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一数世界范围内各种校园辩论赛制(欢迎你来补充)

 联合参谋学院 2015-01-28

纯资料帖,主要内容转引自知乎多位作者,少部分采访自美、英辩论教练,凡本人注释内容均注明。在此,对所有贡献者致谢,并声明内容版权属于贡献者而非本人。


1、现代辩论赛制发展的历史流变(致谢原作者:http://www.zhihu.com/people/gu-chao-yi-221


非常粗线条地来说,现代辩论赛制发展大致线条为:

英国议会政治——>牛津联盟社——>英国议会赛制/美国传统赛制

英国议会赛制——>修改发展使用至今(WUDC世界大学生辩论赛使用)

美国传统赛制——>奥瑞冈、DNT、美国议会制等一系列赛制

美国奥瑞冈赛制——>台湾新奥瑞冈标准赛制

新加坡赛制——>一系列各种大陆赛制


简单来说,英国议会赛制的特点是:
1.单辩题赛制。大家平时看到的是双辩题制。单:正方:人性本是善的。反方:人性本不是善的。双:正方:人性本是善的。反方:人性本是恶的。主要区别是逻辑中的「排中律」问题(law ofexculuded middle,指同一思维过程中排除第三种可能的逻辑规律)。即选手拿到辩题到上场比赛,通常时隔15分钟。
3.比赛由申论组成。没有质询和自由辩论环节,就是双方不停的站起来发言。
4.但是有其它的,叫会议询问。在辩手发言的最初1分钟和最后1分钟,有两名辩手可以向他询问,提问必须在7秒内提完。但是,对方可以不理睬你。。。。大概的程序是,你举手,喊point of information,在申论的人可以喊aceepted,然后听你问,作答。也可以完全无视你存在继续申论,你也就没法提问了。。。
(据说这个被后人称为「插问」的环节,是我新加坡赛制中自由辩论前身,当年专家就是看到这个灵机一动的。)
嗯,大致这些,英国议会制辩论赛制的前身是牛津联盟社的辩论规则,后者号称是有史以来最早有记载的辩论活动。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下嗯。
还是说清楚一下,牛津联盟社,可以说就是所有竞赛形式辩论的前身始祖。它是随着英国议会政治的出现,校园内渐渐开始模拟议会辩论而产生的。其由牛津大学20多个学院的学生组成,他们定期集会,对公共议题进行辩论。

可以想象的到的是,美国辩论传自英国,是因为殖民地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辩论是作为一门课程而在美国存在的。
相对于英国最早的辩论活动,美国拥有最早的辩论专业书籍《辩论学原理》,1895年完成,哈佛的GeorgeRBacker。以及正式的专业课程,主要设置在「口语传播系」中,台湾貌似继承了这一点。
美国人民一开始就是很热爱这种议政的行为的,辩论是重要的集体活动,不久后,美国各种全国性、地区性的校际辩论锦标赛开始设立。
用的什么赛制呢。首先,是经过修改过的上面说的英国议会辩论赛制的前身:牛津标准赛制。
美国辩论人做的主要改进如下:
1.缩短了比赛的时间。牛津联赛那玩意一打几小时,美国人表示吃不消。
2.全部使用政策辩题。讨论立法实政,私以为跟美国当时情况有关。
3.年度全国辩题制度。一年全国打同一个标准的辩题,所有的锦标赛都用它。
4.胜负靠专业评委投票。英式辩论是全部参与者(大多是观众)都可投票的。
简单来说,我认为英国议会辩论赛制和美国改良后赛制的区别在于:英国是议会风格明显,而美国是法庭式的风格,虽然讨论的东西更具政策性。


美国还有第二个著名赛制
奥瑞冈赛制
(台湾那个是改过的,叫新奥瑞冈赛制,与之有些许不同。)
我们先来看下制作第二个赛制的目的。美国奥瑞冈大学的教授葛瑞,发表了一篇叫「奥瑞冈式辩论计划」的东西,称为了改善美国辩论界过于重视比赛胜负的现状,希望在辩论过程中加入英美法庭的质询阶段,使辩手必须增加自己对比赛的准备工作,从而学习收获更多。他认为,这比比赛胜负要重要的多。
整个奥瑞刚赛制,甚至其存在的明文规定只有一条,其余都是不成文的:
质询者需要控制质询的时间,答辩者的回答必须简短明确,并由主席明确问题是否相关,回答是否完整明确。
这条看上去有些霸王条款的规定,对后来辩论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它提升了比赛的深度和趣味性,让辩手更诚恳的交流,更效率的完成重要的部分,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一些虚无缥缈无甚意义的地方。
当然,辩手可以抗议主席的判断,在赛后。主席也无权裁定申论、结辩部分是否问题解决明确。
补充一个奥瑞冈赛制之后的结果:
1952年,奥瑞冈赛制成为美国高中联赛标准赛制。

只是高中的?为什么不是大学的呢,因为:
美国还有第三个著名赛制。
NDT(National Debate Tournament)大赛赛制。
整体的辩论精神相同,赛制有区别。个货的特点是,其长期居于美国大学辩论的领导地位。
翻了一下,其前身是西点军校辩论赛(这是神马。。。)其特点为:
1.政策性辩题
2.学术性强
3.水平高
这不都是大白话么。。。。。好吧,我告诉大家为什么。。
人家辩论玩到这个份上,是有期刊的,每年出文章在研究的,每一年的研究成果,都使得辩论在竞赛、实际运用上(对的,是指法庭辩论、大选辩论这种),有着各种的突破。就连我们辩手熟悉的奥瑞冈需、根、解、损,人家都版本升级了好几次了。

而且美国还有第N个著名赛制。。。
美国辩论发展是很繁荣的,除此之外,还有美国国会式赛制,西达赛制(交互质询赛制)等等(那个著名的林肯道格拉斯赛制后来是给高中生玩的T_T)。
但私以为,辩论总体精神是不变的。交流的效率、高水平的学术性、政策性辩题(这个倒不全是,美国有不少高中生辩论是不打政策性辩题的)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台湾的辩论是传自于美国的,这点应该毫无异议。
相传的故事是,美国第七舰队的官兵,和台湾女大学生组织打了一场辩论赛嗯。
之后又经过了很多故事(台湾一开始也有自己的传统辩论,全部是申论,分为主辩、助辩分别发言,无质询,无自由辩论环节),才发展到今天的:
新奥瑞标准赛制。
我懒了,基本同美国。就这样。
同样的有大学的口语转播专业,有大量的辩论社团,初高中至大学,至成人的口语社,也有大量的政治讨论。你找点台湾电视节目。不用辩论的,谈股票、谈房产、谈军事,说话腔调都一个样的。。。当然,我不确定是不是受此影响哈哈。


2、各种赛制的简单介绍


编者注:新加坡赛制就不做说明了,本文的读者应该都有一些了解,多数应该都还亲身实践过。关于辩论赛制的分类,目前没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多数人习惯性地分为议会制(Parliamentary Debate)和政策性(Policy Debate)两种。在这种分类法之外,还有Lincoln-Douglas Debate林肯-道格拉斯辩论赛制、公共论坛制(Public Forum Debate)等。


(1)议会制(Parliamentary Debate)

议会制辩论源于英国议会的议事程序,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英语辩论比赛形式,而具体比赛的赛制又因赛事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英式议会制辩论赛、加拿大式议会制辩论赛、美式议会制辩论赛以及融合了英式和澳大利亚式辩论而成的世界校际议会制辩论赛。


A.英国议会制(British Parliamentary)

编者注:这种赛制目前是国内英辩官方赛事“外研社杯”的标准赛制,故各外语院校的辩论课堂教学均采用此赛制,资料较多,百度即可。同时,中文赛事也有开展,与英文赛事赛制完全相同。据外研社杯官方文件:


“为使“外研社杯”辩论赛与“辩论界的奥林匹克”——世界大学生辩论赛制度接轨,2010年经过大规模的赛前培训,“外研社杯”更上一层楼,采用“四队辩论制”(British Parliamentary style,亦即BP 赛制)这一世界最先进的赛制。至此,比赛的赛制和日程安排真正实现了国际化,并将长期保持下去。”


http://www./18th/cn/about/405808.shtml



B.美国议会制(American Parliamentary)

AP制曾经是“外研社杯”赛制。据外研社杯官方文件:


“2005年, “外研社杯”大胆向国际化赛制迈出第一步,转制为全美大学生辩论赛的通用模式——美国议会制(American Parliamentary Style,也称AP)。外研社经过4年的持续推广和培训,最终使广大英语学习者熟悉了赛制、磨练了语言、锻炼了思维!由此开始,被”外研社杯”赞助出国参赛的冠、亚、季军队伍,屡屡代表中国在各项国际和洲际辩论赛中获得大奖!”


AP制在美国有两大赛事体系,一是APDA(American Parliamentary Debate Associationhttp://en./wiki/American_Parliamentary_Debate_Association),二是NPDA(National Parliamentary Debate Associationhttp://en./wiki/National_Parliamentary_Debate_Association),两者赛制是一致的:


Prime Minister's Constructive: 7 minutes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s Constructive: 8 minutes
Member of Government: 8 minutes
Member of the Opposition: 8 minutes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s Rebuttal: 4 minutes
Prime Minister's Rebuttal: 5 minutes


NPDA的个别赛事也使用变化后的7-7-7-7-5-5计时规则。


编者注:根据NPDA的意见:“This places parli in stark contrast to the other common intercollegiate debate format: policy debate. Policy debaters utilize quoted evidence.” 意思是,议会制与政策性辩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政策性辩论辩手使用引用证据。而根据APDA的意见:“This style emphasizes argumentation and rhetoric, rather than research and detailed factual knowledge.”意即,较之于研究与客观具体的知识问题,这个赛制更重视论证过程和辩论修辞。


C.加拿大议会制

根据Canadian University Society for Intercollegiate Debatehttp://www./,这种赛制的计时规则是:

Prime Minister’s Speech (7 minutes)

Member of the Opposition (7 Minutes)

Minister of the Crown’s Speech (7 minutes)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 (10 Minutes)

Prime Minister’s Rebuttal (3 minutes)


D.澳亚议会制辩论

(资料暂缺,请各位补充)


(2)政策性(Policy Debate)


政策辩论也被称为学术性辩论,是美国独有的一种以研究为基础的辩论比赛,最早起源于美国一些大学的校内辩论,后逐渐在中学流行,是美国最为流行的辩论模式之一。


政策辩论特点非常鲜明,以学术研究为基础,追求对辩论内容研究的详尽,比赛取胜的关键在于对辩题研究的精深程度。政策辩论每年使用一个相当宽泛的辩题。辩论的外在形式主要体现为辩手们大量使用专业术语,语速极快。对英语为非母语的人来讲,很难跟得上这种语速,有时候甚至连裁判也不得不要求辩手们降低语速,以便各方能听清发言内容。政策辩论的另一外在特点是辩手们带到辩论现场重达十几公斤的研究资料,往往装满3到4个大箱子。


根据NDThttp://groups./NDT/的文件,结合一些高中使用的赛制变体,计时规则如下:


SpeechTime (high school)Time (college)
First Affirmative Constructive (1AC)8 minutes9 minutes
Cross-examination of First Affirmative by Second Negative3 minutes3 minutes
First Negative Constructive (1NC)8 minutes9 minutes
Cross-examination of First Negative by First Affirmative3 minutes3 minutes
Second Affirmative Constructive (2AC)8 minutes9 minutes
Cross-examination of Second Affirmative by First Negative3 minutes3 minutes
Second Negative Constructive (2NC)8 minutes9 minutes
Cross-examination of Second Negative by Second Affirmative3 minutes3 minutes
First Negative Rebuttal (1NR)5 minutes6 minutes
First Affirmative Rebuttal (1AR)5 minutes6 minutes
Second Negative Rebuttal (2NR)5 minutes6 minutes
Second Affirmative Rebuttal (2AR)5 minutes6 minutes


更多信息可参考http://en./wiki/Policy_debate



(3)林肯-道格拉斯辩论(Lincoln–Douglas Debate)


林肯-道格拉斯辩论因1858年林肯与道格拉斯关于奴隶制的著名辩论而得名,是一种单人对单人的辩论,在美国中学生层面非常流行。
林肯-道格拉斯辩论强调利用逻辑分析和论辩技巧,对价值观以及其他较为抽象的哲学理论进行辩论。因此这种辩论也被称为价值观辩论。辩题一般每两个月更换一次。

林肯—道格拉斯式辩论的结构如下:

正方申论六分钟

反方质询三分钟

反方申论七分钟

正方质询三分钟

正方反驳四分钟

反方反驳六分钟

正方反驳三分钟


(4)公开论坛式辩论(Public Forum Debate)


公开论坛式辩论结合了政策辩论和林肯-道格拉斯辩论的一些特点,各段发言较短,但辩驳更多。公开论坛式辩论注重逻辑分析和演讲技巧,注重观众感受。辩题选择较为通俗易懂,主要是当前流行的话题,每月一换,对比赛裁判的要求也远没有政策辩论和林肯-道格拉斯辩论高。
公开论坛式辩论是二对二的两个队进行辩论,赛制有两种:两队分别以正、反方立场各辩一场,或根据NFL的规则,通过抛硬币决定正反方并进而确定发言顺序。

公开论坛辩论用时40分钟,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立论环节:甲方一辩首先做立论陈述,接由乙方一辩做立论陈述,时间各为4分钟。

第一轮交替盘问环节:甲乙两方一辩交替盘问,由甲方一辩开始发言,总计时3分钟。

辩驳环节:甲方二辩先做辩驳陈述,接由乙方二辩做辩驳陈述,时间各为4分钟。
第二轮交替盘问环节:甲乙两方二辩交替盘问,由甲方二辩开始发言,总计时3分钟。
小结环节:甲方一辩先总结,接由乙方一辩总结,时间各为2分钟。
自由辩论环节:由甲方任意一位辩手优先发言,随后两队交替发言,总计时3分钟。
聚焦总结环节:甲方二辩先聚焦总结,接由乙方二辩聚焦总结,时间各为2分钟。
暂停讨论环节:每队均有暂停时间2分钟,可分成多次使用,任何辩手发言停止后均可提出,每次喊停双方将共享休息时间。


编者注:在中国大陆,这种赛制目前有一些机构在中学间推广。NFL也有官方指导手册

http://debate./dcpdf/PFNFL.pd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