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学心得(第五十集) 罗国正 - 散文随笔 - 汉网社区 - 手机版 - Powered by Discuz!

 兰亭道侣 2015-01-26
美学心得(第五十集)
罗国正
  20118月)
1002、对中国渔樵的生活方式、渔樵的人格和渔樵文化的研究和认识,并将它作为一个参照系统,与人类相关方面进行认真对照,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生的感悟等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且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渔樵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人格魅力和文化,显然不是历朝历代的主流,但它始终穿插在历史中、现实里,文学、艺术作品内、政客的生活上、甚至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中,令人难忘,有奇特的力量在吸引着人们对他们进行认真审美。
人们可对《三国演义》开篇词后半段的理解,来感受一下“渔樵文化”和审美视觉,然后再深入探讨。“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诗,又是美丽的画面,既是对生命的感悟,又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有山有水、有渔有樵、一阴一阳,或出或入,于平淡中见真趣,使人隐约感到大道行于生活中。人逢乱世,生活颠沛流离;命如草芥,在浪花淘尽英雄的激变中,很多人早成了“少年亡”,人能活到“白发渔樵”的年龄确实不易。也只有到了“白发渔樵”的年龄,才非常有资格说,对秋月春风“惯看”。江山不断易手,新旧代际不停交接,如滚滚长江东逝之水,一浪接一浪。是非成败很快都变为故事,不幸者早成朝露蒸干,大成者,虽然可见到美丽的夕阳红,但又能见多少度呢?而不尽的长江水继续滚滚向前,“青山依旧在”,只有故事中的道义可以象江山一样长存。没有动人的故事和记录价值的事物,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于无形,这当然也成不了白发渔樵谈笑中的内容。为什么罗贯中将渔樵放在“江渚上”入词入诗呢?我感到真是妙之极致。因为放在“松间石泉边”,或放在“巅峰巨石中对弈”,难以取得这样的视觉效果和充满历史动感,也难与整首词每一句第一词产生呼应关系。何谓“渚”,渚是指水中间的小块陆地。这词的“江渚”应是指长江中间小块陆地。我们可以试拉远镜头来看,就会出现非常壮观的景象:奔腾不息,后浪推前浪的长江,两岸有崇山峻岭,这就是“江山”,历代无数英雄、豪杰、好汉所谓打江山,或叫打天下,就是被眼前这景色或相类似的景色所鼓舞,用尽浑身解数。正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人只有在“江渚上”,才能最好地从前后左右感受大江东去的景象、气息、气场。潮起潮落,急浪漩涡,千帆竞发、纤夫吆喝、渔火点点,波涛声伴着晚唱……。大江象征着时间岁月,象征着生命的一代接一代,象征着朝代的不断更变,象征着历史和历史的发展态势,象征着物换星移、永恒不息的运动,象征着人类永无止境的欲望和奋斗……。“江渚上”呼应着这词的首句“滚滚长江东逝水”;呼应着“浪花淘尽英雄”;使人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事物都在变化,一切都将过去;呼应着“是非成败转头空”;呼应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呼应着“白发渔樵”这角色,暗喻在兵荒马乱、波澜壮阔,变幻无常的大时代激流中,有一块相对稳定不变、安全落脚的地方。这都非常符合历代渔樵作为历史主流的局外人、旁观者,或远离斗争漩涡,以人本真自然而生活的状况,不管谁当皇帝,他们都是过着基本一样的生活,每次的社会大变化还不如自然的变化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大。社会的大变化,他们远离了;自然的变化,他们适应了;所以,他们的生活是较有规律并相对稳定;他们没有随波逐流,始终保持着本真的人性,独立的人格。“江渚上”这三字,用得很妙。“一壶浊酒喜相逢”,为什么是“一壶浊酒”呢?而不是“一杯”、“两杯”、“十壶、”“百壶”、“千壶”,或是“酒池肉林”、琼浆玉液呢?只有“一壶浊酒”最适合“白发渔樵”的身份、经济状况、常有的酒量和这年龄的节制力,也呼应着后面的“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饮酒过量则不是喜了,可能是悲了;饮酒过量就不是在谈笑中了,可能是胡言乱语了。“渔樵”也是一般俗人,既不是“不吃人间烟火”的神仙大佛,又不是达官贵人,所以用“一壶浊酒”很适合,显得非常自然、随意、朴素,“渔樵”活得很真实,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这次“喜相逢”的人数不多,最多也只是两三知己而已,或只有两人:渔夫和樵夫。对“喜相逢”这三个字的理解,也可分几个层面,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场面:樵夫在靠江边的山脚,偶遇或相约见到渔夫,老朋友相见,为此而喜;在战乱的年代,很多人朝不保夕,很多生命瞬间即逝,很多曾相识的人早已离世,如今渔樵已白发苍苍了,尚能相逢,为此也心生欢喜;久别相逢,知音投机,话题甚多,互通所知,各谈所悟,得聊天之趣,一大精神享受,又是一喜;知己相逢,找个好地方,于是渔夫就将樵夫接到“江渚上”,风景优美,无人干扰,开怀畅饮,偷得浮生半日闲,笑谈古今,人生有几何如此畅快,实属可喜;……。这种场面,颇具象征意义,渔夫乃江河湖海上的精灵,代表着水;樵夫是山石壑径的精灵,代表着土;在水土交界处“江渚上”以江山为背景,笑谈古今事,整个画面从纵横多方向拉开,何等壮观。
快乐地聊天,是人类非常典型的一种休闲生活。在“江渚上”,以江山为背景,毫无干扰,毫无负担、压力,并非常自由自在地两个人开怀畅饮,笑谈古今,可以说已达到休闲生活的最高境界,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趣。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能做到这样,确实不容易。要读过很多书,尤其是历史,要有丰富的经历、体悟,还要有达观的人生态度,才可以做得到。如果只用“少年渔樵”的字句,就难以使人信服,而“白发渔樵”则有可能做得到的。世间也有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并有丰富的经验,但做不到“都付笑谈中”,偶付笑谈中容易,“都”付笑谈中实不容易,还有不少人一谈事情就会“气冲冲”,甚至痛哭流涕。好一个“都”字。这是知识的丰富、百无禁忌、精神的自由,典型的休闲状态,达观乐天的人生的表现,这种境界也反映出渔樵与现实的、历史的、社会的矛盾,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从中获得了距离感的审美乐趣。同时也表现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移情入渔樵之中,曾在展开波澜壮阔历史画卷描写前,用渔樵的视觉,并以渔樵作为其中一个历史参照系统来完成这部巨著,并使我隐隐感到这样的思想贯彻在其中。对白发渔樵的人性光辉观照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特别是作为历史、社会的一个参照系统,在“都付笑谈中”显得非常灿烂,并会惊醒迷途中人。在无限好的夕阳照耀下,江山一片金黄,江渚上两白发渔樵畅饮畅谈,朗朗笑声在大江的浪涛声伴和着,回旋于天地之间。这瞬间仿佛创造出一幅永恒不灭的声像图画,可以让人类世世代代去参悟!
为渔者,见尽潮起潮落,看透云卷云舒,知岁月似流水,明世事如浮光。撒网垂钓于江湖之上,“任凭风流起,稳坐钓鱼船,”深解贪婪者多上钓入网,成桌上盆中之美食。渔夫偶有大获,邀知己对杯畅饮于江山之中、海天之间,谈趣古今,一片朗朗笑声回旋于苍穹里。为樵者,有松风、山茶、泉水、野果、茅屋、明月……相伴,目送多少回雁去雁来,亲历多少次木荣草枯,悟盈虚有数,因时而作,因地而为,深知“留得青山在,何愁无柴烧”的道理,间有僧道来对弈,方知山下人事已全非。
也有亦渔亦樵者,洪水横流之日,退享山林之安乐,在宁静中待机;渔讯甚佳之时,轻舟快出,得江湖之利。若遇上山枯林火,则以渔避祸。他们远离都市红尘、税吏是非,无涉于社会的主流与非主流,寄命一方山水,顺自然而生活。
史书和相关文化、艺术作品也反映出这样的情况,有些历史的重要人物在关键时刻或生死关头,都有渔樵出现,劝导他们珍惜生命,不要固执身外幻觉,成当局者迷,这都反映出渔樵以人为本的精神。古代的渔樵,给我的印象是:有自然的山水之气,不同于为避祸患而被迫成为渔樵的人,有一种“滞克”之气;也不像一群厌倦都市生活而走入原始森林去生活的人,始终脱不掉那种都市味和习惯;也不像当代开着机帆去捕鱼的渔民,有大洋的风险,有多种规章的约束,带有机器味十足的劳动,本质上是工人、渔业工人;完全按照工业、商业运作法则进行的当代伐木工人,也很难找到传统樵夫的气息了!也不同于富贵之人,或文人雅士、或钓鱼爱好者等,为享受休闲生活而去钓鱼,或上山取花草盆景、采摘果实;更不像满怀雄心壮志,随时入世干一翻惊天动地伟业,暂时以山野村夫之气,掩盖其野心,以钓鱼为乐来平静一下其浮燥之心,以等待时机,祈望着历史的“大鱼”上钓,而自己却不被别人所钓。例如:姜太公垂钓于渭水遇文王,韩信钓鱼,刘备种白菜,袁世凯在钓鱼中思考和窥测时局等等。以上种种与传统概念上的“渔樵”有本质上的区别,人们应分清。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几个角度来分析“渔樵”。他们既不会象古代信奉儒家的书生那样苦读,以求学而优则士去入世;他们的生活也不象佛、道那么多清规戒律,进行自我限制;说他们是无政府主义者吗?他们根本就没有“主义”的概念,也从不加入这类组织,而且在无政府主义出现之前,很早就有渔樵了;说他们是按原始人的方式生活,充满着原始主义的色彩吧?他们的生活又没有原始人的生活那么粗陋;说他们是按古典主义的方式生活吧?他们又没有古典主义的讲究和精致;而现代主义的城市化、机械感,后现代主义的丑陋感,这些与他们都不沾边,他们永远和大自然紧密相连;象感悟主义者那样,有追求感悟的自觉吗?他们没有努力去追求感悟,而是顺其自然,该到感悟的时候,就会感悟,不到感悟的时候,还是正常地捕鱼、砍柴;与和谐主义好像有点似,他们的生活确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但这只是他们的生活习惯,世代如此,而从来没有从美学层面上,专门地、系统地对和谐的理念进行全方位的追求;而天人合一主义之类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觉得太高深,既有虚幻感,又不是他们能力所及,不如实实在在捉鱼、砍柴。
那么对渔樵该如何定位呢?我的感觉是这样:他们的生活方式常表现为:世代如此,天生如此,原来如此,本应如此,不得不如此,也乐于如此。他们寄命于一方水土,得一方灵气,形成对一方水土的深厚情结和眷恋,率真自然,顺应天时地利来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以自给自足地生活,不贪图大富大贵。乐天知命,以人为本,不做伤天害理的事,不到万不得已的关头,决不会放弃生养他们的那片水土。
渔樵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人处在自给自足、与自然保持和谐、真实、快乐的状态中,人类在本来也是这样类似简朴的状态中生活,人类应该在此生活上主动增加任何一样东西,都应该是增加幸福和幸福感的。只有这样才是理智、合理的思路和行为。但事实上常常是恰恰相反,经常是每增加一样东西,就增多了不少麻烦、不安、不幸、损失、痛苦、甚至死亡,往往是弄巧反拙。例如:烦琐的礼仪、化学污染、为成才苦读而失去了快乐健康的青春等等。
渔樵的生活方式启示我们感悟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纯朴的一面。至于名誉、地位、权力、礼仪、理论、宗教等等,还有华丽的装饰、电话、冰箱、高档家私、宝物等等,林林总总,很多都是人为附加上去的,既有反映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面,在给人们从物质上、精神上得到享受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不少的烦恼,甚至没有安宁,有损身心健康;也诱发了不少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贪婪。很多人也因为产生了贪念而象鱼一样被钓起,成了别人席上的美味。名啊,利啊,面子啊,……各种各样由贪婪所引起的杂念,也成了生命之树的废枝残叶、病瘤蛀虫,使人生缺少了生机,甚者导致毁灭。所以,如果在社会没有有效培育人们善良、公道的心和迅速严惩罪恶的机制的情况下,每增加一样新东西,往往是为恶人提供一个新的作恶的机会。如此等等,都可以使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反思渔樵文化的重要特点。
很多古病理学者的研究表明: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后,尤其是都市化的出现和发展、工业的出现和发展,确实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并导致大量的疾病传播。由狩猎、采集所获取的食物,转变为吃耕种出来的食物、柔软的食物,人类因营养、生活、行为等的改变引起系列的变化。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还发现,自从人类进入了农业社会后直至今天,人类的大脑容量有了非常明显的缩小。城市的高速发展,人的身心与自然的距离越拉越开,奢侈品、虚荣,大都市中的手腕较量和比手段、玩时尚、斗豪华、浮夸风等等日甚一日,积养出一批有严重病态心理的人群。相比之下,渔樵的生活显得比较健康,也与原始时代的狩猎、采集生活方式相差无几,甚至完全一样。这也是渔樵的身心具有本性健康的原因。所以,对渔樵生存、生活方式的精确审美,须要多学科的配合,这也可以是对人类生存、生活方式进行一次理性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对人类现在生活状况和态度的调整,对人类未来的发展规划的制定,有一个参照系统及审美标准。
渔樵的生活方式,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已经存在了,而人类近几千年的文明也有了很大很大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本应给人类带来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幸福,但我们如果将目前人类大多数人的生存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与从古至今的渔樵的生存条件作逐一比较,其结果实在太悲凉。例如:空气、水质、食品(包括新鲜美味程度、营养构成,是否有污染、病毒等,还有食品的气场状况——我相信将来营养学家会有定量指标,……)、身心健康、时间的自由度、休闲的环境和休闲的心境、与大自然的亲密度、为居住而付出的努力、代价,工作的压力,为未来的担心程度,道德水平、诚信程度等等,人们可以将大多数人的状况与渔樵进行逐一比较,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人类这几千年来的发展付出了多么沉重、多么痛苦的代价了!只有人类大多数人牢牢记着人生存所需要的这些硬指标和软指标,才不会被层出不穷、能说会道、口若悬河的政客和所谓的理论家所“忽悠”,才不会被什么变神变鬼、飞天入地、不切实际的“伟大蓝图”所迷惑,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入真正幸福的道路,而不是陶醉在幻觉中。也正是这些硬指标和软指标,能充分体现出对生命从开始到终极的关怀程度,也充分反映出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程度。而后来人为地减弱或损毁这些硬指标和软指标的一切附加,在道义上和学理上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人们的身心必然会本能地、自觉地产生厌恶、回避和反抗。
这里已向人类提出了非常重要、带根本性而又非常沉重的系列问题。例如:
⑴为何人类文明发展了几千年,而很多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还远不如几乎近于原始方式的渔樵生活呢?
⑵渔樵的生存方式和特有的人格魅力在提醒我们要坚信这样的原则: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相关因素的不断改善、完善和人类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是衡量社会发展和每个人努力的方向及结果的最主要、最核心的指标;损害、降低、冲击、牺牲这指标的一切意念、思想、决策、言行、效果都是犯根本性错误的,都应受到人们自觉地、坚决地抵制,任何信仰或集团都不能触犯这人类的底线,否则,应视为邪恶,人人自觉抵制。这也应该是人类的道德、法律、政策、规划等等建立的基石。
⑶渔樵文化使人们明白到:时代在变化、朝代在不断更替、城头不停地变换“大王旗”,但人的类本质、本性还没有变,人们的基本需求依然是那几样东西。
以上的表述,当然不是等于我主张人类大多数人要过着渔樵的生活。事实上,也不可能大多数人是可以过着渔樵的生活。同时,我也知道,人类的文明发展是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条件、有可能避免沉重的代价的。虽然历史已经发生了的悲剧是无可挽回,而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将这些悲剧变成巨大的精神财富,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渔樵的生活方式是其中一个很好的参照系统,使人们更理性地思考:我们的努力方向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如何开创人类的未来?这都需要我们从美学层面上有较深刻的认识,以避免历史的悲剧。渔樵的生活方式、渔樵的人格和渔樵文化是从美学层面认识人类的生活方式、发展方向的很好的参照系统。从人类的终极追求和向着大宇宙追求自由的高度来看,当然,渔樵的生活方式不是人类的最理想、最终的选择,也不可能成为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方向,但渔樵的生活方式还是可以作为人类生活方式中的一个审美座标中的O点、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审美的一个很好的参照系统,给人们很多智慧的启迪,使人们感悟到生命的本质,和人类发展到底为了什么?反思人类文明的进程,更好地规划人类的未来。
<p align=\'left\'>(待续) </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