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应掌握的33种学习方法(二)学习兴趣的方法

 梦想教育 2015-01-27

  小学生的学习,除了基本常识的掌握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并维持他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能够产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这不仅是小学阶段学习成绩的保证,更是小学生整个人生不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的基础。

  如果没有兴趣,再简单的知识也会变成巍峨的高山;如果对知识充满兴趣,再枯燥难解的知识都会充满乐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我们学习的动力之一。有了兴趣,我们才会愿意学,乐意学,主动学;有了兴趣,我们的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对学习科目的喜欢和热爱以及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对数字没有任何感觉,对数学就不会感兴趣,学好数学也是痴人说梦,更不要说在数学上能有独特的见解和摸索出简便的方法了。其实,兴趣也是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对某些知识感兴趣了,我们就会自动去寻找乐趣。比如,我们会用歌诀的形式去记忆汉字,会根据每个汉字的形象为它编写一首儿歌或者编一个故事;我们会把枯燥又冗长的知识变成一首歌,艰难的记忆就变成了轻松的欢唱;上课时,对于学习的兴趣会让我们调动全身所有感官,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这个中心任务中去……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之大。把学习中的所有问题都转化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摸得到看得见,实用性、价值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的形式,这样我们的兴趣就会慢慢培养起来了。学习将不再是令我们感到头疼的事,而是让我们体验乐趣的活动了。

8.数学的敲门砖--培养自己的“数感”

  数感,其实就是对数字的一种感觉。通过接触各种形式的数字,培养自己的数学兴趣和敏捷思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数感是很重要的,我们会在下面的案例中看到我们的同龄小学生是如何培养自己的数感,并从中受益的。

  在学习过程中,稍大一些的学生已经了解到了学习也是非常重视感觉的。学习英语要有"语感",学习音乐要有"乐感",对于绘画艺术来说,还要有"美感"……同样,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小学生也要培养自己对于数和数学的"数感"。

  平常生活中,大人们习惯说"瞧,这条鱼怎么也得有3斤重","这天可真冷呀,也就6℃","这是谁家的孩子呀,不过五六岁的样子"……等等这些都是人们用眼睛和经验把实际问题与数字联系起来的现象,这就是一种数感的体现和运用。实践证明,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并能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反映。

  有的小学生说自己也不想成为数学家,没必要培养所谓"数字感觉"。这其实是不正确的,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是有意识地从小培养自己的数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对于今后的数学学习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为,作为一种心智技能,数感能够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而且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将来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成功创造必要条件。

  有的小学生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数感了。在小学生臧策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初的时候,是在爸爸的指导下,后来臧策策就开始主动训练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了。他尽量从具体事物出发,运用感官来增强数感。比如在学习数量感时,他会猜一猜家里正在开花的植物上有多少朵花,然后来摸一摸花朵,嗅一嗅花香,最后再用从上往下数,从下往上数等各种不同数法把花朵数几遍。在各种感官帮助下,在"猜想--求证"的科学探索过程,这种形式的学习诱发了他对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训练了他的观察和推测能力。后来,周末出去玩时,他主动提出要跟爸爸妈妈比赛,看谁能更快更好地找出周围有数字的东西,比如门牌号码、电梯里的楼层号,商品上的标价牌等。并询问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在家里吃饭时,他还会扮演饭店里的小服务员,让爸爸妈妈扮演前来就餐的"顾客",然后应"顾客"的要求,拿来三只饭碗、三双筷子、六瓶饮料、四碟小菜等等。这样的游戏他们乐此不疲,臧策策小朋友对于数学的兴趣也就这样一点点培养起来了。

  很多初接触数学的小学生,都对那些数字极为反感,原因就是数字的组合变化太繁琐了,让他们一时接受不了,因此在心理上产生逆反心理,对今后的数学学习造成了消极作用。一本正经地坐下学,数字很容易变得面目可憎。聪明的办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对数字的独特感觉,一旦对数字敏感了,那数学将不再是令你苦恼的事了。

  作为小学生,似乎很多种学习方法都要家长的协助和引导,这是很正常的。有的家长会有意识地为孩子布置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进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比如,为了让孩子更快地接受数学这一科目,丁晓晓的妈妈故意在丁晓晓的房间里布置了数字图案的床单、壁画等。当丁晓晓躺在床上,抬头看到墙壁上的数字,就会在心里默念这些数字,甚至在心里对它们进行运算,这样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她对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字中的规律在不知不觉中就了然于心了。慢慢地,这种最初的引导学习就转化成了自主式的发现学习。丁晓晓会关注家里每月的用电量、电费、水费,妈妈每次从超市回来她还要问花了多少钱,并把它记到一个小本子上,爸爸书房里有多少本书,每次爸爸买了新书她总是及时发现并向妈妈宣布自己的最新视角,她自己每次买了冰激凌,或者其他零食,她也会记到一个小本子上……这样,到了月底她就能总结出一个月消费的数字。丁晓晓就是这样训练自己的"数感"的,而这种学习方法也让她受益匪浅。

  要想培养自己的"数感"其实很简单,在生活中就可以做到。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几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的生活被数字包围着。我们的脸上是五官,头下面是身体的四肢,我们的衣服上有扣子,我们穿的衣服有大小号码,我们的鞋子也是有号码的,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推移,我们的年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们每个人的生日也是不一样的,自己是不是知道全家人的生日呢?爸爸的生日是11月29日、妈妈的生日是8月22日、自己的生日是3月12日。一年中的几个节日是不是知道呢?1月1日是元旦,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党建军节,九九重阳节,十一国庆节……这样小学生就会增强自己的"时间数感"。以上这些都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数字。只有接触的数字多了,才能培养出自己的"数感",才能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数学联系起来,才能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有的小学生还在家里担任了会计师一职,出门就带着"账本"。怎么,不相信吗?二年级的刘娜就是这样的小会计。每次妈妈上街买菜她都跟着,还口口声声说什么妈妈脑子不好使,自己帮着妈妈算账,防止上当受骗。妈妈买了1.5斤大葱,大葱每斤8角,还没等售货员算账,小刘娜就拿出小本子算起来了,很快就告诉妈妈应该是1.2元。弄得售货员阿姨着实惊讶了一番。即使是在商场里买衣服,她也会自己拿出本子算出应该找回多少钱。像这样的行为刘娜妈妈已经习惯了,甚至每次出门都直呼她"小会计",而且商场里的售货员没少夸奖她,小刘娜自己不但心里很受用,而且对数学的兴趣也渐渐培养起来了。

  甚至有的小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数感,采取了一个演算的求证过程。他们看到家里有不同形状的杯子、盆子、瓶子等器皿,就想知道究竟哪一个能装更多的水。为了证实自己判断的准确度,总是亲自装装看,结果就在亲自演算中得出来了。这样的经历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轻易说哪个大哪个小,而是在经过证实得出正确结论,不至于粗心大意、盲目行事。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培养了自己的数感,还训练了自己"求证"的逻辑思考技能。更高年级的小学生,甚至会预见一些比赛的胜负,根据已经显现的比分,可以预测究竟是谁胜谁负,这无形中也提升了自己的预见能力。

  经过观察发现,有数感的小学生思维能力特别强,相应的数学成绩也非常好,而且在数学课上总是思维活跃,能紧跟老师的思路,并能在难题面前形成自己特有的思考方式,找到更多的解题思路。

9.激发兴趣--好学不如乐学

  兴趣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知识要在大脑中保存下来,首先必须引起大脑的注意,而兴趣又是引起大脑注意的重要因素。因此,激发学习的兴趣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夜里,他提着灯笼,蹲在田野里,观看蜈蚣怎样产卵,一连看了好几个小时,他忽然感到周围越来越亮,抬头一看,原来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聚精会神地观看螗螂的活动。突然他听到大树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这个小偷!"这才使他大吃一惊--原来人们竟把他当做小偷!法布尔为什么对昆虫的观察研究如此入迷?因为他对昆虫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法布尔从小对昆虫活动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终身研究昆虫的志趣,写下了巨著《 昆虫记 》,共十卷,对昆虫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仅仅由于强制而求知,则味同嚼蜡,苦不堪言。

  美国莱特兄弟成长和成功的历程就是一个跟兴趣有关的故事,它表明了兴趣对于小学生成才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飞机之父"莱特兄弟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宇宙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看到在空中高悬的圆月,他们以为是近在咫尺,就想用手去摸一摸。于是,他们常常爬到树枝上,踮起脚尖儿去摸月亮,结果,常常重重地从树上掉下来。当他们的爸爸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骂他们是傻孩子,反而鼓励他们说:"孩子,骑一只大鸟,去摸摸月亮吧!"

  父亲的一席话激发了莱特兄弟对于太空探索的浓厚兴趣。从此,一种"腾空摘月"的理想便在他们的心灵中萌发了。他们渴望着早一天制造出这样一种神鸟,骑着它去摘那又大又圆的月亮。正是在儿时萌生的天方夜谭般的神话奇想和浓厚兴趣,引导着他们走向了一条航空科学的道路。1903年,在两兄弟的刻苦钻研下,闻名于世的首架飞机终于研制成功了,他们真的驾着自己制造的飞机翱翔于万里碧空,去摘取他们心中又大又圆的月亮。

  对于十几岁甚至还不满十岁的小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自己去总结出什么学习方法,但是如果我们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我们就会自主地甚至是抱着很大热情地去做它,这就是兴趣的力量。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对记忆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信息要在大脑中保存下来,首先必须引起大脑的注意,而兴趣又是引起大脑注意的重要因素。我们都知道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是个聋子,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失聪是多么致命的打击,但是出于对音乐的兴趣,他的心智却更加敏感,对音乐更加执著;其次,大脑对要保存的信息是有选择的,人最感兴趣的信息被选中的机会最大,而不感兴趣的信息被排除于记忆之外的机会最大。

  兴趣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意义深远,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在从事自己所喜欢的活动时,总会处在满意,兴奋,愉快的状态中,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活动,会觉得枯燥无味,盼望着早一点脱离"苦海"。可以说,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某校一个三年级学生因为从小对数学感兴趣,小小年纪居然已经达到了中学生水平,在一次中学生奥数比赛中当仁不让,勇夺桂冠。他从小就对数字比较敏感,没上学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不仅如此,每当老师列出一个长长的运算等式后,他总能找到最快的解决方法,其运算结果又快又准。他的父母说,孩子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其他书都不爱看,生活一旦涉及到数字,就高兴得不得了。无论是买东西,还是家里的面积,他都能准确地给出答案。

  还有一个小学生对唐诗感兴趣,不过十岁,竟然把《唐诗三百首》熟记于心。在语文课上还经常问一些与唐诗相关的知识,很多老师也不记得,所以回答起来也是张口结舌。可该小学生竟然能说得头头是道,而且据老师反映,这根本不是机械记忆,而是一种熟能生巧、无师自通的深刻理解。一个小学生还没上完小学,怎么能懂那么多文学知识呢?记者采访时,该小学生直言不讳地说:"我就是喜欢,喜欢了也就慢慢理解了。如果有哪一点没有弄懂或者是不理解,我一定要查书翻资料,直到弄明白为止。"

  兴趣对小学生的各种特殊技能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对某些活动越有兴趣,就越能使我们自觉地去练习和摸索,从而能更快地掌握要领。比如,我国少年提琴手吕思清,八岁时就能演奏许多名曲;小书法家周慕莹,六岁时就写得一手好字。这两名儿童分别对小提琴和书法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对练琴、练字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历史上,由于兴趣而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人也不在少数。

  哥白尼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天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看着太阳从天空中转过,甚至从早晨的朝霞望到傍晚的夕晖。望着天穹那数不清的星星,他要父亲给他讲太阳和行星的故事,他的父母无力满足他的要求,就让他去找舅舅讲。舅父路加·瓦西罗德是一位学问渊博的主教,除了不时给他讲些有趣的故事外,还送给他一些天文学方面的书。

  哥白尼一边如饥似渴地读着舅舅送的天文书,一边对照着天空这本巨大开本的原著。十岁时,他父亲去世了,哥白尼来到了舅父家,更是如饥似渴地阅读舅父的天文书。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天文学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等不朽之作,创立了日心说。

  在艺术上,兴趣的作用更是非同小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就是这种人。有一次,莫扎特的父亲走进了他的房间,只见这个只有五岁大的孩子正在五线谱纸上写着什么。父亲随手拿起乐谱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原来儿子在写钢琴协奏曲呢!而且还写的完全合乎规格。父亲故意同他开玩笑说:"可是,你知道,这个曲子不能演奏啊!"小莫扎特生气地说:"我知道,哪个曲子在演奏前不要练习、修改呀?"当时只有五岁的莫扎特就已经有这样的志趣了,这就是天才莫扎特!事实证明,他果然成为音乐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上事例表明,一个人往往最喜欢干童年时就感兴趣的事。因而,童年的兴趣就像最先点燃的火箭,给了我们一个走向成才的最初动力。兴趣能使人做出非同一般的事情,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能使人产生积极追求的上进心理,能使人勇敢无畏。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一种引导,它对所从事的事业起着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如果小学生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持之以恒地去接触它、探求它,他们不仅会热情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去,还会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出色的完成它。可见,兴趣是一个不说话的、最好的老师。

  因此,作为父母必须正确地引导孩子的兴趣。每一个孩子都会对某些东西特别喜欢,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种喜欢能使孩子的情绪有所寄托。所以,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喜好。即使孩子的火车、轮船很破旧了,即使他喜欢的洋娃娃并不漂亮,但都不要把这些扔掉,也不要劝他放弃。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是孩子的权力,大人没有理由剥夺孩子的权力。这些都是孩子的兴趣所在。而对于小学生自己来说,自己还处于学习知识的最初阶段,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对今后成才关系重大。我们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并为兴趣的开发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那么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呢?

  首先,要多参加有益的活动。只有在活动中,你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只有在活动中,你才能接触新的事物,发现新的兴趣;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培养兴趣。小学生不一定要对所有的科目都报以十分的热情,但是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某些科目上发展更浓厚的兴趣。比如可以参加少儿书法小组、绘画部落、英语角等等,在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进一步提升自己。

  其次,保持一颗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焦点,是先天的心理特征,人人皆有。欧几里得从小对数学产生好奇,阿基米德从小对物理现象产生好奇。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对天文、气象、历法、医药等多方面有好奇心,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莫尔夫曾说:"好奇的探究会引起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兴趣。"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法宝就是好奇心,因为好奇心,他曾蹲在鸡窝里,想孵出小鸡;因为好奇心,他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也正因为有好奇心,爱迪生才成为爱迪生。作为小学生,要十分珍惜与爱护自己的好奇心,感兴趣的东西就要把它弄明白,不要怕被别人嘲笑而把它扼杀在摇篮中。

10.生字记忆法--只要愿意就不难

  中国的文字变化多端,妙趣横生。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呢?本节将把一些小学生的记忆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位老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吃"字时遇到了难题,很多小学生总是把"吃"写成"口气"。要如何让学生避免出现错误呢?这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吃饭的时候,如果有根筷子横着在口里,那就吃不成饭啦。"他指的"筷子"就是"气"中的一横。老师和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都笑着说:"是啊,有根筷子横着怎么吃饭啊?"在随堂的听写当中,只有一个人写错了这个字。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同样中国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要学习的生字太多了,而且难学难记,但又非记不可。有没有办法,能学得快、记得牢呢?当然有了。要把生字的字形记清楚,不仅仅靠抄写。中国文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文字,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如果能把生字和自己的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下面几种方法,都是我们的同龄小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我们每个小学生都可以试试。

  谜语记忆法

  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要大家回忆学过的生字,这时一个小学生主动站起来说:"我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太阳听音乐。"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摇头。老师说:"快把你的谜底向大家揭开吧!"这个小学生很得意地说:"暗"。同学们都不明就里。老师借机发挥:"快把你的高招告诉同学们吧,让我们大家都学习一下。"小学生头头是道地说:"因为'暗'的左边是'日字旁'就是太阳,右边是'音'就是'音乐',合起来就是'太阳听音乐'。"根据字的形或义,可以编一些谜语来帮助记忆。如"两人坐在土堆上(坐)",形象又生动;"三人一日游(春)",这样就不容易将"日"写成"目",上面的也能记住是三横;又如"又一村(树)",利用学生们熟悉的广告词;"一木口中栽,非杏也非呆(束)",严格区分了"杏、呆、束"三个字;又如"左边有月却不明,右上有木未成林,一人正在木下走,碰得露水对脚淋"(膝),一个笔画多的字被拆分成了几块来记忆;"72小时"(晶),"大姑娘的妹妹"(姿)。猜谜语记生字令学生对学生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故事记忆法

  可以根据某些字的特殊形义编一个小故事来记忆。每个小学生都喜欢幻想,于是有的孩子就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把小小的生字的每一个笔画当做人、当做物来看待,把刚学的生字编成故事,让它们活起来、动起来,深深地融进自己的脑海里,例如:生字"到":"撇折点"头戴一顶"小橫帽",脚踩"提土形"的风火轮,右手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子(利刀旁),一会儿到这儿,一会儿到那儿,到处乱跑,玩得非常高兴。

  如"裹"字,可编故事为:有个小孩,摘了不少野果子,回家时不好拿。他灵机一动,脱下身上的衣服,把野果子包起来,高高兴兴地提着回家了。这就是"果"之所以在"衣"中的缘故。与之相似的还有广袤无垠中的"袤",这个字也是比较难写的。于是有的小学生就编故事:"一件大大的衣服,穿在一个坚守在原野的保安叔叔身上。"

  对于生字"声",有的小学生是这样记忆的:一个大力士用力把"尾巴"的巴的"竖弯钩"拉直,弄成了一个"撇"。然后自己跑到了变形"巴"上面,他看着这个"尾巴",再也不让他朝右边弯去。大力士在上面发出各种声音,庆祝自己的胜利。

  再如,埋葬的"葬"。人死了之后,要挖一个深坑,然后把死人埋进深坑中再盖上土,时间长了,土上就长出草来了。这就是埋葬死人的过程。

  一个小学生经常写"迎"字时,爱加上一撇,为了改正自己的毛病,于是他把字拆开讲故事:一个"硬耳刀"来到"走之"家串门,"走之"敞开大门欢迎它。"走之"的大门可真奇怪,是一个"撇"连着"竖提"形的。自己如果把这个大门右边加上一撇,那不就是把大门给关上了吗?关上门还怎么欢"迎"人家呀!

  采用故事记忆法,不但能牢记生字,还能丰富小学生的想像力和写作能力。

  为生字编儿歌

  关于"青"作声旁的字很多,于是有的小学生就归结出了一首儿歌,并且在儿歌前面还设置了一个背景:青青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青青的山,喜欢青青的草,也喜欢可爱的小青蛙。青字家族的字可多了,为了准确记住每一位家族成员,青青每天都唱这首儿歌:目青目青,眼睛的睛;日青日青,天气放晴;清水清水,青加三水;心情心情,竖心伴青;言请言请,礼貌伴你行。

  有的小学生分不清"辨"、"辩"、"瓣"、"辫"这四个字,有人给这四个字编了几句儿歌:辛辛俩人种树丫,种了点撇分清它(辨):辛辛俩人在说话,站在两边争论它;辛辛俩人在种瓜,种了西瓜先开花(瓣);辛辛两个小姑娘,都用丝线扎发辫。

  有个小儿子,左手拿一点和一提,右手拿一撇一点,组成了一个"兆"字。"兆"字家族的字也不少,我们再来编一首儿歌吧:"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和"足字旁",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比较记忆法

  这是根据字的间架结构相近或字音相同、相近来归类、比较而记忆的一种方法。如"跑、抱、袍、炮"这四个字,字形、字音相近,容易混淆,若归类、比较后,可编成顺口溜加以区分。如"有足就是跑,有手就是抱,有衣就是袍,有火就是炮"。再比如"戌、戍、戊、戎"这四个字,字音虽然各异,但是字形实在很难分得清。一个小学生根据它们的读音和形体差异,总结出了一个顺口溜:"横'戌'点'戍''戊'中空,一横一撇就是'戎'"。这样一来,他自己不但能分清读音,而且能准确写出每个字。别的同学总是在这几个字上出差错,可是他每次都能正确地按要求填写。后来他把这个顺口溜在班上公布,全班同学都知道了藏在字里的秘密,全班几乎没有人再犯这样的错误。类似的字还有:"暮、慕、幕",这个区分也很容易,太阳落山躲进草窠里去了就是日暮降临的"暮";拉起帷帐,躲在后面的就是幕后的"幕";剩下的这个就是羡慕的"慕"了。

  形象记忆法

  低年级学生记忆主要靠形象思维,因此可通过具体形象来帮助记忆。如"弯"可记成为"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一边一个点,弓字在下边",学生一背歌诀,就想起了这个字。亮--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下面秃宝盖,几字最下方。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然后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又如"瓜"可用形象记忆,包围结构的两撇和一捺表示瓜藤和叶子,中间的部分表示藤上结的瓜。再如休息的"休",有的小学生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人挨着一棵树(木),就是在休息。比如位置的"位",有个小学生说:"'位'字我是这样记的:一个"人""立"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位置。""亻"和"立"都是学生已学的知识,利用旧知识来学新知识,一个能巩固旧知识,也能加深新知识的印象,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图解记忆法

  即根据字义或形象,用图解来帮助记忆。如"聪"字,怎样才算"聪"?耳朵(耳)要听,眼睛(总)要看,嘴巴(口)要念,心里(心)要想,这样才算是"聪"。

  部件记忆法

  可以把一个较复杂的字拆散为几个单独的字来记忆。如"赢"字可拆为"亡""口""月""贝""凡";"腐"字可拆为"广""付""肉"等。这类字有:蹲、膊、冀……形声字一般由几个部件构成,可以分析其字形,把它拆成几部分来组合记忆。如"爸"由"父"字头和"巴"组成;"妈"由"女"字旁和"马"字组成。

  加减法

  如"伯",学生会说:"'伯'字我是这样记的:'位'字减去'立',再加上'白',合起来就是'伯'。""位"和"白"都是已学的知识,通过一减一加,加深了对字形的理解,还可以巩固带"亻"的字。

  此外,对于独体字、笔画较少的字可采用记笔顺的方法。如"大"、"小"、"用""才"等。对于一些新学的字可用与熟字相比较的方法来识记,如"用-角"、"村-对"、"公-分"、"看-着"、"头-斗"等。

  小学生刚接触汉字,对汉字的记忆是一个大难关。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使记忆生字变得很简单。每一个小学生都可以把生活中学到的生字记下来,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记字方法,别忘了把那些好的方法写下来与其他小学生分享。

11.多感官学习法--全面激发兴趣

  所谓多感官学习法,最早是英国玛利亚、蒙台梭利创立的,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调动身体各个器官,全方位地激发兴趣,全身心地为学习服务。

  有科学资料证明,"我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亲身经历内容的80%"。如果我们把身体各个器官全部调动起来,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据对记忆保护率的研究发现:单用听觉,3小时左右能保持所获知识的60%,3天后下降至15%;单用视觉,3小时左右为70%,3天后下降至40%,若视、听并用,则3小时左右为0%,3天后为75%。这表明视、听并用能获得更多的学习信息,能更长时间地保持记忆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见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功能。

  事实也证明,学习的方法并不只是我们一贯实行的读和写,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可以充分调动自己身体的各个器官,通过我们所看、所听、所嗅、所触、所做的来对外界事物做出反映和认识。比如有的小学生视觉器官比较敏感,喜欢看图片,有些小学生耳朵对外界的反应比较灵活,喜欢听;有些小学生则触觉比较灵敏,通过接触会学习得更好;还有一些小学生天生好动,通过移动身体或其他会学习得更好;有些小学生则偏重于印刷文字,通过读书会轻而易举地学会东西;有些小学生是"群体互相影响"的学习者,在与其他人相互影响时会学得最好。这样看来,如果在小学生的学习中能够加上一些肢体动作,比如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因自身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就会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感官学习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也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再比如,在讲到《 爬山虎的脚 》时,老师给同学们放映爬山虎成长的录像片,学生们眼、耳并用,亲眼目睹了:"叶子绿绿的……一顺朝下……均匀地铺在墙上……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空隙"等情景,切身感受到了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通过图片形象、直观地演示,他们明白了"触、扒、拉、贴"这四个动词的区别及用法。因为全感官的帮忙,让学生更快地明白了爬山虎的成长经历,也省去了老师的很多麻烦,避免了累赘阐述却无甚效果的情况出现。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听众,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已经大有改观,学生作为主体已经参与其中。如在讲《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时,老师为了让小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课文,更快地认识这两种小动物的区别,直接把小鸡和小鸭带到了课堂上。让小学生们仔细观察它们的嘴、羽毛、脚有什么不同,并联系小学生们的生活理解课文。在观察的同时老师提出问题:"小鸡为什么不会捉鱼?""小鸭为什么不会捉虫子?""小鸡为什么不会游泳?"通过学生对实物观察讨论得出:"小鸡的嘴尖尖的,容易捉到虫子","小鸭的嘴扁扁的,不容易捉到虫子","小鸡的爪子是尖细的,无法用来拨水,所以不会游泳"。通过学生们自己给自己"讲解"到学生的"听练"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且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让小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饰演小公鸡和小鸭子,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表演,深刻理解体会到小鸡热心帮助小鸭子的事。因为亲自观察了小鸡和小鸭的身体特征,才得出了问题的答案。这种通过自己调查了解获得最终结果的学习方法才是适合小学生的最佳学习方法。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渴望参与教学的行动,我们不只要做听众,还要做调查员、演讲者,更要做研究人员,要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获得知识。也只有调动全身感官,用听-写,听-辩,听-记,听-测,听-说等多种方法交替练习,在说话中想、说、议、练、演等,这样,小学生才能真正地参与其中,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语文学习中,不但是老师应该让我们"动"起来,我们小学生自己也要"活"起来。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理解词语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我们亲自动手演示一下,理解词语的意思就不再是个难题了。新接触的词语,小学生大多还是不能马上理解运用的,在这时间如果能让自己"动"起来,就能明白"学做合一"所阐明的道理。比如理解词语"争先恐后",大家可以配合演示一下什么样的情况才能称得上"争先恐后",一来明白了词语意思,二来与其他词语做了区分;对于《小壁虎借尾巴》课文的理解,还可以作一个模拟训练,用手做道具在墙上模拟小壁虎爬行的可爱样子,感觉一下小壁虎是怎样贴着墙壁往上爬的;像"飘落"、"坠入"等词语可以实物亲自试一试,用纸片试一试树叶是如何"飘落"的,石子是如何"坠入"水中的。在活动中去学习,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以上只是重点说了听觉、视觉两大感官。在真正的学习活动中,还要调动味觉、触觉、感觉等的参与,让视听之外的感觉参与活动协调训练。有许多事物通过视、听觉感官是难以感知的。

  比如,在讲到醋是酸的这一知识点时,虽然老师告诉学生们醋的颜色是深褐色的,但是酱油的颜色也是这种颜色的呀,而且很多液体的颜色跟它是很接近的,到底如何分辨出哪种是醋呢?这时就是我们的嗅觉器官发生作用的时候了,只需在瓶口轻轻扇动两下,那股刺鼻的、能让我们倒牙的酸酸的味道就扑鼻而来了,这样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知道了哪瓶是醋。再比如,学习自然科学时,有食用纯碱和小苏打,这两种粉末都是白色的,而且没什么特殊的味道,如何分辨呢?这时只要我们用手轻轻一捻,就知道了。有润滑感觉的是小苏打,稍微粗糙的就是食用碱,这是触觉在发生作用。再比如在《燕子妈妈笑了》这一课中,冬瓜、茄子只是对颜色比较清楚,而对细小的地方并不注意。如冬瓜皮上的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小学生们只要用手亲自摸一摸小刺,看一看冬瓜皮上的细毛,一切就都了然于心了。此外,味觉的参与也同样重要。最典型的课文就是《我爱故乡的杨梅》,杨梅的味道究竟如何?到底能酸到何种程度,只要我们小学生们亲口尝一尝就知道了,根本不用教师费解。我们吃了之后,还可以跟同座的小同学面对面地相互看彼此的表情,感受一下对方是不是与自己是同样感觉,并用语言描述下彼此的感觉和表情,相信写出的文章也会很生动,课堂学习也会充满活力。而对于课文中"细腻"一词的理解,仅凭教师的语言讲述也是很难说清道明,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回味杨梅果的感觉,也可以想想生活中其他的具"细腻"感的事物,才能充分体验"细腻"的感觉。

  小学生的课文以童话和儿歌居多,还可以通过表演活动和歌曲活动来学习课文内容。如《狼和小羊》的故事,可以通过分角色扮演来进行狼羊之间的对话冲突,这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还展示了自己的表演才艺,在学习中培养了我们小学生的自信心。如《弯弯的月亮》这首儿歌的学习,小学生一边学唱儿歌,一边学习了课文内容,在悠扬的歌声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如学习汉语拼音声母、韵母的顺序时,小学生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唱了歌曲"两只老虎",同学们在边唱、边表演动作中记住了课文内容。而且课下也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我们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为启发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我们还可以凭借语言文字的记叙,或者凭借图像续编故事的结尾。如《小白兔和小灰兔》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后小灰兔怎样做呢?引导自己的思维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编出标新立异的故事。

  总之,在课堂学习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自己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发展,是我们小学生全面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精神和语文能力的一种好的方法。

12.歌诀记忆法--把知识串连起来

  歌诀记忆法就是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把零散的记忆材料编成合辙押韵的口诀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这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轻松有效的记忆方法。

  歌诀记忆学习法就是把识记材料编成有节奏、有韵律的材料,从而加强记忆的学习方法。如我们大家熟悉的《 九九乘法表 》、《 珠算口诀 》、《 中国地理三字经 》、《 英文字母歌 》、《 汉语拼音字母歌 》等等。运用歌诀可以缩小记忆材料的数量,把记忆材料分组进行组块记忆,加大信息浓度,增强趣味性。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大脑负担,而且记得牢,准确。为什么那么多小学生喜欢唐诗宋词呢?其中一个很大众化的原因就是它们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会觉得艰涩难懂。既然我们都喜欢这种押韵形式的诗歌,那干脆把我们平时需要掌握的一些要义变成歌诀,唱歌的同时也是记忆的过程。

  以前的小学生们以背诵《 百家姓 》为荣,即使没什么文化背诵也不会遇到障碍。即便是那些上年纪的人也还记得"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后来的小学生又开始背诵《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都是靠什么征服了幼小年纪的小学生,并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长久的记忆呢?那就是靠句式的严整规范,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上,为了引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多课文都是采用了歌诀形式呈然纸上的。如小学课文中"南风吹,小麦黄,农民伯伯割麦忙","太阳当空照,我去上学校,小鸟说早早早,你真是个好宝宝","早晨空气好,小学生起得早,整整齐齐排好队,大家都来做早操,伸伸手,弯弯腰,天天锻炼身体好",我们大多对这种形式的课文内容比较感兴趣。其实不只是小学生如此,大多数人都喜欢这种朗朗上口的诗歌,也因此,唐诗宋词能在人们口唇之间流传。对于我们不喜欢的内容,如果我们把它们变成诗歌形式,是不是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呢?不错,歌诀记忆法就是小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一个很好的记忆方法。

  为了花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知识,使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并且学得充满乐趣,很多小学生都采用歌诀形式来加强知识记忆。

  很小的时候,蒋晓敏就喜欢看历史,在历史的开篇第一页上就是一首为了让学生们准确地记住历史朝代或者重大事件的历史年代,按照朝代顺序编成的歌诀:"唐尧禹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还有人把各个朝代名称编成一首词(长短句):"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公元界线平帝分。东汉、三国、西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民国寿命短,社会主义气象新,约计四千二百春。"只要记住这些,中国历史朝代的演变也就了如指掌了。蒋晓敏由此想到了其他的科目,于是她把歌诀形式也用到了其他需要背诵的内容上。比如在学习生理卫生知识的时候,她就用歌诀的形式为人体结构编了一首《 人体概述歌 》:"人体共有三个腔,颅腔体腔脊骨腔。膈将体腔分为二,上胸腔,下腹腔。腹腔肠胃胰脾肾,肝胆子宫和膀胱。胸腔脏器种类少,左右两肺夹心脏。人体复杂是整体,协调活动保健康。"在这首歌诀的帮助下,她很快就记住人体大概的构成。后来,她还把这首歌诀告诉周围的同学,大家都能很轻松地记住人体构成了。

  编歌诀可以采用很多种方法,比如罗列法,像大家都熟悉的《 标点符号歌 》:

  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圈(。句号);

  句中有停顿,小圆点带尖(,逗号);

  并列词句间,点个瓜子点(、顿号);

  并列分句间,逗点顶圆点(;分号);

  引用原话前,上下两圆点(:冒号);

  疑惑或发问,耳朵坠耳环(?问号);

  命令或感叹,滴水下屋檐(!感叹号);

  引文特殊词,蝌蚪上下审(""引号);

  文中要注解,月牙分两边(()括号);

  转折或注解,直线写后边(--破折号);

  意思说不完,六点紧相连(……省略号);

  强调词语句,字下加圆点(·着重号);

  书名要标明,四个硬角弯(《 》书名号)。

  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读着身心愉悦,用起来也是得心应手。这就是歌诀给我们的学习带来的方便。很多老师用歌谣的形式指导学生记忆,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也学着自己编歌诀。例如:小学生王乐勇编的代词歌诀是"替代、指示是代词,三类代词好分析:人称代词:你、我、他,咱们、自己(和)大家;疑问代词:谁、什么;指示代词:这(和)那。各类代词能活用,代替啥词就是啥。"他的同桌韩朝晖编的比拟歌诀是:"比拟特征是摹拟,比喻重在求相似。把物当人是拟人,把人当物是拟物。'敌人好像疯狗样','敌人此刻在狂吠'。前句比喻后比拟。'群山起舞、江河笑','敌人夹着尾巴跑',前句拟人后拟物。"这些都是压缩法。不仅仅是语文记忆可以如此,其他科目照样可以从嘴里"唱"出味道来。

  沈跃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但是用歌诀记忆比较复杂的知识,已经成为他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的一种常用方法。最让班里同学头痛的就是战国七雄所在地的方向,因为国家要跟方向对号入座,同学们很容易弄错,七雄的国名次序也不容易记住;战国的起止时间又很重要,必须记准。这时,沈跃就根据变化规律把七雄的方位编成歌诀加以记忆:"齐楚秦燕居四方,东南西北各逞强,赵魏韩国在中间,由北向南一线串。"而对战国历史又编成了一句顺口溜记忆"四七五、二二一,秦韩赵魏楚燕齐"。这样不仅把战国七雄的概况可以"一歌打尽",而且又省时省力、快速记牢。对于用法颇多的形容词,他也能编出不错的打油诗:形容词,细分析;有四类,要注意。表性质:真、善、美,表形状:圆、平、直,表颜色:红、黄、绿, 表变化:快、慢、急。聪明老实乐呵呵,愚蠢狡猾笑嘻嘻。形容词一般可重叠,大多能受副词饰;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形容词能够作状语,大多能够做谓语,少数可做状、补语。

  在学习语文词类划分的时候,很多小学生都觉得麻烦,这时班里的机灵鬼们就把词类划分规律做成了歌诀形式:分析词类要注意,首先辨别实与虚。词类划分有标准:语法特征和意义。实词能够单独用,充当成分有实义。实词分为六大类,名动形代数量词。虚词没有具体义,帮助实词能造句。虚词六类要记清,副介连助叹拟声。这首歌诀虽然不是严格规范的绝句,但是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易诵易记。而且划分结构清晰,前四句讲词类划分的标准;中四句讲实词的概念及分类;后四句讲虚词的概念及分类。小学生只要用心诵读三至五遍即可记住,而且还不至于出错。

  除此之外,还有形象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老师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银锄,8像葫芦,9像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再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时可以这样记忆:一个门洞n,两个门洞m,拐棍f,伞把t,椅子h,碰壁k。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情色彩,将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还有的时候歌诀是根据特征编写的。对于容易弄混的字,运用特征法编成歌诀来记忆就容易区别了。如:"买卖",少了十就买,多了十就卖。"辨辩瓣辫":中间点撇细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中间种瓜长花瓣,中间青丝扎成辫。如"戍、戌、戊、戎",字形接近,读音非常难以把握。若编成如下口诀,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点戍横戌戊里空,旁边有"×",念作戎,五字形近音不同。在日常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留意所有记忆的或者要接触的事物,就会发现有很多东西是可以编成歌诀来记忆的。

  一言以蔽之,利用歌诀加强记忆,进而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编写歌诀,融知识于歌诀之中,的确是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好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