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读书要有“五心”

 江山携手 2015-01-28

教师读书要有“五心”(转载)
教师读书要有“五心”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 特级教师 武宏钧

2011年12月11日转

    对于读书,晋代陶渊明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南宋陆游却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朝朱熹觉得“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北宋诗词大家苏轼则有这样的体会:“读书切忌在荒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我认为尽管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它们的一些基本要领是相通的。读书要善于揣摩和灵活变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必要死扣“教条”。愚以为,在当今信息时代下,我们读书要有“五心”:即向心、专心、疑心、恒心和慧心。

    一、向心

    所谓向心,就是说读书人要有方向之心。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方向不对,南辕北辙,事与愿违。方向对头,方法对路,事半功倍。我们读书学习,就应该像登南京的灵古塔那样,层层而上,拾级递增。“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认准目标,毫不动摇,一往无前,不达目标决不罢休。书籍浩如烟海,生命十分有限。读书有方向,有选择,才能充分享用上乘之作。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在二三流的书里耗费时日,最终只能驻足于三四流的水准。读书是门艺术,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与其读10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10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值得读的书。与其10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一部书精读数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没有方向,如人大病在床,而众医杂进,百药交下,决无见效之理。作为教师,读书必须学会寻求读书的阶段性目标。如在校本教研实践活动,对于特定的研究对象,择书而读,读中有研,研中复读,有序进研,灵性驱动,在跨学科的大背景下自觉舒展知识链,把自己的阅读空间从具体的阅读对象中扩展延伸,进行全息式知识补充、视角调整、方式铺垫,联系教情学情实际,根据研究课题的滚动,周期性地进行阅读和带着理论难点重点阅读,为研而读,以学助研,就能够以研带读,释疑解惑。

    作为21世纪的教师,理应具有现代教师的阅读视野和方向性的思考。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之下,读书的纸质路径和网络路径并存,读书的仿真、拟真、逼真环境相兼,读书人的意态、神态和心态互融,读书活动面临着仓储式向检索式的演进、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的发展、闭合空间教育向开环网络教育的延伸,静态阅读向动态阅读的推进……作为一名现代的教书人,我们拥有精彩纷呈的阅读对象、与时俱进的阅读理念和广袤无垠的阅读空间,读书的内容面临着新的选择,读书方法面临着拓展与创新,读书的方向面临着智慧的“向心”。

    二、专心

    专心是读书的第一要务,朱熹认为读书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实际上指的就是专心。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心到,就是指读书要专心,注意力要集中。因为阅读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专心致志,做到意念高度集中,是保证阅读效果的首要因素。所谓“专心”,就是要诚心诚意地读,一门心思地学。读书要进入状态,要读进去,不能三心二意,不能似学非学,不能浅尝辄止。无数实验证明,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读书态度是读书人的大忌,读书效果是很糟糕的,当然就更谈不上读书的乐趣了。心旌摇曳不可读书,功利浮躁不可读书,灵魂纷乱不可读书。读书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仿佛先人于树下禅定,风声、雨声、车马声,无一声入耳;酒色财气,无一动其心。北海西山都不恋,我生只为读奇书。

    读书有了专心,才能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阅读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功利和实用色彩,而在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全面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读书这条道路上,决没有“速成”的捷径可走,很多东西需要我们长时间地专心地去思考去领悟。这就需要我们潜下心来,踏踏实实学一点东西。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要做到世事洞明,就必须下一番苦功,认真去学习钻研,从而获得真谛。我们教师的阅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和个人兴趣,专心地把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学深学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工作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如果今天看到这个新潮就学这个,明天感觉那个热门又学那个,蜻蜓点水一带而过,那么我们就可能始终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上而难以具备真知灼见。

    三、疑心

    古人说:“学贵多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读书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心灵的对话和交流,两者之间是平等的,对于作者的观点,读者可以接受也可以反对和争辩。走进书中,和作者进行对话,对作者的观点和看法要敢于质疑,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有自己的独特的思索”,而不是“人云亦云”。同样读一本书,有的人读后不甚了了,有人的读后却很有收获,原因就在于读书时是不是善于质疑和思考。在读书时只有积极开动脑筋,知疑善思,多思多想,才能加深理解,把书上的内容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读书要善于发问。可以说,凡是善于读书的人,都是善于质疑即善于从中发现问题的。梁启超认为:“天下无论大小学问,都发端于‘有问题’。若万事以‘不成问题’四字了之,无所用其思索,无所用其研究,无所用其辩论,一切学问都拉倒了。” 我们应如何发问呢?一是要勤于发问。其实在读书过程中总是会碰到各种问题的,有了问题不能绕道走,而要及时提出来,向老师和他人请教,或从其他书籍中寻找答案。二是要主动设疑,主动发问。在读书过程中,不要满足于现成的答案、结论,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有“寻根刨底”的精神,这样,疑问就会出来了。

    四、恒心

    读书应该有“滴水穿石” 的恒心。读书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三分钟热血”、“一暴十寒”,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不断更新换代,而读书则是防止自身落伍的最佳手段,“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必须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天天坚持,养成习惯”实在是读书人的当务之急。

    恒心不是时间的简单相加,它要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劲。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恒心能搭起通天之路,有恒心还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尤其是当你处在困难和厄运之中,最能考验其为实现志向与抱负而行动的恒心了。荀子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劳苦倦极,疾疼惨怛是最考验人的时候,要迎难而上,“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要虎头蛇尾,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东一榔锤西一棒棒。成功的大门靠勤奋的钥匙去开启,阅读的旋律要矢志不渝的追求去奏响,常言道:“恒心搭起冲天路,毅力冲开智慧门”,这就是读书的致胜术。

    五、慧心

    读书一种智慧的活动,是读者和作者的情感交流,而作者创作的动机和意图(即意旨),却不是每一个读者都能体会得到,我们要善于联系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个人的生活景况、作者的心态和立场来揣摩作者的意旨,从字里行间“挖掘“出文章的真正内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会,以便获取“尽可能多的营养”。而这样做,就需要有智慧之心。

    有慧心,才能对读书发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才能从书中找到乐趣,找到灵感,找到真理,才不会读而无味,恹恹欲睡。有慧心才能会联想。我们说读书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一方面是指读书要有钻研精神,另一方面就是指读书要开展联想和想象。因为没有联想和想象是无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有了智慧之心,才能对阅读的内容真正做到理解、“吃透”,把握其精神实质;才能正确地开展想象和联想,把阅读的内容和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和联想,或就阅读中的某个问题提出一些假设或设想;才能根据阅读的内容“借题发挥”,发表感想和随想。有慧心才能会综合。所谓综合,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整理和提炼,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求抓住知识的要点。不善于综合的人,读过书后脑子里往往模模糊糊一大片,不得要领。所以综合是阅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阅读的成效。通过综合,不但有利于抓住要领,而且能帮助进一步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华罗庚认为读书应该“从厚到薄,越读越薄”。其实,从厚到薄的奥秘取决于阅读的综合能力。因为综合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对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同时通过综合,抓住全书的要点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

    有慧心才能会创新。阅读的创新,巧妙在于角度的变换,角度一变天地宽。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能末此即彼,棘手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就是第三种方案。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以对立和矛盾的形态存在的,就像好与坏、对与错、左与右等。但是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很难判断和选择“彼”与“此”。阅读过程所处的状态经常是由此及彼的中间状态,我们应该经常变换角度,求新求实。读中变,变中换,创新读。庄生化蝶,蜘蛛成精,花妖狐魅变为美女;鱼变美人,天鹅变成公主,老鼠变成骏马……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时代发生了变迁,万事万物都发生了变化。我们也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阅读,不能一成不变地用一种阅读方式,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来阅读。应该有自己的视角,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创新理解。“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读书有了智慧之心,才能独具只眼,自有主见。“人面仅一尺,竟无一相肖。人心亦如面,意匠吾独造。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题文,各自擅其妙。问此胡其然?各有天在窍”。创造性阅读主要运用求异思维,从逆向或反向思考问题,对文本进行反思、审视,借鉴要素置换、结构重组、信息交会、情景迁移等创造原理,比较、辨析,同中见异,异中求同,从而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

    读书有了智慧之心,才能有一双慧眼,善于和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生活就是一个舞台,丰富多彩的人生内涵,时时会让我们有数不胜数的收获。因为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教师应细心地从生活中积累材料电视、电脑等众多媒体的广告语,电视剧情中精彩纷呈的人物对白,甚至那些感人泣下的情节,让你魂牵梦萦的故事等等都可以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浓缩于笔记本上。要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丰富情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读书有了一颗慧心,才能做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我们应该从平凡的交往沟通中学会积累平凡的生活,置身这个生动而又美丽的世界,我们完全有责任和义务把那些让人心动,引人深思的内容加以提炼和升华。所以源自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口中纯朴可亲的俗语、发人深省的警句、诙谐幽默的掌故、让人捧腹的笑料,以及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等,均可以用详略得宜的笔法,速录于笔记中。这些真实、可亲、可感的材料有着其他材料无可取代的特殊魅力。有慧心还要有一双慧“手”,用勤奋的“手”翻晒积累下的材料。材料积累多了,要做到时时翻晒一下,让它们在阳光下暴晒暴晒,以防它们褪化变质,经不起光阴的考验而早早“消失”。如果你有了一个今日翻看昨天的,昨日翻看前天的,隔一段时间集中翻看以前的笔记的习惯。反反复复几次后,那些材料因为翻晒次数多而失了水分反而可化成永久保存的菁华,化为他们的一部分。日后面对文字的海洋时,你就能展示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从心所欲”地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倘若如洗,彻底摆脱为文时一筹莫展、望文兴叹的窘境就不会再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