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口挂个葫芦是个啥店

 埂溪书楼 2015-01-28

门口挂个葫芦是个啥店

省博物院《关东百年老幌展》,带你逛逛百年前的东北商圈








    

A03版

  当你置身商业街,有的摊铺门前挂着麻袋包,有的挂着一串蔬菜,有的挂着一个葫芦……你能明白这些店铺都是做什么营生的吗?“收洗”、“杠房”、“内联升”……这些牌匾又是什么意思?昨天,在吉林省博物院举办的《关东百年老幌展》上,70多件关东招幌,带着大家重回百年前的关东商业街,或许你能体验到穿越老关东的感觉。

■吃货去哪儿

饭馆挂罗圈,小吃铺挂圆木

  《关东百年老幌展》将70多件老幌分为四类,物件结合图文进行展示。展览的开篇,即“饮食类”,展柜最前端,一对印着喜字、拖着细密长穗的圆柱体挂饰,就给大伙出了个谜。

  “饭馆幌,当时的饭店,一般在门前挂红色罗圈幌,大型饭店会挂四个。”吉林省博物院的研究馆员刘迎九,全程参与了《关东百年老幌展》展品的征集与布展,他说,这对饭馆幌还真是从一个饭馆征集来的,“我们在黑龙江省阿城的一个小镇里,发现好几家饭店还挂着这种罗圈幌。”

  再往里走,“挂着一块木板,下面是形同切面的纸或布制穗条,就是切面铺的幌子。”

  刘迎九又指着展柜里的一个由三个圆木块吊挂而成、下端是一块红色绸布的幌子,“这是小吃店的意思。当时小吃店被称为粗饭铺,卖粗粮制成的食品,比如苞米面饽饽。”

  挂着糕饼模具的是点心铺;挂着量器模型的是粮店;小磨香油的摊铺则是高挂磨盘的模型;菜铺挂着一串“蔬菜什锦”;卖鱼的店老板更直接,干脆挂条硕大的马哈鱼……老关东时期大多数饮食摊铺的揽客形式,真是简单明了。不过,一个只挂着个葫芦的幌子,引发了观众不少猜测,原来是酒铺,“这个是比较有内涵的。”刘迎九说,如果酒铺老板不怎么“文艺”,就会直接把酒坛子摆在门口,告诉大家他在卖酒。

■“扮靓”去哪儿

“潮人”都穿“内联升”

  纺织服饰类的招幌,仍以直观的实物幌、画幌、模型幌为主。比如服装店“成衣局”,直接把一件衣服撑开挂在门外;卖靰鞡鞋的,直接挂只鞋。刘迎九说,那时候也有跳蚤市场,就是写着“估衣局”、并且挂着一件衣服的铺子,专门回收、出售二手衣物。

  展区里出现了本次展览中罕见的搪瓷制招幌,这是个鞋店的招牌,上面印制着一个人物形象,还有两双皮鞋,写着“福助鞋”三个字,“这样的招幌很珍贵,在当时相当时髦了。”

  但“福助鞋”的名气可能不及一旁的“内联升”。刘迎九说,内联升是专门卖鞋的,是当时的老品牌,旁边的一张老照片里,“内联升”的招牌非常醒目。

■“淘宝”去哪儿

挂膏药、挂“眼睛”好任性

  越看展览越能发现,当时的商家经营种类很单一,袜子、麻线都能开起“专卖店”。

  在杂货类展区,这种特征更加明显,烟袋杆铺、槟榔铺、只卖锣鼓镲的响器铺……有观众忍俊不禁:“这些东西都能开个店,像‘淘宝’一样任性。”

  服务运输类展区,门口挂一串狗皮膏药的,卖膏药的;挂着一串画着眼睛的木板,卖眼药的;挂着笊篱,竟然是客栈;挂一幅清代官员的画像,却是个照相馆……

  一个写着“王氏收洗”字样的招牌,其业务范围让人摸不着头脑。刘迎九解释,“收洗”即是“收生”,“意思就是为产妇接生婴儿的行业,俗称接生婆。”

  再往下走,又现“杠房”,同样高深莫测,“你仔细看,招幌旁边写着‘红白二事’、‘风雨不误’。”刘迎九解释后,大家恍然大悟。刘迎九说,关东老招幌以艺术和夸张的手法,将商业名称、商品实物生动地展现出来,形象直观地介绍商品,使人一目了然。

   新文化记者 赵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