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美丽乡村的“安吉模式”

 阅读人生988 2015-01-27

【乡村】美丽乡村的“安吉模式”

2015-01-27 安 轩 乡镇论坛

从2008年起,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全面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大格局。美丽乡村成为安吉“中国竹乡”“全国首个生态县”之后的第三张国家级金名片。如今,安吉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进入了第八个年头,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步推进,让安吉的居民尽享美丽幸福生活。

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安吉县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建制村覆盖率达到95.7%,美丽乡村精品村覆盖率达到87.7%。而且,安吉的美不仅仅在于打造美丽乡村,在全面改善农村民生的同时,安吉县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步推进,形成了美丽乡村的“安吉模式”。

规划本土化与宣传组织同步

规划是美丽乡村创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安吉模式”强大的生命力也首先体现在规划上。

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规划只有“接地气”,群众才能真拥护。安吉县按照“专家设计、公开征询、群众讨论”的办法,经过“五议两公开”的程序(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班子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群众公开评议,书面决议、执行结果两项公开),以确保村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群众满意。
在规划衔接方面,以规划部门县域总体规划的坐标,来统一发改委和其他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与国土部门土地利用规划的指标,实现空间布局、功能分布和发展计划的统筹协调、紧密衔接,实现“三标合一”。在此基础上,注重规划的全覆盖和可考核性,有序编制美丽乡村、风情小镇、优雅竹城规划,完成交通、旅游等各类专项规划,形成了覆盖城市乡村、涵盖经济社会的规划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绝不是千篇一律,安吉县按照“四美”(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编制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乡村风貌营造技术导则》,各乡镇、村依据“三标”和《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各自特点编制镇域规划,开展村庄风貌设计,着力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原则,将全县187个建制村划分为五类,40个工业特色村、98个高效农业村、20个休闲产业村、11个综合发展村和18个城市化建设村。在农民居住点建设上,因村制宜大致分为城郊融合型、旧村改造型和拆迁整合型三种类型。

特色乡村化与文化挖掘同步

美丽乡村创建的生命力在于乡村特色的彰显。安吉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对特色建筑的保护和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挖掘。
全县各乡镇、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注重对当地从古到今饱含历史印记和文化符号的古宅(昌硕故居)、老街(报福老店铺)、礼堂(双一文革大礼堂)、民房(姚村石片屋)等古迹、古建筑的保留,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其现代的新内涵。
安吉是个移民县,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县里高度重视对各乡镇、村特色文化的挖掘与展示,建成一个中心馆(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和36个地域文化展示馆,将孝文化、竹文化、造纸文化、茶文化、邮驿文化、移民文化、山民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通过多种形式予以展示,并形成了威风锣鼓、竹叶龙、孝子灯、犟驴子、皮影戏等一大批乡村特色文艺节目。

建设项目化与年度考核同步

规划蓝图要变成美好现实,必须要把“规划”定性定量,分解到一个个具体阶段、细化为一个个具体行动、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安吉县为此制订了一系列行动
计划。
《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前两年抓点成线打出品牌,中间三年延伸扩面产生影响,后五年完善提升全国领先。《“风情小镇”建设五年计划》提出,争取用五年时间逐步将全县所有城镇打造成为“环境优美、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特色小城镇。《“优雅竹城”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力争用五年时间把中心城区打造成“功能优越、品质卓越、竹韵深厚、充满活力”的“优雅
竹城”。
同时,安吉县还设定了美丽乡村的四大目标、36项指标、100分标准,即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四大类目标,细化为36项具体指标。指标体系涵盖了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空间上覆盖到全县187个建制村。
在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四大工程的过程中,细化各种具体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前五年共实施各类涉农支农重点建设项目2526个,投入25.34亿元。安吉县还制定了美丽乡村考核验收办法,采取 “5+X”办法清理整合建设项目,由县农办、发经委、财政局、住建局和审计局等五部门牵头,会同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着力提高项目绩效。

资金多元化与产业支撑同步

资金多元化,是安吉县能够实现美丽乡村长效发展的关键。安吉县坚持政府主导、乡村主体、社会参与,调动各方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安吉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乡镇给予配套,实行“以奖代补”,变“给钱办事”为“以结果奖钱”。按照特色村、重点村、精品村人均250元、500元、1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全覆盖乡镇300万~500万元奖励。此外,安排200万元专项考核奖励资金,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引导村集体通过向上争取、盘活资源等方式加大项目投入,引导农户通过投工投劳改善居住条件、优化周边环境。同时,通过积极盘活村庄存量资产、闲置资源,鼓励开展农户土地规模流转,统筹开发利用村级6%留用地等方式,让农民通过拿“四金”(薪金、租金、股金、保障金)实现增收致富;强化村集体三资管理,发挥集体资产最大效益,通过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物业开发、规模农业等乡村多元化经营路子,壮大村集体经济。
鼓励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效益农业、休闲产业等生态绿色产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与有关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项合作,争取在项目、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管理长效化与发展水平同步

现在,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从规划、建设转向管理和经营,在美丽乡村创建覆盖率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美丽乡村长效管理也被县里作为重点课题来研究推进,根据乡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将现有城市好的管理机制向农村延伸推广,向农村传播城市文明,促进市民与村民素质的同步提升。
县里制定了美丽乡村物业管理办法,设立“美丽乡村长效物业管理基金”,建立“乡镇物业中心”,强化监督考核。实行美丽乡村警告、降级、摘牌制度,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监管。开通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网络投诉举报平台,开设“美丽安吉找不足”媒体曝光台,引导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定期召开村书记季度恳谈会,交流分析长效管理、村集体经济壮大等方面的问题建议。
全面启动“文明相伴·美丽相随”主题活动,创设“大家找、大家评、大家改”载体,开展“美丽安吉我建言”等系列活动。开设学校地方课程,把生态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分级控制,强化生态公益林、生态植被和环境敏感点保护,推进生态河道、矿山复绿、小流域治理等生态修复保护工程。
(本文由安吉县民政局供稿)



这里是《乡镇论坛》


微信号:xiangzhenluntan



微信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手机→在“发现”处的【扫一扫】点击右上角按钮'...'→从相册中选择二维码→选中保存的二维码→关注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