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秦汉间舜故事略谱

 山海关前观山海 2015-01-29

《史记·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舜生於诸冯,迁於负夏,卒於鸣条,东夷之人也。”

《韩诗外传》卷三:舜生於诸冯,迁於负夏,卒於鸣条,东夷之人也。

 

《荀子·非相》: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尧舜参牟子。

《孔丛子·居卫》:(子思对君)昔尧身修十尺,眉分八彩,实圣。舜身修八尺有奇,面颔无毛,亦圣。禹汤文武及周公勤思劳体,或拆臂望视,或秃骭背偻,亦圣。不以须眉美鬣为称也。

《淮南子·修务训》:舜二瞳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尧典》: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史记·五帝本纪》: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後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又: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按:司马迁的时代已经没有完整的舜故事,多是经传说记的片段了。

《孔子家语》: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於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按:此节所述又见于《韩诗外传》卷八、《说苑》。

 

《尧典》: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

《史记·五帝本纪》: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

《尚书大传》:孔子对子张曰:“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二十而通织纴績纺之事,黼黻文章之美。不若是,则上无以孝于舅姑,下无以事夫养子也。”

又:孔子曰:“舜父顽,母嚚,不见室家之端,故谓之鳏。”

又: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书》:“有鳏在下,曰虞舜。”

《大戴礼记·帝系》:帝舜娶于帝尧之子,谓之女匽氏。

《天问》:舜闵在家,父何以鱞?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孟子·离娄上》:舜不告而娶,为无後也。

《孟子·万章上》:舜之不告而娶。

《孟子·万章下》: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

《列女传》: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叟,弟曰象,敖游於嫚,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於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

《孔丛子·论书》:子张问曰:“礼,丈夫三十而室。昔者舜三十徵庸,而《书》云‘有鳏在下,曰虞舜’何谓也?曩师闻诸夫子曰:‘圣人在上,君子在位,则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尧为天子而有鳏在下,何也?”孔子曰:“夫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後娶,古今通义也。舜父顽母嚚,莫克图室家之端焉,故逮三十而谓之鳏也。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父母在则宜图婚,若巳殁则巳之娶必告其庙。会舜之鳏,乃父母之顽嚚也,虽尧为天子,其如舜何。”

《淮南子·氾论训》:古之制,婚礼不称主人,舜不告而娶,非礼也。

 

《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尚书大传·虞传》:舜耕于历山,尧妻之以二女,属其九子也,赠以昭华之玉。

《史记·五帝本纪》:舜饬下二女於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於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

又: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

《孟子·万章上》: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於畎亩之中。

《万章下》:尧之於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於畎亩之中,後举而加诸上位。

《孔丛子·论书》:宰我问:“《书》云:‘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何谓也?”孔子曰:“此言人事之应乎天也。尧既得舜,历试诸难,巳而纳之於尊显之宫,使大录万机之政,是故阴阳清和,五星不悖,烈风雨各以其应,不有迷错愆伏,明舜之行合於天也。”

《墨子·尚贤》:古者尧举舜於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尚书大传·虞传》:尧为天子,丹朱为太子,舜为左右。

又:尧知丹朱之不肖,必将坏其宗庙,灭其社稷,而天下同贼之,故尧推尊舜而尚之,属诸侯焉,致天下于大麓之野。

又:尧推尊舜,属诸侯,致天下于大麓之野。

又:尧得舜,推而尊之,赠以昭华之玉。

又:尧致舜天下,赠以昭华之玉。

 

《尚书大传》: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

又:贩于顿丘,就时负夏。

又:舜渔于雷泽之中。

《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

又: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庄子·徐无鬼》:卷娄者,舜也。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十有万家。

《管子·治国》: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参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

《管子·版法解》:凡所谓能以所不利利人者,舜是也;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不取其利,以教百姓,百姓举利之。

《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而尧授之禅位,因人之心也。

《韩非子·难一》: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说苑·反质》:历山之田者善侵畔,而舜耕焉;雷泽之渔者善争陂,而舜渔焉;东夷之陶器窳,而舜陶焉。故耕渔与陶非舜之事,而舜为之,以救败也。

《淮南子·原道训》:昔舜耕於历山,期年,而田者争处墝埆,以封壤肥饶相让;钓於河滨,期年,而渔者争处湍濑,以曲隈深潭相予。

《新序·杂事一》:故耕於历山,历山之耕者让畔;陶於河滨,河滨之陶者,器不苦窳;渔於雷泽,雷泽之渔者分均。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於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尚书·大禹谟》: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

《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

《韩诗外传》卷四:韶用干戚,非至乐也;舜兼二女,非达礼也;封黄帝之子十九人,非法义也;往田号泣,未尽命也。以人观之则是也,以法量之则未也。

《列女传》:舜往于田,号泣日呼旻天,呼父母。惟害若兹,思慕不已。不怨其弟,笃厚不怠。

 

《史记·五帝本纪》: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 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

《孟子·万章上》: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揜之。象曰:‘谟盖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列女传》:二女承事舜於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瞽叟与象谋杀舜。使涂廪,舜归告二女曰:“父母使我涂廪,我其往。”二女曰:“往哉!”舜既治廪,乃捐阶,瞽叟焚廪,舜往飞出。象复与父母谋,使舜浚井。舜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从掩,舜潜出。时既不能杀舜,瞽叟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舜告二女,二女乃与舜药浴汪,遂往,舜终日饮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怜之,与二嫂谐。父母欲杀舜,舜犹不怨,怒之不已。

 

《天问》:舜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

 

《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於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日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於耕耳。

 

《尧典》: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

《史记·五帝本纪》: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

《论语·尧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说苑·辨物》: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书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春秋繁露·郊语》: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

《墨子·尚贤》:古者尧举舜於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又: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战国策·赵策》:昔者尧见舜於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阴移而授天下传。

 

《尧典》:舜让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史记·五帝本纪》:舜让於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於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又:尧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硃病;授丹硃,则天下病而丹硃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孔丛子·论书》:子张问曰:“圣人受命必受诸天,而《书》云‘受终於文祖’何也?”孔子曰:“受命於天者,汤武是也。受命於人者,舜禹是也。”

《大戴礼·少间篇》:“昔舜以天德嗣尧,西王母来献其白琯。”

《类聚》十一、《御览》八十引《雒书灵准听》曰:“舜受终,西王母授益地图。”

《中论·爵禄篇》:“舜受终於文祖,称曰余一人,则西王母来献白环。”

《吕氏春秋·去私》: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

《荀子·正论》: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擅让。”……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不能教化。”是何也?曰:“朱象不化。”

 

《韩非子·十过》: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於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

 

《庄子·齐物论》:昔者尧问於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庄子·天道》:昔者舜问於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尧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

《荀子·性恶》:尧问於舜曰:“人情何如?”舜对曰:“人情甚不美,又何问焉!妻子具而孝衰於亲,嗜欲得而信衰於友,爵禄盈而忠衰於君。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又何问焉!唯贤者为不然。”

《荀子·尧问》:尧问於舜曰:“我欲致天下,为之奈何?”对曰:“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诚盛於内,贲於外,形於四海,天下其在一隅邪!夫有何足致也!”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问》:尧问於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尧曰:‘治生奈何?’舜曰:‘审夫阴阳。’尧曰:‘人有九缴(窍)十二节,皆设而居,何故而阴与人具(俱)生而先身去?’舜曰:‘饮食弗以,谋虑弗使,讳其名而匿其(体),亓(其)使甚多而无宽礼,故兴〈与〉身俱生而先身死。’尧曰:‘治之奈何?’舜曰:‘必爱而喜之,教而谋之,饮而食之,使其题(崪)坚强而缓事之,必盬之而勿予,必乐矣而勿写(泻),材将积,气将褚(畜),行年百岁,贤於往者。’舜之椄(接)阴治气之道。

《孔丛子·记义》:(孔子答卫出公问)“昔者舜臣尧,官才任士,尧一从之,左右曰: ‘人君用士,当自任耳目,而取信於人,无乃不可乎?’尧曰:‘吾之举舜,巳耳目之矣。今舜所举人,吾又耳目之,是则耳目人终无巳巳也。’”

 

《孟子·万章上》:孟子曰:“……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见伪《大禹谟》)

又: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於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离娄上》: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史记·五帝本纪》: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

《墨子·非儒》:孔某与其门弟子闲坐,曰:“夫舜见瞽叟孰然,此时天下圾乎!周公旦非其人也邪?何为舍其家室而托寓也?”

《楚辞·九辨》:尧舜之抗行兮,了冥冥而薄天。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韩非子·忠孝》:记曰:“舜见瞽瞍,其容造焉。孔子曰: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固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

《淮南子·氾论训》: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

 

《史记·五帝本纪》:舜之践帝位,……封弟象为诸侯。

《天问》: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後嗣而逢长?

《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万章曰:“……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曰:“象不得有为於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

 

《尧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濬川。

《尚书大传》:略。

《史记·五帝本纪》:略。

 

《尧典》: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尚书大传》:唐虞象刑而民不敢犯,苗民用刑而民兴相渐。唐虞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纯,中刑杂履,下刑墨幪。以居周里,而民耻之。

又:唐虞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纯,中刑杂履,下刑墨幪。以居周里,而反于礼。

又:唐虞象刑,犯墨者,蒙皁巾;犯鼻者,赭其衣;犯膑者,以墨蒙其膑处而画之;犯大辟者,布衣无领。

《史记·五帝本纪》略。

《周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汉书·武帝纪》元光元年:五月,诏贤良曰:“朕闻昔在唐虞,画象而民不犯。……”

 

《尧典》: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史记·五帝本纪》略。

《孟子·万章上》: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尧欲传天下於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於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於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於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於幽州之都。於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於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吕氏春秋·上德》: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孔子闻之曰:“通乎德之情,则孟门、太行不为险矣。故曰德之速,疾乎以邮传命。周明堂,金在其後,有以见先德後武也。舜其犹此乎?其臧武通於周矣。”

《吕氏春秋·行论》: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怒於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召之不来,仿佯於野以患帝。舜於是殛之於羽山,副之以吴刀。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为司空,以通水潦,颜色黎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

《韩非子·五蠹》: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矩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

《战国策·赵策》:昔舜舞有苗,而禹袒入裸国。

《新书·匈奴》:汤祝网而汉阴降,舜舞干羽而南蛮服。

《韩诗外传》:当舜之时,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岐山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泽之水,由此险也。以其不服,禹请伐之,而舜不许,曰:“吾喻教犹未竭也。”久喻教,而有苗民请服。天下闻之,皆薄禹之义,而美舜之德。诗曰:“载色载笑,匪怒伊教。”舜之谓也。

《淮南子·齐俗训》:当舜之时,有苗不服,於是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

《淮南子·氾论训》:舜执干戚而服有苗。

《盐铁论·繇役》:舜执干戚而有苗服。

《盐铁论·论功》:有虞氏之时,三苗不服,禹欲伐之,舜曰:‘是吾德未喻也。’退而脩政,而三苗服。

《说苑·君道》:河间献王曰:“当舜之时,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因此险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许,曰:‘谕教犹未竭也,究谕教焉,而有苗氏请服,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

 

《史记·五帝本纪》:举“八恺”、“八元”,流“四凶族”。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敱、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於尧,尧不能举。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故《虞书》数舜之功曰:“慎徽五典,五典克从。”无违教也。曰:“纳于百揆,百揆时序。”无废事也。曰:“宾于四门,四门穆穆。”无凶人也。舜有大功,二十而为天子。

 

《尧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史记·五帝本纪》略。

 

《史记·五帝本纪》: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硃於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硃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硃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硃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又:三年丧毕,让丹硃,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

《孟子·万章上》:孟子曰:“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又:孟子曰:“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後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括地志》云:……《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

《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广弘明集》卷一一法琳《对傅奕废佛僧事》)

《汲冢书》云:舜放尧於平阳。(《史通·疑古》)

《括地志》云:……《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

《吕氏春秋·求人》:尧传天下於舜,礼之诸侯,妻以二女,臣以十子,身请北面朝之,至卑也。

 

《尧典》:“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史记·五帝本纪》略

《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鸿水漏,九州乾,万民皆宁其性。是以称尧、舜以为圣。

《韩非子·饰邪》:昔者舜使吏决鸿水,先令有功而舜杀之。

 

《尧典》: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

《史记·五帝本纪》略。

 

《尧典》: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

《孟子·滕文公上》: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国可得而食也。

 

《尧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俞,往,钦哉!”

《史记·五帝本纪》略。

 

《尧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史记·五帝本纪》略。

《孔丛子·论书》:鲁哀公问:“《书》顿:‘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何谓也?”孔子对曰:“此言善政之化乎物也。古之帝王功成作乐,其功善者其乐和,乐和则天地犹且应之,况百兽乎?夔为帝舜乐正,实能以乐尽治理之情。”公曰:“然则政之大本莫尚夔乎?”孔子曰:“夫乐所以歌其成功,非政之本也。众官之长,既咸熙熙,然後乐乃和焉。”公曰:“吾闻夔一足有异於人,信乎?”孔子曰:“昔重黎举夔而进,又欲求人而佐焉,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唯圣人为能和六律,均五音,知乐之本,以通八风。夔能若此,一而足矣。’故曰一足,非一足也。”公曰:“善。”

《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孔子家语》: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得其时阜盛也唯脩此化,故其兴也勃焉,德如泉流,至于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殷纣好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至于今王公大人举以为诫。夫舜起布衣,积德含和而终以帝,纣为天子,荒淫暴乱而终以亡,非各所修之致乎。

《说苑·修文》:子路鼓瑟有北鄙之声,孔子闻之曰:“信矣,由之不才也!”冉有侍,孔子曰:“……昔舜造南风之声,其兴也勃焉,至今王公述无不释;纣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至今王公以为笑。彼舜以匹夫,积正合仁,履中行善,而卒以兴,纣以天子,好慢淫荒,刚厉暴贼,而卒以灭。……”

《吕氏春秋·古乐》:舜立,仰延乃拌瞽叟之所为瑟,益之八弦,以为二十三弦之瑟。帝舜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

《吕氏春秋·察传》:鲁哀公问於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庄子·天下》: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新语·无为》: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

《韩诗外传》卷四:传曰: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天下治。

《春秋繁露·楚庄王》:舜作韶而禹作夏,汤作頀而文王作武。

《淮南子·氾论训》:尧大章,舜九韶,禹大夏,汤大濩,周武象,此乐之不同者也。

《淮南子·诠言训》: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风之诗,以治天下。

《淮南子·泰族训》:舜为天子,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晏子春秋集释·附录》(子华子问晏子):舜游於岩廊之上,被袗衣,而鼓五弦之琴,画日月於太常,备十有二章,黼黻元黄,烂如也,出则有鸾和,动则有佩环,步趋中於茎韶之节,舜亦若固有之也。

 

《尧典》:帝曰:“龙,朕塈谗说殄行,震惊联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春秋左氏传·昭公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後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

 

《尚书大传·虞传·九共传》:维元祀,巡守四岳八伯。

又:坛四奥,沈四海,封十有二山,兆十有二州。

又:乐正定乐名。元祀代泰山,贡两伯之乐焉。阳伯之乐,舞株离,其歌声比余谣,名曰皙阳;仪伯之乐,舞  哉,其歌声比大谣,名曰南阳。中祀大交霍山,贡两伯之乐焉。夏伯之乐,舞谩彧,其歌声比中谣,名曰初虑;羲伯之乐,舞将阳,其歌声比大谣,名曰朱于。秋祀柳谷华山,贡两伯之乐焉。秋伯之乐,舞蔡俶,其歌声比小谣,名曰苓落;和伯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谣,名曰归来。幽都弘山祀,贡两伯之乐焉。冬伯之乐,舞齐落,歌曰缦缦

又:并论八音四会,归假于祢祖,用特。五载一巡守,群后德让,贡正声而九族具成。

又:虽禽兽之声犹悉关于律,乐者,人性之所自有也。故圣王巡十有二州,观其风俗,习其性情,因论十有二俗,定以六律五声八音七始,著其素簇以为八,此八伯之事也。分定于五□,此五岳之事也。五声,天音也;八音,天化也;七始,天统也。

 

《尚书大传·虞传·九共传》:维五祀,定钟石,论人声,乃及鸟兽,咸变于前。故更著四时,推六律六吕,询十有二变而道宏。广五作十,道孝力为右,秋养耆老而春食孤子,乃浡然招乐,兴于大麓之野,执事还归,二年,□然乃作大唐之歌。

 

《战国策·齐策》: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

《荀子·大略》:尧学於君畴,舜学於务成昭,禹学於西王国。

《吕氏春秋·当染》:舜染於许由、伯阳。

《吕氏春秋·尊师》:帝舜师许由。

《吕氏春秋·本味》:故黄帝立四面,尧、舜得伯阳、续耳然後成,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

《韩诗外传》卷五:子夏曰:“臣闻黄帝学乎大坟,颛顼学乎禄图,帝喾学乎赤松子,尧学乎务成子附,舜学乎尹寿,禹学乎西王国,汤学乎贷乎相,文王学乎锡畴子斯,武王学乎太公,周公学乎虢叔,仲尼学乎老聃。此十一圣人,未遭此师,则功业不能著乎天下,名号不能传乎後世者也。”

《新序·杂事五》:子夏曰:“臣闻黄帝学乎大真,颛顼学乎绿图,帝喾学乎赤松子,尧学乎尹寿,舜学乎务成跗,禹学乎西王国,汤学乎威子伯,文王学乎铰时子斯,武王学乎郭叔,周公学乎太公,仲尼学乎老聃。此十一圣人,未遭此师,则功业不著乎天下,名号不传乎千世。”

又:吕子曰:“神农学悉老,黄帝学大真,颛顼学伯夷父,帝喾学伯招,帝尧学州文父,帝舜学许由,禹学大成执,汤学小臣,文王武王学太公望周公旦……”

 

《吕氏春秋·自知》: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鞀。

《淮南子·主术训》: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鞀。

《管子·桓公问》: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於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於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鼓於朝,而备讯唉。汤有总街之庭,以观人诽也。武王有灵台之复,而贤者进也。

 

《尧典》: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尚书大传》:帝犹反侧,晨兴,辟四门,来仁宾。《书》曰:“三岁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其训曰:三岁而小考者,正职而行事也。九岁而大考者,黜无职而赏有功也。诸侯赐弓矢者,得专征。赐鈇钺者,得专杀。赐圭瓒者,得为  以祭。不得专征者,以兵属于得专政之国。不得专杀者,以狱属于得专杀之国。不得赐圭瓒者,资  于天子之国,然后祭。

《楚辞·九辨》: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适。

《史记·五帝本纪》: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穀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说苑·修文》:是故皋陶为大理乎,民各服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皆让;倕为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成;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僻违;禹陂九泽,通九道,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十里至于荒服,南抚交趾、大发,西析支渠、搜氐羌,北至山戎、肃慎,东至长夷、岛夷,四海之内皆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兴九韶之乐,致异物,凤凰来翔,天下明德也。

《新序·杂事一》:及立为天子,天下化之,蛮夷率服。北发渠搜,南抚交阯,莫不慕义,麟凤在郊。故孔子曰:“孝弟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座。”舜之谓也。

《韩诗外传》卷二:颜渊(对鲁定公)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於使人,造父工於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新序·杂事五》: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於使人,造父工於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尽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

 

《尚书大传·虞传》:九共,以诸侯来朝,各述其土地所生美恶,人民好恶,为之贡赋政教,略能记其语曰:“予辨下土,使民平,平使民无敖。”

又:古者,诸侯之于天子,五年一朝,朝见其身,述其职。述其职者,述其所职也。

 

《新语·术事》:圣人不用珠玉而宝其身,故舜弃黄金於崭岩之山,捐珠玉於五湖之渊,将以杜□邪之欲,绝琦玮之情。

《淮南子·泰族训》:舜深藏黄金於崭岩之山,所以塞贪鄙之心也。

《盐铁论·本议》:舜藏黄金。

 

《孟子·尽心上》: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

 

《荀子·大略》:舜曰:“维予从欲而治。”

《新书·脩政语》:帝舜曰:吾尽吾敬而以事吾上,故见谓忠焉;吾尽吾敬以接吾敌,故见谓信焉;吾尽吾敬以使吾下,故见谓仁焉。是以见爱亲於天下之人,而见归乐於天下之民,而见贵信於天下之君。故吾详取之以敬也,吾得之以敬也,故欲明道而谕教,唯以敬者为忠,必服之。

《春秋繁露·楚庄王》:“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乎!’”

 

《吕氏春秋·慎人》: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然後免於冻馁之患。其遇时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丈夫女子,振振殷殷,无不戴说。舜自为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见尽有之也。尽有之,贤非加也;尽无之,贤非损也;时使然也。

《韩非子·忠孝》:瞽瞍为舜父而舜放之,象为舜弟而杀之。放父杀弟,不可谓仁;妻帝二女而取天下,不可谓义。仁义无有,不可谓明。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信若诗之言也,是舜出则臣其君,入则臣其父、妾其母、妻其主女也。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孔子家语》:康子曰:“唐虞二帝,其所尚者何色?”孔子曰:“尧以火德王,色尚黄,舜以土德王,色尚青。”

 

《庄子·知北游》:舜问乎丞:“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庄子·山木》:桑雽又曰:“舜之将死,真泠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尧典》: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史记·五帝本纪》: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详参《论衡·书虚》篇)

按:《礼记·檀弓》:“舜葬於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孔子家语》卷五:“宰我曰:‘请问帝舜。’孔子曰:‘乔牛之孙,瞽瞍之子也,曰有虞,舜孝友闻於四方,陶渔事亲,为陶器躬捕鱼以养父母宽裕而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近,承受大命,依于二女,尧妻舜以二女舜动静谋之於二女睿明智通,为天下帝,命二十二臣率尧旧职,躬己而已,天平地成,巡狩四海,五载一始,三十年在位,嗣帝五十载,陟方岳,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

《礼记·祭法》:舜勤众事而野死。

《吕氏春秋·安死》:尧葬於谷林,通树之;舜葬於纪市,不变其肆;禹葬於会稽,不变人徒。

《墨子·节葬》: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衣衾三领,榖木之棺,葛以缄之,已葬,而市人乘之。

《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山海经·海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

又: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又: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又: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又: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

又: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

又: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

又: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

又: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

又: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淮南子·齐俗训》:昔舜葬苍梧,市不变其肆。

 

《史记·五帝本纪》: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峒,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大戴礼记·五帝德》:宰我曰:“请问帝舜。”孔子曰:“蟜牛之孙,瞽叟之子也,曰重华。好学孝友,闻于四海;陶家事亲,宽裕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亲。承受大命,依于倪皇;睿明通知,为天下工。使禹敷土,主名山川,以利於民;使后稷播种,务勤嘉谷,以作饮食;羲、和掌历,敬授民时;使益行火,以辟山莱;伯夷主礼,以节天下;夔作乐,以歌籥舞,和以钟鼓;皋陶作士,忠信疏通,知民之情;契作司徒,教民孝友,敬政率经。其言不惑,其德不慝,举贤而天下平。南抚交阯、大、教,鲜支、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羽民。舜之少也,恶悴劳苦,二十以孝闻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所,五十乃死,葬於苍梧之野。”

《孔子家语》:宰我曰:“请问帝舜。”孔子曰:“乔牛之孙,瞽瞍之子也,曰有虞,舜孝友闻於四方,陶渔事亲,为陶器躬捕鱼以养父母宽裕而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近,承受大命,依于二女,尧妻舜以二女舜动静谋之於二女睿明智通,为天下帝,命二十二臣率尧旧职,躬己而已,天平地成,巡狩四海,五载一始,三十年在位,嗣帝五十载,陟方岳,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

《荀子·成相》:请成相,道圣王,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尧让贤,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辨治上下,贵贱有等君臣。尧授能,舜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虽有圣贤,适不遇世,孰知之?尧不德,舜不辞,妻以二女任以事。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舜授禹,以天下,尚得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禹劳心力,尧有德,干戈不用三苗服。举舜甽亩,任之天下,身休息。得后稷,五谷殖;夔为乐正鸟兽服;契为司徒,民知孝弟尊有德。

《韩非子·说疑》:其在记曰:“尧有丹朱,而舜有商均,启有五观,商有太甲,武王有管、蔡”,五王之所诛者,皆父兄子弟之亲也。

《庄子·在宥》: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於是乎股无胈,胫无毛,以养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

《淮南子·修务训》:盖闻传书曰:神农憔悴,尧瘦臞,舜霉黑,禹胼胝。

《吕氏春秋·务大》:昔有舜欲服海外而不成,既足以成帝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