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讲堂】生活中的智慧(善)

 昵称21757281 2015-01-29

【国学讲堂】生活中的智慧(善)


  各位家长朋友们,若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问题,都可点击主页右下角的“你来我往”进行留言,一起和我们的专家近距离交流。


  智力是一回事,能力又是一回事,智力属知识范畴,能力属运用范畴。智力是体,能力是用。人生于世,仅仅拥有许多知识是不够的。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高级知识分子,论知识,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论运用,他一窍不通。走近人群,人们大多敬而远之,不与之往来。这类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人们或斥其为怪僻,或指斥为僵化,或曰迂腐,或曰酸腐。这类人表面自名清高,孤芳自赏,沾沾自喜于一技之长,不愿与世俗同污,实则内心孤独痛苦,寂寞,满腹才学无处施展。论地位,一名不闻,或有名,仅仅空名而已。论经济,常常一贫如洗,捉襟见肘。别以为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吴敬梓笔下的范进,都是封建教育制度下的病态人生,现实生活中这类触眼皆是。你只是没有细心观察去用心体会罢了。


  为什么呢?这类人拥有知识,拥有技能。知识就是力量,是的,知识是力量,但这类人却没有将知识转化为力量的能力。将转化知识为力量的能力,便是良好的自我修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较高的道德水准。将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唯一途径——便是道德的力量。道德才是真正能将知识转化为财富,转化为地位,转化为力量的真正动力。在孩子教育的全过程中,我们不能不区别何为智力,或为能力。能力不是一句空话,道德修养不是一句漂亮的说辞,举手投足之间都能表现出来。



善心和善行


  “善”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世界各大教派,均以劝善为自己教派的终极目标。儒家说:“仁者爱人。”“仁者人也。”仁善,仁慈是人的本质属性,佛教说:“断恶修善乃佛门最基本的修练法门。”道家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善良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根本法则。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劝人为善,孝敬父母,礼敬尊长,关爱同学,救人危急,抑强扶弱,爱惜物命,隐恶扬善,均是善心善良的表现。


  善心不以大小为依据。万贯家产,捐钱壹佰为吝啬小气,家贫如洗,与人一粥为慷慨豪气。善心善举不在事之大小,而在心之诚伪,诚善则为大,诈伪则为小。善心,在许多时候表现为善言,一句宽慰的话语,一句赞美的言辞,一个鼓励的眼神,举手投足,起心动念,无不有善良存在。孔子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君子举手投足,皆以善为根本。君子之言行,犹如物体之“枢机”,枢机的开合,乃主宰荣辱。善言乃君子之行的根本。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惠;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又说:“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为知,善处即是恶根。”


  善,不分大小,不分高低,唯以真诚为重要,利人者为真善,利己者为假善,图名者善为半,不图名者善为全。善有因果报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种瓜得瓜,种善得善,种恶得恶,善恶相报,因果相循。古人云:“有德之家,方能养宁馨之儿。”培养孩子一颗慈善之心,是为人父母的根本职责。如何培养子女的善良,从孝敬父母开始,“百善孝为先。”

(内容、图片均来自网络)




【监制】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

【出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

    甘肃捷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协助】国际家庭教育协会
    中国名师学院亲子教育学院

【咨询电话】15002594512


点击“阅读原文“帮你答疑解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