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

 江山携手 2015-01-28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

伍超辉

[摘要]
    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堪忧。它受农村办学条件、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程度、教育者的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清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多角度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把课内外有机的统一起来,以学生的为出发点,调整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效、有序地开展读书活动。
    [
关键词] 条件 观念 联系 兴趣 活动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桥堍站着读者,那边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由此可见,阅读可以让读者从中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这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实质上是强调阅读在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在阅读中是主体,只有读,学生才能真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量也做了一个明确的规定:一个学生在九年要完成累计400万字的阅读量。
    由此看来,课外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笔者注意到,近年来宿州市七、八、九年级的语文考试都分别把课标推荐的阅读内容作为考试的命题依据。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够感知到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积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反思当前农村中学的学生阅读现状,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量明显不足,导致学生的作文能力整体水平较低,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认真分析起来,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农村的办学条件严重地制约着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大部分农村中学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对图书的投入很少。有的学校虽有部分图书,也时隔久远,内容陈旧;再说,由于缺乏认识,管理不善,学校图书室形同摆设;有的学校甚至连图书室都没有,更不用说配套的报纸杂志了。农村孩子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份调查资料显示,课外积累丰富的孩子。或多或少的具备几个基本的条件:有独立的房间,有自己的书架,父母都喜欢读书看报,父母喜欢与孩子讨论问题……这样的环境目前在农村具备的还不多。
       2.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是造成阅读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会主动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由于农村孩子受家庭环境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的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强调让他们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收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3.“
考试成了学生自由阅读的瓶颈。在农村,学生家长都渴望子女跳出农门,他们只希望孩子念学校里的书。每当孩子在课余时间拿起课外书时,他们就会以不务正业加以训斥。
因为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不少老师眼中,能掌握书本里的字、词、句、段、篇、章就很不错了,何必去耽误那么多时间去搞课外阅读?这直接导致学生课业负担严重,无暇去读课外书。
    然而,开展课外阅读是一项重在提高学生素质,发展自读能力的教学措施。这种以质量是尊的观点让老师们面对课外阅读也望而生畏。记得一位语文专家对此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课堂教学的改革如在游泳池里游泳,水虽浅,但安全可靠,偶有险情,也救生有方;进行课外阅读的探索如到汪洋大海里去击水,虽能训练出弄潮好手,但随时可能葬身鱼腹。因此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轻视课外阅读,经常用量化的作业、考试的武器挤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4.
阅读无方割裂了学生课内外阅读间的联系。学生的自主课外阅读选择往往以小说、故事类书籍、尤其是武侠小说、港台流行小说、神话演义小说为涉猎目标,甚至有些学生对言情、刺激性极强的地摊书籍也爱不释手、津津乐道。而科技类、社会科学类、百科知识类书籍却无人问津。从阅读的方法上看,他们读书前没有计划,随意性极强;读书时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看书后不做读书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和整理。
在课堂上,一般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只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本的精读训练,而不太注重略读和浏览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为学生规定的九年内读完400万字的标准所依赖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略读和浏览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没有布置明确任务,对已明确的任务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跟踪检测。对涉及到的课外读物中的内容,教师往往以讲述代替学生阅读的感悟,让学生被迫接受教师的观点,严重挫伤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反思目前农村中学的课外阅读现状,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并充分结合现有可利用资源,笔者从2004年起就尝试多面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1.
着眼教学的可利用空间,多渠道搜集可供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
    针对农村中学生可供课外阅读的书籍匮乏的情况,笔者发动学生,在班内组建了一个图书角。组织学生购买各类书籍,订阅报刊杂志,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书可读,本人也自愿将自己的书柜搬到班内供班级使用。为保证书柜内有一定量的藏书,一是发动学生到校外收购旧书、可利用的废书;二是班内同学拿来家中的藏书;三是教师拿出自己的藏书供同学们借读,争取人均能有三本。同时动员学生节约零花钱自己买书。还让全班学生自由结队,五人一组,每组订一份报纸,各组订报不宜重复。这样班内可订15份左右的报纸,供全班学生传阅。
        2.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是改变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当务之急。
    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教师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么办呢?笔者以为,我们可以通过榜样激励、用好书调学生的味口、让学生收获激情等方法对学生阅读的兴趣加以引导。比如,我们可用作家的伟大精神或顽强的意志激励学生;可用故意设置疑问的方法吸引学生;可用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等等。如笔者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叙述鲁迅小时的故事,介绍了他一生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和不辍笔耕、不懈探索救国之路的革命精神,激起了学生对这位伟大人物的崇敬热爱之情,进而引导他们阅读《朝花夕拾》、《呐喊》等作品。自然而然地把学生从课内引到课外,进行了思想教育,真是一箭双雕。
对于不喜欢读书的学生,难度大一些。教师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去引导,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最好的办法是利用课余时间,把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讲故事。先由老师做示范,要声情并茂,完了在让学生自己讲。讲得好的给予鼓励,讲不上的,推荐书让他们去读,然后再讲。这样,学生的兴趣很容易激发起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学生,先让他们从童话寓言读起,如《中国神话》、《上下五千年》、《希腊神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
3.
转变教学理念,高度重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才会从根本上出现转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像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文章的体会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发掘这种不同,激发学生的感悟力,而不是只求一个千篇一律的统一答案。首先我们不能把课外阅读仅仅定义为课外时间的课外阅读。我们教师能做的大量工作其实是在课内的。所以我们应该把语文的课堂真正变成文学阅读的天地。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而是应和学生共同讨论,变一言堂群言堂。如果学生体会到了探究问题根源的快乐,并开始试着自己去阅读,从而获取更丰富的知识,那么真正的阅读开始了。
课外阅读很多时候都是在家里完成,这就需要家长给予配合。老师应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时机,向家长介绍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体趋势和个体情况,再针对家长文化素质较低的情况,教给家长督促帮助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让课外阅读发挥最大的功效。
4.
把割裂的课内外统一起来是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催化剂。
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怎样,关键取决于课内教师引导如何。教师的引导就像放风筝人手中的那根绳,既可以向学生提出阅读目标,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又能够有效控制学生的阅读不走向放任自流状态。
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学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消遣性。他们关注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欣赏的是情节的离奇曲折,贪得多的嚼不烂。因此,开学伊始教师有必要与学生共同商讨,制定课外阅读计划、阅读的范围、内容和目的。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加以促进。课内组织学生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还要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片段。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3—5篇,并让获得荣誉者介绍经验,与差生结对,共同提高。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给学生指定同一课外篇目,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比谁读的快、多、准,最后以答题的方式考查。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更能有效地训练学生阅读的能力,同时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发展。要求学生搞剪贴摘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并定期开展展览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只要我们认识到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我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也必需遵循一些原则,如趣味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目的性原则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能够彻底改变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陈小敏《农村中学课外阅读调查分析》,《教育评论》2002/2
贺耀敏《让阅读成为习惯》,《中华读书报》2006/04/18
李城《在农村中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甘肃经济日报》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