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8题-10题
2015-01-27 | 阅:  转:  |  分享 
  
第8题

(1)潦水尽而寒潭清(2)影入平羌江水流(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挟飞仙以遨游(6)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说明:以上各句均无版本上的异写字。

第9题

说明:A该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B该情节和引语“不!我还是要干下去的!”出自茅盾《子夜》第一章。C赵辛楣、方鸿渐、孙柔嘉“前往三闾大学”该书情节出自钱钟书《围城》第五章,“孙柔嘉、方鸿渐订婚”该情节出自《围城》第七、八章。D该情节出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结尾部分。E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该情节出自托尔斯泰《复活》第一章,。



第10题

下面是鸣凤跳湖前的心理活动,其中的“一堵墙”可以有哪些理解?

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是横亘在鸣凤与觉慧之间的一道高墙(3)鸣凤的丫环地位与觉慧的少爷地位也是阻隔他们思想情感交流的一堵墙。(2)

(可以有其它理解,如:当鸣凤决定离开人间时,她与觉慧又产生了死者与生者之间的一堵墙。三项答对二项即可)

说明:

本段出自巴金《家》第26章,“一堵墙”即觉慧与鸣凤之间的阻碍,答题意思对即可。

答案可以多样性。完整答对一点得3分,答对两点得5分。

(2)“一堵墙”具体可以理解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封建家长制,或高老太爷的反对,或觉慧鸣凤身份地位的差别等,均可得3分。

(3)“一堵墙”如理解为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封建制度等大背景,总根源的,相对较泛,可酌情给分。

(4)观点正确,但表述不完整的,每得分点扣1分;观点模糊,或得分点表彰不准确的,每点得1分。

示例

5分

1理解为“家”的迫害。鸣凤与觉慧真心相爱,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配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受到这个封建礼教“家”的迫害,心里有“一堵墙”。(2)理解为鸣凤与觉慧之间的距离。觉慧是这个家的少爷,而鸣凤是个丫头,之间的身份悬殊,使他们始终走不到一起。

2.“一堵墙‘指的是鸣凤与觉慧之间的地位悬殊,更指封建家长制横亘在他们中间,虽然觉慧对鸣凤有深刻的爱,但他们的命运不得不受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家长们的摆布。

3.一堵墙可以是当时封建社会的阻力,不允许自由恋爱的产生;一堵墙可以是高老太爷对鸣凤与觉慧地阻碍;一堵墙还可以是二人身分上的差距。

4分卷

1.“一堵墙“可以理解为封建礼教的束缚,它阻碍了鸣凤与觉慧的爱情之路,同时它又是封建的主与仆之间的墙,即使觉慧深爱着鸣凤,可是碍于主仆关系,他又不能将关系公开,导致了鸣凤被宣布为冯乐山的小妾时,不愿意却无人帮助,只好投湖自杀的结果。(第一得分点“封建礼教”表述不够准确)

2.一堵墙可以理解为(1)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束缚;(2)老太爷的反对;(3)鸣凤身份的卑微。(第一得分点表意完整给3分,第二得分点模糊1分)

3.可理解为旧社会的阶级制度。觉慧是主人,她是仆人;也可以理解为二人不同的思想,觉慧是有反抗意识的新青年,向往自由,向往无拘无束,而鸣凤身为婢女多年,带有奴性,任何事不懂反抗;另外,高老太爷要交鸣凤许配给冯乐山,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第一得分点表意完整,第二得分点表意模糊)

3分卷

这一堵墙就是:1高老太爷将鸣凤许配给另一太爷,将她与他的儿子拆散。2封建家长制对青年自由人生的破坏。(第二得分点3分)

鸣凤深爱着觉慧,可是两人之间有着“一堵墙”,而这堵墙指的是:鸣凤丫环的地位和觉慧少爷地位有着巨大的差距,也指觉慧对工作的热情而忽略了鸣凤,并指有钱人家与鸣凤这种穷人的差距。(只有一个完整的得分点,得3分)

2分卷

可以指当时封建社会下的封建制度,身份,阶级(第一得分点表述不完整,得2分)

一堵墙可理解为封建的传统思想,由于这道墙的存在使得他们的爱情无法发展。

1分卷

一堵墙的理解:(1)意味着封建礼教对他们之间的一种束缚,封建思想束缚了他们。(2)他们之间存在的隔核。

这“一堵墙”,不仅仅是家门口高高的一堵墙,同时也是周围人群的不赞同,以及世俗道德的管制及约束,他们两人无法面对家人朋友及世人的不认同,道德礼仪这一堵墙永远隔开他们两个人。

0分卷

心中的一堵墙永远地把他和她隔开了,让他们永远的分开了,那样的一堵墙把她的所有都带走了,让她与世隔绝,永远都无法穿过那堵墙。

这是一堵封建礼教的墙,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再说那个深爱自己的男人是自己的哥哥。(对原著及选文的理解有错误)

这堵墙可以理解为普通的一面墙,把他和她隔绝起来,他们因为这堵墙,她听不到他的声音,更见不到他的人,一种失落的感觉。这堵墙也可以理解是她内心的一堵墙,这道内心里的一堵墙就像障碍一样把他从她内心里隔绝。(没有结合原著的选文直接回答相关问题)





请你谈谈下面画横线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加西莫多对克洛德,由原先的感恩认清他丑恶的灵魂,并把他推下钟塔。这声呜咽表现了加西莫多分清善恶之后由爱转恨的复杂情感。(3)面对爱斯梅拉达,这声咽则饱含着加西莫多深深的爱和对她死去的悲恸之情。(2)

说明:

选文出自雨果《巴黎圣母院》第11卷“二美丽的白衣少女”。该情感即加西莫多面对爱斯梅拉达和克洛德的死亡场景时的表达的复杂情感。答题重点在于情感的界定。情感表述准确,每点占3分,答对两点得5分。

对克洛德的情感可以理解为由爱到恨,再到内疚、矛盾、无奈、哀痛等复杂感情。或“爱恨交加”;对爱丝梅拉达的情感,最恰当的表述是“痛失所爱”。

对对象的情感表述基本正确,但不到位的,扣1分;情感表述不完整。或有偏颇的,每点占1分。

情感对象不正确的,或言不及意,答非所问等,不得分。

示例

5分卷

1.“啊,却是我爱过的人呀!”表达出加西莫多对于认识到收留并抚养自己长大的,受自己尊敬的克洛德的丑陋本性的痛苦,和亲手杀死他的悲哀,以及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被“恩人”陷害最终被人无辜绞死的痛苦、悲伤,不解和绝望。

2.加西莫多交克洛德推下钟楼后,又眼看着爱斯梅拉达被执行绞刑,心中充满了对心中挚爱的爱斯梅拉达怜惜、不舍、哀痛,又怀着对克洛德行为的痛恨,以及克洛德对自己的恩德的怀念,和自己将其推下楼的愤怒与无奈,在这错综复杂的情感中,他感到心痛极了。

3.加西莫多百感交集。一方面,副主教是拣到他,并把他抚养成人的人,是他的恩人,他亲手把他推下去,心里难过,又替他感到惋惜,既爱又恨;另一方面,爱是他心爱的女人,她在他最危难的时候给了他滴水之恩,并不嫌弃他外貌丑陋。他为没能保护自己深爱的人而痛心疾首。

4分卷

加西莫多默默无闻地深爱着爱斯梅拉达。当他一面看着正在受绞刑的爱,一面看着克洛德狰狞的狂笑,眼前的一切使他终于看清了克的真面目。于是怀着愤怒之情将克推下去,这时,使他想起了过去,这是世上他唯一爱过的两个人啊,此时的他百感交集,内心复杂。(第一得分点表意不完整)

此时的他悲痛欲绝,看看自己深爱的姑娘死在自己面前,又看见了自己所忠于的主教大人的真面目,他迷茫了,他痛恨自己的无用,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发出此感慨。(第二得分点表意不完整)

3分卷

加西莫多被克洛德国收养后,一起尊敬和爱戴克,他也深深地爱着爱斯梅拉达,现在他所爱的人一时间都永远地离开了他,这使他悲痛不已,惋惜万分。(第一得分点“尊敬和爱戴克洛德”表达不够准确,不完整)

表达了加西莫多心里的无奈和失望,早年的克洛德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他收养了孤儿加西莫多,加对他很尊敬。可现在,加发现了他的真面目,由爱生恨,把他推下楼去。(只有一个得分点)

2分卷

分别表达了加西莫多对埃及姑娘的爱慕之情和相救之情,还有副主教对他的养育之情。(各得分点表述均不完整)

加西莫多在愚人节第二天被示众时,在阳光暴晒下口渴难耐,可是周围群众却都是嘲笑和辱骂,只有爱丝梅拉达亲自喂他喝水,当时的加留下了感动的泪,并爱上了她。而副主教是加的救命恩人,让加呆在圣母院内,加西莫多十分感激副主教,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只表述过去的感情,两个得分点均较模糊)

1分卷

爱丝梅拉达曾经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水喝,他对她内心充满感激,而弗洛德对加西莫多有养育之恩,看着他们,加内心十分难过。(表意模糊,略有擦边)

对埃及姑娘的同情,对副主教的悲伤之情。(两得分点均表意不准确,但有擦边)

0分卷

1.“啊!却是我爱过的人呀!“表达出对于死难者表示出深切的同情之意,对于自己已是摔得不成人样的状况并没有特别的在意,还在关心其他人,表现出副主教宽大胸怀和仁爱之心。(对原著及选文理解错误)

2.副主教克洛德在16年前收养了加西莫多这个弃婴,并收他为义子,而爱斯梅拉达在卡西莫多遭受鞭挞之时,不计前嫌,递与他水喝,那碗水唤醒了卡西莫多的善良,也让他认识了爱。(没有加答到关于情感的问题)

献花(0)
+1
(本文系wuyunzhi20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