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的人,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就会自己创造机会。 每一个圈子都有一定的文化氛围、价值取向、道德定位、生活习惯,并且对新加入圈子的成员有着很强的同化作用。新进入圈子的人,如果不小心,慢慢地就被环境同化,会成为与那个圈子吻合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圈子生活,可能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学生毕业以后,都想有一个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的工作。这种想法当然正确,但却不一定是完全正确。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个人想在某一方面得到发展,那么他必须走进适合这个人发展的圈子。圈子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在二十几岁找到喜欢的行业,并且走进这个圈子,在这个圈子好好经营自己,到30岁的时候你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成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正是因为进入的圈子不理想,到后来,成了连自己都讨厌的人。 圈子具有不可低估的力量,一方面它会同化我们,另一方面,它也会引导我们,帮助我们。 当下社会,不是靠个人能力单兵作战的时代,而是靠集体作战甚至是集团作战的时代。一个人的实力多大,不单是看他个人掌握多少知识,有多大的智慧,还要看他和他背后站着的人的合力有多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是靠码字为生的人,那么必须在出版界认识许多策划能力相当强的编辑,才能真正把自己的作品做到位,做到极致;如果我们是编辑,那么能力的大小主要体现在我们背后有多少好的作者。 同样一个人,想在某项事业上取得成功,站在圈子里和圈子外是不一样的。最起码圈子里的人知道自己做什么才有效,事半功倍,而圈子外的人只能盲目地去做,事倍功半。 在大学毕业后,我们可能N次向自己梦想的圈子进军,去那些公司寻找机会,也被拒绝过N次。被拒绝的理由倒不是我们的文凭和户口问题,主要是我们没有工作经验,没有过硬的业务组织能力。虽然我们极力表示以后会有,但双方都明白,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且,即使进入了这样的公司,单位也需要花费人力、财力和时间来培养我们,还不一定就能把我们培养到预期的程度。所以,多数公司想找的就是圈内的高手,到单位第二天就能给他们带来效益,而不是花大力气去培养。 一个公司的老总曾这样说过:他们宁可花10万元聘一个人一年,也不愿意花1000元养一个人一年。我们现在看看自己的水平,在行业内是不是属于被养之列? 二十几岁的我们,怎样才能进入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圈子呢? 很多圈子,如果我们在这个领域里没什么特殊关系,仅凭现有的能力,是很难进入圈子里一家比较理想的公司的。 我们的能力,如果不在工作中真正的实践,仅靠在书本课堂上学习,是永远不能培养出来的,更不可能真正了解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每一个细节。 如果我们实在无法进入这个圈子的理想公司,那就“曲线救自己”,退而求其次,找一家与这个圈子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公司,从这个行业中最不起眼的环节或者最末端开始做起。 如果进不去大公司,就选择新开业的、规模小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刚刚成立,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条件自然艰苦一些,但是也好进入。我们就在那里留下来,那里将使我们进入一个行业、一个圈子的切入点。这一点对我们的人生至关重要。 尽管我们找到的公司不是很理想,工作环境很糟糕,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已经跨入了自己喜欢的圈子!只要我们在这个圈子好好努力,经营自己的关系,相信有一天,在这个圈子里会有我们梦想的位置! 进入一个圈子,没有任何发展机会时,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锁定这个圈子里的一个位置,然后经营好自己的品质,让这个圈子里更多的人都知道,我是可以信赖的人,同时珍惜自己能得到的哪怕很小的做事机会,一定把这些事情做完美。还有,工作时不要只把目光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业务,更要把目光放到整个单位甚至整个行业当中去。 最后,在自己想取得发展的行业里,不论处于这个行业的哪一个环节,都要珍惜自己的每一天,珍惜自己遇到的每一个人! 提供几个进入某一圈子的最简单的办法: 1.选择对这个行业有重大影响力的权威人士;与他建立起关系,利用这一关系进入这个圈子。 2.利用招聘的机会,进入处于该行业某一环节的公司工作。 3.利用网络,寻找这个圈子的工作人员的QQ群。 4.尝试做这个圈子相关行业的工作,主动推荐自己的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