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萨谈泼辣的法国小姐-- 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

 老黄牛的书馆 2015-01-27
 字号:

老萨谈泼辣的法国小姐-- 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抗战重武器系列)

所谓野炮,也就是野战榴弹炮或者野战加农炮,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念,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实际上,野炮也就是指体积较小,重量较轻,能伴随野战步兵部队前进的火炮。该炮供野战炮兵使用,它的口径一般在75毫米左右,射程在8公里以上。野炮早在拿破仑时代就已经是战场的主角!炮兵军官出身的拿破仑极为重视野炮。到一战时期,野炮技术大体成熟,二战时期到顶峰。二战结束以后,野炮和山炮的概念逐步消失,大体以轻型榴弹炮的概念取代。不过,在抗战中,野炮仍然是中日两军最重要的炮兵力量,也是两军炮兵的主要支柱,下面就听老萨来说一说。


哈哈,老萨本周去哈尔滨看了冰灯,确实很不错哦!大家有机会,也应该去看看!除了冷一些,其他都很不错!

 

什么是野炮?

 

野炮也山炮的主要性能相差不大,主要的区别在于野炮不可以拆卸由马匹背负运输,山炮则可以拆卸放在马背上。

野炮一般只能用马匹或者车辆拖曳来机动,也就是马车汽车拖着一门炮走。那么自然有一个前提,就是这条路必须要能允许马车和汽车通过,换句话说,对于道路是有一定要求的。

山炮则可以拆卸成多个部分,由马匹背负,只要马匹能够走的地方,山炮就可以到!

这样一来,山炮就可以通过很多复杂地形,几乎只要步兵可以作战的地域,都可以使用山炮,山炮的机动性是极强的。

相比起来,野炮不行,它的使用受局限,只能在交通较好,地形比较平坦的地区使用。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山炮其实更适合公路状况恶劣,地形复杂的中国,因为民国时期,中国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路。

不过就炮本身来说,野炮各方面都远超过山炮一大截。因为要考虑山地作战的轻量化和易于拆卸,山炮不可避免的要减弱一定的性能。

相比山炮,野炮的射程更远,射速更快,威力更大,精度更高。

简单来说,如果都是在固定阵地对射,野炮明显比山炮要强过一大截,山炮不是野炮的对手。

所以,在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初期,野炮仍然是各国军队主要的轻炮兵力量,是无可取代的。


 

在抗战时期,中国的野炮数量本来就少,来源更是非常单一,仅仅为三种:法国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德国克虏伯75毫米系列野炮,苏制76.2毫米系列野炮

其中使用年代最久,作用却最小的是法国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

虽然如此,它的名气却最大,在一战之前它是完美野炮的象征,是野炮的明星。

它有一个响亮的外号叫做法国小姐!!!

这也说明了法国炮兵对于这门火炮的高度喜爱,把它当做自己的爱人了。

老萨谈泼辣的法国小姐-- 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抗战重武器系列)

---------------------拿破仑亲自校对火炮,当时步兵武器的威力有限,火枪威力弱,命中率低,射程近,火炮就成为中远距离唯一的杀伤武器,非常重要!只是,当时的火炮自然还是比较落后的!这种老式法国火炮,就是所谓的刚性炮架,炮架和炮身是固定在一起的,一开炮,整个火炮就会往后后座!

老萨谈泼辣的法国小姐-- 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抗战重武器系列)



重视火炮的法国人


其实近代的法国,一直十分重视炮兵学理论的研究。被称为法国“炮兵之父”的琼?巴普蒂斯特?格利包佛尔,早在1776年任法国炮兵总监时,就改革了炮兵,发展了较完整的炮兵系统。

不过随后的长时间内,法国的炮兵并不强于欧洲其他国家,甚至还处于落后的态势,真正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个科西嘉人拿破仑。

有人说拿破仑是炮兵皇帝,这也许有些夸大,但拿破仑对炮兵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

法国皇帝拿破仑是炮兵出身的军官,他是最重视火炮的。拿破仑出道的第一次大胜,就是在土伦用火炮打垮了保皇党的部队。

很多人认为拿破仑,对于炮兵和火炮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他不但推动了火炮技术的发展,还大大推动了炮兵战术的发展。炮兵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尚且属于配合步兵和骑兵使用的东西,最多算是锦上添花,不可能起到任何决定性作用。这主要是火炮制造技术不发达,而且炮兵作为一种技术兵种,非常难于训练和使用,远远无法和步兵和骑兵相比。

即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炮兵,在实战中哪怕选择了错误的炮位,也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而拿破仑则出色的使用炮兵纵横欧洲。在法军炮兵团的面前,传统的重骑兵集团冲锋已经不存在了,即使步兵也必须考虑使用散兵线。原因也不复杂,法军使用超过8成的实心炮弹,可以轻而易举地打穿20排步兵的纵队,而且,在较硬地面上的跳弹仍然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一发炮弹就可以造成步兵或者骑兵方阵的很大伤亡。

根据战后统计,法军对敌人造成伤亡中的一半都是火炮造成的。拿破仑统帅下的法军,所拥有的火炮数量由路易十六时代的10 007门增加到了27 900门,质量和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

到了后期,法国已经无法离开炮兵,法军军官手册的原话来讲:“炮兵是一支‘完整’部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炮兵参与的战斗是不切合实际的”。


这一传统也一直延续到普法战争前的法国!由于之前法军算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对于殖民地的战争中一帆风顺,这其中就包括对付满清的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八里桥战役中,同英军并肩作战的法军利用先进的炮兵部队,以区区死亡3人,受伤17人的代价,重创了僧格林沁的5万大军,击毙其中至少3000人。

激战中,法军利用八门来复式火炮就把八里桥附近中国的炮兵队摧毁了,击毁了20多门老旧的中国大炮。而僧格林沁的3万骑兵在法军炮兵的炮击下,没有听过炮身的蒙古战马因受惊而横冲直闯,四处乱跑,骑兵溃不成军,无法有效作战,连副统帅胜保也被炮弹弹片炸中数除,最后因为失血过多而落马昏迷!

咸丰随后带着慈禧太后,仓皇放弃北京逃到热河避暑山庄。1860年10月13日英法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之前被满清抓走的英法使节团使节巴夏礼和士兵等39人中,居然有20人已经被折磨致死。他们以此为借口,一把火烧了圆明园,报复清廷杀害使节这野蛮行为,及教训中国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


由于对手都不太强,所以法军胜利的都很轻松。

所谓骄兵必败,此次作战中,一向轻视日耳曼人的法国炮兵,却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吃了大苦头。由于人为普鲁士军队只是欧洲二流,法军在普法战争之前没有积极对火炮进行更新换代,炮兵训练也极为草率。一些法军炮兵甚至在战前的演习中,连续开10炮全部脱靶,浪漫的法国军人把和平战争的从军当做一种消遣而已!

结果普法战争中,法军在火炮上被普鲁士打的一塌糊涂。


法军统帅在战后说:也许是在非洲战争中轻易的胜利战果欺骗了我们,当我们的炮兵们利用现有的装备序列参加战斗时,将不再像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那样拥有优势。自从第一场战争的开始,我们的炮兵就能常常发现自己被敌方的炮火所压制着。看看这如雨点般的抱怨:普鲁士人的炮兵射击更迅速....我们的炮弹没有效率....我们只有受潮的点火绳....他们的炮群机动性更好....他们的射击更准确。

普法战争的惨败,惊醒了傲慢的法国人,他们锐意进取,玩命的和德国人进行了军事上的竞赛,其中重中之重,就是火炮。

战后,国防部长弗洛将军致信给火炮装备委员会主席:将军,这显然是我无法回避的,在最后一场战争及最新的巴黎事件之后,火炮在各种场合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需研究明显的质量问题以及装备使用缺陷,尽可能地在短期内实行,针对改善其实用性作必要的认证....这一任务将赋予委员会大量的工作....关于计划实行的问题应该遵循以下的命令:火炮优先....我们再也不可能表现得更清楚了。

1880年前后,法军增加了380个炮兵连,57个骑炮连,以及组建分派了57个徒步炮兵连,用于加强法国式的防御堡垒幕墙,总共494个连,其总数两倍于普法战争前的布署。之后的1883年,为了重新改组一些以前被忽视的要塞及攻城预备队炮兵,从而建立了“重型炮兵群”:16个炮兵营,每营拥有6个徒步炮兵连,总共增加了96个连。最后到1888年,在各山地部队同时建立了“山地炮兵”,12个炮兵连在同一天组建。

炮兵的组建如此积极,技术的研究上更是这样!

法国人早于德国人发明了很多新式的武器,最有名的就是勒贝尔M1886步枪,这是一款直到现在也不算过时的手拉式单发步枪,比德国的委员会M1888步枪早了2年之久。

而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野炮,它的发明者也是法国人,就是本文的主角之一法国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

德维尔将军、德波尔上校和里马伊奥上尉三人组成的法国炮兵研制小组,于1897年发明了划时代的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战炮,这是世界上第一门现代化野炮。

施耐德野炮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制退复进系统的火炮,这让它的性能远远领先于同时代的火炮和前辈们!

火炮的炮身可通过导轮在摇架上滑动,摇架装在炮架上,炮架与复进筒中的活塞杆相连。炮身后坐时,活塞压缩液压油,使一部分液压油通过一个窄小的油阀进入气室对空气进行压缩。

炮身后坐到尽头时,在压缩空气的反作用下恢复原位。

有些专业,听不太懂是吧,这里老萨介绍一下火炮的基本概念。

在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战炮出现之前,所有火炮使用的都是刚性炮架,只有这个法国小姐使用的是弹性炮架。

什么叫做刚性炮架?什么叫做弹性炮架

炮架可以粗糙理解为火炮的支架。

刚性炮架就是炮身通过耳轴与炮架连接的炮架,炮架和炮身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一同退,一同进。

大炮从刚发明开始,到法国小姐发明之前,所有的大炮都是刚性炮架。

这种炮架的好处是坚固耐用,不容易损坏,结构简单,容易制造。

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无法对付可怕的火炮后坐力。刚性炮架火炮发射时炮架受力大,炮管连同炮架整体后坐,简单的说就是一开炮,整个火炮向后移动。

大家看过电影鸦片战争吧,其中英军有一种船,船身两侧开了很多窗口,像蜂巢一样,每个窗口里面放置一门大炮。

这样攻击的时候,这些窗口里面的大炮可以连续炮击,以保持炮击的连续性。为什么搞这么多门炮呢?

电影中表现的很明白,因为每门炮开炮以后,立即被强劲的后坐力向后推出几米远,炮手需要将它退回原来的位置,重新校对,瞄准,装填,然后再炮击。

这样一来,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才能开一炮,所以如果一艘军舰只有几门火炮,也就是说十几分钟内最多可能开几炮而已。

当时的英国人没有办法,只能增加火炮的数量,以保证火力的持续性,提高炮击的密集度。

 

电影《投名状》中,舒城之战的庞青云(李连杰)为了打垮太平军的炮队,一个人推动一门火炮对准另外一行的四五门火炮。这门火炮开炮以后,炮弹将另外四五门火炮打坏,但这门火炮在炮击的同时猛烈向后移动,重重的撞在庞青云的身上,将他撞成重伤。如果不是他的结义兄弟赵二虎,姜午阳拼死相救,庞青云当场就死了。

所以说,这些就是刚性炮架的问题。

因为强劲的后坐力全部由炮架承担,所有炮架不可避免的向后猛退。除了极少数小口径火炮,因为后坐力小无需太多关注以外,其他较大口径的火炮必须使用可以移动的炮架,也就是开一炮,整个火炮要能够向后移动,以缓解后坐力。

这样一来,不但射速非常低,而且因为需要不断将火炮推回原处。每次推回,显然火炮的位置就改变了,之前的瞄准参数无法继续使用,只能重新校对,导致精度低下,更重要的是后坐力对炮本身也有一定的损害。

这个问题通过刚性炮架是无法解决的!

当时经过计算,如果85毫米口径的火炮采用刚性炮架,又不想让炮架向后移动,那大炮的重量必须超过30吨,或者作为向后支撑,抵抗火炮后坐力的大架的长度要高达85米,这显然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刚性炮架的火炮,第一射速很慢,口径稍大的火炮每分钟发射1发已经算是相当不错。

第二,精度差,因为火炮后坐力大,全炮后退时震动猛烈。而且每次炮击都要重新瞄准,无法通过前一次炮击的落弹点进行校对。

第三,大炮相当笨重,不便于机动。为了抵抗后坐力,不可避免的要将火炮制造的重一些,更大一些。

 

到了19世纪中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欧洲发明了所谓的架退炮

架退炮其实也是刚性炮架的一种,它只是对它的小幅度改良。

架退炮的独特之处在于多了一个抓地的轨道,炮身管是固定在炮架上的,开炮后整个炮架会在轨道上后退来吸收后坐力,轨道末端有两个大弹簧把炮接住,再开炮之前还是要靠人把炮推回原来的位置。

 

换句话说,通过一个轨道和弹簧来代替原来的地面,在炮击的时候火炮是在轨道上后座,而不是地面上。

这样一来,火炮后座以后,炮兵只需要重新将火炮退回原来的位置即可。这种设计一定程度的提高了火炮的精度,因为开炮中整个轨道没有动,炮击以后只需要将火炮退到轨道上原来的位置即可,没必要再进行重新校对和瞄准了。

射速也稍有提高,因为毕竟是在轨道上移动,怎么也比地面容易推动大炮吧。

架退炮出现以后,原有的老式刚性炮架的大炮就显得过时了,大量的架退炮纷纷出现,北洋水师的重炮有很多就是最新型的架退炮。

 

但这种架退炮实际上只是刚性炮架的改良,本质上还是刚性炮架,性能提高有限,即使当时全世界最强的英国海军炮兵,2分钟最多发射一炮。而且这种设计还多了一个重量大,体积大,极不方便的轨道,看来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老萨谈泼辣的法国小姐-- 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抗战重武器系列)

------------------鸦片战争时代,英国军舰像蜂巢一样的船舷,里面遍布大炮。这主要因为当时火炮都是刚性炮架,射速极慢。而下图北洋水师的重炮,就是当时最先进的架退炮,火炮后座是在轨道上,随后被推回原来的位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射速和精度。

老萨谈泼辣的法国小姐-- 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抗战重武器系列)


厉害的法国小姐

 

经过长期摸索,到了19世纪90年代,火炮的制退复进机终于被德国科学家豪森内创制出来。有趣的是,德国军方却认为豪森内的发明不实用,只是实验室的小玩意,拒绝使用在现役火炮上。

而法国人这次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他们1894年以重金从豪森内手里购买了这项专利,然后继续研究。到了1897年,终于由法国人莫阿发明了实用的制退复进机,大名鼎鼎的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

有了制退复进装置的火炮叫做管退炮,这种炮架就叫做弹性炮架

弹性炮架最大的特点是,在火炮开炮的时候,火炮整体不再向后移动,强大的后坐力由这个弹性的炮架来承担,通过制退复进机缓解巨大部分后坐力。

 

直观来说,在火炮开火的时候,火炮不动,只有炮管向后后座,然后再向前恢复原样。

 

由于整个火炮不会出现移位,发射速度和精度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并使火炮的重量得以大幅度减轻。弹性炮架的采用缓和了增大火炮威力与提高机动性的矛盾,并使火炮的基本结构趋于完善。

 

法国这种水压气体制退复进机分制退和复进两部分。

制退机由制退管、活塞及液体组成,制退管与炮身后端之连臂相连,火炮发射时,炮身带动制退管后退,活塞一端之液体因受压力,自漏口流至另一端,此时液体即发生一种抵抗力,以制止炮身后坐。

复进机系利用气体吸收后坐力之一部分,待后坐结束时,被压缩之气体,因其伸张将后坐体推至原位。

这样,通过制退复进机这个中介,炮管和炮架实现了弹性连接,既有利于减轻火炮的重量,又为提高发射速度创造了条件。

这种装置在今天的火炮上自然属于基本配置,但在当年根本是没有的,是一个极伟大的发明创造。

上文说道的:德维尔将军、德波尔上校和里马伊奥上尉三人组成的法国炮兵研制小组,以此为基础,研发了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时间是1897年。

可以说,在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诞生的时候,它绝对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根本无人能敌。甚至可以说,直到二战结束后30年内,各国火炮的总体结构还是和法国小姐一样,法国小姐可以说是现代火炮的祖奶奶。

 

之前最先进的管退火炮,一般每分钟发射34发就算非常不错的了,而是用这种结构的法国小姐射速提高到每分钟15发以上,这是近4倍的增长。

换句话说,1门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可以对付4门其他的火炮。

就精度上,由于无需每次炮击以后,重新退回校对,可以参照之前的落弹点进行修正,法国小姐的精度大幅度提高,这是之前火炮绝对无法相比的。

 

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发明以后,之前所有的野炮就全部过时了。

该火炮的重量为1.1吨,需要6批马拖曳,炮的长度为2.7米,炮管为36倍口径,有效射程8.5公里,炮弹初速每秒530米,可以使用穿甲弹,榴弹,榴散弹等多种弹种。

可以看到,它的主要性能在二战中,也是不错的,并没有明显落后于这些30多年以后的新式火炮。

由于主要技术都比较先进,该火炮是法军一战中的主要野炮,甚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军仍然装备一部分这种老式火炮。因为它的主要性能尚且不算太落伍,在实战中仍然有相当的用处。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制退复进机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水压弹簧式,二是水压气体式,二者的制退原理相同,但复进原理不相同。

法国人选择了后者,而德国人选择了前者,根据实际使用的效果和影响看,水压气体式是更更为先进的。

当年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诞生以后,法国为了保密,将这门火炮绝对禁止外销,甚至禁止装备海外的殖民地部队。

甚至,法国情报部门用了一切手段误导德国间谍,平时作出多次假的研究工作,好像他们全力在研究水压弹簧式。最终,德国人判断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采用的是水压弹簧式制退复进机,也加大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且早出了本书另一个主角克虏伯M1900火炮。

而由于技术上的稍微落后,使得一战中法军的野炮兵在任何一个战场,都没有落后于德国野炮。

无论是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法军都没有被德军击败,双方大体是势均力敌。而大家都知道,高度服从命令的德军士兵,比做事随意的法军士兵要强悍的多。

不过客观来说,法国小姐在一战中表现不是非常出色。

这主要是一战很快演变为静态消耗的战壕战,法国小姐所能发挥作用就很悠闲了!这种作战中,原本用于野战的75毫米的火炮威力和射程都偏小了,反而是105,120,150等大口径火炮才比较有效。

实际上,对于这种作战模式,就算是105,150火炮也是难以应付,更别说75毫米的火炮了。

法国小姐在一些运动战中,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的机动性好,能够跟上大部队的前进,射速高,对于野战工事来说火炮威力也是不错的,所以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由于是新式火炮的鼻祖,这款火炮的名气极大,也是法国人的骄傲。

老萨谈泼辣的法国小姐-- 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抗战重武器系列)

-----------------制退复进机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科学成果,他通过这个设备结局了火炮的后座问题,大大提高了射速和精度。安装了过制退复进机和没有安装的火炮,几乎不能正面对抗了!

老萨谈泼辣的法国小姐-- 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抗战重武器系列)




施耐德在中国

遗憾的是,它在中国却没有多少,这主要还是源于中国近代对于火炮仿造的取舍。

早在19世纪中期,满清的火炮主要从英法购买,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火炮成为清军的主要装备,同时也购买了不少法国火炮。

遗憾的是,随后的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满清政府对是否还从法国这个战败国购买武器产生动摇。当年日本的陆军本来是模仿法国的,在普法战争以后,日军立即转而模仿德国陆军。

清政府当时的想法也差不多,他们也开始排斥法国武器,而同一时期由于英国和满清政府对立,多次出现各种严重的外交纠纷,武器销售也受到很大影响。

19世纪80年代开始,满清政府转而购买大量德国大炮,因为这些克虏伯大炮性能优秀,价格适中,更重要的是德国在中国没有殖民地,和满清政府没有原则上的冲突,也没有政治上的额外要求。

1883年中法又爆发战争,由此法国武器进口几乎停止了。到了甲午战争以后,袁世凯训练北洋新军已经把克虏伯作为制式火炮,根本没有法国大炮的立足之地了。

之后的几十年直到抗战,法国的火炮没有接到过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大宗合同,在中国也就是一落千丈了。

好在施耐德公司却没有放弃中国的市场!

施耐德公司完全是一个商业公司,早在1836年由施耐德兄弟创建。开始只是一家金属铸造公司,随后很快成为法国首屈一指的武器制造公司,在二战结束之前更是如日中天。

只是二战之后,该公司逐步放弃武器制造,转而进入建筑、钢铁和电力行业。时至今日,法国施耐德已经是世界上鼎鼎有名的电器巨头。不过在当年,施耐德就是优质法国火炮的代名词!

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出现,还要感谢军阀割据和抗战。购买施耐德野炮和山炮的主要是云南军阀龙云,广东军阀陈济棠和国民政府。

云南龙云

龙云从1930年击败最后一个宿敌胡若愚统治云南以后,到1945年被杜聿明武力押解离开该省,前后掌权长达15年之久。

在这一期间,龙云对云南是有贡献的,他以军人的务实做了很多工作,包括重整云南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建设基础设施,提高教育水平等等。而作为军阀,龙云自然不可能忽视军队的建设,他从盟友法国人那里购买了大批法制装备,以云南丰富的矿产出口作为付款方式。

而当时法国控制的中南半岛和云南接壤,法国的势力千丝万缕的渗透入该省,所以法国人希望有一个亲法的省长,对龙云大力扶持。

而龙云也利用法国人建立了一只3万人的新式滇军,以大量新式装备给予他们武装。

而当时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数百万法军复员,大量武器也就转为库存,等着生锈了。

此时法军还有高达数千门的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卖给滇军十几门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这批火炮和大量炮弹很运到越南的海防港口,随后通过滇越铁路运输到昆明。

龙云由此组织了自己的炮兵部队,也就是一个炮兵团,只是由于云南地形复杂,山炮远比野炮实用,所以野炮的数量很少而已。

老萨谈泼辣的法国小姐-- 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抗战重武器系列)

-------------------在一战中,法国小姐还是不错的。只是对于这种战壕战,法国小姐的射速虽高,威力却偏小了。所以二战期间,法国小姐就属于过时的东西了!

老萨谈泼辣的法国小姐-- 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抗战重武器系列)


中央军

中央军也通过一些渠道,从法国人手中购买了一批这种火炮。

当时施耐德火炮在欧洲的名气很大,质量也算不错,施耐德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又积极主张外销。

所以,1932年,国民政府曾经有意将所有的制式山炮,野炮,重型榴弹炮甚至高射炮全部换成施耐德!

这个宏大的志愿,由于残酷现实的影响最终没有实现,不过施耐德火炮由此却在国军中树立了一个较大的影响力!


抗日铁军74军所属的炮兵团,其中的第2营装备的就是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

只是全中国施耐德野炮总数估计也就是20多门,因为数量较少,所以发挥的作用也有限。以74军为例,历经多次大规模会战,到了1938年武汉会战以后,现有火炮就消耗殆尽,大部换装苏制火炮了。


到了1944年衡阳战役的时候,战区将几乎所有火炮全部交给守衡阳的第10军,包括:74军炮兵团野炮营、46军山炮连、48师战炮连。但只有74军炮兵团野炮营的炮6连还装备法国小姐,满打满算只剩4门,其余基本都是苏制野炮。一个营的法国小姐,此时只剩三分之一了!

即使是这样,法国小姐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法国小姐如果用于进攻,由于重量较大,机动困难,在地形复杂的湖南战场,作用是有限的。但如果用于阵地防御,它的射速很高,炮弹威力又大,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射大量火炮,形成弹幕,对守军的步兵是极为有利的帮助。

在炮兵团的帮助下,第10军1万多人和数倍于己方的日寇血战40多天,造成日军2万多人的伤亡,而第10军伤亡不过1万多人,创造了抗战历史以来的奇迹。


当时74军炮兵团野炮第6连连长冯宗恺回忆法国小姐,写到:

迥雁峰位于衡阳城南,峰上有不少树木和一些民房。站在迥雁峰往北望,衡阳全城尽收眼底。炮兵阵地设在此,射界十分广阔,火力可以到达整个衡阳市。冯宗恺的炮六连使用的是法制七五式野炮,是守城部队炮兵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野炮。因此,他们担负着支援全军作战的任务。

 6 月23日,战斗终于打响了。日军挺进至湘江东岸火车站以东五马归槽的地方时,与我前线部队相遇,冯宗恺奉命指挥炮兵连向五马归槽的敌人以6000米的距离进行炮击。刹那间,野炮怒吼了,一发发带着民族仇恨的炮弹,飞越湘江,准确地落在了日军的阵地上,打得敌人心惊肉跳,四处奔逃。激烈的衡阳保卫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敌人山炮四门,在城北望城坳以东高地,伪装隐藏,正准备向我军射击。”冯宗恺接到步兵的报告后,立即用望远镜进行搜索,终于发现了伪装得极好的敌炮兵阵地。     

“直接瞄准射击,以迅速强大的火力将敌炮摧毁。”冯宗恺一声令下。雨点般的炮弹落到了敌人的炮兵阵地上。敌人的四门山炮还未来得及射击,就变成了一堆废铁。     

数天来,冯宗恺连的火炮有力地支援步兵战斗,给敌人沉重的打击,但因阵地十分暴露,受到敌人四面袭击。由于摧毁了城北敌炮,又不断袭击江东机场,敌机起降受到威胁,敌人对冯宗恺的火炮阵地恨之入骨,敌机利用黄昏,连续对冯宗恺连队的阵地进行扫射,狂轰滥炸,企图摧毁阵地。     

6月26日下午,在西面火车站东面高地,敌人山炮四门,对冯宗恺连队的阵地猛烈扫射,冯宗恺将炮口对准敌阵,猛烈还击,官兵奋不顾身,与敌展开激烈炮战。一时炮声、声相互交应,震塌了雁峰寺,整个阵地被泥烟弥漫,林木房舍,夷为平地,弹坑累累,整个迥雁峰被翻了个底。     

入夜,敌人以燃烧弹、毒气弹向冯宗恺的连队袭击,掩护步兵疯狂进攻,冲声、杀声、号声、炮声、炸弹声,惊天动地,整个战地,一片火海,激烈的炮战,双方伤亡惨重。     

冯宗恺的连队阵地,遭敌机滥炸,受敌炮轰击,在迥雁峰已无法立足,便将阵地转移到山脚继续对南、西、北之敌炮击。这时,接城北前线步兵电话,敌人约一营在天主教堂以东森林地带集结,望我炮兵迅速消灭。冯宗恺的炮兵连即对敌突然袭击,十多分钟,发射60多发炮弹,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巩固了前沿阵地。     

7月上旬,敌人对我守军实行第二次总攻。外围援军,增援受阻,屡攻不下,无法进城增援,守军伤亡惨重,无法补充,步兵阵地逐步向城内缩小。冯宗恺的连队阵地也从雁峰寺山脚转移到市中心敬一堂(建筑牢固的百年药店)附近,继续向西、南、北之敌进行射击。    

 一天中午,敌机30多架飞临衡阳上空,对市区大肆轰炸,投下大批炸弹和燃烧弹,城内残余房屋,彻底摧毁。冯宗恺的连队阵地更是敌机轰炸的重点目标,炮弹雨点似的倾泻而下,飞机来回低空扫射,冯宗恺的连队陷在火海烟雾里,冯宗恺领着士兵,冒着敌机轰炸、扫射,奋不顾身,抢救火炮,最终火炮被炸毁一门。此时炮弹也不多了,困难日甚一日,为了节约弹药,冯宗恺的连队只能凭空军指点的目标,作接应外援友军的有限射击。    

 7月下旬,守城官兵已苦战了30多天,伤亡惨重,军预备队也已用尽,各部勤杂人员,均已抽补前线。而步兵阵地,辎重兵也已抽补前线,各部队前线再无人员补充了,步兵阵地眼看已摇摇欲坠。     

冯宗恺连队的炮弹,也已经用尽,后来用的弹药全靠空军空投,一个降落伞只能下投3枚炮弹,还难保安全能用。最可惜的是,有些炮弹还投到了敌人的阵地上。空投炮弹,因为数量太少,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情况十分危急。由于炮兵已经没有炮弹,无法作战,连里只好挑选体强有战斗力的士兵,增援步兵作战。     

30 多天,据点的反复争夺,阵地的反复得失,反复冲杀,有些营、连、排,整营、整连、整排的牺牲,不断补充,不断伤亡,最后就连预备队也全部用完,无人员可补了。困境中的守军,唯一希望外围援军,火速进城解困,外围各兵团亦纷纷来电:约期攻城解围,适时出击接应,并鼓励守军,安心坚守。可是事与愿违,守军望眼欲穿,未见友军接近,有时听到远处友军枪声慢慢接近,可是又慢慢远去,烟消云散了。此时,守军对援军解困,已渐处绝望。     

8月初,守军已苦战40天了,敌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屡攻不下,仍调兵遣将,集结强大步、炮、空兵力,向城内加紧围困。     

8月3日起,敌人发动了第三次总攻。西、南、北各线敌军,齐向守军阵地猛扑,守军的英勇将士,虽盼援绝望,仍坚强奋勇抗敌,阵地上遗尸累累,将伤兵残,还坚持到弹尽粮绝,伤亡殆尽,再无战斗力抗击强大敌人的进攻。     

8月7日晚,守军破坏器材,炸毁大炮,准备突围,8日早,前线无法再守,敌人由北门突入,经短暂巷战,伤残全部,被敌人至江岸,衡阳即告陷落。     

衡阳失守,8月11日,守军被迫向城外郊区转移,适值我机前来空袭,冯宗恺利用空袭疏散机会,率领受伤排长彭锦元和两名受伤士兵,冲出警戒线,逃离敌魔。经过两天的饥渴艰险,几经周折,来到原驻白露坳、九渡铺以西山地,见到许多上山避难的熟识乡亲。冯宗恺在湘西战地迂回围绕,走了20多天,9月初才回到湘西芷江原炮兵团部队。     

衡阳保卫战,冯宗恺所在的营五、六两连官兵200多人参战,能生还不足50人,而能归还原部队者,仅冯宗恺数人,可谓是九死一生。


衡阳血战尚且如此,1944年的洛阳保卫战就更为惨烈了!

一个回忆录中,详细叙述了这次大战:

中央野战炮兵独立第六团,驻守在黄河岸边的河南孟津,用先进的“法国小姐炮”阻击随时偷渡黄河的日军。抗战时期,国军的野战炮兵主力被编成独立炮兵部队,战时以炮兵团配属各集团军和战区,然后团再拆分成营配属各军或师作战。六团七连有4门法国造野战大炮、500多匹骡马,有士兵500多名,连排级干部10多人,清一色黄埔毕业生。1943年11月,炮兵独立第六团团长胡屏章与炮兵独立第十五团团长姚盛斋一同来到孟津,他们是根据上级的指令,将独立炮六团第三营整体移交给第14军,成为国军第一战区第14军炮兵团的组成,并由姚盛斋任炮兵团长。这种调动是将发生大战役的前兆。

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接连失利,本土通往南洋的海上交通基本被切断,南洋近50万日军陷入孤立无援之境。美军对制空权的掌握,使日军频频遭受空中打击。为挽救其失败的命运,日军决心进行一场贯穿中国南北、连接陆上交通线、摧毁美国空军基地的“1号作战计划”即豫湘桂会战。河南战役是其“1号作战计划”的第一阶段,其中的洛阳保卫战英勇惨烈,在整个豫湘桂战役中不多见。

1944年4月18日零时,日军向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守备部队发动了猛烈攻击,并从开封以西的中牟一带渡过黄河。接上级紧急命令,炮兵团第一营三个连在营长潘梦清的率领下从孟津出发,赶到洛阳南郊的龙门山上占领阵地,用炮火阻击从叶县方向来犯的日军。到达指定阵地后,得知日军从孟津铁谢地区成功偷渡黄河,正向洛阳东关进犯。于是,上级命令炮营迅速转移,在洛阳城外的西宫构筑新的炮兵阵地,以阻击向东关进犯的日军。此时固守洛阳城的军队只有第14军的第94师及家父所在的炮兵营,14军的另两个师(第85师和第83师)在洛阳外围作战。该战区其他集团军和友军(刘戡兵团)则在豫中大地上与日军展开阻击战。
1944年5月19日,日军集中第63师、坦克第3师、骑兵第4旅等主力部队开始向洛阳城发动猛烈进攻。22日,日军3次突入城内,均被我英勇的抗日将士击退。此时,上级命令炮兵营进入洛阳市区中心地建立阵地,用炮火短距离轰击运行中的日军坦克部队。洛阳东门外我守军的战壕,宽2米,深处多达10多米,此处是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因此,双方死亡惨重。我守军打得机敏,打得顽强,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抛下数百具尸体。最后,双方将士的尸体将这条战壕填满,敌军的坦克从尸体上辗过而攻入城内。

炮营全体官兵发扬前赴后继的精神,视死如归,用75mm野战炮短距离击毁敌战车20余辆。步兵部队更是与日军展开浴血肉搏战,他们也炸毁了敌10余辆战车。

“法国小姐炮”采用了制退复进系统,提高了射击的稳定性和精度,射速也大为提升。每分钟射速可达15发,这在当时是惊人的.在这次血战中,炮兵连按照“四炮联线,机枪压阵”的布置格局,形成绵密的短距离炮击火网。血战中,“法国小姐”果然身手不凡,每颗重达7公斤的榴霰弹被快速地抛到日军队伍,绽放出“死亡之花”,许多日本兵还没见到国军长什么样就命归黄泉了,侥幸接近到“法国小姐炮”阵地的日军又遭遇到护卫机枪的猛烈扫射。

该火炮仅需要两人来瞄准,一人装填弹药,一至两人在火炮后方的弹药车旁利用机械装置迅速而又自动的设定机械定时引信。火炮瞄准手在炮弹发射时仍然可以呆在瞄准具的位置不用离开,瞄准手有两人而不再是一人,第一人调整射击角度,第二人调整方位角。按上级部署,我守城部队的守城时间是15天,在洛阳城郊及豫中的兄弟部队逐步增援洛阳。然而,日军对洛阳实施三面包围战术,隔绝了增援洛阳的援军。这样,我英勇的第94师及炮营在洛阳城孤军奋战,人员伤亡和弹药损耗严重,尤其是粮尽弹缺,水源断绝,处境危在旦夕。

尽管如此,我守军将士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咬紧牙关为国雪耻,为民复仇。子弹打光了,用刺刀;刺刀拼坏了,用身体与敌肉搏;建制打散了,便各自为战,阵地失去了,转为巷道战;如有人提出突围,就遭到周围将士的辱骂:“汉奸、亡国奴”,对于逃跑者,官兵有权当场开枪击毙。凶残的日军为了占领洛阳,每天出动轰炸机百余架对我守军进行狂轰滥炸,还投下了无数燃烧弹和毒气弹等。我守城军队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于5月25日有组织的进行了分路突围。古城洛阳沦陷。从4月18日算起,我军固守洛阳城的实际时间为37天,大大超过了原部署的15天。

炮兵营于5月25日奉命从洛阳西门突围。此时恰遇天降大雨,道路泥泞,作为骡马炮兵的我营突围十分缓慢。每门“法国小组炮”重达约1500公斤,需8匹高大烈性骡马牵动前进。炮营官兵带着笨重的大炮和已是筋疲力尽的骡马在突围的路上遭遇日军。在遭遇战中,大炮完全丧失作用,全体官兵只得与日军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近距离战斗,将士们又一次赤膊上阵,又一次白刃交锋……一连副连长李煜倒下了,10多名技术官倒下了,超过百名的战士倒下了。 《炮兵操典》里有一句话:炮是炮兵的第二生命,炮是炮兵的爱人。在军纪极严的炮兵部队,炮连丢一门炮,连长要枪毙,保护不力导致火炮受损,连长要坐牢。尽管这次突围异常艰苦,当炮营残余人员突围到宝鸡后,营长潘梦清还是被军长张际鹏派人解押至重庆。其原因是炮营在那次遭遇战中丧失了全部十二门大炮和骡马,官兵也是所剩无几。潘梦清由宝鸡冒着烈日酷暑步行押至重庆,并投入监狱。后经炮团团长姚盛斋鼎力相保,又经重庆卫戌副司令刘戡到炮营调查弄清当时情况,才免除潘营长死罪并于1945年夏季释放,但仍被判撤职永不录用。潘营长出狱后曾回到营部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在调查人员面前据力陈情。潘营长此时已改名潘再生,年近四十岁,后不知他去向。

老萨谈泼辣的法国小姐-- 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抗战重武器系列)

------------------好在法国小姐并不比我们的敌人,日军的主力野炮性能要差。所以,施耐德野炮还是完全可以正面和日军野炮顶一顶的!

老萨谈泼辣的法国小姐-- 施耐德Mle 1897 75毫米野炮(抗战重武器系列)


广东陈济棠

法国小姐的性能在二战来说虽然已经不怎么样,但还是能够用一用的。

关键在于数量实在太少,抗战中很快锐减到只有十几门,显然起不到任何大的作用。

倒是他的一母同胞,施耐德M1919105毫米山炮,施耐德M191975毫米山炮的数量较多,总数有28门。

这些火炮并不是蒋介石的中央政府购买的,而是广东军阀陈济棠从法国人手中买来的。陈济棠拥有富裕的广东,当时在瑞典博福斯山炮(其实也就是克虏伯山炮)和施耐德山炮之间动摇。他的好友,德国军事顾问林德根据广东的实情分析,并没有推荐瑞典的博福斯,而是将机动性更好的施耐德山炮推荐给他。

陈济棠拿出大量外汇一共购买了几十门,装备了一个炮兵团。两广事变以后,由于部下反对陈济棠勾结日寇对抗国民政府,全部临阵倒戈,一炮也没有开过。

后蒋介石将这个山炮团收编,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独立炮兵团,下属三个营,第一营是施耐德M1919105毫米山炮,二,三营都是施耐德M191975毫米山炮,全团火炮28门。

而施耐德M191975毫米山炮除了可以拆解以外,其他几乎和M1897 75毫米野炮完全一致。

这个炮兵团倒是在抗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该团1938年参加了豫北豫东作战,随后因为日寇大规模进攻逐步停止,各站区有极端缺乏火炮,该团被迫拆成营,归属各个战区使用

1939年该团第2营又参加了反攻南宁作战。

其后还参加了不少作战,到了1943年该团第2营又调到第一战区。

直到19447月,第62军(粤军)奉命驰援衡阳时,它还下辖一个施耐德M191975毫米山炮营,但已经只有区区有4门山炮了。

 

法国小姐的名气很大,只是在抗战中的作用最小,它不敌克虏伯野炮和苏制野炮,只能处于最后一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