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当清净门伤科法要

 欣然书斋 2015-01-29
常言道:“未练功,先练药”。大凡练武之人,几乎都具备医药常识,一些常用药物更是必备之品,以防患于未然。从古至今,一个真正的武林高手或练功之人,必须懂得伤科医术。
  骨折是伤科常见疾患。习武时,往往会发生骨折。如果治疗不当,极易留下后遗症,对继续练武造成障碍。所以,在发生骨折之后,除了需要立即送医院进行整复、固定以外,还要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才能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以便逐渐恢复患处的活动功能。今借《武当》杂志一角,介绍清净门部分伤科知识供各位研习。
  
  一、种类
  
  医学上认为,完整的骨质遭到破坏,就叫骨折。它又可以分为:
  1、完全骨折——骨的连续性完全断裂。
  2、不完全骨折——骨的连续性遭到部分破坏。
  3、病理性骨折——骨骼本身有病变,致使骨质遭到破坏,由轻微外力引起的骨折。
  4、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有破裂,骨断端或附近组织与外界相连。
  5、闭合性骨折——骨折外皮肤没有破裂,骨折端不与外界相连。
  骨折一般有如下症状: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其特征有,骨擦音或摩擦感,变位畸型,异常活动。
  
  二、判断
  
  1、查形态。观察患者全身及损伤部位的形态变化,对判断有重要价值。如果患者是坐位或卧位,上下肢所放的位置可提示出所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再看患肢的长短粗细,肢轴有无改变,畸形的程度,皮肤有无损伤,出血多少等等,对病情心中有个基数,然后再有秩序地进行局部检查,以确定是否骨折。
  2、查痛点。用双手或一手触摸患处,以检查损伤肢体的痛点及其范围。痛点的性质和范围广,则属斜形性骨折;横断骨折的压痛局部于骨折线周围;不全骨折压痛点固定不移,痛点就是所伤之处。
  3、查骨势。骨折的临床局部查体,重要的一项是必须查出骨折的类型,断端移位的形式。查体时用手细细触摸患处,如触摸到骨尖突出而压痛范围广,则可断为斜形骨折;如断端边缘整齐即为横断骨折;如摸到小的骨块、骨片或骨签,且有散乱的骨摩擦音,即为粉碎性骨折。因此,摸诊时骨的尖、点、签、边,是查骨势的四大要素。
  4、查副伤。骨折均有副伤的发生,诸如血管、神经、脏器、肌腱等损伤情况。对这些副伤绝不能忽视。血管及神经的损伤,对临床治疗有极大的影响。若有疏忽,则可导致丧失肢体或功能的危险。查体时用短时间单纯检查脉搏皮色与肤温是否正常,可知道血液循环的状况与程度。例如,将手向背后反举,可查知桡神经;握拳,可查知正中神经;张开手,可查知尺神经;足背屈与足外翻,可查知腓总神经;足拓屈与足内翻,可查知胫神经;俯卧屈小腿,可查坐骨神经;屈膝、屈胯或伸小腿,可查股神经。以上这些检查方法看似简单,但对于确诊病情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如果骨折合并脏器损伤,查体可发现患者发烧,呼吸不畅,大小便异常,便血,尿血等症状。如果患者尿血且伴有腹部胀满,就应考虑肾脏损伤;若呼吸不畅又咳血,则肺部有损伤。对疑是脏器损伤的患者,检查时须做到耐心,细微,温和,确诊为脏器损伤的患者,须以急诊方法处理。
  骨折的治疗,首先应当是早期、准确地复位(骨折端对口为要),然后是妥善恰当的固定(以固定起作用为要)。骨折的伤口护理,并不是很复杂的事。只要本着“初懒、中勤、后养”的原则,所有骨折几乎都能治愈,其效果也很显著。
  初懒,是指骨折后十天内,只要骨折已经理想复位对口,并且已经作了良好的固定,在这段日子里,切不可将固定器具拆除检查,清洗皮肤或重新处置。如果有小泡或创伤感染,也只能在可靠而有保护的情况下,将绷带逐次松动分别处理。在骨折初期,只要医生有信心,并认为已达到复位且对口良好,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整绷带的力度,以维持良好的固定,确保护复位的稳定性,争取骨痂早日形成。实践证明,许多骨折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都是因为护理时或在骨折早期过度热心,多次处理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中勤,是指骨折复位、对口、固定十余天后的一段时间里,每隔三四天就应对患者进行一次检查处理。这时,已有新生组织存在于断端间,逐渐连接再生。这时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调整外固定器具的有效力度,并检查断端口的稳定程度。这样做,既能促进骨痂的早期形成,更能进一步在夹板与压垫的作用下,有效地矫正残余移位,以求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后养,是指骨折经初、中期治疗二十余天后,到了临床愈合的阶段。此时,在对口良好,已有少量骨痂形成的情况下,主要任务是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利的功能锻炼,并继续配合药物,更需要给患者加强营养,保持患者的乐观精神,意闲少欲,骨折自会早日康复。功能锻炼的主要原则是,以有利为要。治疗期间,患者要有意识地锻炼每块肌肉,并做一些有利对口稳固,加强固定效力的动作,从而使治疗和固定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由于长期固定,绝对休息而导致的骨质缺钙,肌肉萎缩,肌腱粘连,循环迟滞等并发症的出现。
  
  三、药方
  
  1、接骨续筋丹
  三七、杜仲、熟地黄、虎骨、木瓜、五加皮各60克,当归、枸杞子各90克,白人参、何首乌、羌活、独活各30克,续断、黄芪各45克,沉香15克,西红花9克,冰糖500克,高粱酒5000克。
  将上药捣碎,与高粱酒同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15日以上,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服用。中午、晚上各服1次,每次30毫升。
  骨折、脱位整复后,筋骨虚弱无力,常是患者的体质本来就肝肾亏损,不能滋养筋骨,或者伤势较重,导致气血虚弱,影响受损处的修复。本药酒用田七、当归、红花补血活血行瘀,人参、黄芪补气,促使瘀血消散,枸杞子、杜仲、何首乌、继断、熟地黄补肺肾,益精血,治疗肝肾亏损之候。骨折病人易受到风湿邪气的侵袭,所以用虎骨、木瓜、羌活、独活、五加皮、沉香,有风湿邪气的祛风湿邪气,无风湿邪气的可强健筋骨。诸药合用,共奏补血活血,养肝益肾,祛风除湿之效,用于骨折、脱位整复后的筋骨无力,相当合拍。
  本药酒活血散瘀力量较强,孕妇忌服。
  2、接骨麻醉止痛散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各9克,蟾酥、花椒、一枝蒿各12克,生半夏9克,细辛15克,樟脑、冰片各3克。
  以上诸药研末密封备用。临床时,取麻醉止痛散15克,以高度白酒调敷骨折处15>30分钟,局部即失去痛觉,整复骨折时患者不觉疼痛。
  3、特效接骨丹
  雄鸡骨一架,猴骨50克、地鳖虫(去足头)、水蛭(火醋淬)、地龙(酒冼火)、龙骨、降真香、苏木各15克,制川乌、松节、炙乳香、灸没药、血竭、木香各9克,白芍6克,麝香1克,王不留行15克,土狗20个。
  以上诸药共研为末,装瓶密封备用。
  每天服两次,每次服3克,酒送服。身上有伤,切勿用酒送服,可改为童便或温开水送服。
  临床时,先以麻醉止痛散对骨折处进行局部麻醉,然后进行手法矫正复位。手术复位后,先敷消炎散,后敷接骨散,再用绷带包扎4>5周,以超其夹板两端为度,防止夹板压伤皮肤,小夹板4块,将其断处固定,再用4条绷带捆扎夹板,先扎中间两道,再扎远端一道,最后扎近端一道。捆扎时应扎两圈,板上扎结,松紧适宜,以上下活动不超过1厘米为宜。
  春冬两季5>7天换药一次,夏秋两季4>5天换药一次。骨折中后期,炎症基本消失,可单用接骨散外敷,以夹板固定即可。
  注意事项:
  ①敷药时,必须涂敷均匀平整,不留空隙,以免发生水泡,严禁使用塑料膜、蔬菜叶等不易通风透气的东西包扎伤肢。
  ②在骨折未整复或对位欠佳的情况下,严禁使用接骨续筋散,尤其是接骨丹,以免骨痂形成,导致畸形愈合。
  ③特效接骨丹中的雄鸡骨是经过特殊饲养而来,内含牡蛎、自然铜的精华成分。这些精华成分很容易被人体吸收,促进骨痂形成。故一般雄鸡无法代替。
  4、良效便方
  ①乳香、没药、苏木、川乌、松节各10克,土鳖虫、碎补、地龙、水蛭(水蛭必须炒黑才可用,切记)、血竭、龙骨各15克,大螃蟹两只,土狗10克(研末),日服2次,每次服9克,以酒或童便送服;以童便送服效果好。
  ②山楂500克,续断、丁香、白胡椒、乳香、没药、桅子各30克,冰片9克,研末,贮瓶备用。主治四肢闭合性骨折。外用,取适量用白酒调成糊状,手法复位,视肿胀面积大小,均匀敷于患处,以夹板固定。如药糊干后不止痛,再用白酒湿润即可。
  ③血竭、没药、地龙、琥珀、儿茶、珍珠各10克,乳香、川断、川牛膝各15克,自然铜、西红花、虎骨各20克,土鳖虫25克,田七25克, 朱砂5克,梅片5克,麝香2.5克。自然铜须用醋淬7次,珍珠、虎骨先研末,其余研过100筛,与梅片和匀装瓶密封。成人服6>9克,小儿减量,一日3次。
  ④北芪40克,制川乌、制草乌各12克,红花、白芷、升麻、杜仲、当归、炮山甲各15克,白花蛇一条,自然铜(童便浸)25克,浸入5斤白酒中,一周后可用。一日2次,一次10>15毫升,也可外用。
  ⑤桑白皮、五加皮、血竭、儿茶、海螵蛸、乳香、没药、煅牡蛎各30克,乌鸡一只(去毛及内脏),连肉带骨与上药共捣如泥,摊于纱布上备用。用手法复位后,上药,以夹板固定。记住上药时间,四个小时后必须把药去掉,切不可超时,否则骨痂太大导致活动受限。若患处出血,可加少许麝香入药内。
  ⑥毛冬青1.5克,青棉花藤、香花崖豆藤、桑白皮各60克,糯米饭30克。先将骨折整复后,再将上药捣烂以烧酒调敷,1小时后骨折下端有热感时去药。
  ⑦接骨木400克,生大黄、川黄连、黄芩、川黄柏、自然铜各100克,凡士林适量。将上药研为极细末,加凡士林适量混和均匀备用。用时,先将骨折按常规整复、固定,再将药膏敷于骨折部位。3>4日换药一次。



骨伤科秘方集锦

  治伤五验方

练武之人,受伤难免,掌握一二验方,有备无患。

验方一:乌贼鱼骨粉

乌贼鱼骨(此即墨鱼盖,处方名为海螵蛸)不拘多少。将乌贼鱼骨刷洗干净,晒干,砸碎成小块后研成极细粉末,装瓶备用。

用法:跌打损伤皮破出血,将乌贼鱼骨粉撒于伤处,稍加压即可凝固止血。杀伤较深但不透膜的,亦撒上敷之,包扎即可。口鼻流血、吐血等,以白粥调饮下此骨粉6克,不计时候。疟疾患者,用此骨粉一钱,加黄酒10毫升和匀,加白酒亦可,一次性服完,即能见效。至多服3次。此法治疗较少复发。治疗小便血淋,乌贼鱼骨粉3克,生地黄汁调服。治目中一切浮翳,乌贼鱼骨粉少许和蜜,点眼中。

验方二:活血洗手药

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千年健、桂枝各12克,荆芥、防风、刘寄奴、红花、苏木、威灵仙、川芎各9克。上药切碎后置于水中,煎沸后可随即做自我按摩和练功。适用于上肢骨折、脱臼,扭挫伤后筋络挛缩、气血瘀阻、关节不利,酸痛不止和练手上功夫。功能活血、舒筋。

验方三:双柏膏

黄柏30克,侧柏叶60克,薄荷、泽兰各30克。上药共同研成粉末,装瓶备用。

用法:用时以水蜜加热,搅拌均匀调成糊状,敷贴于伤处。用黄酒调敷也可以,隔日换一次。

适用于跌打损伤、撞伤之早期,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病症。后期禁用。有活血、消肿、止痛之特效。

验方四:芦荟粉

芦荟50克,研成细粉,装瓶备用。遇皮破血流,直接将粉撒少许于出血处,即可止血。

验方五:祖传刀伤无痕散

红花、乳香、没药、生石膏粉各9克,黄丹、冰片、白芷、滑石各6克,薄荷3克,麝香0.3克。上药均需干品,共研成极细粉末,越细越好,装入瓷瓶或有色玻璃瓶内,瓶口宜小,密封备用。

用法:刀斧等伤皮破血流,撒上此药粉,可以包扎一下,不用换药一次可愈,且不留疤痕(但伤口不可下水浸泡)。

唐门四季金疮药

一、春季方

春天属木,木可以生火,应当先去风清火。有脓血的话,用三黄散洗之,

后再用合口药敷之即愈。

三黄散:金银花、归尾各15克,大黄12克,黄芩、黄柏、赤芍各9克,荆芥、薄荷、山慈菇、炙甘草各6克,防风、黄连各3克。水煎洗。

春季合口药粉方:赤石脂、乳香、没药(俱各去油)30克,血竭、杉木(烧灰)各15克,胎发灰6克(如无胎发乱发亦可用)。共研细末,临用取适量敷伤口。

二、夏季方

夏令属火,应以去热为主,药宜凉。先用三黄败毒散洗伤口,后敷合口药。

三黄败毒散:金银花12克,防风、杉木蕊(烧灰)各9克,黄连、黄芩、赤芍各6克,黄柏3克。共用水煎,待冷后洗之。

夏季合口药粉方:黄柏18克,乳香、没药(各去油),海螺蛸、赤石脂、观音竹各15克,冰片、朱砂各6克。共研为细末。

三、秋季方

秋令性气凉,若有脓血,先用温凉散洗之,后敷合口药即愈。

温凉散:连翘、赤芍、羌活、茯苓各9克,穿山甲、川连各6克,山栀木+二、防风、桃仁、甘草各3克。水煎洗。

秋季合口药:松香(水制)、海螵蛸、生半夏、赤石脂、百蜡各30克,雄黄、龙骨、儿茶各15克,血竭6克。共研为细末待用。

四、冬季方

冬令气寒,药宜近热,万不能以寒凉凝其血。先用消风败毒散洗之,后敷合口药粉,即愈。

消风败毒散:芒硝、皮硝、荆芥、穿山甲、槟榔、草乌、赤芍、甘草各6克。

水煎洗。

冬季合口药:龙骨(煅)60克,赤石脂15克,雄黄30克,血馀9克,象皮3克(水制切片纸包煨),血竭3克。共研为细末待用。

伤科验方两则

一、百损药:

破故纸十二克 骨碎补十克 杜仲九克 川牛膝九克 川续断九克 肉苁蓉九克 黑橹豆九克 当归九克 鸡血藤九克 三七三克 琥珀三克 全蝎六克 沉香三克,共一十三味,给水八百毫升,用文火煎至四百毫升,温服下。一日两次,专治跌打损伤,不论内伤脏腑,处伤筋骨,以及劳伤经络者都有效。

二、降香散:

单味降香三克,用瓷瓦片(勿用铁刀)刮研最佳,用时外敷伤口上,用手指压,专治金疮出血。

以上两方均为已故名老中医蒲辅周先生所传,运用几十年来,治愈了不少病人,疗效确切,而且药味简单。

活血通脉酒

组成:猴骨36克、乳香18克、没药18克、川芎18克、当归18克、紫荆皮18克、安桂18克、独活18克、羌活18克、木瓜18克、贝母18克、自然铜18克、续断18克、南木香18克、厚朴18克、生香附18克、炒小茴18克、血竭12克、炮甲珠12克、白芷6克、制川乌3克、制草乌3克、麝香1.5克、白酒3000克。

制法:将上药捣碎,与白酒同置人容器中,密封浸泡15天以上即可服用。

服法:早晚各服1次,每次10—20毫升。

药效:行气活血,祛风活络。

适应症:1.跌打损伤后外感风寒湿,筋骨关节出现隐痛酸软,遇雨加重者。

2.散打训练后筋骨关节隐痛酸软者。

禁忌:孕妇忌服。

来源:武当清灵拳门手抄孤本《清灵贞经》。

说明:跌打损伤后,受伤处血气运行失常,抵抗力下降,最易受风寒湿之邪侵袭,邪客于肌肤筋脉,除妨碍气血运行之外,尚影响损伤处的组织修复,使病情更为复杂,常缠绵难愈。针对这种情况,本药酒用乳香、没药、血竭、川芎、当归、紫荆皮、自然铜、安桂、炮甲珠、麝香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治疗跌打损伤后的瘀血停积,经络阻滞;独活、羌活、白芷、制川乌、制草乌、猴骨、木瓜、续断等合用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湿之邪,治疗跌打损伤后的风温症;再用木香、厚朴、香附、炒小茴、贝母等既能行气止痛、燥湿化痰,又能增强上二组药物的功效。诸药合用,活血行瘀与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并举,正适合上述适应症的防治。

跌打酒

  【来源】《龚氏三代骨科秘方》

  【原料】飞天蜈蚣30克,千锤打30克,天胡妥30克,祖师麻20克,竹根七30克,地牯牛30克,川芎30克,蒲黄20克,鬼箭羽20克,石见穿20克,铁树叶20克,凌霄花20克,平地木20克,水杨梅20克,石上柏20克,高梁酒3000克。

  【制法】密封浸泡7天后备用。

  【用法】每次服20克,一日3次,饭后服。

  【功效】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主治】跌打损伤。

跌打酒

  【来源】《正骨经验汇萃》

  【原料】血竭、乳香、没药、川续断、骨碎补、苏木、自然铜(醋煅)、猴骨(酒炙)各30克,琥珀、牛膝、赤芍、三棱、莪术、桃仁、参三七各24克,桂枝18克,川芎、独活、羌活、细辛、制半夏、儿茶各15克,防风、白芷、当归尾各45克,片姜黄、泽兰、刘寄奴各 60克,降香21克,红花75克,川军、山枝、土鳖虫、川破石各90克,了丢竹、两面针(去内衣)、鸡骨香各60克,一包针、金耳环各30克,(川破石以下6味为地方药),三花酒10千克。

  【制法】将前39味捣碎,置于酒坛(或大玻璃瓶内)内,入双酒2.5公斤,浸润3日后,再加入三花酒10公斤,密封,浸泡3个月后,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5毫升,日服2~3次,全日量不超过60毫升。外敷:取药酒加温后,涂擦伤部,每日揉3~4次。

  【功效】行郁活血、消肿定痛。

  【主治】跌扑扭闪伤筋肿痛。

  【禁忌】孕妇、老人、小儿及气血衰弱患者忌服。

镖师祖传伤科五秘方

一、安紫消毒液

配方:大叶桉叶100克,裸花紫珠500克,水1250克。

制作:煎至水500克,静置,放人白酒50克,沉淀,取清液装瓶备用。

用法:外用消毒。

说明:桉叶味苦性辛凉,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作用;紫珠味苦涩性平,有收敛止血、消炎止痛的作用。临床证明:本方消炎作用显著,用于肌注皮肤消毒(代酒精碘酒)数百例,无一例感染。用于外伤清创,明显比未用的好。

二、止血灵

配方:炒蒲黄、石韦各20克,石榴叶40克。

制作:上药共研极细末备用。

用法:直撒患处(患处先用安紫消毒液清创),包扎。

说明:本方外用止血较云南白药优。内部出血用“内血净”。

附:内血净配方

人参、白芨、小蓟、天花粉、接骨仙桃各6克,白芷、大黄各3克,两面针1克,研极细末米汤送服。

三、七圣排脓散

配方:白芨、小蓟、降真香、炒蒲黄、胜红蓟、龙骨、鳖甲各等份为末。

功用: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消炎排脓、生肌收口。

用法:直撒患处,包扎。

四、二仁八宝膏

配制:杏仁20克、桃仁15克、木芙蓉叶10克、生栀子30克、赤小豆30克、五倍子30克,灰面适量,醋50克,蛋清1个,酒适量。

药研极细末调后成膏敷患处。

说明:本膏对新旧损伤肿痛均有效。主要功能是:解热消肿,去痛接骨。如是新伤,去两仁也可,即神效跌打三宝膏是也。

五、速活丸

配方:川断、没药、(醋炙)然铜、骨碎补、当归、生地、川芎、白芍或赤芍、乳香、人参、桂枝、牛膝、白芥子、丹皮各1.5克,血竭、儿茶、无名异、甘草各1克,朱砂、薄荷各0.75克,马前子0.5克,木耳3克。

制作:上药研极细末,炼蜜为丸,米汤送服,可适量饮酒。

功用:生气补血,壮筋接骨,止痛活络。

说明:本方在治骨折的后期,30天以后,可酌加补肝肾药,效更佳。对陈旧性骨折,外用跌打汤洗,再正骨,内服本丸,效佳。本方又名神效跌打丸、22味跌打丸。

附:蛇伤排毒灵

配制:白花蛇舌草9克、七叶一枝花3克、半边莲9克、穿心莲6克、苍术3克、车前子2克、夏枯草3克、青木香6克、白芷6克,研极细末一次顿服,重症每3—4小时服一次。

说明:治蛇伤一定要注意伤处的清创,毒液和毒齿的排净;并结合蛋清调雄黄末外敷。

李家教跌打风湿膏

一、膏药处方

生川乌25克、生草乌25克、生南星25克、生半夏25克、马钱子25克、当归18克、川芎18克、红花12克、骨碎补18克、续断18克、麻黄25克、桂枝18克、地鳖虫20克、自然铜25克、生大黄25克、生栀子25克、硼砂20克、轻粉15克、血竭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麝香壳2克、梅片12克、桐油或香油3.5公斤、黄丹1.5公斤。

二、功效主治

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伤筋折骨、风湿骨痛、腰背酸痛、四肢麻木、经脉拘挛、肌肉僵硬、骨质增生等症。

三、用法用量

洗干净患处皮肤,擦干水份后烤热膏药贴于患处,每贴膏药可连用3—5天。

四、制膏步骤

1.首先将血竭、乳香、没药、麝香壳、梅片、轻粉研成细末装瓶备用。

2.把黄丹置于锅内炒去水份,冷却后装瓶密封备用。

3.将处方中前17味药材置于桐油或香油中浸泡3—10天后,先用文火熬炸1小时,再改用武火熬炸1小时,最后以文火熬炸1小时,用钢丝或铜丝滤网除去杂质,静置7天后取净油炼至滴水成珠(即油烟从浓墨色转为青色再转为白色)时,即可离火下丹,每500克药油下黄丹210克,边下丹边用铁勺捞油,以免黄丹沉淀,影响氧化反应。待药油与黄丹反应冷却后成为膏药时,将其分成小陀置于冷水中浸泡10天,每天换清水2次,以去火毒。

最后,将小陀膏药加温熔化,加入麝香壳,血竭、乳香、没药等细末,乘热用竹片将膏药摊于15×15厘米的优质牛皮纸或红布上,然后将膏药对折即可。

五、方解

膏药中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马钱子、当归、川芎、红花、骨碎补、续断、麻黄、桂枝、地鳖虫、自然铜、乳香、没药有活血化瘀生新、祛风燥湿除痰、逐寒通络止痛之功效;硼砂、轻粉则有祛痰利水除湿、消肿拔毒生肌的作用;甘松、白芷、麝香壳、梅片芳香开窍,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促进病理产物和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并使病态组织(如结疤、粘连等)软化和分解,缓和骨骼、肌肉经脉痉挛性疼痛;生大黄、生栀子消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续筋接骨之功效,适应于跌打损伤各期的治疗需要,亦适应于风湿骨痛、骨质增生、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

李家教跌打伤科药酒

一、药物配伍

生地9克,当归6克,赤芍9克,川芎5克,柴胡5克,三棱6克,田七6克,桃仁6克,红花3克,枳壳5克,黄芩9克,元胡6克,香附6克,青皮9克,龙胆草6克,五灵脂6克。

二、浸泡方法

将上述药物置于容器内,加入纯正50度米酒750毫升,密封浸泡15天后可用。

三、治疗范围

适应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胸、腹、背、损伤所致的伤气型、伤血型、气血两伤型疼痛。

四、用法用量

(1)内服:每次15—20毫升,每天2—3次,连服3—9天;轻伤者3天可愈,中度者9—15天,重伤者视伤情,一般情况下,需20—30天左右。

(2)外用:外用适量,搽敷患处即可。

五、临床体会

“损伤一证,专以血论”,活血化瘀是治疗跌打损伤的指导原则。本方在桃红四物汤方剂的基础上,增添了凉血、行气、消积药物而成。方中当归、川芎、生地、赤芍、桃红、红花、田七、五灵脂活血化瘀,兼有补血养血之功;“血源于水而成于火”,因瘀血凝滞、积瘀化热,故用龙胆草、黄芩泻火解毒、清热散结;用柴胡、元胡、香附、青皮行气解郁、理气止痛、升举阳气;三棱削积除坚、散血行气;酒能行药势、通气血。诸药合用,相辅相咸,共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削积散结之功效,故适应损伤各期的治疗。

说明:本方对腹部、胸部、背部、肋部损伤疗伤最佳。忌食雄鸡、连鱼、竹笋。

避邪、避瘟类丹丸  

武威丸

乃古之秘传,能辟病疾恶气鬼怪虎狼蛇虺诸毒,五兵盗贼一切凶害。

制法:萤火(要七夕取,酒浸阴干),鬼箭羽(即卫茅别名),蒺藜、雄黄、雌黄各一两,礬石(火烧)二两,羚羊角(煅存性),铁锤柄(入铁处烧焦)各一两五钱。上物共为末,以鸡子黄、丹雄鸡冠一具和捣后为丸如杏仁大,作三角绛囊盛五丸带左臂上,从军者系于腰中,居家者挂户上。

另方:萤火、卫茅、蒺藜各一两,雄黄、雌黄、礬石各二两,余药及制法同上。

辟邪丹

治妇人与鬼魅交通兼辟瘟疫。偑身可辟一切邪秽。

制法:虎头骨二两,硃砂、雄黄、雌黄、鬼白、皂荚、芜夷仁、鬼箭羽、蒺藜各一两。上物共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囊盛一丸,男左女右系臂上,再以一丸当病者户前烧之,一切邪魅不敢近。

辟秽丹

麝香少许,细辛五钱,甘松一两,川芎二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久窨为妙。每用一丸烧之可辟邪秽瘟疫。

辟瘟丹

此丹烧之能不染瘟疫,久空房屋烧之可辟秽恶。法取乳香、苍术、细辛、甘松、川芎、降香各等分为末,以枣肉为丸如芡实大,遇瘟疫大作之时家中各处焚之即不染患。一方再加白檀香末。


跌打损伤秘方(作者:青海中医)
跌打损伤秘方
1、生大黄、生姜汁磨浓敷之,一日一换。

2、本秘方适合手脚扭伤所引起的肿胀,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相传是练习铁砂掌后处理肿胀的秘方。但皮肤不得有破损。
  花红10克
  羌活13克
  防风13克
  防己13克
  透骨草63克
  归尾13克
  牛夕13克
  川芎19克
  国槐树枝做药引子
  放盐煮开,(器皿不得带有油,不要用铝、铁器皿)凉到可以将患处放入药中为好。
  皮肤过敏者慎用,最好遵从医嘱。

3、祖传凤阳门全身通用跌打伤科药酒
祖传凤阳门全身通用跌打伤科药酒,系笔者根据《安徽省凤阳府祖传秘方》总结而来。它对腹部、肋部、胸部、背部损伤的治疗均有显著的疗效,特别是由于失治或误治所造成的宿伤,其疗效更为显著。
治疗范围:人体关节损伤、胸、腹、肋、背、腰部损伤所致的血瘀气滞型疼痛,陈年宿伤。
药物配伍:当归9克、骨碎补12克、桂枝6克、赤芍9克、生地15克、红花9克、泽兰9克、丹皮9克、刘寄奴9克、桃仁6克、煅然铜9克、防风6克。
泡制方法:将上述12味伤科用药置于容器内,加入纯正米酒750克、冰糖50克后密封。30天后可开封启用。
使用方法:外用:涂擦或湿敷患处,每天数次。内服:每次5-10毫升,每天2-3次,连服3-15天或服至痊愈。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服药期间忌食牛肉、竹笋、雄鸡。
镖师祖传伤科五秘方
一、安紫消毒液
配方:大叶桉叶100克,裸花紫珠500克,水1250克。
制作:煎至水500克,静置,放人白酒50克,沉淀,取清液装瓶备用。
用法:外用消毒。
说明:桉叶味苦性辛凉,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作用;紫珠味苦涩性
平,有收敛止血、消炎止痛的作用。临床证明:本方消炎作用显著,用于肌
注皮肤消毒(代酒精碘酒)数百例,无一例感染。用于外伤清创,明显比未用
的好。
二、止血灵
配方:炒蒲黄、石韦各20克,石榴叶40克。
制作:上药共研极细末备用。
用法:直撒患处(患处先用安紫消毒液清创),包扎。
说明:本方外用止血较云南白药优。内部出血用“内血净”。
附:内血净配方
人参、白芨、小蓟、天花粉、接骨仙桃各6克,白芷、大黄各3克,两面
针1克,研极细末米汤送服。
三、七圣排脓散
配方:白芨、小蓟、降真香、炒蒲黄、胜红蓟、龙骨、鳖甲各等份为末。
功用: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消炎排脓、生肌收口。
用法:直撒患处,包扎。
四、二仁八宝膏
配制:杏仁20克、桃仁15克、木芙蓉叶10克、生栀子30克、赤小豆30克、五倍子30克,灰面适量,醋50克,蛋清1个,酒适量。
药研极细末调后成膏敷患处。
说明:本膏对新旧损伤肿痛均有效。主要功能是:解热消肿,去痛接骨。如是新伤,去两仁也可,即神效跌打三宝膏是也。
五、速活丸
配方:川断、没药、(醋炙)然铜、骨碎补、当归、生地、川芎、白芍或
赤芍、乳香、人参、桂枝、牛膝、白芥子、丹皮各1.5克,血竭、儿茶、无
名异、甘草各1克,朱砂、薄荷各0.75克,马前子0.5克,木耳3克。
制作:上药研极细末,炼蜜为丸,米汤送服,可适量饮酒。
功用:生气补血,壮筋接骨,止痛活络。
说明:本方在治骨折的后期,30天以后,可酌加补肝肾药,效更佳。对
陈旧性骨折,外用跌打汤洗,再正骨,内服本丸,效佳。本方又名神效跌打
丸、22味跌打丸。
附:蛇伤排毒灵
配制:白花蛇舌草9克、七叶一枝花3克、半边莲9克、穿心莲6克、苍术
3克、车前子2克、夏枯草3克、青木香6克、白芷6克,研极细末一次顿服,重
症每3—4小时服一次。
说明:治蛇伤一定要注意伤处的清创,毒液和毒齿的排净;并结合蛋清
调雄黄末外敷。
骨折秘方
小公鸡一只,重约十两(古时一斤十六两)去头,肠杂毛骨,用石臼捶至极烂,再将五加皮60g、骨碎补6g、松香3g、生大黄9g共研末同鸡肉捶匀。将断骨对好后,贴敷伤处,包扎后过不久,骨即自响,听至骨不响时,急将药解下,迟了,则会多生骨出来。
祖传凤阳门特效消肿止痛膏
祖传凤阳门特效消肿止痛膏,系本人根据祖传《安徽省凤阳府祖传秘方》及潮汕地区民间流传的粥敷疗法总结而成,它对人体关节损伤初期患部肿胀疼痛有奇效;
1 药物组成糯米50~100克姜黄50~100克,研未装瓶密封备用。
2 消肿膏制作方法及使用方法
(1)用于治疗关节损伤初期,患处发热肿痛。将糯米50克和水1:8的比例放入锅内,文火煮成稀粥。然后,取姜黄(研成细未)50克置于容器内,倒入刚煮熟的糯米粥适量,调成膏状,冷却后湿敷于患处,外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敷药一次,每次6~8小时,1~2天风效,3~5天可愈
(2)用于治疗关节损伤中后期,患部肿痛作痛。特别是腰部扭伤胀痛,疗效更佳。将糯米100克和水按1:1.5的比例置于锅内,文火煮成干饭。然后,取姜黄100克同糯米饭一起置于研钵内,趁热捣烂,待其冷却不烫手为度(约37~45度),即可乘热敷于患处,外用纱布或绷带包扎。每天2次,每次2~4小时。就一般情况而言,轻度者2~3天可愈;中度者48天可愈;重度者应视情况而定,并结合其它疗法。
3. 临床体会关节损伤初期,血离经脉,凝成血肿,阻塞经络,气滞作痛。“气伤痛,形伤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以,损伤局部必有肿痛的临床表现。若要镇痛,必先活血,治疗原则是祛瘀,通络,消肿止痛,消肿止痛膏中,姜黄味苦辛性温,入肝脾经,功效:祛瘀,行气止痛,据《中药学》记载:“姜黄辛苦而温,辛温相合,能外散风寒,内行气血;苦温相合,能外祛寒湿,内破瘀血。故有祛瘀,行气,止痛,活络之功效。”糯米味甘性寒,主治筋骨挛急,并能增加药物粘性,以充分发挥外用药物性能。两者合用,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通过不同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可适应于损伤各期治疗的需要。
祖传凤阳门腰部伤痛秘方
祖传凤阳门腰部伤痛秘方广泛应用于治疗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骶髂关节损伤、尾骨挫伤、尾骨疼痛、腰椎压缩性骨折,骨不连接或骨折愈合迟缓等骨伤疾病,疗效十分显著,
现将配方介绍如下:药物配伍:续继12-18克、骨碎补12-18克、杜仲12-18克、威灵仙9-15克、制乳香6-9克、制没药6-9克、生地15-25克、地龙9-15克、人中白6-9克、桃仁6-12克、红花3-9克、生甘草6-9克。功效:滋补肝肾、强筋壮骨、除风祛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用法用量:
(1)内服:每天一剂,每天服2次,早晚饭后温服,复渣。连服3-6剂后,见效改为每2天服1剂,直至痊愈。
(2)外用:将12味药物研成粗末,用酒糟或米酒、米醋、茶仔油调敷。每天6-8小时,连续6-15天。若皮肤出现过敏,可加入西药利凡诺药水和麻油调敷,则可避免再次发生药物过敏。
随症加减:
(1)腰部瘀血明显可见:加牛膝12克、泽兰9克、大黄3克。
(2)腰部损伤胀痛:加元胡12克,香附9克。
(3)腰椎骨质增生:加炒白芍15-25克、木瓜9克、鸡血藤15-25克。
(4)腰部疼痛明显:加乳香,没药的用量。
(5)腰肌劳损者:可加重骨补、杜仲、续断等补肝肾、强筋骨药物的用量,并适当减少乳没、中白、桃红等活血化瘀药物的份量,而腰部损伤初期的治疗则与上述情形恰恰相反,中期治疗用药份量基本与原处方保持一样,后期用药则偏重于补肝肾的药物。对于陈年腰部旧伤,则应加重动物药地龙的用量,或加入适量的炙山甲。
(6)尾骨挫伤、尾骨疼痛:加入特别引经药物白土茯15-30克,小颠茄根6-12克。
(7)妇女经期前后腰痛:用药稍偏重于活血药,另加入阿胶8克烊服。用药宜月经干净后3天服用。
(8)腰椎管狭窄症:可加入土鳖虫8-12克,炙山甲8-12克、祈蛇12克。
(9)腰椎骨压缩性骨折:用煅然铜、煅狗骨、煅磁石、珍珠末等份研成极细末冲服,每次3-5克,每天2次
(10)腰跨关节“啪啪”作响:应用秘方调治15-30天后,改服六味地黄丸、小活络丸。小活络丸白天用黄酒送服,每天1丸。上述药丸需连服1-3个月方见良效。
(11)骨折愈合迟缓或骨不连接:可用煅狗胫骨5副、鹿茸30克、煅磁石30克、煅然铜30克、祈蛇30克(炙酥)、珍珠粉30克,上药共研成细末,用腰部伤痛秘方汤冲服,每次3-5克,连服20-30天后可做X光检查,可见有骨痂生成,继续服用2-3个月,骨折处可完全愈合。
说明:
(1)秘方治疗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时,最好结合索引、少林推拿疗法。
(2)服药期间至痊愈后15天内,忌食牛肉、雄鸡、扁鱼、酸菜等发物。
(3)秘方对由肾结石、肠胃炎、感冒、内分泌失调、肥胖症等原因所引起的腰痛无效。
(4)草药大颠茄的根不能代替小颠茄的根。
祖传凤阳门药泥布法
药泥疗伤,由来已久,古今伤科医书均有记载。祖传凤阳门药泥布法系凤阳门派先辈在祖国中医学药泥疗法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一种疗伤方法,它对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等骨伤疾病均有显著疗效。由于社会的变革及现代医学的发展,药泥布法已濒临失传。为使广大读者认识这一疗法,现作一介绍。
1、药物组成(药粉): 生川乌18克,生草乌18克,生南星18克,生半夏18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细辛20克,元胡18克,鸡骨香25克,九里香25克,小罗伞30克,九节茶30克,梅片12克,上述药物研成细粉备用。
2、药液配制: 取三寸钉150克(三寸钉即小松树苗,三寸以下者;没有可用松树二层皮代),将其捣烂后冲米醋500毫升,搅拌后挤汁装瓶备用。
3、红色粘土选制: (1)取常年浸没于水中的红肉耕土(潮汕地区对水下一种红色粘土的俗称)3-5公斤,将其捣搓至膏状备用。(2)取山坡向阳红色粘土3-5公斤,晒干后磨成细粉过筛装袋备用。(红色粘土最好是取向阳山坡松树下,略带菜花黄色样者。)
4、药泥制作: (1)取红肉耕土500克,加入药粉250克,捣搓均匀后再加入药液适量,调成软膏状,敷涂患处,外用纱布包扎固定。敷药面积应稍大于伤处面积,厚度0.5-0.7厘米左右,每天1-2次,每次6-8小时,3天更换药泥一次。药泥用量可根据伤处面积确定使用量。本方法适应于损伤初期或风湿热痹,证见患处红肿发热疼痛者。(2)取红色粘土细粉500克,配药粉250克,搅拌均匀后加入煮沸的药液适量,调成软膏状敷涂患处,外用纱布或绷带包扎固定。同时为了保持药泥有较长时间的热量,可用塑料布在绷布外围包扎保温。但不得每天进行,以免邪毒无法外排。本法适应于损伤中后期或风寒湿痹,症见关节僵硬,肌肉挛缩,活动不便者。用法用量同(1)
5、临床体会: 祖传凤阳门药泥布法中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北细辛、九里香有祛风燥湿、除痰、逐寒通络止痛之功;当归、赤芍、川芎、甘松、元胡、小罗伞、鸡骨香、九节茶有活血化瘀、理气行气、消肿止痛的作用;米醋入血分,消肿利水祛湿,软坚散结止痛,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梅片则芳香走窜、通窍透肤。诸药与红泥加热合用,可使热源长时间持续稳定,把药力和热力这两种不同的作用融为一体,在温热的作用下,借助米醋较强的穿透力,把中草药物中各种有效成分和红泥的各微量元素带到病灶,使药力在患部直接产生作用,迅速消除瘀血滞气,并在温热的作用下,促进体内邪毒排泄,从而达到显著疗效。而应用于治疗损伤初期或风湿热痹的药泥中,红肉耕土则有清热退火、凉血止血、消肿定痛、滋润肌肤的作用,故特别适应于患处红肿发热疼痛者的治疗。
附后:祖传凤阳门药泥布法,一直以来都是沿用红肉耕土作基质。后来,笔者多次到野生动物保护区参观,三度见到群猴因抢争食物或争占地盘而互相厮斗,胜负决定之后,双方伤猴各自窜到山坡向阳之处挖掘红色粘土进食,或者尿湿粘土后捣成泥浆状涂敷伤处,进行自我疗伤。由此,笔者联想到凤阳门药泥布法,并对红泥的选择、配制有了一个全新的看法。故此,本文多了一句“向阳之处红色粘土”,与祖传凤阳门药泥布法中记载不同。
刀枪验方
(1)药物:当归3克,老枣树皮10克。
用法:炒后共研细末,干敷伤口处。
(2)药物:车前草数棵
用法:洗净捣烂,敷于伤处,用手轻压2--3分钟,再用纱布包好
(3)药物:三七3钱、血余炭3钱、白芨5钱、马灯草8钱,冰片少许。
用法:上四味药共研细末,加冰片少许装瓶备用,刀伤者药粉敷于患处包扎,能止血止痛。

3、黑木耳一味治骨折[转贴]
黑木耳一味,以水发开,沥干后入竹筒内,加红糖,以另一细竹筒捣,捣如泥,外敷患处,可治骨折、跌打损伤、痈肿疮毒,其效如神。父即函示于我,云此方或于临床有助。
1  初得此方,不以为然。忽一日,一患者抬入诊室。云与人斗殴,腰被木桌挤伤。当时剧痛晕死在地,后至医院检查X片示:腰椎压缩骨折1/3以上。要求住院治疗,且云此病须若干时间、若干金钱。家属苦于无钱,慕我父亲治跌打损伤效佳,遂来求诊。
当时我尚未治过类似骨科疾病,父又外出,但见患者痛苦难当,只得勉为其难。开理气活血提伤化瘀之剂几付。另以黑木耳加红糖捣如泥状,外敷于其痛处。越二日,为其换药,患者竟已基本不痛了。我信心大增,遂以上方续治。半月后,患者自觉活动自如,腰痛若失,竟不听嘱咐自行起床了。后变天、过劳后偶有疼痛,外贴黑膏药即症状消失。
此患者,男,六十岁,是我所治疗中好的最快的一例。
2 岳父外出,不慎从楼梯上跌下。左髌骨骨破成3块。初至本地中医院包扎敷药,继以石膏固定患肢。时天烦热,岳父活动不便,伤处疼痛。加之石膏绑腿沉重,深以为苦。竟然当日就拆开固定之石膏,我观其对医院处理不满,遂提出为其治疗。仍以黑木耳与红糖捣后外敷局部。并嘱其静养。越二日,疼痛大减。二周余,遂活动自如。唯伤处漫肿,后以中药外用熏洗而愈。
后继以上方治疗了骨折3例。一例腰椎压缩骨折73岁,1周疼痛基本消失,1月愈。本月治疗一例47岁瓦工,施工时从楼上跌下,致腰椎压缩骨折,1周疼痛基本消失,20日起床,1月愈。一例桡骨骨折1例,75岁,两周愈。
另:本方曾治一例下肢溃烂性疮毒,因效不显而用他法。我想,本法可能对于肿疡效果较好,用于溃疡因有糖类发酵作用,故而效差。用于其他痈肿疮毒尚无经验。
补记:黑木耳用于骨折,我查阅过一些资料,均未见记载。另外其用法也非常有趣,黑木耳置一大竹筒内,以另一小竹杆捣。木耳为胶质,根本不能捣乱,但加用红糖后,非常容易就可以将其捣成泥状了。而且是相当有粘性的泥状物。
4、春天到来百花开,百花除了能观赏还有治病的作用。药学专家薛教授向本栏目介绍鲜花神奇的药用功效。今天讲的是迎春花的花瓣能治跌打,具体方法为:将迎春花的鲜花捣烂,敷于跌打伤患处,疗效很好。

5、

治跌打损伤秘方

4.1 活血行气散

【来源】许钜材,《江苏中医》(6)1990年

【组成】郁金、制香附、炒枳壳、制乳香、制没药、丹参、延胡索、瓜蒌皮、桔梗、制半夏各9克,金橘叶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方解】凡损伤,多因气滞血瘀,阻遏经脉,不通则痛。方中香附、枳壳、瓜蒌皮、金橘叶行气止痛;丹参、乳香、没药、郁金、延胡活血祛瘀;且延胡、郁金兼行气活血双重作用;肺主宣发肃降,治节一身之气,故佐以桔梗、半夏宣肺气、通血脉。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之功。

【主治】胸胁脘腹损伤。证见胸胁闷胀,脘腹痞满,咳呛作痛更甚,痛无定处。肿处按之凹陷复起,或伴有唇紫、呼吸短促,舌红或紫,苔白,脉弦紧。

【加减】伤甚者,可配用外治,其效更显。

【疗效】验之临床,屡收良效。

4.2 颅内消瘀汤

【来源】邱绪襄,《千家妙方·下》

【组成】麝香0.06克(研末冲服),川芎、血竭(研末冲服)各6克,丹参15克,赤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三棱、莪术、香附、土鳖虫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口服,或用管喂。

【功用】通窍活血,消瘀止痛。

【方解】外伤性颅内血肿,皆由损伤血瘀所致。方中以麝香通窍活血;以赤芍、川芎活血化瘀;以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土鳖虫破血消瘀;以乳香、没药、血竭活血止痛,并佐以香附行气。诸药合用、共奏通窍活血、消瘀止痛之功。

【主治】外伤性颅内血肿。

【疗效】治疗各种类型(硬脑膜外血肿、胸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及不同病程(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共22例,无1例治疗失败而改行手术治疗。均获痊愈。并经脑血管造影、超声波及眼底照相等特殊检查,都证实血肿治愈消散。疗程:急性及亚急性3~5周,慢性2月以上。

【附记】本方不适用于颅后凹血肿及急性血肿伴严重脑挫裂伤或凹陷性颅骨骨折病人。孕妇禁用。临床运用,只要仅守本方,不作加减,本方服后无不良反应及药物副作用。

4.3 消肿通络汤

【来源】赵炳南,《千家妙方·下》

【组成】金银花30克,连翘、当归、赤芍、牛膝各9克,赤小豆、鸡血藤、车前子各30克,防己15克(包),活血止痛散1/4瓶(市售,兑服),云南白药1小瓶(市售、兑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消肿、活血通络。

【方解】外伤而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郁而化热,出现膝关节骨膜炎症渗出,表面灼热,功能障碍,治以清热消肿、活血通络之法,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赤小豆、当归、鸡血藤、车前子行水消肿,活血通络;赤芍凉血活血;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牛膝引药下行,配合活血止痛散、云南白药,加强活血通络及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共奏捷效。

【主治】急性创伤性关节炎。

【疗效】临床屡用,颇见捷效。

4.4 通窍祛瘀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当归、赤芍各9克,川芎、菖蒲各4.5克,桃仁、朱砂、琥珀、防风各6克,钩藤9克,蝉衣、甘草、沉香各3克,麝香0.1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喂服。

【功用】疏风养血,通窍活络。

【方解】重伤之后,因耗竭气血,或气血内郁,则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清肃失司,人事不省。方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活血祛瘀;麝香、菖蒲活血散结;沉香使逆气下降,收纳正气;琥珀、朱砂镇心安神;蝉衣、防风、钩藤散风胜湿,熄风止痉;佐以甘草通行十二经络,故起疏风养血,通窍活络之作用。

【主治】重伤昏迷,人事不省。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颇佳。

4.5 理气化瘀汤

【来源】孙呈祥,《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柴胡15克,郁金、桃仁、红花、大黄、莪术、茯苓、炮甲珠(先煎)各10克,延胡索、甘草各6克,车前子12克(包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解】胸壁挫伤后,初期瘀血未凝,气机尚通,疼痛不明显,伤后3~5天,血瘀气滞明显,故疼痛加重,呼吸咳嗽则痛剧,以后疼痛逐日减轻,轻者持续1~2周,重者月余。此乃血瘀气滞由凝聚到消散的一个病理规律。方用柴胡、郁金、延胡索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以桃仁、红花、莪术、炮甲珠活血化瘀、软坚消瘀;大黄攻下逐瘀;茯苓、车前子利水渗湿,导瘀从二便而出,通畅气机;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

【主治】胸壁挫伤。

【加减】咳嗽有痰,加杏仁10克,陈皮6克,半夏10克;脾虚便溏,去大黄,加山药12克;有热者,加连翘12克,生栀子、赤芍、丹参各10克;疼痛明显者,加白芍、三棱、乳香、没药各12克。

【疗效】多年临床使用验证,疗效满意,肯定可靠。

4.6 活血舒筋汤

【来源】朱文海,《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川芎、乳香、没药、橘叶、桔梗、乌药各9克,赤芍、落得打各15克,红花、青皮、陈皮各6克,土鳖虫、荔枝核各12克,小茴香3克。

【用法】每日1剂,每剂头二煎内服,日2次;第3煎熏洗患处,每日1~2次。

【功用】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方解】阴部为足厥阴肝经所循行,故用药多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曾予《伤科大成》中“活血止痛汤”治疗,疗效欠佳,因方中肝经用药太少之故。后经化裁加味,再经验证,疗效显著提高。方中以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赤芍、落得打、红花、土鳖虫活血祛瘀,舒筋通络;配以橘叶、桔梗、乌药、青陈皮、小茴香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与活血药配合,其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尤著。故效颇佳,而且疗程缩短2/3。是治疗阴部挫伤的有效良方。

【主治】阴部挫伤。

【疗效】治疗40例,均获痊愈。疗程7~28天。

4.7 牛蒡子汤

【来源】石仰山,《中医杂志》(5)1985年

【组成】牛蒡子、白僵蚕、白蒺藜、独活、秦艽、半夏、白芷、桑枝(剂量可随症酌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宣达气血,开破痰结,疏肝宣肺,导其壅滞。

【方解】外伤虽多由扭捩闪挫起病,实因积劳致虚、气血内亏、风寒湿邪乘机窃踞而伤筋阻络。《仁斋直指》云:“气血和平,关络调畅,则痰散而无;气脉闭塞,脘窍瘀滞,则痰聚而生。”又云:“痰涎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头项胸背掣痛,手足掣制隐痛,故有‘痰生百病’之谓。”临床所见,痰每与风、寒、湿、热之邪相合为病。外伤之证,亦多“兼邪”而发。方中牛蒡子辛寒滑利,通行十二经络,宣肺利气,豁痰消肿;白僵蚕辛平宣化,消痰散结而和气血,为厥阴肝经之药;二味合用,宣滞破结,善搜经络顽痰浊邪,是为主药;助以秦艽之辛寒,独活之辛温,和血舒筋,通达周身,透阳明之湿热,理少阴之伏风。更伍用白芷之辛温,芳香通窍,活血破瘀,化湿排脓而生新;半夏之辛温,燥湿化痰、消痞散肿而和胃。复使以白蒺藜之辛温疏肝风、行气血且散瘀结;桑枝养筋通络、祛风湿而利关节。全方以辛取胜,宣达气血,开破痰结,疏肝宣肺,导其壅滞;寒温兼用,温而不燥,寒而不凝,泄风逐湿之力尤捷。

【主治】周身四肢、颈肩腰骶麻痹疼痛,牵强掣痛,或早期筋膜损伤、筋结、筋块或骨骱宿伤,关节不利,或兼身热,或见形寒,苔白而腻者,均可加减用之,每多取验。

【加减】临床应用,尤须随证化裁。寒湿盛者,合麻桂温经汤增减,或加制草乌以温经通阳;风湿盛者,加用羌活、防风、煨天麻以泄风燥湿;痰湿内阻、胸脘痞胀,苔厚腻者,可入平胃散,陈胆星、瓜蒌、薤白;若渐有化热之象,去半夏、白芷,加忍冬藤、焦山栀以清泄;顽痰胶结,或痰瘀互结,酌选丹皮、赤芍、红花、炙甲片、片姜黄;欲和胃气,则取木香、蔻仁、建神曲;若肝虚,筋失濡养,加当归、生地、白芍、首乌、牛膝、桑寄生等养血柔肝、荣筋和络;若气阴不充、脾虚痰湿,加党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化湿,养筋舒络;若肾阳不足,火不化气者,则取鹿角、仙灵脾、石楠叶以助阳温经、强筋通络;若气血因筋络瘀阻失其流畅者,又宜相机选用舒筋活络之品,若病已损及元阳,当宗调中保元汤出入施治。

【疗效】多年临床验证,疗效颇佳。

4.8 复元活血汤

【来源】印会河,《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柴胡10克,当归30克,桃仁、红花各10克,赤芍15克,自然铜10克,大黄3~6克,天花粉30克,炒山甲、土鳖虫各10克,夏枯草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解】外伤后遗症症状繁多,表现复杂,给临床辨证分型带来一定困难,印氏在4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抓住外伤后血行阻滞,瘀血停留的病理机制,以疼痛为主症,采用理血通络,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外伤后遗症取得满意疗效。方中天花粉用量尤大,本方能续筋骨,还能生津润燥。对于瘀血停留,阻滞津液布化而出现口干咽燥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山甲片走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生牡蛎软坚消肿,用于积块肿痛疗效较好,与夏枯草配合则散结、消肿作用更佳;土鳖虫、水蛭、虻虫皆为破瘀血、消坚积、化瘀血的主要药物。本病皆瘀血延久,瘀结日深,单用一般的活血破瘀药实难奏效,故重用虫类或鳞甲类药以化瘀血。这些药历来被认为药性猛烈或有毒性,一般用量较小,但印氏用量较大(10克),时间较长(1年之久),亦未见不良反应,多能获得满意效果,颇值得借鉴。

【主治】头部及腰部外伤后遗症。

【加减】腰痛者,加牛膝10克;头痛者加桔梗10克;头痛剧烈或伴有癫痫发作者,加水蛭、虻虫各10克。

【疗效】治疗40余例,均获显效。

【附记】笔者临床验证观察,本方不仅治疗头、腰部外伤后遗症效果好,而且用治其他部位外伤后遗症,只要随证稍作加减,并加引经药,效果亦佳。确为治疗一切宿伤疼痛的有效良方。


《天下接骨第一药方一剂见效》
1、内服药方:翠蛇,五加皮,土鳖虫,红花,杜仲,血竭,乳香,没药,桃仁,三七,党参,牛膝,地龙,骨碎补,麝香,倒擦花,四块瓦,竹叶青,毛青杠,巴岩龙,伸筋草,泡酒十斤,早晚各服一两,此方能消除所有的骨折后遗症。
外敷药方:翠蛇,杜仲,五加皮,牛膝,土鳖虫,红花,四块瓦,地五加,鱼鳅患,水冬瓜根皮,母猪藤,伸筋草,骨碎补,麝香,小公鸡一只。

此方为为全自动良方,不要上夹板,药到自动复位。外敷药一包就可以了,不要换药。内服药方可以消除所有的骨折后遗症。

第二方:骨碎补,当归身,祖师麻,制乳香,没药,血竭,儿茶,自然铜,土鳖虫,。

先将伤处整理复原,小夹板固定,前七味药煎汁冲服后两味,半小时就可以听到局部有响声,一米外都可以听到,几天内可以痊愈。

3、此方对各种软组织损伤、扭挫伤、骨折,用“效果如神”来说绝不夸张,今给大家发出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用!
乳香30克 没药30克 红花20克 川芎25克 白芷20克 骨碎补25克 土元25克 苏木25克桅子25克 大黄25克 当归25克 制川乌20克 制马钱25克 田七30克 木别子30克 生南星30克 雪上一枝蒿25克 川断20克 冰片6克

上药共研细粉,视损伤面积大小取适量药粉用炼蜜调成膏状(如骨折患者加入十到二十克自然铜),然后摊入白布上,再撒少量血竭粉,外敷患处用绷 带包扎既可。一付药可使用三至四天,也可加入透皮剂如氮酮等!

4、主治一切骨折,局部瘀血肿起者最有效,骨折最重者不过7付药即愈。
服用本药半小时至四小时,必听到骨折局部有响声。此方李医师几辈治愈上千人,均听响声,有的隔四五尺远都能听到。声响后疼减痛止,几日内便可痊愈。
配方及用法: 骨碎补25克 祖师麻15克 当归身25克 制乳香15克 制没药15克 血竭10克 儿茶6克自然铜20克(醋淬7次研为细面) 地鳖虫25个(研为细面) 后两味药混合均匀另包冲服!!!
先将患者伤骨整理妥当(复原),用小夹板固定不可移动,先将后两味药研为细面备用,再将前7味药慢火共煎浓缩液后冲服细面.
一般视病情轻重,轻症一剂见效,肿痛疼痛大减,2-3剂即愈,重症一剂见效,肿痛疼痛大减,6-7剂即愈!!!!!
注意:肠胃不好的病人,每剂药水煎2-3次混合均匀后,分2-3次服用,后两味研为细面的药可以一次冲服;肠胃好的病人,每剂药水煎2-3次混合均匀后,一次冲服细药面.


接骨秘方

一、接骨麻醉止痛散:生川乌9克,生草乌9克,生南星9克,生半夏9克,生狼毒9克,蟾酥12克,花椒12 克,细辛15克,一枝蒿(别名:蓍草)12克,樟脑3克,冰片3克。

以上诸药研末密封备用。临床时,取麻醉止痛散15克和高度浓白酒调敷骨折处15—30分钟,局部即失去痛觉,整复骨折时患者不觉疼痛。

二、接骨消炎散:大黄、黄柏、黄芩、桅子、芙蓉叶。

以上诸药各等份共研成未,装瓶备用。使用时可视患处面积而定,取适量茶油或蜂蜜调敷骨折处。

三、接骨续筋散: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生草乌、白芷、马钱子、松节、姜活、荆芥、川断、红花、血竭、然铜、桃仁、当归、灸乳香、炙没药、地鳖虫、骨碎补、五加皮、赤芍、牡蛎。

以上诸药各等份共研为细末,装瓶密封备用。使用时视面积而定;取适量药散与米酒,蜂蜜(1:1)调敷患处。

四、特效接骨秘方(凤阳门特效接骨丹):雄鸡骨一架,猴骨50克,地鳖虫、(去足头),水蛭(火煆醋淬),地龙(酒洗火煆),龙骨、降真香、苏木各15克,制川乌、松节,炙乳香、炙没药、血竭、木香各9克,白芍6克,麝香l克,王不留行15克,土狗20个。

以上诸药共研为末,装瓶密封备用。

每天服二次,每次服3克,酒送服。身上有伤,切勿用酒送服。可改为童便,温开水送服。

临床时,先以麻醉止痛散对骨折处进行局部麻醉,然后进行手法矫正复位。手术复位后,先敷消炎散,后敷接骨散,再用绷带包扎4—5周,以超其夹板两瑞为度,防止夹板压伤皮肤,小夹板四块,将其断处固定,再用4条绷带捆扎夹板,先扎中间2道,再扎远端一道,最后扎近端一道,捆扎时应扎两圈,板上扎结,松紧适宜,以上下活动不超过lcm为合适。

春冬两季5—7天换药一次,夏秋两季4—5天换药一次,骨折中后期,炎症基本消失,可单用接骨散外敷加夹板固定即可。

注意事项:

(1)敷药时,必须涂敷均匀平整,不留空隙,以免发生水泡,严禁使用塑料膜、蔬菜叶等不易通风透气的东西包扎伤肢。

(2)在骨折未整复或对位欠佳的情况下,严禁使用接骨续筋散,尤其是特效接骨丹,以免骨痂形成,畸形愈合。

(3)特效接骨丹中的雄鸡骨是经过特殊饲养而来,内含牡蛎,自然铜的精华成份,这些精华成份很容易被人体吸收,促进骨痂形成,故一般雄鸡无法代替。

骨折的愈合有赖于血肿的机化和骨痂的形成。骨折的愈合过程,亦就是活血化瘀和接骨续筋的过程。在治疗骨折的过程,必须重视正确复位,如果不处理好骨折复位,光凭药物疗是难以收效的。接骨消炎散中大黄、黄芩、黄柏、栀子、芙蓉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应骨折初期炎症。接骨续筋散首用然铜续筋接骨;次用炙乳没,桃仁、红花、地鳖虫、白芷等活血化瘀,消肿通络;配川乌、草乌、南星、半夏、马钱子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二散合用,具有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活血破瘀,接骨续筋等功能,做到既活血,又止血;既逐瘀,又养血。且兼顾卫外功能,故用之有效。特效接骨丹;首用麝香、猴骨、雄鸡骨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次用制川乌、炙乳没、血竭、土狗、地鳖虫、水蛭、地龙等药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中猴骨、鸡骨、龙骨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和磷酸碳,内服可以补充因骨折引起钙的消耗,促进骨痂早日形成。

附注:秘方中雄鸡的饲养方法是挑选体重头大的小鸡(体重头大者多糸雄鸡),用小米喂至100克左右,开始用糯米或小米干饭拌牡蛎、然铜(研末)喂养,直至全身鸡毛脱光为止。用时把雄鸡吊死,乘热用竹刀取出骨架,放于青瓦片上用木炭火烘干烤酥,研末备用。

操作过程,雄鸡骨切忌下水。

祖传凤阳门疗伤秘方十二时辰血路部位损伤论治

1、子时血行腰心,属胆经。受伤后方用:柴胡15克,竹茹8克,泽兰12克,木通9克,川芎12克,甘草6克。服法:水750毫升煎至400毫升,温服:复渣。每天服药二次,连服7-12天。(以下各时辰用药煎法及服法同子时,省略不写。)2、丑时血行尾龙骨,属肝肾经。受伤后方用:赤芍12克,青皮9克,大黄5克,桔梗9克,元胡18克,郁金12克。

3、寅时血行肚脐,属肺经。受伤后方用:赤芍12克,青皮9克,桔梗9克,大黄5克,郁金12克,元胡18克。

4、卯时血行肚中,属大肠经。受伤后方用:厚朴12克,枳壳12克,牛膝15克,槟榔12克,大黄6克,桃仁9克,黄连8克。

5、辰时血行左胁,属胃经。受伤后方用:神曲9克,枳壳12克,枳实9克,大黄5克,酒赤芍15克,厚朴9克。

6、巳时血行右胁,属脾经。受伤后方用:神曲9克,枳壳12克,枳实12克,厚朴6克,青皮6克,郁金9克,木香6克,大黄5克,元胡18克,陈皮6克。

7、午时血行心肝、中庭穴,属心经。受伤后方用:丹皮15克,羌活12克,丹参12克,黄连5克,元胡9克,杏仁6克,细辛3克,益母草18克。米酒50毫升,加水750毫升煎服(皮肤有破损者不可加米酒)。

8、未时血行背心,属小肠经。受伤后方用:荆芥9克,车前子6克,白茅根10克,木通9克,桃仁9克,黄柏9克,茯苓9克,泽兰12克,羌活15克。

9、申时血行左乳下,属膀胱经;受伤后方用:丹皮15克,车前子6克,知母9克,连翘9克,木通10克,黄柏12克,归尾12克。

10、酉时血行右乳下,属肾经;受伤后方用:赤芍15克,青皮15克,桔梗15克,大黄6克,元胡15克。

11、戍时血行左胸前,属心包经。受伤后方用:丹皮15克,柴胡15克,桂枝9克,黄连6克,川芎12克,甘草6克。

12、亥时血行右胸前,属三焦经。受伤后方用:知母12克,木通9克,龙胆草6克,黄连5克,黄芩5克,泽兰12克,桃仁12克。

禁忌:(1)服药期间应忌食鸡、鸭、鹅、扁鱼、牛肉、竹笋、南乳及生冷食物。(2)服药期间及愈后三个月内不宜房事。(3)宜静心养治,适当运动。

上述各血路部位损伤后,即用祖传风阳门万应伤科止痛散1.5-3克,温开水冲服,可避免或减少损伤部位气血郁结凝滞,为对症下药赢得时间。

祖传凤阳门全身通用疗伤药醋

一、药物配伍制乳香、制没药、生地、生川乌、生大黄、生草乌、三棱、白芷、细辛、姜黄、生半夏、红花、马钱子、川花椒、桃仁、木鳖子、生栀子、泽兰、樟栳、毕拔、桂枝、白芥子,每味药材用量6克。

二、炮制方法将上述22味药捣成粗粒置于容器内,加入纯正米醋750克后密封。30天后可开封启用。浸泡1年以上时间,疗效将会更佳。

三、使用方法涂擦或湿敷患处即可,每天数次。

四、治疗范围关节扭挫伤、软组织损伤、伤筋、骨折、内伤(须结合中医推拿之刮、推、拍打法方获佳效)。

五、方解药醋中乳香、没药有活血行气、消肿定痛、舒筋活络之功;白芷、樟栳芳香通窍、引药内行,并有局部麻醉止痛的作用;川草乌、生半夏、马钱子、木鳖子、白芥子、细辛祛风燥湿除痰、逐寒通络止痛;姜黄、红花、桃仁、泽兰活血化瘀、消肿定痛;三棱性峻善削、攻坚破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作用;毕拔、川椒、白芷、桂枝辛散温通,善祛阴寒之邪,通经络,利关节;生大黄、生栀子味苦性寒,攻积导滞、泻火凉血、逐瘀通络;醋有利水渗湿、消肿止痛的作用,与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清热凉血、利水消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逐寒除湿、温经通络、消痰散结等功效。

六、注意事项(1)本方为外用药,有一定毒性,不可内服。 (2)皮肤有破损者、孕妇忌用



伤科诊疗一郑怀贤方
一号新伤药
组成:黄柏40 延胡索1 5 血通l 5 白芷1 2 羌活8 血竭4 木香1 2 独活8
功用:退烧,消肿,止痛。
主治:凡一切新伤局部疼痛,微肿微烧,活动不能着力者。
桃仁散瘀熏洗剂
组成:桃仁7 红花1 0 川芎1 0 莪术1 0 赤芍1 0 五灵脂1 0 牛膝1 0 当归尾1 0 红泽兰1 5
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2—3周内,患肢肿痛烧热。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二日一剂,每日1—2次。
归尾泽兰汤
组成:当归尾1 0 红花1 0 川芎1 0 莪术1 0 血通1 0 红泽兰1 0 香附1 0 苏木1 0 土牛膝1 0 松节1 5
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陈旧性损伤,患肢肿胀发烧。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二日一剂,每日1—2次。
桂枝黄芪熏洗药
组成:归尾10 川红花10 赤芍10 苏木10 血通10 黄芪10 竹七15 桂枝7
功用:活血化瘀,补气通阳
主治:损伤后期,患肢或局部肿胀,无力,畏寒等证。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二日一剂,每日1—2次。
莪术桃仁熏洗药
组成:莪术1 4 桃仁1 4 炙水蛭1 4 当归1 4 威灵仙1 4 蔓荆子1 4 五灵脂1 4 当归尾1 4 牛膝1 0 乳香1 0 红花7 没药1 0
功用:活血化瘀,止痛散结。
主治:肌肉、韧带损伤日久,局部疼痛发硬,关节屈伸不利。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二日一剂,每日2 - 3次。
新伤药水
组成:黄芩5 0 生大黄4 0 血通40 三棱2 5 莪术2 5 黄柏2 0 白芷2 0 羌活2 0 独活2 0 川芎2 0 川红花2 0 延胡索1 0
功用:散瘀,退热,消肿,止痛。
主治:各种闭合性骨折、脱位和软组织损伤初期有肿痛瘀血者。
用法:上药粉碎成粗粉,分装若干纱布袋内,放入坛内,加45%酒精,每用药5 0g,加4 5%酒精5 0 0m1.,每周翻动药袋一次,浸泡一月左右,即可使用。用时将药水浸于棉花或纱布上,外敷患处。
外敷新伤提骨药
组成:大黄40 苏木2 0 广木香24 葱白适量
功用:提骨,散瘀。
主治:新伤骨折下陷,用于小儿头部和肋骨骨折凹陷者。
用法:先将葱白(带须)捣烂,加上药粉敷患处
胁伤逐瘀汤
组成:柴胡1 0 当归尾1 0 桃仁1 0 大黄1 0(后下) 厚朴1 0 枳实1 0 天花粉1 0 川红花7 甘草7 炮穿山甲1 5
功用:疏肝通腑,活血化瘀
主治:胁伤蓄瘀,两胁胀痛,大便秘结者。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便解即停用。
腹伤蓄瘀汤
组成:当归尾1 0 桃仁1 0 郁金1 0 五灵脂1 0 大黄1 3(后下)甘草7蒲黄1 5
功用:通腑逐瘀
主治:腹伤蓄瘀,脘腹胀痛,便秘不通者。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便解即停用。
腰伤蓄瘀汤
组成:桃仁1 0 桂枝1 0 当归尾1 0 地龙1 0 黄柏1 0 甘草7 芒硝7(冲服) 大黄1 3 泽泻1 5
功用:通腑逐瘀,下结热。
主治:腰伤蓄瘀,动则疼痛,大便秘结者。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便解即停用。年老体弱、孕妇、小儿、
月经期妇女忌服。
一号旧伤药
组成:续断1 9 土鳖虫1 9 儿茶1 2 檀香8 木香1 2 羌活1 9独活1 9 血通1 9 松节1 9 白芨l 9 紫荆皮1 9 乳香8 官桂8
功用:舒筋,逐寒,止痛。
主治:关节及软组织损伤日久,经常疫痛,不能着力。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混合均匀,加水调成敷患部。
二号旧伤药
组成:黄芪9 杜仲9 海藻9 续断1 2 土鳖虫1 2 红花9 羌活9 萆解9 官桂9 合欢皮6 儿茶6 牛膝6 松节6 紫荆皮6。
功用:通经络,散寒湿,续筋强筋。
主治:关节韧带伤后怕冷,疫痛,发硬,乏力。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混匀,加水调成敷患部。
一号浸剂
组成:生川乌7 生草乌7 赤芍7 川芎7 闹羊花7 生半夏7 生南星1 4 一支蒿1 4 川红花1 4 生马钱子1 4 姜黄2 0
功用:祛痹,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软坚。
主治:新伤瘀血,肿胀疼痛,陈旧性损伤局部发硬,或关节功能障碍。
制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每3 0克药粉,加7 5%酒精400ml,泡1—2周后,取药酒备用。
用法:用脱脂棉将浸剂浸湿透后,贴于病人患处,待脱脂棉干后,再滴浸剂浸湿,连敷数次。其渣亦可摊成块外用,按局部大小贴于患处,用7_c J'b线照射2 0一3 0分钟后,再将药除去。
二号浸剂
组成:蓖麻叶1 00 女贞子5 0 芙蓉叶5 0 香樟叶5 0 八角枫叶5 0
功用:消肿止痛
主治:新伤局部红肿发硬,疼痛发热。
制法、用法:同一号浸剂。
三号浸剂
组成:红花40 延胡索2 0 大黄2 0 血通2 0 泽泻2 0 生马钱子2 0 一支蒿7 生川乌1 0 生草乌1 0
功用:祛风寒湿痹,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新伤瘀血肿胀,陈旧性骨折,软组织损伤,久不消肿,疼痛,微烧。
制法、用法:同一号浸剂
一号熏洗方剂
组成:当归1 4 赤芍1 4 红花1 4 桂枝1 4 生香附2 0 丝瓜络2 0 松节2 0 威灵仙l 0 天南星1 0 竹七1 4
功用:祛痹,活血,化瘀
主治: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后期,局部或下肢肿胀,知觉迟钝,发凉等症。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二日一剂,每日2—3次。
二号熏洗方剂
组成:天南星2 0 川乌2 0 草乌2 0 血余炭2 0 赤芍2 0 穿山甲2 0 海桐皮1 4 白蔹1 4 白硼砂1 4
功用:祛痹,化瘀,通经络,散结软坚。
主治:关节僵硬,骨质增生,骨化性肌炎等证。
用法:同一号熏洗方剂。
按语:本药在熬时,加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麦醋,以增强其软坚作用。
三号熏洗方剂
组成:海藻20 昆布20 穿山甲20 黄芪22 当归尾22 赤芍1 4 川乌1 4 草乌1 4
功用:祛痹,化瘀,散结软坚,补气。
主治:关节韧带损伤后,局部发硬,活动时关节疼痛,功能障碍。
用法:同一号熏洗方剂。
四号熏洗方剂
组成:陈艾24 千年健24 羌活24 海桐皮24 生香附24 威灵仙24 官桂1 4 细辛1 4 苍术1 4 木瓜2 0 甘松20 丁香4

功用:祛风寒湿痹,通经络。
主治:伤后骨内冷痛,疫胀麻木。
用法:同一号熏洗方剂。
归芪红花熏洗药
组成:当归尾1 4 黄芪1 4 牛膝1 4 骨碎补l 4 透骨消1 4 威灵仙1 4 红花3 赤芍3 川芎3
功用:祛痹化瘀,补气活血。
主治:伤后1—2月,患肢软弱无力,伤部肌肉萎缩。
用法:同一号熏洗方剂。
夜合二香熏洗药
组成:合欢皮l 4 水当归1 4 香巴戟1 4 骨碎补1 4 香通1 4 血通1 4 牛膝1 4 甘松l 4 夜交藤2 0 海桐皮1 0
功用:行气活血,补肾阳,壮筋骨。
主治:骨折后期,夜睡患肢不适,走路过多自感骨折端时而疼痛,患肢无力,肿胀。
温经止痛熏洗药
组成:川红花6 0 血通d 0 合欢皮40 松节4 0 香附4 0 威灵仙4 0 三七根2 0 木瓜2 0 生川乌1 5 生草乌1 5 生南星l 5
功用:活血散瘀,解痉止痛。
主治:陈旧性损伤局部冷痛,疫痛,肌肉萎缩。骨折、脱位后关节功能受限。
一号接骨丸
组成:秦归8 0 白芍8 0 茯苓8 0 莲米8 0  血竭4 0 川红花4 0 儿茶40 丁香40 广木香4 0 熟大黄4 0 牡丹皮40 甘草8 自然铜 4 0 土鳖虫4 0
功用:生血,活血,接骨。
主治:广泛用于一切骨折和骨质疏松脱钙。
用法:共研为细末,作蜜丸或水丸。每次服4-8克,每日2—3次。开水吞服。因方中有破瘀药物,能动胎动血,故孕妇、月经期妇女、风湿病、胃溃疡禁用。
二号接骨丸
组成:制首乌4 0 月季花40 当归2 0 白芨2 0 合欢皮20 土鳖虫2 0 广木香8 鸡血藤40 骨碎补2 0
功用:行血,活血,补骨,续筋
主治:用于骨折后骨痂久不形成,脱钙,韧带伤后松驰。
用法: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日2—3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
三号接骨丸
组成:鸡蛋壳1 5 0 制首乌7 5 白芨7 5 三七5 0 当归4 0
功用:生血活血,增加钙质。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脱钙,对于佝偻病及骨折患者合并有泛
酸、嗜杂、胃痛症者尢为适宜。
用法:作蜜丸,每丸重6克,每日2—3次,每次1丸,开水送服,便
秘者慎用。
双龙接骨丸
组成:脆蛇40 广土鳖虫6 0 秦归8 0 血竭4 0 白地龙20 续断40 自然铜40 苏木40 茯苓40 熟大黄40 广木香40 朱砂20龙骨2 0 白芍4 0 牛膝4 0 乳香40 没药40
功用:生血活血,增强骨质,通经络,调气血,安神,镇痛。
主治:骨折后骨痂不易形成,脱钙及半月板损伤。
用法:炼蜜为丸,每粒重6克,用朱砂为衣,每日2—3次,每次6克,
用开水或酒吞服。服药后,勿食生冷。孕妇忌服。
铁霜丸
组成:长瓜仁4 0 续断40 丁香1 8 ,)l I芎1 8 广木香1 8 五加皮l 8 厚朴1 8杜仲1 8海桐皮1 8延胡索1 8血竭7乳香8 木通1 0 当归1 0炙甘草1 0_d iL 4麝香4制首乌1 4制川乌1 4朱砂4自然铜7骨碎补7白芷7没药8
功用:舒筋,活络,活血,消肿,散瘀,镇痛,续筋,接骨。
主治:外伤所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瘀痛,局部肌肉挛缩,骨折筋断。
用法:作蜜丸或水丸,每日服1—3次,蜜丸每次6克,水丸4克,孕 妇、皮肤病患者忌用,忌生冷。
寄生续断汤
组成:桑寄生40续断1 5骨碎补1 5当归1 5赤芍1 5威灵仙1 5自 然铜(醋煅)1 0土鳖虫7甘草7
功用:行血,活血,化瘀,养血,祛风通络,接骨续筋,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骨折,肢节不利,疫软疼痛诸症。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日服2—3次。
黄芪续断汤
组成:炙黄芪2 0 熟地黄2 0 当归1 5 白芍1 5 骨碎补1 5 威灵仙1 5 木瓜1 5 续断1 5 天花粉1 5 自然铜1 0(先煎) 土鳖虫l 0 砂仁6(后下)
功用:骨损筋伤,筋骨疼痛,肾虚耳鸣,消渴身热,虚损赢瘦等症。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曰服2~3次,对于腹胀便泻,消化不良者慎用。
碎补萍米汤
组成:骨碎补(去毛)20 钻地风20 土鳖虫1 0 秦归1 0 熟地黄1 0 茯苓1 0 莲米1 0 红花5 广木香5 甘草7
功用:生血,活血,化瘀,养心益脾,接骨续筋。
主治:各种筋骨折断损伤有余瘀者。
接骨片
组成:续断9 赤芍9 骨碎补9 九二0 . 1 5毫克
功用:活血,续筋,接骨。
主治:一切骨折所致疼痛肿胀。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压成片,一日一剂,每日服3次。
一号接骨外用药
组成:黄柏3 0 续断3 0 大黄1 5 血通1 5 龙骨1 5 红花l 5 延胡索1 5 牛膝1 5
功用:通气活血,消肿止痛散瘀。
主治:骨折后伤处疼痛、肿胀、皮下充血。
用法:共研为细末,用少量蜂蜜和开水调匀,敷患部。
二号接骨外用药
组成:续断3 0 补骨脂3 0 延胡索1 5 秦艽1 5 独活1 5 木香l 5 白芷1 5 自然铜1 5(或蟹粉)血通1 8
功用: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接骨续筋。
主治:骨折后3 4周肿痛减退,皮下瘀血基本散尽时,即可用此药。
用法:同一号接骨外用药。
三号接骨外用药
组成:自然铜1 5 蟹粉l 5 血竭(或苏木)1 5 木香1 5 白芷1 5骨碎补3 0 白芨3 0 羌活9 血余炭9 当归1 5 乳香1 5 儿茶3 0
功用:止痛,接骨,强骨。
主治:骨折后3—4周,瘀血肿胀消失,折端骨痂形成少,有时疼痛,不能着力。
用法:同一号接骨外用药。
四号接骨外用药
组成:苏木1 5 黄芪1 5 骨碎补1 5 赤芍1 5 儿茶1 5 血余炭1 5 木香1 5 没药1 5 羌活l 5 独活1 5 川芎l 5 何首乌3 0 白芨3 0 丁香9 丹参1 5
功用:补益气血,通气活血,促进骨折愈合。
主治:骨折后瘀血已退,肿己消,可以轻微着力,但有痛感,经X
线检查有脱钙现象。
用法:同一号接骨外用药。
五号接骨外用药
组成:五加皮l 8 海桐皮1 8 防风1 5 骨碎补1 5 苍术l 5 自然
铜l 5 威灵仙l 5 细辛1 4 白芷1 4 秦艽1 4 川芎l 4 草乌1 4
川芎l 4 续断3 0
主治:未伤骨前,即有风湿性关节疼痛,伤后3—4刷,伤处疫胀麻木,或天气变化时伤处即有反应。
用法:同一号接骨外用药。
六号接骨外用药
白芨3 0 苏木3 0 骨碎补3 0 自然铜l 5 蟹粉l 5 何首乌1 5 鱼鳔胶1 5 桑枝l 5 月季花l 5 当归l 8 紫河车1 8 红毛五加皮1 8 合欢皮l 8
功用:生血补气,促进骨痂形成。
主治:骨折5—6周,骨痂不生,折端疼痛,患肢浮肿。最适用于体虚、阴亏,或老年病人使用。
用法:同一号接骨外用药。
外敷接骨药
组成:自然铜l 5 蟹粉1 5 骨碎补3 0 儿茶3 0 白芨3 0 血竭1 5 白芷1 5 当归l 5 血余9 乳香9 羌活1 5
功用:活血,促进骨痂生长,强骨。
主治:治疗骨折后3 4周,瘀肿消失,骨折处已有纤维性粘连,或少量骨痂,尚不能着力者。
用法:同一号接骨外用药。此外,若无蟹粉,可有活螃蟹去大爪,每
次用.2-3个,捣碎入上药。
大力丸
组成:龟板(油酥)60 紫河车60 黄柏(盐酒炒)45 杜仲45 牛膝(酒渍)3 6 天门冬4 5 麦门冬45 五味子2 1 生地黄90 牡蛎1 5 人参3 0(或党参6 0)
功用:补气血,强心肾,提神。
主治:精神衰弱,食欲不振,骨痨,骨痿,气血虚弱,遗精。
按语:本方主要治疗肝。肾两虚,气阴(气血)两损出现的各种症状
加减八珍汤
组成:当归1 5 熟地黄1 5 白芍1 5 白术1 5 茯苓1 5 续断1 5 川芎8 党参1 2 炙甘草6黄芪2 0
功用:行血补血,健脾益气,强筋壮骨。
主治:骨折后期气血两亏,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以及骨折愈合迟缓者。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亦可作蜜丸,每丸重4克,每次服1—2丸,一日2 3次。
按语:本方治疗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的骨折后期病人。
加减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2 0 党参1 5 白术1 5 菟丝子1 5 炙甘草5 当归l 2 补骨脂1 2 陈皮4 升麻4 柴胡4
功用: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生精明目,补益肝肾。
用法:习惯性脱位,而又症见中气不足,如脱肛、子宫下垂,气虚生热,动则气喘,不思饮食,四肢困倦。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亦可作蜜丸或水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
玉带丸
组成:杜仲1 8 0 续断1 8 0 补骨脂1 5 0 炙香附1 2 木通1 2 0 白术1 20 熟地黄1 20 狗脊1 20 当归1 2 0 黄芪1 20 胡桃仁1 20 延胡索6 0 川芎60 骨碎补60 凤仙花60 炙甘草60
功用:行气,补气,补血,温肾,镇痛。
加减八珍汤
组成:当归1 5 熟地黄1 5 白芍1 5 白术1 5 茯苓1 5 续断1 5 川芎8 党参1 2 炙甘草6黄芪2 0
功用:行血补血,健脾益气,强筋壮骨。
主治:骨折后期气血两亏,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以及骨折愈合迟缓者。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亦可作蜜丸,每丸重4克,每次服1—2丸,一日2 -3次。
按语:本方治疗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的骨折后期病人。
加减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2 0 党参1 5 白术1 5 菟丝子1 5 炙甘草5 当归l 2 补骨脂1 2 陈皮4 升麻4 柴胡4
功用: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生精明目,补益肝肾。
用法:习惯性脱位,而又症见中气不足,如脱肛、子宫下垂,气虚生热,动则气喘,不思饮食,四肢困倦。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亦可作蜜丸或水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
玉带丸
组成:杜仲1 8 0 续断1 8 0 补骨脂1 5 0 炙香附1 2 木通1 2 0 白术1 20 熟地黄1 20 狗脊1 20 当归1 2 0 黄芪1 20 胡桃仁1 20 延胡索6 0 川芎60 骨碎补60 凤仙花60 炙甘草60
功用:行气,补气,补血,温肾,镇痛。
白芪丸
组成:白芪1 2 0 白术l 2 0 杜仲3 0 #J~3 0 淮牛膝l 5 甘草l 5 乳香9没药9
功用:益腰肾,通经络,止痛。
主治:体虚气弱,虚证水肿,肾虚腰痛。
用法:作蜜丸,每丸重6克,每次服1丸,每曰2~3次,饭前服。
有严重风寒湿痹者忌用。
人参三七酒
人参4 三七1 0 川芎1 0 当归40 黄芪40 五加皮22 白术22 茯苓1 4 五味子1 4 甘草7
功用:补气血,养心安神,壮筋骨。
主治:身体虚弱,失眠,不思饮食。
用法:上药加白酒l 2 00克,浸泡2周。每次最多服3 0毫升,每日1~2次,胃溃疡及肺结核者忌服。
乌红散
组成:煅乌鸡骨60 煅龟板5 0 血竭1 0 白芨3 0 麝香1克
功用:活血生新,通经络,强筋骨。
主治:张腱末端病,髌腱病及肌肉、肌腱劳损。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混合均匀,用温开水和少许蜂蜜调匀,外敷患部。
跌打补伤散
组成:当归60 黄芪6 0 土鳖虫60 儿茶3 0 乳香(去油)3 0 没药(去油)30 续断40 骨碎补30 象皮30 接骨木20 合欢皮30 紫河车30 白芨30 脆蛇30
功用:生血活血,强筋壮骨。
主治:陈旧性损伤,慢性劳损,骨折迟缓愈合。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用温开水调匀,外敷患部。
劳损丸
组成:当归60 黄芪5 0 鸡血藤1 00 白芨50 血竭20 儿茶30 羌活20 独活20 紫河车3 0 阿胶3 0 桑螵蛸3 0 土鳖虫3 0 续断3 0骨碎补3 0象皮1 5
功用:补气血,强筋骨。
主治:各种劳损及陈旧性损伤。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次1丸,每日2~3次,淡盐水或黄酒送下。
强筋丸
组成:四制香附l 60 乳香20 没药2 0 甘草2 0 远志20 牛膝20续断6 0
功用:通经络,强筋。
主治:韧带、肌肉陈旧性损伤。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7克,每次服l丸,每日2~3次,用开水或酒吞服。
冷膝丸
组成:白术1 00 巴戟天2 00 茯苓60 防风20 香附20 牛膝60 石斛60萆解40
功用:祛风湿,强筋骨。
主治: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鹤膝风或肢冷用之最佳。
用法:炼蜜为丸或作水丸,每次4—7丸,每日2~3次,忌生冷。
补益散结丸
组成:黄芪3 0 丹参2 0 白术2 0 当归3 0 川芎20 白芍2 0 狗脊20 肉桂20 炒鳖甲;7 0 炒龟板3 0
功用:补气补血,软坚散坚。
主治:肌肉、肌腱劳损,局部发硬,疼痛乏力。
用法:每次服2—4克,每日 2—3次。
滑囊炎散
组成:穿山甲1 0 生南星2 0 生半夏2 0 茯苓20 防已2 0 龙骨l 5 牡蛎l 5
功用: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主治:滑囊炎,粘液囊炎等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混合均匀,用温水、热醋各半,将药粉调匀,外敷患部。
乳香膏
组成:松香40 乳香40 香油8 0
主治:乳疖瘰疬
用法:将松香和香油一起入在耐火瓦罐中熬,直到滴水成珠后,即可加入乳香(火力变小),边搅边熬,使之均匀,变为银灰色时,即可取出。等稍冷后,倒入水中,在水中捏成团,取出反复拉扯(如扯麻糖一样),直扯到从银灰色变为白色,再放入罐内,罐置热水中温化,
摊于皮纸上,即成白膏药,贴敷患部。
利水消肿散
组成:茯苓3 0 防已3 0 龙骨20 牡蛎20 黄芪1 5
功用:利水消肿。
主治:关节损伤后,肿胀积液。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混合均匀,用冷开水和少许蜂蜜调匀,外敷患部。
一号消结散
组成:三棱3 0 莪术3 0 丹参4.0 赤芍3 0 生南星3 0 生半夏3 0 生川乌20 生草乌20 马钱子1 0 半枝莲3 0 茯苓20 萆解20 甘草1 0
功用:软坚散结,温筋镇痛,活血散瘀。
主治:损伤后期局部软组织肿硬,关节功能受限,骨化性肌炎,骨质增生等。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混合均匀,用时将药粉用水、醋各半调成糊状,外敷患部。
二号消结散
组成:当归尾30 川芎15 生南星3 0 牙皂3 0 海藻4-0 荔枝核3 0
功用:软略散结,消瘀。
主治:足球踝,网球肘等。
用法:同一号消结散。
南星豆根汤
组成:生南星1 2 豆根1 2 白蔹1 2 海藻9 川芎9 归尾9 茯苓9
功用:软坚散结。
主治:肌腱、关节韧带损伤后遗症,功能受限等。
用法:上药加醋、水各半煎煮,熏洗患部。
加减海藻汤
组成:海藻7 昆布1 0 川乌1 0 草乌1 0 黄芪1 5 川芎1 0 穿山甲1 0
功用:软坚散结
主治:符关节损伤后,关节囊及韧带发硬,功能受限。
用法:上药加醋、水各半煎煮,熏沈患部。
艾叶暖筋汤
组成:陈艾20 官桂1 4 细辛1 0 川芎1 0 羌活1 0 红花1 0 I血通1 5 甘松1 5 藁爿1 5 防风1 0 独活1 0
功用:活血散寒,温经止痛。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
按语:病在上肢者,加桂枝7 ,病在关节者,加松节2 0 ,病在下肢者,加牛膝1 5。
祛风寒透骨方
防风1 5 透骨消1 5 骨碎补1 5 羌活1 0 独活l 0 白芷1 0 当归尾l 0 陈艾7 威灵仙7
功用:祛风,散寒,通络。
主治:伤后风寒入筋骨,发凉,发麻,痉挛,疼痛者。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

完成论坛推广任务,快速获得论坛金币
祛风湿熏洗药
组成:海风藤20 络石藤1 5 刺五加1 5 稀莶草1 5 水芹菜l 0 尿珠根1株土茯苓2 0
功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痠胀,筋骨不利,疼痛等症。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
二活香通洗剂
组成:羌活24 防风24 独活24 川芎1 5 威灵仙1 5 桑枝l 5 牛膝1 5甘松1 5 香通l 5
功用:祛风,除湿,通络。
主治:风湿关节痛,功能受限,肢节痠胀。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
羌活甘松冼剂
组成:羌活2 0 防风20 桑枝20 川芎1 5 威灵仙1 5 白芷1 5 甘松1 8 海风藤40
功用:祛风通络
主治:上肢或关节游走性疼痛,局部畏风。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
苍术藁本洗剂
苍术20 藁本20 海桐皮20 羌活1 4 秦艽1 4 防已10 木通1 0 细辛1 0 桑枝40 松节40 冬瓜皮40 ‘
功用:除湿,消肿,止痛。
主治:湿著,下肢肿胀,疼痛不利。
豨莶草洗剂
组成:豨莶草40 刺五加20 石菖蒲20 水皂角20 石楠藤20
功用:除湿利水。
主治:湿著,下肢关切疫胀,微肿。
用法:水煎,熏洗总部。
陈艾麻黄洗剂
组成:陈艾40 小茴香20 松节20 千年健15 川芎15 官桂15 麻黄l 5 丁香7 藁本l 0
功用:祛寒止痛。
主治:寒积关节,筋骨疼痛。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
桂枝五加皮洗剂
组成:陈艾40 桂枝20 五加皮20 当归尾20 透骨草l 5 陈皮l 5 松节22大葱须l把
功用:散寒止痛。
主治:寒积关节,关节、筋骨麻木等症。
祛风湿营养剂
组成:海风藤2 0 络石藤2 0 千年健2 0 鸡血藤1 5 透骨草1 5 骨碎补1 5 牛膝1 0 川芎1 0 甘松2 5
功用:祛风,活血,健骨。
主治:陈旧性损伤筋骨疼痛,伸屈不利。尢对陈旧性骨折后遗症及手术后遗症,肌腱萎缩,效果甚佳。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
滋阴活血剂
组成:黄芪1 5 川芎1 5 骨碎补1 5 透骨草1 5 合欢皮1 5 乌药l 5 姜黄1 5 当归尾2 0红花7 桑寄生1 4
功用:滋阴活血,强壮筋骨。
主治:陈旧骨折1—2月后,患肢进肿,软弱无力,步行困难,骨痂形
成少,夜晚局部肿痛等症。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
按语:本方亦可列入补益剂类,运用时应灵活掌握。
二号熏洗药
组成:通桂4 5 吴茱萸4 5 甘松4 5 独活4 5 土茯苓4 5 威灵仙45陈皮3 0 血通3 0 川芎3 0 藁本3 0 骨碎补3 0 钻地风3 0 苍术1 5 细辛1 5
功用:行气,通经络,散寒,暖筋骨。
主治:筋骨疼痛,腿脚麻木,胀痛,风湿性关节痛。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
三号熏洗药
组成:生南星4 5 白蔹4 5 赤芍4 5 川红花30 川芎30 王不留行3 0 木鳖子3 0 泽兰3 0 川木香3 0 海桐皮3 0 土茯苓3 0 鸡血藤l 5 三棱3 0 莪术3 0 生川乌2 0 木瓜2 0 穿山甲1 5
功用:活血通经,软坚散结,解痉止痛。
主治:陈旧性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发硬,关节功能受限,骨化性肌炎及骨折、脱位后遗症。
疏肝宣肺汤
组成:柴胡1 0 丹参2 0 瓜蒌2 0 当归1 5 赤芍1 5 郁金1 5 延胡索1 0 杏仁1 0 枳壳1 0甘草7
功用:疏气宣肺
主治:胸胁损伤,疼痛等症。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芙蓉膏
组成:紫荆皮3 0 天南星3 0 芙蓉叶6 0 独活1 5 白芷1 5 赤芍药1 5
功用:通气活血,化结散滞。
主治:跌打损伤,肿痛发硬久不消退者。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牛姜汁、茶清(茶叶泡的水)调温贴敷,伤损紫黑色久不退者,加肉桂2 0
按语:此方能通气活血,化结散滞。其紫黑色久不退者,加肉桂,协调诸药能起温化开结作用,此方证多属半阴半阳者
五加皮丸
组成:五加皮1 6 0 远志4 0 甘草2 0
功用:强筋,祛湿健脾。
主治:韧带松弛,关节软弱无力。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粒重6克,每次服l粒,每曰2—3次,饭前开水吞服。
按语:本方主治由于风寒湿痹阻塞经络,肝血不能滋养筋腱,以致筋腱失养,而软弱无力。
五加皮酒
组成:红毛五加皮6 0 远志l 5 甘草l 5 续断3 0 木通6 广木香6 香椽6 羌活6 独活6 巴戟天6 茯苓6 上桂6 天麻8 木瓜3 0 茵陈蒿3 0 威灵仙3 0 牛膝3 0 狗脊6
功用:驱风燥湿,能经活络。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胀痛或有麻木感者。
用法:按每用药6 0克,加白酒5 00克的比例配制,浸泡l一2周,每次
最多服3 0毫升。每日1—3次。孕妇、月经期慎用。
活络酒
组成::当归9 天麻9 何首乌9 防风9 独活9 牛膝9 牡蛎9 石斛9 金银花9川芎1 5 秦艽1 5 千年健1 5 续断1 2 杜仲1 2 泽泻1 2 桑寄生1 4 松节1 2 狗脊6 川厚朴6 桂枝6 钻地风6 甘草6
功用:祛风,通络,健胃,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痛,坐骨神经痛,陈旧性损伤。
用法:上药加白酒1 00 0克,浸泡2周,每次服2 0~3 0毫升,每日1—2次。
石决明汤
组成:石决明4 0(先煎)钩藤3 0 茯苓3 0 ~t E l 0 木通1 0 菊花l 0当归l 4 蔓荆子1 4 川红花7 川芎7
功用:熄风,宁神,化瘀降逆。
主治:头部损伤复苏期眩晕嗜睡,胸闷恶心等症。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龙齿汤
组成:龙齿40(先煎) 党参l 4 蒺藜l 4 当归l 4 何首乌3 0 白芍1 0 菊花l 0 川芎7 炙甘草5 茯神2 0
功用:镇静安神,补益调治。
主治:受伤的恢复期眩晕头痛,神疲体倦等症。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魏指薪治伤方
安神定魄剂
茯神四钱 血琥珀一钱(或五分研末吞服)硃灯芯一钱 甘菊花二钱 石菖蒲一钱五分 山钩藤二钱 白蔻壳 八分 鲜生地一两 炒香薷二钱
作用:安神,定魄,活血止痛。
适应症:头部外伤后头痛头晕,不寐,恶心。
用法:煎汤内服,每日一帖。
川芎钩藤汤
南川芎二钱 炒枣仁三钱 薄荷叶六分(后下) 山钩藤四钱(后下)炙远志一钱半 白蔻壳六分 硃茯神四钱 杭甘菊三钱 广陈皮一钱半
作用:固脑,安神,和胃。
适应症:跌打损伤,脑髓震伤,头晕,头痛,呕吐,烦躁不安。
用法:煎汤内服,每日一一帖。
五香调气化瘀汤
广木香一钱 苏合香j分 胆南星二钱 上沉香一钱 制乳香六分 竹沥油四钱(冲服) 公厂香六分 地枯萝三钱
作用:理气,化痰,开窍。
适应症:颈椎受伤,咽喉气滞痰塞。
用法:煎汤内服,每同一剂。
定心安神汤
莲子肉三钱 鲜牛地六钱 远志肉二钱 鲜菖蒲三钱 硃茯苓四钱 大麦冬四钱 黄琥珀_二钱(或五分研末吞服) 生甘草一钱
作用:定心,安神。
适应症:头部外伤后心悸不寐。
头晕片
落得打三斤 川芎三斤 煨天麻二斤 石菖蒲一斤 炒白芷二斤  参三七一斤 广木香一斤 钩藤二斤
作用:活血,祛风,止头痛头晕。
适应症:头部外伤,脑髓震伤,头痛头晕等症。
用法:每日2~3次,每次5片,开水送下。
洗头方
甘松三钱 蒲公英三钱 川芎三钱 藁本三钱 白芷三钱 野菊花 三钱 细辛二钱 夏枯草三钱 兔儿伞三钱
作用:理气止痛,祛风通络。
适应症:外伤后头痛,头胀。
用法:放在大锅内煎,水洗头。每日1~2次,每帖药可用2—3天。
下颌洗方
落得打四钱 山茨菇三钱 伸筋草四钱 左秦艽三钱 络石藤六钱 川桂枝三钱 透骨草四钱 全当归三钱 乳没药各三钱 南川芎二钱
作用:舒筋,活血,化瘀、软坚。
适应症:下颌关节外伤,或受外邪,关节疼痛张口不利
用法:将药放在大锅内煎水热敷患处,可用两条毛巾轮流热敷患处,每次20—3 0分钟,每日两次。
伸筋活血汤
伸筋草二钱 当归三钱 狗脊三钱 乳没药各三钱 川牛膝三钱 白芍三钱 木瓜二钱 秦艽一钱半 甘草一钱 杜仲三钱 川断三钱 桑寄生三钱
作用:舒筋,活血,止痛。
适应症:跌打损伤,或四肢关节疼痛,筋络拘挛动作不利。
用法:煎汤内服,服二汁,或头汁内服,二汁煎水作局部熏洗。
洗浴方
落得打一两 伸筋草六钱 生葛根一两 桑寄生一两 徐长卿一两 透骨草一两 制川草乌各四钱 川牛膝四钱 老鹳草一两 羌独活各六钱
作用:舒筋活血,祛风通络,灵活关节。
适应症:风寒湿痹,软组织损伤和劳损,关节酸痛,胸椎肥大所引起的骨与关节疼痛。
用法:将药放大锅内煎水煎沸,滤过外洗。
化瘀洗方
川萆解四钱 川芎三钱 羌独活各四钱 红花三钱 地蟞虫二钱 桑枝三钱 刘寄奴四钱大黄二钱 大小蓟各四钱
作用:活血,化瘀,止痛。
适应症:跌打损伤,血瘀阻滞,肿胀坚硬,疼痛不止。
用法:煎水熏洗,每日2~3次,每剂可用2—3天。

完成论坛推广任务,快速获得论坛金币
袖珍中医处方(茹十眉老中医著)
暑证是指炎夏不避烈日曝晒,感受暑邪所引起的症候。出于症有轻重,一般可分“冒暑”,“伤暑”。‘‘中暑’’。
(一)冒 暑
典型症状:胸闷恶心,头昏肢软,尿短口干,或伴有发热,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或濡数。
基本方
鲜藿香1 5克 鲜佩兰1 5克 鲜荷叶一角 块 滑石3 0克 薄荷3克(后入) 甘草3克
加减法
1.湿重:加苍术6克、厚朴6克。
2.热重:加银花1 2克、黄连3克。
3.发热无汗:加陈香薷4.5~9克。
方义
基本方用藿佩、荷叶、薄荷解暑清热、和中升清;滑石、甘草即六一散,功能渗湿利水,亦有清暑解热之效。
(二)伤 暑
典型症状:高热汗出,口渴引饮,心烦心悸,四肢无力,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
基本方
生石膏30克(打,先煎) 知母12克 麦冬l 0克 天花粉1 0克粳米20克六一散12克(荷包刺洞)
加减法
1.汗多脉虚:加生晒参6克(另煎冲入)或党参15克。
2.肢冷发麻:加桂枝9克。
方义
基本方用自虎汤辛凉清气;麦冬、花粉清心养胃生津;六一散、荷叶清暑利尿。
(三)中 暑
典型症状:在烈日下劳作或行走,自觉一阵胸闷头晕,突然昏倒;神志不清,手足逆冷,身热汗出,牙关微紧,脉洪犬无力,或滑数。
基本方
生晒参6克(另煎兑入)或党参15克 竹叶9克 生石膏3 0克(打,先煎) 姜半夏9克 麦冬10克 甘草3克 粳米2 0克 鲜荷叶梗(各)30克
加减法
1.呕吐频繁:加玉枢丹1.5克(温开水调服)。
2.大便泻泄:加煨葛根6~9克、焦六曲 12克,
3.小便不利:如六一散12克或鸡苏散l 2克(均包煎)。
方义
基本方用竹叶石膏汤清热益气,养阴和胃,加荷叶梗透暑宣窍。
如昏迷较深,可先用卧龙丹搐鼻取嚏,随服成药如苏合香丸、飞龙夺命丹、来复丹等(温开水调灌或鼻饲),苏醒后再服煎药。
参考
1.本证为暑证中之‘‘阳暑’’。
2。中暑苏醒后,高热不退,或昏迷时四肢抽搐,即属“暑温”、“暑痉”。
3。常用方有王盂英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李东垣清署益气汤(清暑益气、和中燥湿),六和汤(解暑化湿、和中开胸、益气健脾),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湿、疏表和中)等。
疰夏
本证有每年夏季呈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多由体质较差,阴虚元气不足,或脾胃虚弱,不能适应夏季炎热天气所致,秋凉后一般能自愈。但每年发作,往往致使体质更加衰弱。
典型症状:每逢春夏之交,怠惰嗜卧,午后低热,口干尿少,不思饮食,头晕乏力,烦躁不宁等。
基本方
党参12克或太子参l 5克 麦冬1 0克 五味子4.5克 知母10克 生熟谷芽(各)12克 甘草3克
加减法
l?脾虚:加白术12克,淮山药12克。
2?湿盛:加苍术9克、生苡仁30克。
3?挟暑:加鲜荷梗一尺、鲜藿佩(各)15克。
4?虚火旺:加炒黄柏9克。
5?不思饮食:加炙鸡金9克、焦山楂12克
6.低热不减:加青蒿9克、地骨皮12克。
7.嗜睡明显:加石菖蒲l0克、绿茶叶一撮。
8.尿短尿黄:加六一散12克(包煎)。
方义
基本方用雷少逸金水相生法加减。以党参益气生津,麦冬、知母清热养阴;生熟谷芽消食和胃;五味子敛肺止汗,配甘草则有酸甘化阴之妙。
参考
1.本证概括现代医学所称之“夏季低热’’。
2.常用方有甘露消毒丹(清热利湿、芳香开窍),藿朴夏苓汤(芳香化浊、益脾和胃),清暑益气汤(见“署证”)。
湿 阻
指湿邪阻于脾胃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常见于长夏与霉雨季节。湿邪可由外来,亦可因脾虚而生。治法前者以化湿为主,后者着重于健脾,但两者又.往往相互影响。
典型症状:胸腹胀闷,食少神疲,大便易溏。苔多白腻或黄腻,脉濡或濡数。
基本方
苍术9克 厚朴6克 干藿香9克 干佩兰9克 制半夏9克 生苡仁18克 蔻仁3克(后入)
加减法
1.挟暑:加西瓜翠衣30克,或鲜荷叶一角。
2.挟热:加黄连3克、炒山栀9克。
3.腹胀:加木香9克、大腹皮9克。
4.便溏:加炒白术1 0克、焦六曲12克。
5.发热:加大豆卷9克、青蒿9克。
6.脾阳不振:加干姜6克、熟附片9克(先煎)。
方义 、
基本方用藿香正气散、平胃散加减。方中苍术、厚朴燥澎健脾;藿佩、苡仁和中解暑、醒脾渗湿;半夏、蔻仁降逆和胃,行气宽中。
参考
1.本证属现代医学肠胃功能失调。
2。常用方有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湿、疏表和中),平胃散(苦温燥湿、健脾),甘露消毒丹(清利湿热,芳香化湿),连朴饮(苦化湿热、清热除满),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理气化湿)等。
引文来源伤科诊疗一郑怀贤方 - ※ 医方薪传 ※ - 明医网中医交流论坛 勤求古训,融会新知,博极医源,格物明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