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尾鲴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简介 ![]() 黄尾鲴,当地称黄鲴鱼,国内也有称黄尾、黄姑子、黄梢等。属于鲤科。特点是头尖吻钝,口小,下位成弧形,下颌前有比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腹部在肛门前方有不明显的腹棱。黄尾鲴鱼身长侧扁,腹部银白色,背鳍灰色,其他各鳍均浅黄色,尾鳍呈麦黄色。属于中小型鱼种,就本人钓获的黄尾鲴一般都在半斤以下,最大见过一斤左右的。但是力道、冲劲非常的足,3两-半斤的黄尾鲴的冲劲不亚于一斤的鲤鱼。 黄尾鲴在水库喜欢群体觅食,一般用嘴角的角质挂取石缝、瓦砾、乱石上的青苔、藻类植物。也有时觅取水库中上层的浮游生物。因此在养殖黄尾鲴的水库,水质非常的好。就我们县的这个水库,因为水质好,现在是我们县的生活用水。 黄尾鲴,特别的耐高温,在大太阳天垂钓往往能见到钓位前方水底下一群群的鱼群反着白光,没错那就是黄尾鲴,但是把它钓上来可不是一般的难。为什么?因为他的嘴小,半斤多的鱼,嘴巴竟然只能刚好塞进去一支烟。这还不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嘴巴,上唇突出,属于天包地,在吸食的时候往往还未开始吸食,上唇就碰到了子线,造成浮漂假动作的产生。这时候扬竿,就绝对是空杆。 二:钓法: 弄清楚了黄尾鲴的生活习性,跟生理特征,加上台钓的灵活性、可调整性。钓黄尾鲴就变得简单多了。在调钓上选择调灵钓钝,让子线适当的弯曲。这样的话是为了黄尾鲴这狗ri的天包地的嘴巴吸食更方便。抓口抓清晰的顿口一般浮漂下去2目-3目一般就是标准的正口。假设轻微的下沉或者上升都不适宜扬竿。本人在7-10月份那几个月,几乎去专门钓它。 饵料,因为黄尾靠刮食藻类、青苔,或者浮游物为食,因此饵料可以选用藻腥味的饵料,或者粮食本味的饵料。藻腥味如:丸九海藻一公斤,本味如:纯谷物。饵料适合拉饵,不适合搓饵,要求拉出的饵料小而圆,软,比重轻、不挡口为上。 钓到口稀后,需要赶紧及时的用雾化快的饵料抛满竿重新诱鱼。这是黄尾的常规钓法。 但是在有些时候黄尾不下底的情况下,你需要钓半水,怎么钓? 水深2米到2米5。具体多少,看浮漂自己抓鱼层。 饵料味型状态跟钓底一样均为拉饵。但是抓口一般的大幅度的下顿跟涨目都不适合扬竿,要选择在浮漂轻微下沉的时候快速扬竿,竿子最好选用竿稍稍软的3-7钓竿。 当然,用小蚯蚓、蛆也能钓到黄尾鲴,但是诱鱼、上鱼的速度,远远不及商品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