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诡秘之帘—陈明华油画作品诠释

 孔乙己1919 2015-01-27

 诡秘之帘—陈明华油画作品诠释


文/黄永生 编辑/雨浓

近来油画家陈明华爱猫,看他抱猫的神情状态,似有某种超然物外的享受,喜欢动物是人之常情,但将油画创作的激情与猫的本性联系起来,就很难得到某种理解,画家说,从猫的神情想象语言的诡秘,听起来有某种艺术家的反讽。陈明华以为猫有某种诡秘的性情,这种诡秘的性情勾起画家的语言想象,具有讽刺性的是画家有意舍弃那些经过修炼的语言功夫,使自己的想象力处于无所凭借的状态,却从猫的身上获取超越自我的语言想象。猫不具想象力,画家却从不具想象力的猫身上获得想象力,难怪苏格拉底这样说,“一个诗人要配得上这个称呼,必须写想象性的主题,而不是描述性的主题”。如果理解陈明华对猫的感受,这可是一把打开进入画家近期作品大门的钥匙,当凝视他的人体油画作品时,某种培根式的诡秘气氛弥漫眼前的图像,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索。
 
那么,诡秘是什么?从字面理解,隐秘而不易捉摸,随着对陈明华油画作品的进一步理解,会发现他倾向这个词的另一个意思,诡秘的“诡”具有“违”的意识,《贾子道术》“诡自然之性”,违背初衷,违背被画物,从而出现某种神秘的陌生感。培根用“诡秘”的笔,否定教皇“因诺森十世”的存在,这种艺术家的狂妄质疑形成了培根式的语言诡秘。

哲学家不与肉体交往,据说柏拉图终身未娶,意在摆脱感性世界的纠缠,以求进入纯粹的理性思考。画家与哲学家不同,画家借助感性的肉体表现建立自己的语言,这种截然相反的选择说明绘画必须借助可视媒介,画家以肉体的感性形成语言的表象,传统油画止于肉体的表现。陈明华新近的人体油画作品没有停留在肉体的表现,激情驱使下的直觉使画家怀疑感性的存在,他不愿意停留在感性阶段,而是超出感性的范围。他在自己的画面扫上一层薄薄的画帘,这薄薄的画帘掩盖了感性的肉体,这种似是而非的表现形式所传达的是什么信息?陈明华这批新作与前期作品完全不同的一个亮点,就是由客观的观察转向主观的思索。陈明华的思索不是理性的哲思,而是激情的力量不满感性的约束,激情爆发出来的能量冲破僵化的规矩,激情激发出来往往朝向逆向的方向。那么,他为什么那样画?陈明华的造型能力很强,他内心里的激情更强,从这批新作看,内在激情已经不满于靠造型能力的感性表现,他似乎在自己的画面呼唤什么?或者说他像卢奥那样,在内心深处看到一种未知的艺术形式。陈明华回避理性,他对客观事物的看,更多的是一种直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激情所驱使的直觉,这种直觉似乎具有自己的灵性,驾驭画家顺着某种画家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意识去选择。这段时间,画家的激情,受“猫”诡秘性的启发,带有某种感性的诡秘,在具体的画面上,可以感受到他作画的前后关系,他以扎实的基本功绘制感性的客观存在,继而以诡秘的拖笔覆盖已经画出的物象,形成若隐若现的一层帘。常人甚至专业行家看来,他的表现性描绘已经很完整,但他不满足这种熟悉的完整,他毅然打破这种唯美的完整,有点像罗丹砍掉巴尔扎克雕塑那双手,然后像哲学家卢梭那样发出呼喊,把完整的模型打碎会出现什么样子?陈明华不是卢梭式的无奈呼喊,而是对内心的责问,表面形象的完整不是他的审美趣味,他听从激情的驱使,他要将无形可感的激情铸造入画面。将激情注入画面,这是视觉绘画的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其实这一问题本身已经颠覆了传统绘画理念。陈明华天生就是激情满怀的画家,他不断探索如何将激情转化为可视的语言,情绪的抽象性与意象的可视性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让画家很纠结,他从不放弃,穷追不舍,由客体的直接表现转而借客体表现画家的内在情绪,因此,画家从向外寻找转入向内体验。这就是这批人体画作的实验性课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内心情绪的宣泄是陈明华油画的主体,那无影无踪的情绪驱使有形的色彩线条狂奔,那些以人体出现的意象就像被画家情绪附体一样,演绎画家内心情绪的起伏变化形态,静止的骚动,痛苦的挣扎,委婉的呻吟,扭曲的奔放,所有的意象变化揭示画家内心情绪的各个侧面。直觉驱使下的内心情绪,被画家置之画帘的否定之下,可以说画家质疑自己的内心情绪,他不希望画笔停留在内心情绪的表面层面,他要以内心的情绪去探索更为深层的生命存在。为了语言具有探索生命的可能,画家像苏格拉底那样否定生命的表面现象进而肯定生命的价值,如果说画面的感性显现可以比喻生命现象的话,那么,陈明华以若隐若现的帘质疑那些充满生殖力的人体生命,具有某种语言的否定,即对表面生命现象的否定。他不像弗兰西斯·培根作全面的否定,而是局部的否定局部的肯定,似乎在进行某种否定性的对话,或者可以说,画家的直觉顺着意识寻找直觉的踪影。有些画面看不到帘的帷幕,那是一张透明的帘,瞥见朦胧的生命表象,从那柔美的色调看到被过滤的生命形象。柔美的生命呈现某种虚幻的意象,加强了语言的诡秘,而语言的诡秘就是画家着意打开的通道,画家内心的情绪顺通道进入画面,观赏者沿诡秘的路径走进画家的内心,这种否定性的对话在思索的审美上达到另一层面的统一。当从他的画面意识到帷幕的语言性,画家已经离开了肉体的生命现象,已经不再拘泥于生命现象的表面唯美,透过“语言之帘”审视被否定的现象,从而获得画家假以诡秘语言所建立起来属于画家自己的艺术生命。

猫的诡秘也许是画家的幻觉,画家内在生命才是真正诡秘的语言帷幕,画家内在生命所散发的直觉是另一方式的思索,但直觉或许是画家内在生命的蒸发,这种内心情绪的力量否定固有的模式,否定表面的生命现象,从诡秘之帷幕瞥见画家心灵的强力。因此,画家不是用画笔,而是以外表情绪为饵、以内在生命为锅,熔炼绘画艺术的生命之髓。2014年11月23日于红树康桥
 
油画人体:陈明华〖诡秘之帘〗 - 石墨閣 - 石墨閣
 
油画人体:陈明华〖诡秘之帘〗 - 石墨閣 - 石墨閣
 
油画人体:陈明华〖诡秘之帘〗 - 石墨閣 - 石墨閣
 
油画人体:陈明华〖诡秘之帘〗 - 石墨閣 - 石墨閣
 
油画人体:陈明华〖诡秘之帘〗 - 石墨閣 - 石墨閣
 
油画人体:陈明华〖诡秘之帘〗 - 石墨閣 - 石墨閣
 
油画人体:陈明华〖诡秘之帘〗 - 石墨閣 - 石墨閣
 
油画人体:陈明华〖诡秘之帘〗 - 石墨閣 - 石墨閣
 
油画人体:陈明华〖诡秘之帘〗 - 石墨閣 - 石墨閣

油画人体:陈明华〖诡秘之帘〗 - 石墨閣 - 石墨閣
  
油画人体:陈明华〖诡秘之帘〗 - 石墨閣 - 石墨閣

油画人体:陈明华〖诡秘之帘〗 - 石墨閣 - 石墨閣
 
油画人体:陈明华〖诡秘之帘〗 - 石墨閣 - 石墨閣

陈明华 福建连江人。86年毕业于福州大学福建工艺美术学院。90年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油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水彩画艺委会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