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追求梦想的人生点赞

 毛胡庄人 2015-01-28

    近日,有媒体报道,大学生李康辞去工作,到青藏高原支教。听到这个决定,女朋友“瞬间崩溃”,远在山西农村的父母大为恼火,在不事先通知李康的情况下火速赶到大连,“人生的路,紧要处就那么几步,不能由着娃娃,一时糊涂做出傻事”。对于李康的这种选择,到底该怎么看?本期编发两篇文章,以飨读者。

为追求梦想的人生点赞

    ■张春萍

    李康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决定,还有公益的种子。现实中,很多人可能就像李康一样,也曾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费尽辛苦,最终虽然拿着高薪,却干着端茶送水、处理文案等简单重复的日常工作。虽然感到索然无味,却没有放弃的勇气,没有活出自我的风采。

    一个人能否成才、有所作为,有时候不是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而是所做的工作是不是自己的乐趣所在,能否在工作中不断获得激情。陶行知说,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支教的快乐让李康最终选择了教师这个岗位,选择了开启智慧、传播文明、培养人才的事业,做这样的事又怎能不感到快乐和幸福呢?从这种角度而言,李康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从中得到了幸福感,给很多人做出了榜样,他身上的这种精神正是当下的年轻人最缺少的。

    人生的意义,就是如何幸福、愉快地度过每一天。当李康把幸福的种子撒向青藏高原的孩子们时,他也必然沉淀出对人生的收获和体悟。以一个而立之年的成年人的体验,他必然知道父母教育他的不容易和如何报答父母,尽量争取家人的理解,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宽慰女友,尽可能地体恤和照顾父母。可以说,他做到了该做的事情。对于这样有精神追求的人,我们应该心存敬意。他们也许舍弃了一些个人的利益和舒适,但从历史的维度审视,他们挥洒的舞台宽广了许多。他们骨子里流淌着担当和责任,我们不必说李康有多高尚,但至少他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也在成就自己。这样的追求,是对精神的追求,也是对大爱的追求。而对精神的追求,必然通向幸福。

    当今社会,在社会观念、价值观方面更加多元和开放,工作机会也更多。在此社会背景下,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应在年轻人的群体中形成一种共识、一种风气。一个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既有助于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正能量。而这样的工作观、价值观,一定会带来年轻一代的快速成长,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笔者奉劝那些还在犹豫的年轻人,既然有选择的机会,那就多听从内心的声音吧。(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宣传部部长

孝行也是一种人生价值

    ■吴奇

    李康做出去西部支教的决定,既不是一时糊涂,也不能算做傻事,因为好男儿志在四方。我们也不该对他的个人选择说三道四。然而,如果从父母的角度思考,李康的做法似乎也有不妥。

    作为从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父母的期望可想而知。父母含辛茹苦供养出一名大学生,孩子毕业了,去追求个人价值和梦想,是有出息的表现。但作子女的,也要考虑父母的感受,更要有赡养父母之远虑。在养老制度尚未健全的当下,子女仍然是赡养父母的第一人。在这个大前提下,子女只顾个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有违惯常的伦理道德。

    如今,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父母期盼子女的不一定是每月给家寄多少钱,而是能常回家看看,在父母垂暮之年能出入扶持,在生病时能朝夕伺候。父母期盼子女的,是能“乐其心”。作为子女实现“及人之老”、“及人之幼”的人生价值固然令人赞叹,不过前提却是先“老吾老”、“幼吾幼”。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笔者有深切之感。上初中的儿子,放寒假独自从天津乘火车回塞北老家,夜间还要在北京站倒车,下了火车还要倒汽车。那晚,直到收到儿子在北京站倒车成功的消息我才放心就寝,那时已是凌晨1点。作为儿女,父母对儿女的牵肠挂肚之心,不做父母是永远不会体察到的。

    同样,身为子女,对父母也有一份沉甸甸的牵挂与担忧。笔者在援疆期间,离家万里,父亲已值耄耋之年。父亲稍有风吹草动,我便坐立不安。当老人生病的时候,更是寝食难安,其情难表,其感难言!

    家和万事兴,父母是子女干好事业的大后方。后方不安不稳,前方岂能专心致志干事业?相对而言,赡养父母是义务但却是短暂的,而追求自己人生价值是长期的。“子欲孝亲不在”的人生悲剧不应再发生在年轻一代身上。青年人热血沸腾,有梦想有追求并积极地去做有意义的事,应为其点赞。但笔者也希望年轻人意识到,只要拥有事业心,在哪里都会实现其人生价值,都是服务社会。人生的着力点应该在自己所能及的事情上,而不是轻易被所谓的“追求个人价值与梦想”绑架。(作者系天津中学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