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塞耳巧治病

 春风杨柳荷香 2015-01-27

  塞耳疗法是将药物塞入耳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耳为肾窍,为宗脉之所聚,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均循行于耳际。《内经》有“肾和则能闻五味矣”“肝病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等理论。可见,耳与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塞耳疗法即是使药物通过外耳道皮肤吸收,并循经入里,内达脏腑,而发挥药理效应以达治病之目的。中医还认为脏腑投影在耳部,药物塞耳主要是压迫心肺两大穴位并促进药物吸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因此,塞耳疗法不仅治疗耳部疾病,而且可以治疗全身疾病。下面介绍几个塞耳疗法验方,供同行验证。

    牙痛:用棉球95%酒精适量,塞入外耳道中,使其与周围皮肤密切接触,若棉球已干,可再滴些白酒,一般只塞患侧外耳道,两侧疼痛也可塞双侧,经过3~5分钟,疼痛自可止。

    肾虚眩晕:灵磁石克,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裹,塞于双耳中,每日2次,每次1小时,连续5~7天。可平肝潜阳,治疗肾虚眩晕。

    耳鸣:用有通窍作用的药物,塞耳方:石菖蒲、乌头等份研末棉裹塞耳;                     塞耳菖蒲丸:石菖蒲、独活、矾石、木通、细辛、肉桂、附子、当归、甘草研末制丸塞耳。

    痛经:取药棉少许,放在75%酒精内浸透,然后取出塞在患者外耳道内。,可于次日取出。左右两耳交替用或同时使用。如伴有头痛头晕者,可左侧疼痛塞左侧外耳道,右侧疼痛塞右侧外耳道。酒精药棉塞入时动作不宜过快,以免因接触耳膜引起头晕。冬季宜先将药棉放外耳道口数秒钟,然后缓慢塞入。以采取卧位上药为佳。

    上药后,半数以上女孩数分钟痛经即可消失,90%以上的女孩半小时止痛。中医学认为,痛经乃寒湿凝滞或气滞血淤所致,且与全身经络有密切联系,酒精药棉刺激外耳道,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故痛经迅速缓解。

    感冒咳嗽、急慢性气管炎,症见咳嗽气喘、胸闷吐痰等,还可用于呕逆、牙痛、头痛及咽炎、中耳炎、晕车等。:取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陈皮、肉桂、川芎、生姜、冰片。用75%乙醇浸泡20天,过滤后,将冰片加入药液中溶解 ,再兑入蒸馏水过滤即配制成药液,灌装滴耳玻璃管,用时取适量药棉,滴上3滴药酊,不松不紧塞于外耳道。一般晚上使用,早上取出,连续用药3天,或隔日1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