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东亏不怕 京东凭什么?

 慈溪全媒体 2015-01-29

京东走上重模式之路,并非自愿,而是情非得已。


如果说国内唯一可以和阿里巴巴抗衡的电商是京东,相信不管是腾讯还是百度,都得点头认可。尽管腾讯和百度贵为“BAT”,不管是市值还是影响力都远超京东许多,但在电商领域,除了阿里巴巴之外,京东确实是名符其实的老二。

实际上京东时至今日仍然未盈利。在2012和2013的亏损年达到了顶峰,但尽管如此,京东依然成功上市,并且坐拥400亿美元的市值。这让许多人想不明白,京东凭什么?

和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轻资产模式不同,京东从一开始走的就是“重模式”之路。重模式就是重金投入,把控全程消费链条的每一个环节,打造超出用户预期的用户体验,并靠用户体验赢得用户从而获得市场。

京东走上重模式之路,并非自愿,而是情非得已,其中有两个外部原因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其一,中国的客观市场环境。在中国做电商并不像美国那样具有成熟的社会物流,尤其在2004年的时候支付环境也还刚刚是萌芽,而且中小商家鱼龙混杂、假货很难杜绝。如果要提高用户体验,在依赖外部力量无效的情况下,只有挽起袖子亲自上阵,才能牢牢地把控各环节的服务品质。

其二是竞争环境。京东起步时面临数名强大的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扬长避短——打正品行货的招牌以及更快更及时的送货优势——才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不可否认的是,京东选择重模式也等于选择了一条傻大黑粗的路,这条路又脏、又累、又苦,关键是投入还特别大。以物流为例,要投资构建一个覆盖全国的仓储、快递网络,需要上百亿的资金,等于是自己去承担了社会的成本。

京东的亏损不是经营上的亏损,而是由于投入过大而导致的亏损,尽管京东已经初步构建了全国的物流网络和技术系统,但是为了适应其快速增长,投入还会持续,这就决定了其未来一段时间会依然亏损。但这种亏损并不可怕,任何基础设施的投入,都是一笔长远而合算的投资。

在面对京东疯狂烧钱的亏损招来的诸多非议时,刘强东不管这些,“211限时达”“当日达”——京东不断刷新着快递时效纪录。“我们一直不为外界,甚至不为我们的投资人而改变我们的决策,只要做的事情有价值,盈利一定不是问题。”刘强东坚守着自己的底限。

刘强东最绝的是7年融资20亿美元,却能始终把握公司控制权。2011年京东得到了15亿美元融资,投资人包括俄罗斯DST投资集团、老虎基金、高瓴基金等。沃尔玛也本应出现在这份名单上,但最终他们在中国选择了1号店,按刘强东的说法,对方试图最终控制京东商城,而这触及了刘的底线。

对于未来电商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刘强东认为有三部分:农村电商、食品生鲜、互联网金融。农村电商将是京东未来的发展重点。

一个连年亏损还能上市的京东,一个不断亏损却不断获得融资的京东,再加上一个始终牢牢掌控控股权的刘强东,谁来布局完成,谁说京东不会一鸣惊人?

文|何常在

出自《英才》杂志2015年2月刊


《英才》

关注公司领袖领袖公司

建造主流商业影响力

我们关注

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100强


合作请联系

电话:010-65545299-340

邮箱:talents@vip.sina.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