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金匮要略》的妇科学成就

 猴小妹小姐 2015-01-29

评《金匮要略》的妇科学成就

   【摘要】《金匮要略》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其妇人病三篇已具备中医妇科学的雏形,为后世妇科学专著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妇人三篇共有原文44条,载方36首,讨论病证20余种,其理、法、方、药悉备,内治法、外治法俱全。有人认为它是中医妇科学的鼻祖,这是当之无愧的。《金匮要略》妇人三篇是汉以前妇产科学的集成,也是张仲景临床经验的总结。后来的许多妇科医书都不同程度受到《金匮要略》妇科思想的影响和启发。

【关键词】《金匮要略》中医妇科学张仲景

中医学对妇女解剖生理特点、疾病的防治等论述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东汉以前虽然已有带下医扁鹊、女医生淳于衍等,但对妇人病无系统论述,只有个别医案记载。又据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知道公元前二世纪已有《胎产书》,汉初《艺文志》记载李柱国校正方技书时,有《妇人婴儿方》十九卷。可见汉代以前已有过不少妇产科专著,可惜均已佚失。《金匮要略》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其妇人病三篇已具备中医妇科学的雏形,为后世妇科学专著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妇人三篇共有原文44条,载方36首,讨论病证20余种,其理、法、方、药悉备,内治法外治法俱全。有人认为它是中医妇科学的鼻祖,这是当之无愧的。《金匮要略》妇人三篇是汉以前妇产科学的集成,也是张仲景临床经验的总结,所以有其特殊的科学和实用性。

1病证分类合理

妇女的一生生理特点可以用经、孕、产、乳来概括,发生的疾病就有经、带、胎、产、杂等方面的疾病。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依据妇人此生理、病理特点,把妇人病按妊娠、产后、杂病归类分篇。

1.1妊娠病证分类妊娠病篇专论妇人在妊娠期间常患的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如妊娠的诊断、妊娠恶阻、妊娠腹痛、妊娠下血、妊娠小便难、妊娠水肿、胎动不安等,基本包括了妊娠期间的常见病,后世对于妊娠病的分类也沿袭了这一方法,只不过有所发展,但增加的证型一般不为临床常见,如胎萎不长、胎死不下、子烦、子?等。由于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妇科病中很多与气血不调有关,而在五脏中,脾主统血运化水湿,肝藏血主疏泄,妊娠时血聚胞宫养胎,肝血相对不足则肝失调畅而气郁血滞,木不疏土,脾虚失运则湿生。故妊娠期间的许多病多与肝脾失调有关,对于妊娠腹痛和胎动不安,《金匮要略》中多从肝脾论治,腹痛又分阳虚阴盛和肝脾不调两证型,胎动不安又分为血虚湿热和脾虚寒湿两证型。由于比较符合临床实际,后世妇科学也沿用了这一分类法,但有所发展。

1.2产后病证分类妇人产后多虚、多瘀、易外感,产后病篇在第一条原文里就指出新产妇人有痉病、郁冒与大便难三病,其次论述了产后腹痛、产后中风、烦乱呕逆与下利虚极等病。基本包括了产后的所有常见病,后世妇科学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增加了缺乳、产后身痛、自汗盗汗、产后发热等证。

1.3妇人杂病病证分类妇人杂病篇内容庞杂,包括了后世妇科学的月经病带下病妇科杂病。病证有热入血室、经水不利、带下、漏下、转胞、腹痛、梅核气、脏躁、阴吹、阴疮、病(放到妊娠病篇与妊娠鉴别)等。对比后世妇科学,是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增加了个别疾病,很多变化体现在疾病的证型上,每个疾病的分型较多,这也和时代的发展有关,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但从疾病的分类来说,《金匮要略》当时的分类还是比较全面系统的。

  《金匮要略》中妇人病以妊娠、产后、杂病归类,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有利于理论学习与临床应用。这种分类法较科学、合理,一直为后世中医妇科学所沿用[3]。

2医理论述详尽

妊娠病篇共11条原文,论述方证10个,在原文字里行间,在遣方用药的过程中,张仲景对妊娠病的医理作了详尽的阐述。妊娠以后,阴血聚于冲任以养胎,致使孕妇肌体处于阴血虚、阳气亢盛的生理状态,同时随着胎体的渐长,往往影响气机之升降,这些生理变化,多数孕妇能适应并自我调节过来,如果素体脏腑气血偏盛偏衰,或孕后复感邪气,则可伤及脏腑、气血或冲任,从而发生妊娠病。如阴血虚、阳气亢盛,阴阳暂时失和,可见阴阳不调证,即恶阻,见阴脉小弱,渴不能食,呕吐。如阴血虚则肝血相对不足,肝失调畅而气郁血滞,木不疏土,脾虚失运则湿生,可见妊娠腹痛、胎动不安等证。如妊娠后期,气化受阻,水气内停,可见妊娠水肿。

产后病篇原文第1条“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该条文强调产后的病理特点为多虚、易外感。对于产后腹痛多从气滞血瘀论治,体现了产后多瘀的病理特点。张仲景对于产后多虚、多瘀、易外感病理特点的论述,为后世所重视并运用,而且符合临床实际。

妇科杂病篇原文第8条[5]“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概括了妇人杂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虚、积冷、结气。虚,为气虚血少。妇人以血为本,经、带、胎、产、乳最易耗气伤血,使气血亏虚,正气不足。积冷,即久积冷气,为寒邪在体内凝结不散。因虚在先,妇人触冒风寒,淋雨涉水,易感外寒,或劳累过度损伤真阳,寒自内生,寒邪积而不散,阻碍气血,胞宫失温,疾病丛生。结气,指情志刺激导致的气分郁结,由于妇人多血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所以易受情志刺激而气分郁结,气机失调影响血分运行,使月经、胎孕失常。虚、积冷、结气是妇人杂病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治疗灵活多样

3.1在药物剂型方面内服有汤、丸、散、酒等剂,外治有针刺、洗剂、坐药及润导法,尤其将栓剂纳入阴中以治带下,将狼牙汤作为洗剂洗涤阴中,治疗阴疮,是剂型方面的一大突破,开辟了妇科病用药的新途径[4]。

3.2确立妇科病的治疗法则按照妇人病的病理特点,确立了“调补气血、行气活血、调和肝脾”等妇科常用治则。如妇人杂病腹痛和妊娠腹痛都用当归芍药散调和肝脾,妊娠胎动不安所用之方当归散也有调和肝脾的功效。如胶艾汤调补气血,枳实芍药散行气活血等。现妇科学有十大治法,在《金匮要略》妇人三篇都有体现,如肾气丸治妇人转胞为补肾法,当归芍药散治妊娠腹痛为疏肝养肝法,白术散治胎动不安、小建中汤治妇人腹痛为健脾和胃法,胶艾汤治胞阻、当归生姜羊肉汤治产后腹痛为补益气血法,下瘀血汤治产后腹痛、土瓜根散及抵当汤治经水不利为活血化瘀法,枳实芍药散治产后腹痛为理气行滞法,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产后下利为清热凉血法,温经汤治下血为温经散寒兼活血化瘀,白术散和当归散、葵子茯苓散都是利湿法的体现,狼牙汤治阴疮为解毒杀虫法。以上可以看出《金匮要略》妇人病治法注重整体,兼顾局部治疗,分清寒、热、虚、实、痰、湿、郁、虫,在气、在血的不同,然后确定治法,科学合理,为后世效法并沿用。《金匮要略》中妇科病经方36首,除温经汤12味药以外,其他均不超过10味药,多数方子2-5味药,狼牙汤单味药成方,这些方剂可谓简、便、廉、验。至今临床仍然在沿用[2]。

《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问世以后,促进了妇科学的发展,并引起后世医家对妇人病的重视,晋代名医王叔和继承了《金匮要略》的主要内容,并加以发挥,著有《脉经》,其中第九卷专门阐述有关妇产科的脉象和辨证施治。南齐褚澄著有《褚氏遗书》对妇人病加以论述。在隋唐时期,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有8卷论述妇人病、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把“妇人方”三卷置于全书之首,以示重视,而且这两本书里都载有《金匮要略》原著的内容[1],可以说无论是巢元方还是孙思邈都受到了张仲景的影响,而对妇人病加以重视。从后来的《产宝》、《妇人大全良方》到《傅青主女科》等医书都不同程度受到《金匮要略》妇科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奠定了《金匮要略》妇科学鼻祖的地位。

【参考文献】[1]罗元恺.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2.[2]武建设,连建伟,单兆伟.《金匮要略》妇人篇学术思想刍议[J].中医药通报海外中医,2006,5(5):38.[3]李易男,杨轶.试论《金匮要略》的中医妇科学成就[J].陕西中医,1991,12(5):236.[4]张建荣.《金匮要略》对妇科学的贡献及治法特点[J].陕西中医函授,1990,3:5.[5]范永升.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51396.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