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在孩子成长期的三大任务

 明天会更好0616 2015-01-27

  Part 1:孩子成长三阶段 家长有三大任务

  作为一个家长,每个阶段你都要伴随孩子成长,要了解一些孩子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你了解了儿童成长的规律,你就能够找到最近发展区,更好地让孩子成长。这个很重要的,这是一点,而且是不可逆的。

  1、孩子0-3岁,家长任务:一定要自己带

  我们学校成立了一个心理健康的非正式教研室,研究学校的一些特别儿童的案例。这些“特别儿童”不仅包括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还包括一些学习成绩优异,但发展不均衡的孩子。

  我们选取了十个案例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寻访,深入了解孩子在0-3岁期间的成长经历,就发现很多儿童的行为问题都和家长的观念和教养方式有关。

  比如,我们有个学生在学了《丑小鸭的故事》这篇课文后,马上就说:“我就是那只丑小鸭。”老师就鼓励他说,丑小鸭也能变成天鹅呀!但这个孩子却说:“我不可能!”

  我们去追寻了这个孩子早期成长经历,发现他在三岁以前不是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这些早期成长经历可能就和这个孩子在学校表现出来的缺乏自信,自我评价不高有一定关系。

  我非常推崇母乳喂养,并且建议家长哪怕再忙都要亲自带小孩。在孩子三岁以前,父母最好和孩子睡在一个房间里。因为这个阶段就是小孩子和父母建立一种亲密关系的阶段。

  母乳喂养的温暖感觉、爸爸妈妈换尿布时的身体接触,父母的拥抱、声音等等,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种安全感。

  如果孩子没有在这个阶段建立安全感,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一些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可能会表现得过分依赖,也可能完全不信任别人。

  2、孩子3-6岁,家长任务:提供各种刺激

  3-6岁的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发展出自主意识,并且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很强,要探索周围的世界。

  这时候我们家长给予孩子的爱就体现在支持、鼓励和引导孩子接触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

  在孩子3-6岁这个阶段,大脑的发育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事物来刺激的。换句话说,孩子看得越多,建立的具象越多,他的大脑发展就越丰富。这个阶段要让孩子变得聪明起来,就是要让他看各种各样的东西,抽象的、具体的、书本的、现实的……

  比如说马,既要让孩子看书本上马的图片和介绍,又要看电视里面马的形象,还可以看动物园里活生生的马,甚至可以带孩子去内蒙古旅游,看看草原上奔驰的马。不同样子的马刺激他的大脑后,孩子对于马的认识就会丰富起来。

  我们常说“见多识广”,不仅孩子的知识技能,而且孩子的情感发展都和他的见识相关。所以这个阶段家长的任务就是提供条件,让孩子的大脑得到充分的刺激,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

  3、孩子小学阶段,家长任务:培养孩子自信心

  小学阶段主要是6-11岁。这个阶段是勤奋感和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时期。

  所以,这个阶段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习并表达出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有能力,并且让孩子体验到“只要我努力了,就能得到肯定”,这样慢慢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积极情绪体验,一定要避免对孩子吹毛求疵,让孩子感觉不如别人。

  我们现在的教育比较喜欢精确评价,但儿童是不能精确评价的。0-18岁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应该进行定性评价,而要进行发展性评价。

  这不是说分数就完全不重要,但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还是要帮助孩子了解自我,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让孩子获得成功感。家长不要太纠结于分数,孩子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是最重要的。

  培养孩子踏踏实实,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这种习惯一旦建立就会受益终身。

  家长们往往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对孩子要求太高。在绿色指标测试中,有一项是让孩子给自己打分,我们很多孩子对自己的评估不高,为什么?其实孩子已经够好了,但是因为家长的要求高,所以孩子自信心不高,这是无形当中给学生造成的压力。

  还有,家长千万不要骂孩子笨,孩子是会越骂越笨的。如果孩子成绩不尽如人意,也不要把孩子一棍子打死,要让他看到自己的优势,那么他就会对自己有信心。

  家长们要知道,自我评价、自信心建立是小学阶段的任务,只有自信心建立起来,自我评价正确了,才能够帮助他在中学阶段承受更大的压力。

  Part 2:入学前培养三大能力

  刚刚进小学的阶段我们称之为“适应期”。通过观察入学适应期的孩子们的表现,主要有三大能力是需要家长们在孩子进入小学前特别注重的。

  1、语言能力

  在0-6岁的发展过程当中,孩子会经历一个飞速的语言发展期。进入小学时,有些孩子的语言能力已经发展得非常好,在课堂上的表达,和同学之间的交往,都很顺利。但也有一些孩子语言能力方面存在问题。

  问题之一是表达不清。比如口齿不清,或者是表达过程支离破碎,又或者是说出来的和想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分析觉得,可能是因为家长在平时太迁就孩子,用宝宝语和他说话,或者孩子说了半句就自己揣摩出他的意思,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爸爸妈妈和孩子特有的语言,或者爷爷奶奶和孩子特有的语言,但是在学校里别人却听不懂。

  问题之二是不会倾听,或者不停插话,或者答非所问。其实这些习惯是从幼儿园时候就开始养成的,家长和孩子交往当中就要注意,要让孩子学会听别人讲话不插嘴,自己讲话要讲完整。

  家长也可以在亲子阅读过程中不时提几个问题和孩子互动,看看孩子是否在认真听,是否能明白讲出自己的想法。

  语言能力非常重要,是小学五年当中要培养的一个基本素养。不管是口头语言能力还是书面语言能力,对于孩子未来的生存发展都很重要,所以家长要多多重视。

  2、自我管理能力

  所谓自我管理能,也就是自我服务能力,这是一个人最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前几期“家长会”作客嘉宾孙纳新校长曾经说过,学习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我的观点是,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基础。一个孩子学习习惯好不好是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

  我们有些家长不重视生活习惯的培养,把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剥离开来,其实两者是相通的。比如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养成了整理玩具的好习惯,那么他到了学校里就很容易养成整理书包的好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生活很有规律,那么这个孩子在学校里就会适应的比较快。

  一个正常、稳定的家庭结构,一个比较和谐的家庭环境,一个比较规律的时间作息安排,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学校是陈鹤琴先生创办的。陈鹤琴先生有句话: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

  其实习惯的影响还不止“终身”,因为习惯还会通过家庭生活向下传递。所以我们说“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

  如果孩子习惯丢三落四,或者拖拖拉拉,或者作息时间不规律,家长可能就需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家长的生活习惯需要改改了。

  3、交往能力

  对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我们所说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你能不能主动去结识新的朋友?愿不愿意去帮助别人?当和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是否可以主动处理好出现的问题?

  我们发现90%的孩子是做得到的,但是有10%的孩子会出现两个问题。

  一种孩子表现得很孤单,缺少朋友。这种孩子通常都很乖,但也很被动,从来不主动去交朋友。他们往往很听话,只关注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特别依赖老师,下了课就黏在老师身边,但同伴交往有问题。

  有些家长觉得这种乖孩子很好,不惹麻烦,但这种这种孩子往往不会分享,也不会寻求帮助,缺乏必要的交往能力,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我们发现这种孩子的家长往往比较强势,喜欢包办代替。我们的建议是,让孩子每天花半小时到小区里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家长千万不要怕孩子在交往中吃亏,鼓励孩子慢慢学会和小朋友交往。

  另一种孩子很活泼外向,但不知道怎么交朋友,于是用开玩笑或者打闹等方式和同学交往。

  这样的孩子一般语言发展也有问题,说话说不清楚。交往能力也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会语言表达,引导孩子正确的交往行为。

  另外,在孩子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家长的心态也很重要。比如我们有个孩子,每天爷爷奶奶放学接到他的第一句话都是:“今天学校里有没有人欺负你?”不难想象,久而久之,家长的“负能量”就可能通过这种沟通传递给孩子。

  总之,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才能够在家庭教育中事半功倍。

  更多小升初、中考、高考、孩子学习及孩子家庭教育内容,请您搜索学学帮微信公众号:xuexuebangchina添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