这么“极端”

  妈妈很无奈

  小芬为什么会这样?梁丽坦承,小芬是从小被打到大的,“我还好一些,虽然以前也打过小芬,但没她爸爸那么厉害。她爸爸的脾气是很暴躁,动不动就打骂女儿。”梁丽说道,因为对父亲有恐惧,女儿还一度阻止梁丽上夜班,并称如果母亲再上夜班,让她和父亲呆在一起,她就不上学了!或者她会去找老板,让老板炒了梁丽“鱿鱼”。梁丽这才放弃了夜班工作,改上白班。但上白班也有问题,“有一年暑假,他爸爸有一阵子白天不上班,每天在家打她,女儿受不了了,跟着我出来,说要陪我一起去上班。梁丽也深深知道,造成女儿今天的状况,源自这种从小打骂的环境,所以,即使现在女儿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梁丽也很理解女儿,但同时她也感到深深的无奈。因为女儿不仅从小被打骂,她还从小见证了父母的不和。“我老公脾气很燥,我们两个人经常吵,有时半夜他也大吵大闹,甚至拿刀来威胁我。女儿小时候,就曾半夜被吵闹声吓醒,看到她爸拿刀的情形,她哭着抱住他,求他放下刀!哎,所以,现在女儿大一点了,也学着她爸拿刀威胁我了。”梁丽说道。

  被打12年

  女儿称要报复12年

  一般像这种暴力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学习成绩多半也好不到哪里去。但令人欣慰的是,小芬因为喜欢看书,所以语文还不错,小学三四年级时,考试还常常是班里第一名。现在六年级了,虽然没能常拿第一,但成绩保持得还不错。只是数学和英语成绩比较差。记者看到,在梁丽上班的地方,还放着几本厚厚的书籍,梁丽说是小芬平时喜欢看的。记者翻开一看,是关于古代的一些历史书,最少也有数万字,一位12岁的女孩,能看得下这种长篇书籍,在同龄人中也算是不错的了。

  “小芬在学校暴力吗?会不会打同学?”记者问。

  “她在学校还好,即使还手,也是别的同学先打她,老师说她还蛮听话的。”梁丽说道,小芬也知道在学校表现不好的话,会被批评。

  看来,小芬还是有“上进心”的,只是长期的家庭环境,给了她太多的负面情绪。梁丽说,她也曾带女儿到一些医院的心理门诊就诊,找心理医生做咨询,希望女儿能“变好”。但都没什么用,而去一次就花几十元钱,对梁丽这样的低收入家庭来说,也算是一笔负担,所以,后来就没有坚持再去。

  梁丽说,为减少父亲对女儿的影响,现在她和女儿租房住,不和丈夫一起住了。但女儿对父母的怨恨已由来已久,小芬从10岁起就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反抗了,发脾气、摔东西是常事。现在,再发展到拿刀!梁丽的衣服曾被女儿用刀划烂,家里的电视机已被女儿用刀砍坏,女儿甚至还用刀砍地板!女儿对梁丽还这么说:“从小你们都没给过我安定的环境,我知道你不像爸爸对我那么狠,但我报复不了他,就只能报复你!我被打了12年,我也要报复你12年,够12年了,我再对你好……”

  这番话让梁丽心里涌起阵阵酸楚,女儿并非一无是处,也并非不明白道理,而是从小在她心灵留下的伤痕太深了。她很希望能有心理专家帮助小芬,让小芬将来能有正常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父母。

  南宁市未成年人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获得免费心理咨询机

  1.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公益咨询活动,预约电话:0771-2625603,每周一至周五拨打该电话进行预约,每周日上午为咨询时间(寒暑假除外),不收取家长和学生费用。

  2.共青团南宁市委设立了12355青少年咨询台热线,家长或学生同样可以拨打该热线,获得免费的咨询服务。

  相关链接

  专题综述

  远离暴力 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暴力教育”系列报道做到今天,面对着一个个采访对象,记者也不禁感慨万千,在一个个案例和故事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成长历程。而如何让孩子远离暴力的阴影,连日来多位心理专家、教育界人士也给出了几个观点,看看对家长们是否有启发呢?

  1.“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着一个“问题父母”,所以,当孩子出现暴力行为,别急着责怪他(她),家长先问问自己,是否给了孩子模仿的样板?

  2.长期在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有两种行为模式,一是同样暴力,二是异常怯儒。家长问问自己,真希望孩子成为这二种之一吗?

  3.如何界定暴力?打伤了才算是暴力?对孩子并非一点都不能打,而是你打的力度和态度,是否会在孩子心上留下永久的阴影?如果会,这就是暴力。

  4.家长首先要懂得控制情绪,一个不懂得控制情绪的家长,就不要责怪孩子遇到一点小事就大吼大叫。

  5.如果很不幸,孩子真的成长在一个充满负能量的家庭环境,尽早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干预,干预得好,一切也还来得及!

  本报“暴力教育”系列报道,到今天虽然暂告一段落了,但未来,我们仍将继续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欢迎更多读者讲述自己对家庭教育的得失和经历。

  (关海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