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山爷wzs0718 2015-01-30
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造了17个字
“照、臣、君、月、年、日、星、载、圣、人、初、授、证、天、地、正、国”。其中“天、地、正、国”是从古字借用的。

照→曌(武则天本名武照,改照为曌,上明下空,意喻自己犹如日月当空)
臣→??(臣对君当忠心如一)
君→ (从天大吉,意指其为君乃天赐大吉,亦涵天下大吉之意。)
月→??(匚是月缺之形,出像月中玉兔或金蟾。
此字行草书作 ,○是月圆之形。)
年→ (“千千万万”,取大周帝业千千万万年之意。严格来说,这里是“千千力力”。不过“千千力力”没有意义,大概借“千”的一横成“万”。)
日→ (像日中有蹲乌)
星→○
载→
圣→ (取正统女主,得享长久之意)
人→ (取一生为人之意)
初→ (从天明人上,意谓上天光明,照耀人间土地。)
授→ ??
证→??(《金石文字辨异》:“武后改易新字,以永主久王为证”)
天→ (听说是“天”之篆文)
地→埊(山、水、土,《玉篇》:“古'地’字”)
正→像“击”但不出头,看武则天造的“圣”字的右上角。古文“王”字,武则天借为“正”字。
国→圀(八方土地,《玉篇》:“古文'国’字”)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真正的女皇

  她死后在乾陵立了一块中国唯一的无字大碑。

  她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能与皇帝合葬的女人。

  她所占的“唯一”实在太多,在无数杰出的古代女性当中,在数不清的争权称制的帝妃皇后当中,能占得到一个“唯一”的,就已很了不起,而武则天却在许多方面都“创下了历史记录”。如果把中国的历史比做一场群雄逐鹿的运动会的话,那么,武则天不仅囊括了女子项目的绝大多数金牌,连男子项目的一些奖牌,她也当仁不让地摘走了!

  正像武则天所立的无字碑一样,让我们怎么评价这位绝无仅有的女皇呢?真像时下流行的说法,“这是一个无言的结局”吗?还是先不忙评价,看看她的政治生涯和生命历程,或许能感悟到些什么。

  武则天,名曌,山西文水人,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其父出身于木材商人,官拜正三品工部尚书都督等大官;其母杨氏,出身名门大族;其外祖父杨达是隋朝的宗室宰相,到了唐代,杨家在京城里也还是显赫的宗族。

  尽管如此,武则天的家庭在当时也还是不入上流社会的“寒族”。武则天的父亲靠做木材生意致富,后结识李渊,在晋阳起兵以后,李渊命他为行军府司铠参军,一直为唐军提供军需,直到唐军进入长安,被李渊尊为“太原元从功臣”。然而,这并不能改变他的家庭出身。按当时的门阀观念,所谓名门望族,是在一百多年间一直控制着西魏、北周和隋、唐政权的关陇集团,只有出身于这些家族的人,才能获得朝廷的承认,才有资格在朝廷中担任重要的官职。按武则天父亲的经历和官位,当然可以跻身于士族之列,但论其血统出身,却是寒微之族。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朝廷修《氏族志》,不列武姓,“不叙武氏本望”,社会上也攻击武家是下等族姓,甚至连突厥人都称:“武,小姓”。武家被排斥在贵族之外,想取得很高的权力和职位,是十分渺茫的。

  武则天就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既有着上流社会的荣华富贵,又有着寒门微族的“历史出身”。上流社会的生活刺激了她的权势欲,寒门微族的出身又使她无法实现攫取权势的欲望。武则天自小就在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下长大,逐渐养成了她那种仇视名门士族、不择一切手段攫取权力的性格特征。的确,在她的身上,是看不到多少“贵族气质”的。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元月,长孙皇后去世,次年,太宗听说武则天长得端庄漂亮,操行方正,就把她召入宫中,立为才人,并赐名曰“武媚”。召她入宫之时,武则天年仅十四岁,一般说来,这种年龄的女子都不愿离开家族,况且一入深宫,如同生离死别。而小小年纪的武则天却把这看成是一个进身的机会,并且可以摆脱兄长们的管束和压抑,因此,她很高兴进入宫廷。当时,她的母亲“恸泣与诀”,武则天反倒觉得大可不必,笑着劝慰母亲说:“我去见天子,怎么能知道不是福缘呢?为什么要哭哭涕涕,作儿女之悲?”

  武则天为人聪慧,又爱读史学习,爱考虑政事人情,遇事愿意多听多看多想,性格刚毅果断,几近残忍。据《鹤林玉露》记载:吐蕃国进贡给太宗一匹极其名贵的马,叫作“狮子骢”,十分猛烈强悍,难以驯服。太宗亲自去控驭,也无法制伏。当时,武则天侍立一边,大声说:“只有我能制伏它!”太宗忙问她有什么办法,武则天回答说:“我有三样东西可以制伏它。开始用铁鞭狠劲地抽它,如果不服,就用铁棍狠狠地打它,如果还不服,就用匕首刺入它的咽喉。”一个小小的宫女竟有如此的胆略和气魄,太宗不禁大为惊异。

  从十四岁到二十六岁的这十二年里,武则天只能在深宫空耗年华。她当时是正四品的才人身份,是最低级的内官,只能料理皇上的生活,无法取得太宗的宠幸。不久,太宗病重,武则天见太子李治经常出入宫廷探视,就灵机一动,希望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比自己小四岁的太子。于是,她就想方设法地接近太子,并取得他的好感。太子李治生性懦弱,遇事没有主张,乍遇武则天这么一个美丽端庄、通达事理而又善于理事的年轻女子,不禁倾心。

  不久太宗病重,他担心西汉吕雉专权的局面再度出现,便决定把武则天赐死。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对武则天说:“我自从得了痢疾以来,医药无效,反而越来越重。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以后,你打算怎么办呢?”武则天一听,即刻吓出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地镇静下来,对太宗说:“我蒙皇上的恩宠,本该以死来报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但您的身体未必不能痊愈,所以我也不敢马上就去死。我情愿削去头发,披上黑衣,吃斋拜佛,为圣上祈祷,聊以报答圣上的恩德。”武则天的回答非常机智,在当时看来,唯有出家才是一条自我保全之道。太宗想了一想说:“好吧,你既有这想法,马上就出宫去吧,也免得我替你操心了!”

  武则天如同得了大赦令一般,急忙收拾行装,准备出家为尼。太子李治虽然不舍,但也无法挽留,后来听得太宗喃喃自语说:“我本想把她赐死,又觉得实在不忍心,她既削发为尼,也就罢了,世上总没有尼姑当权的。”

  不久太宗驾崩,武则天就和一些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宫女被送进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子李治即位后,对武则天十分思念,只是无由把她请回宫中。

  到了唐太宗去世周年的时候,唐高宗(即太子李治)借父亲忌日去感业寺进香为名见到了武则天。史书上记载说:“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唐高宗虽然思念武则天,可因为她曾待奉过唐太宗,还是不敢公然把她弄回宫中。两人相见一事被高宗的王皇后知道了,当时,高宗正宠爱萧淑妃,王皇后吃醋,就鼓动高宗把武则天接回宫中,目的是为了分萧淑妃的宠。有皇后的主动支持,高宗这才把武则天接回宫中。

  武则天在进宫之初,非常清楚自己的境地,就采取了卑躬屈膝的态度待奉皇后。皇后十分喜欢她,曾多次在高宗面前说她的好话。但不久,高宗就专宠武则天,把她封为昭仪,皇后与萧妃同时失宠,于是,两人就又联合起来对付武则天,武则天胸有城府,并不惧怕。

是,王皇后是有强大的门阀士族势力支持的,当武则天怀孕的消息传出以后,王皇后因自己没有生子,就十分恐惧,恐怕武则天一旦生子,自己的皇后之位以及未来就会受到威胁,于是,就联络她的舅父中书令柳爽等人,立后宫刘氏所生的唐高宗的长子李忠为太子,并把当时的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等人拉进了辅佐太子的班子,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

  宫廷内外联合起来抢立太子的事件深深地刺激了武则天,从此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即使没有当过太宗的妃子,也不可能得到大臣们的支持,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自己出身寒微。她从此看清了,内廷中王皇后容不得她,外廷中士族大臣更容不得她,她处于内外夹击的地位上,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靠正常的手段是不行的。

  武则天的性格是遇强则怒,迎难而上。她大肆结揽人心,凡是王皇后和萧淑妃不喜欢的人,她都倾力结交,把自己得到的赏赐全都分给他们,因此,皇后和萧淑妃的动静她全都知道,每每把这些事情告诉给高宗。然而,只靠这些,还远远不够。武则天在寻找时机。

  公元654年春,武则天生下一个女儿,极其灵秀可爱。王皇后听说,也前去探视抚抱。王皇后刚走,武则天就闻报高宗要来,她浑身一震,觉得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到了。于是,她把手伸进被窝,狠狠地掐住女儿的脖子,直到掐死,然后再把被子盖上,若无其事地出去迎接高宗。

  等高宗进来,武则天承笑如前,毫无慌乱之举,待高宗打开被子想看女儿时,却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武则天故作吃惊,大声悲号。高宗忙问左右侍女,都说王皇后刚刚来过,高宗愤怒地说:“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又乘机历数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有口难辩。自此,高宗就下决心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在当时的情况下,恐怕踩着自己女儿的尸体往上爬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真还无计可施,但就是这样,也非一帆风顺。

  武则天早在掐死女儿之前,就已设法让王皇后的坚决支持者柳爽被迫辞职,现在剩下的关键人物是太尉长孙无忌。武则天请母亲去向他说情,并和高宗一起亲自去看望他,对他封官许愿、软缠硬磨,然而一概无效。武则天终于明白,她是无法取得关陇贵族集团支持的,于是,她到一群不得志的寒门庶族出身的官吏那里去寻找支持者,如中书舍人李义府、王德俭,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以及许敬宗等人,武则天在朝廷中得到了这批人的支持,她就软的不行来硬的。

  李义府首发其难,率先上表请求废王皇后而立武则天,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八月,唐高宗正式提出废立皇后事宜。长孙无忌一派当然是“拼死固争”,褚遂良等人也来谏劝,并说皇后出自名家,不可轻易废弃,即便要立新皇后,也应选择名门淑女,不该立武则天这种待奉过先帝的人,并举出妲己、褒姒等妖女亡国的前朝事例,谏阻唐高宗。在当时的宰相中,唯有李没有参预抢立太子李忠之事,因此他在这时不冷不热地说:“这是陛下自己家里的私事,何必要问外人呢?”于是,当年九月,贬褚遂良出朝;十月,下诏废王皇后为庶人,立武则天为皇后;十一月,李主持册后典礼。第二年,太子李忠被贬为梁王,立武则天之子李弘为太子。

  武则天当皇后的目的达到了,她的第二步计划是攫取权力。武则天当皇后以后,当务之急是把原皇后一党彻底整垮。遂把王皇后、萧淑妃禁死于冷宫,把褚遂良贬死在爱州,逼令长孙无忌自杀,又杀柳爽于象州,韩瑗被逼死在振州,这些人的主要亲属也都被杀或遭贬谪。至公元659年,长孙无忌的权力集团被彻底摧垮,“自是政归中宫矣”。

  据史书记载,高宗不仅懦弱寡断,而且身体不好,经常头晕目眩,不能理事,政事均交武后处理。“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定之。后性敏捷,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说她的权力与高宗相等,还是轻了,其实实权还是操在武则天的手里,尤其显庆年间以后,更是如此,以至与高宗并称“二圣”,与皇帝无异。

  武则天专权日久,必然会从多方面产生问题。一是她自己一反过去卑躬屈膝的常态,作威作福起来;二是高宗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常常觉得很愤怒。在这种情况下,高宗授意宰相上官仪起草诏书,要把武则天废为庶人,上官仪也正想如此,就欣然从命。

  武则天安插在上官仪身边的暗探见事不好,急忙跑去告诉武则天,武则天当即跑到高宗那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居然说服了高宗,使高宗觉得武则天之作为情有可原。高宗心一软,就说自己本无此意,是宰相上官仪先提出来的。于是,武则天就使人诬告上官仪与过去的太子李忠一起谋反,上官仪、上官庭芝父子被处死,上官仪的妻子及女儿上官婉儿被没入宫廷为奴。李忠被赐死于黔州。

  从此以后,高宗更加依靠武则天,每当上朝,武则天总是垂帘听政,黜陟、生杀之权皆归中宫,天子唐高宗只做了武则天的应声虫而已。

  唐高宗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八月,“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至此,长达十几年的皇后—太子权位之争以武则天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场胜利,决不仅仅是武则天一人的胜利,也代表了一定的历史性转折,因为代表寒门庶族地主的政治力量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武则天充分显示了她的政治家的气魄,在称“天后”后的四个月,她即以皇后的身份向高宗提出了十二条政治建议,史称“建言十二事”。这十二项内容,是武则天经过对唐代社会长期的观察和仔细的研究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的,其中包括: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哀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终告身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为了从观念上彻底打击旧的门阀士族,也多少有泄愤的目的,武则天另修《姓氏录》,以取代太宗时期修的《氏族志》。《氏族志》不载武氏宗族,武则天受尽了气,这次,她另修《姓氏录》,把皇后的家族列为第一,按当时官品的高下分为九等,凡五品以上的官员皆可入录,升入士流。这样,大批出身于寒门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蜂拥而来,确实给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生气,这对促进当时社会的发展,确有好处。而那些关陇门阀士族的余孽们,完全丧失了凭祖先留下的族望而升官的政治优势。他们当然极为不满,讽刺《姓氏录》是赏军功的“勋格”,根本不是贵族志。但武则天不管这一套,她用行政的方式强行收回《氏族志》,推行《姓氏录》,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高宗疾病缠身,随着年龄的增长,病势越来越重,他曾经想把皇位传给太子李弘。太子李弘“仁孝谦谨,上甚爱之”,又加上“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颇有政治才能,因此,高宗对他甚为看重。但武则天却不喜欢他,有一次,李弘发现宫中幽闭着萧淑妃生的两位年逾三十的姊姊,就奏请让她们出嫁,引起了武则天的不满,还有几次也违忤了武则天的心意,使之失宠于母亲。其实,这是次要的,关键是李弘势必与武则天争权。于是武则天用毐酒药死了亲生儿子李弘,李弘死时七窍流血,很像他的肺疾发作。

死后,立武则天的次子李贤为太子。经李弘之死的打击,高宗病势更加沉重,头晕目眩不能视事,就想让位于太子,但武则天坚决反对,高宗只得打算让位于皇后。过了几年,高宗还是想让李贤监国,而李贤并不愿听武则天的话,于是,武则天就以李贤“颇好声色”为由,把他废为庶人,押至京师幽禁起来。继而立三子李显为太子。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高宗临终遗诏说:“军国大事有不《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卷并序

  决者,兼取天后进止。”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分临朝称制。一次,中宗想让岳父韦玄贞为宰相,并授给乳母的儿子一个五品官,宰相裴炎觉得不妥,跟中宗争执起来,中宗年轻气盛,发怒说:“我就是把天下交给韦玄贞,又有什么?”裴炎感到很害怕,就跑去告诉了武则天,为了防患于未然,武则天下诏“废中宗为庐陵王,扶下殿”,改由其四子北豫王李旦为睿宗,但睿宗住在另一个地方,不得参预政事。同时,武则天又派人逼死了废太子即次子李贤。清除了一切阻碍势力,武则天做好了登基称帝的准备工作,李唐宗室知道武则天称帝必然要除尽李氏宗族,所以十分害怕,人人自危,不断有人起义。

  在武则天临朝称制后的第七个月,扬州发生了徐敬业叛乱,朝中宰相裴炎也与之相勾结,可谓内忧外困。但武则天临危不乱,她先不失时机地斩除了裴炎、程务挺等人,以除肘腋之患,又急调三十万大军,在不到五十天的时间里平定了徐敬业之乱。武则天在平定叛乱后对内臣叛变十分恼火,她严厉训诫群臣说:“我待奉先帝二十多年,为天下操劳忧虑可谓至忠至勤!各位公卿的富贵,都是我给你们的;天下安定,百姓康乐,也是我促成的。等到先帝去世,把天下托付于我,我不爱惜自己而爱惜百姓。现在叛乱的人,都是出酷吏行刑图

  自将相,你们为什么这样忘恩负义呢?在你们这些元老重臣之中,倔强难制有超过裴炎的吗?纠结亡命之徒率众征战有超过徐敬业的吗?在握兵的宿将之中,攻占必胜有超过程务挺的吗?这三个人,都是素有威望的,我还是把他们杀了。你们当中,如果有人在能力上超过这三人,想反叛就试一试。如果自认为超不过,那就洗心革面,好好地待奉我,不要再乱说乱动,贻笑天下了!”

  唐武宗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看到武则天登基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就暗地里派人在一块白石上凿上“圣母临人,永圣帝业”的字样,并使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献之,谎称获之于洛水。武则天闻讯大喜,当即下诏把这块石头称之为“宝石图”,并准备于当年五月选择吉日,亲临洛水拜受宝石。武则天把献图有功的唐同泰提拔为游击将军,让他参预办理此事。
  李唐宗室众人十分清楚,武则天已是实际上的皇帝了,至于名义上的登基改号,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李唐宗室所面临的,却是一场灭顶之灾。出于自我保全,他们纷纷起兵。

  首先,李唐宗室以“迎还中宗”、“救拔睿宗”为旗号号召众人,但因范阳王李霭出首,密谋败露。仓促之间,韩王李元嘉首先起兵,继而琅琊王李冲在博州起兵,越王李员在豫州起兵,霍王李元轨在青州起兵,鲁王李灵夔在邢州起兵。但这时国家较为安定,人民不愿为一家一姓的名利再去生什么内乱,于是,李氏诸王的军队皆无斗志,武则天的兵马一到,不是开城投降,就是纷纷逃走,根本不堪一击。在很短的时间内,李氏诸王的叛乱就被武则天轻而易举地镇压下去了。

  李氏诸王的这次失败也说明,关陇贵族门阀在社会上也逐渐丧失了人心。因为一百多年以来,这些门阀士族在大众中很有影响,很有号召力,李渊起兵后人心迅速归附,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唐朝社会安定发展了几十年以后,庶族地主的力量兴起,逐渐取代了门阀士族的影响,人们开始不愿为一家一姓效力,开始考虑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进步。而李氏贵族集团历代以武力为胜,如今其子孙也失去了祖先的雄威,看来,门阀士族的衰落已是无法挽回的了。

  在镇压了这次叛乱以后,武则天决心清除敌对势力。她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鼓励告密;二是严刑逼供;三是任用酷吏。武则天把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酷吏提拔上来,专门进行“肃反”。他们秘密观察李氏宗族中王公大臣的行迹,一有可乘之机,他们立即加以逮捕,酷刑逼供,诬其谋反。武则天在朝堂之上设立了一个铜制的告密箱,专门用来接受告密的文书。并明确规定,任何官员不得过问此事,凡是告密的人,不论职位高低,哪怕是农夫樵子,也一律按五品官员的标准供应食宿。更妙的一条是,如果告密有功,那就破格封官;如果告密失实,也绝不加以追究。如此以来,“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酷吏编写《告密罗织经》,教授门徒,以便罗织罪名害人,并创制出“方梁压髁”、“猕猴钻火”、“驴驹拔橛”、“凤凰亮翅”等酷刑和“求即死”、“死猪愁”、“定百脉”等刑具。这样,这三个酷吏每个人都杀了数千人,其中尤以来俊臣为最,所破获的“罪犯”就连及千余家。在这次运动中,大臣被杀者数百家,李唐宗室被杀者达数百人,刺史以下官吏被杀者更是不计其数。武则天的这种十分过火的恐怖政策,造成了无数人的屈死。

  当然,按武则天的想法,杀尽了李唐宗室,又使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道路以目”,确实是无人敢于造反了。

  至此,武则天的第三步计划其实已完全实现,至于做皇帝的名号,只是一个手续问题。

  公元690年七月,东魏国寺里的僧人写了几卷经书,书中说武则天乃是弥勒佛投胎转世,应该代替唐朝作阎浮提主(即东方之主)。不久,侍御史傅游艺率领关中的百姓九百多人来到长安的宫门外,上表请求把大唐的国号改为周,武则天假装推辞,没有应允,但升了傅游艺的官,把他提拔为给事中。不久,朝中百官及宗室、远近百姓,四方边远地区的酋长以及沙门、道士一共六万多人,组成了一支极其庞大的请愿队伍,重复傅游艺的请求。


    武则天见“民意不可违”,只有顺从,于是,在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宣布改唐为周,立称号为“圣神皇帝”。她身穿皇帝服饰,光彩奕奕,在洛阳登上了大周皇帝的宝座。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就此正式诞生。

  武则天称皇以后,也并不是万事顺利的。首先,她必须解决两个矛盾,一是她同李唐宗室争夺地位的矛盾;一是因滥杀而造成的她与大臣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延,她与李氏的矛盾逐渐淡化下来,重要的是要解决与大臣之间的矛盾。而那批酷吏,可就成了替罪羊。武则天禁锢了当年滥告滥杀的二十七名酷吏,处决了来俊臣等人,使矛盾渐渐缓和下来。应当说,武则天晚年时期的政治气氛还是比较宽松自由的,她的统治也应当是稳固的。

  但新的危机又出现了。武则天虽与群臣在表面上维持着良好的君臣关系,但当年滥杀所造成的阴影始终无法彻底驱除,因此,她的晚年应当说是很孤独的。在这种心态下,她求助于自己的男宠,先是僧怀义(冯小宝)和御医沈南璆,后逐渐不太满意。在这时候,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把年轻貌美又精通音律的张宗昌推荐给了母亲,武则天一见之下,十分宠爱,不久,张宗昌又把滒滒张易之拉了进来,于是,两兄弟就代替了前面的两人,成为武则天的又一代男宠。由于武则天在私生活上很需要他们,又在政治上倚靠他们,所以,他们两人的权势越来越大,以致连武三思、武承嗣这样权贵,也都争相趋奉他们,称张易之为“五郎”、张宗昌为“六郎”。

 
  政变的目的起初并非为了推翻武则天,仅是为了杀掉张氏兄弟。宰相张柬之等五位朝廷的重要人物,联络羽林军将领以及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一大群势力,乘武则天卧病不起之机,攻占了玄武门,突入宫中,在武则天的迎仙宫搜出张易之、张宗昌,就地处死,完全控制了武则天。事情既已至此,就顺便把武则天请下皇位,迎立中宗。政变的第二天,武则天下《命皇太子监国制》,第三天,武则天宣布传位太子,第四天中宗宣布复位,武周政权即告结束。

  公元705年十一月,八十二岁的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愤恨而没。死前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第二年,其子唐中宗不顾众人的强烈反对,为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护灵柩回长安,与唐高宗合葬乾陵。

  武则天称帝十五年,前后专政近五十年,在她掌握政权期间,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相当的贡献。她首先重视发展农业,推行均田制,抑制豪强和土地兼并,奖励垦荒,做得很有成效。在她统治期间,全国人口由三百八十万户增长到六百一十五万户。其次是发展科举制度,并亲自主持考试,选拔了一大批庶族地主出身的优秀人才,并开“武举”科,选拔有军事才能的人。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间,共取进士二百零五人,而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的五十五年间,取进士一千多人。她还极其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倡导编纂了许多文化典籍。她还重视加强边防,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周边关系,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防、发展商业等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然,武则天晚年生活靡费很大,让她的侄子武三思及男宠张氏兄弟把持朝政也造成了政治的混乱,尤其是她纵容女儿太平公主争权夺利,做了许多坏事。另外,她任用酷吏,大杀宗室大臣,李唐宗室近支被杀尽,除自己的亲生儿子李显、李旦以外,唐高祖、太宗、高宗的子孙被全部诛除。十四年间的五十八个宰相,被杀被贬各有二十一人,占百分之七十二以上。武则天终于落下了一个“千古忍人”的恶名。无论如何,武则天还是像一颗流星划过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苍穹,闪烁着夺目的光辉,引发着后人无限的思考。她所有的意义,就在于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

  的确,她想把李唐王朝变为武周王朝的企图是失败了,后人谈起武周时期,只是把它当做唐朝的一个小插曲,或是唐朝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本不把它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朝代,更何况武则天临死之前,还政于李氏,仿佛本来就是李家的政权,自己只是代为管理一段时期而已,连自己都不承认有独立的皇帝资格。

  当然,武则天更没有把中国变为一个“女儿国”,没有把中国的男皇制改为女皇制,尽管她不服,尽管她采取了许多畸形的手段进行抗争,她还是失败了。她所争取到的最大的荣誉是能与高宗合葬,这或许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她有着同皇帝平等的女皇地位,但要想压倒男皇,那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然而,已经够了,武则天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皇帝宝座上,给门阀士族势力以毁灭性的一击,使这块板结的土壤开始松动;也给黑沉沉的男人世界以沉重的一击,使中国的男人们终于被迫正眼看看女人;也重重地当众打了中国宗法观念一记耳光,让中国男人从此不敢忘记中国女人的威力。

武则天女皇养颜美容之谜

  1)从太宗妃子到高宗皇后

  武则天是并州文水(山西文水县)人,14岁的时候以美貌召入唐太宗后宫,立为较低级的才人,因其狐媚美丽,赐号武媚。她的独特性格,并不太吸引武勇过人的唐太宗,却令唐太宗的儿子李治着迷。

  52岁的唐太宗去世以后,他的后宫嫔妃统统进入皇室寺院感业寺为尼。

  李治即皇帝位,为唐高宗。不久,22岁的李治将26岁的父亲的妃子武媚纳入自己的宫中,宠爱有加,册为昭仪。从此以后,武媚青云直上:先后为李治生下了四子一女;32岁时,入主皇后宝座,苦心经营数十年;65岁之时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在中国帝王后妃之林中,是长寿者之一,活了82岁。

  2)养颜三宝

  她喜欢用少女的口水润发,古稀之年,她的头发依旧黑亮润滑,富于光泽。

  她讲究美食,注重饮品,她在花甲之年以后,皮肤依然白晰红润,很有弹性。

  她是一位感情细腻、情感丰富的女人,她写的《如意娘》一诗,把女人肝肠寸断、愁肠百结的情怀,描写得淋漓尽致,没有人能相信这是出自一位铁血心肠的女皇之手: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内心丰富的武则天,身为女皇,她不可能随时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她将自己的这份孤独、浪漫,转向风流、倜傥的文人学士。她与才子们交往,收获了权力,收获了爱情,充分享受了作为女人来说很幸福的一生,她的眼睛因才子们而明亮,她的头发充满了性感的光泽,她的身体散发着令文士们痴情的芬芳,因此她 每天都是那样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她一生喜爱才子俊男,在她年轻之时帮助她起家的北门学士,就是一批才华横溢的文学之士——元万顷、范履冰、苗神客、卫敬业等。这批智囊团的文学之士,特许从皇宫北门出入宫禁,不经南衙,世称北门学士。

  自称女皇之后,武则天改洛阳为神都,纵情享乐。有一天,朝会结束,她命群臣:赋诗一首,谁的最先、最好,赏赐锦袍。左史东方虬一挥而就,武则天非常高兴,立即赏赐宫内精制的锦袍。但还没等东方虬谢恩,才子宋之问的诗就呈上了。女皇看了,眉开眼笑,赞不绝口,并送给大臣传阅。宋之问写道:

  三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君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众大臣见女皇高兴,纷纷称赞。武则天命人夺过锦袍,赏赐给宋之问。

  大臣们都知道,宋之问是女皇的男宠,女皇对他的才气和相貌,都是赞赏有加。但他始终不明白的是,女皇为什么时冷时热,若即若离?苦恼不已的宋之问特地写情诗一首,送给心仪的女皇:

  明河可洁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还将织女支机石,更访成都卖卜人。

  女皇最早宠爱的男人,是伟岸淫毐的狂人冯小宝——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之夫薛绍,以父亲之礼事奉他,朝野王公大臣更是人人对他毕恭毕敬。后来,武则天宠爱御医沈南等,冯小宝大怒,火烧明堂。武则天命健妇捆绑他,命壮士将他扑杀。

  大臣们都知道女皇好美色,纷纷献俊儿邀宠。

  负责御膳的尚食奉御官柳模,特地将自己的美貌儿子柳良宾推荐给女皇,说他皮肤白,美须眉,相貌英伟。许多大臣更是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自我推荐。

  晚年的女皇,对于美色之喜好依然不减,80高龄的女人,宠爱着20多岁的美貌青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日夜不离左右地侍候。她特地为他们设立控鹤府,授予他们位居三品的府监高官之职。大臣们对他们兄弟又嫉妒又痛恨,但表面上个个都恭恭敬敬,称赞他们的美貌面似莲花。

  女皇的这一风流艳闻,诗人特地写诗讥讽:

  镜殿青春秘戏多,玉肌相照影相摩。

  六郎酣战明空笑,队队鸳鸯漾绿波。

  年事已高的女皇,真正成了令人惊叹的妖精:不仅毫无衰老之状,居然容颜不老,皮肤白净,头发乌黑,还长出了新牙!

  如果不是神龙政变,82岁的女皇武则天,还会依旧风流、美丽地生活下去。

  少女津液、美食美酒和文士俊男,是武则天养颜美容之三宝。

解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第一次”

    慈禧用了不少手段才让咸丰帝宠幸身为敌人后代的她。此前的武则天完全可以是她的老师。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两个女人经历何其相似。

  唐太宗李世民喜欢漂亮的女人,他的后宫里美女不计其数。

  十五岁的武则天入宫并没有惹皇上注意,两个多月过去了,她也没有见到皇上。武则

天整日呆在掖庭宫里,跟太监学一些规则、礼仪、用语等方面的知识。而和她一起入宫的徐惠因父亲在朝廷为官,有传言说皇上近日要宠幸她。武则天经过考虑,她就想了个办法:她要和徐惠拜姊女未,通过徐惠接近皇上。

  于是,武则天每天就千方百计讨好徐惠。这徐惠是一个才女,武则天常常以向徐惠请教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到她的房间,这样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了。武则天见时机已成熟,便向徐惠提出拜姊女未之事,徐惠答应了。这天晚上,两人穿戴整齐,来到院子里,燃香结拜,并互立誓言,如果双方谁先被皇上宠幸,谁就提携对方,俩人同时到皇上身边才好,可以互相照应,永远不分离。

  几天后,徐惠果然被皇上宠幸。武则天按捺不住喜悦,事情进展的和她预料的差不多,她为自己下一步谋划着,甚至每个细节、每个对话和动作。几天过去了,徐惠一去杳无音信。武则天并不灰心,她了解徐惠的脾气秉性,知道徐惠不会扔下她的。但是,武则天也积极行动,她托太监给徐惠捎信。

  徐惠没有忘记武则天,皇上赏识她的才华,封她为婕妤,住到别处去了。但她一有机会就向皇上说武则天如何好,说得他心里直痒痒。在皇上的眼里,掖庭宫里的新女人们,仍旧是青涩果物,没有散发出成熟的滋味,所以,他也就不太感兴趣。而徐惠常常夸奖的武则天却让他动起了想见见的欲望。

  几天后,皇上果然召见了武则天。他被武则天的美惊呆了,从此,便倍加宠幸她。

   武则天通过徐惠见到了皇上。

  把男人当目标,看准目标后而暂时达不到,不妨走一条弯路,拐弯抹角;但是,这条弯路要选好,能直通终点。找人替自己说话,自己说百句,不如别人说一句。女人不求立即和男人达到一种水深火热的程度,巧妙地向男人传递你的信息。

  利用男人身边的女人来接近男人,是最好的办法。试想:一个美貌的女人都说好的女人,怎么能让男人按捺得住不动心呢?这是最有效的活广告。当然,利用女人要施手段,摸透她的喜怒哀乐,要比她聪明。男人注重义气,女人注重情意。只要情到意也就不愁了,这时可以随心所欲的利用情来实施意了。

  “曲径通幽”就是这个道理,曲通直,直连曲。

  武则天第一次要陪皇上睡觉。她当然知道,在同辈之间,有许多竞争者。帮她打理的这位老太监也许发觉她对自己的第一次很不安,基于好意,说了些安慰她的话。其中就有徐惠陪皇上的事。

  武则天坦诚的接受了他的好意。可同时,也唤起她不服输的心理,她想一定要超过她们。初更两点,武则天由提着灯笼的太监引导,到当时天子常住的甘露殿。终于能见到皇上了,看着近在咫尺的皇上,武则天的心紧张得快要跳出来了。李世民的动作很粗鲁,完事后,她觉得下身阵阵痛楚,一颗泪珠禁不住滚了出来。

  李世民喜上眉梢,在他的眼里,这眼泪就像稀世珍宝似的,还从来没有人当着他的面哭过。以前,李世民占有的少女不计其数,她们都拼命的忍耐,木偶般的脸上强露出死板的笑。而怀中的武则天却不同,她并不隐藏此时的痛苦,她梨花般娇美的脸颊上泪珠晶莹剔透,闪着妩媚之光,让李世民倍感珍贵,心中非常快慰。

   其实,武则天的哭开始时是情不自禁,当她看到皇上兴奋的样子,决定继续哭下去。喜得皇上爱不释手,他第一次觉得怀中拥有的不是傀儡,而是个活生生的处女。李世民被武则天的眼泪所打动,他亲自给她定号叫武则天媚。

  武则天退出甘露殿时,已接近午夜子时,她由太监背着,回到掖庭宫。她不了解其他宫人的情形,例如徐惠状况。但她本能地知道,自己能使皇上如意,这就足够了,并且已经

   很好的开始了第一次。“从现在开始,武则天媚要努力作战,坚持到底。”武则天躺在床上告诫自己。过去,她认为男女之间的事是梦一般甜蜜的,是神秘的也是神圣的。现在,她明白这件事近乎粗暴,会带给女人厌恶感和痛苦,她十分扫兴。

  此后,不到三天,武则天就又得到皇上宠召,再度侍候皇上。身体的痛苦虽然很深,但精神上的荣耀,受天子专宠而胜过其他佳丽的荣幸,却使武则天看起来更加容光焕发,美艳动人。

  武则天在李世民面前大胆、机智的运用了哭这一招,使她从众多的女人中脱颖而出,勾住李世民的心。

  第一次接触男人,内心难免会有恐慌,陌生的环境里面对陌生的男人,如何调整心态,以己之软,解男人之悍,征服男人,是每个“不甘心”女人要面对的问题。

  第一次,是开始,也是结束;是句号,也是逗号。如何让这第一次继续,才是重要的。第一次与男人做爱是小本买卖,须用心经营,日后才有发展。

  女人用眼泪能系住男人。但是,女人有泪也不要轻弹,喜欢女人流泪的男人,把泪珠当珍珠;不喜欢的会因此而生厌。女人流泪时要看男人的脸,这叫“女为悦己者容”。

毐手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这是从自主性上来说,其他坐过皇帝宝座的小女皇也有,但现在一般的观点都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来看待,因为她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登上皇帝宝座的,不是别人的傀儡。

漫漫皇后路
出身贫寒

公元624年,即唐高祖武德七年的正月二十三,武则天出生在都城长安。他的父亲虽然在唐朝是贵族,但祖先并不显要。武则天的祖籍是现在的山西文水,即当时的并州文水。父亲在隋炀帝时期因为做木材生意,顺应了隋炀帝大兴土木的形势,结果发家致富。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和权贵们有了交往,并得到了一个下级军职。

到了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渊起兵,武则天的父亲以军需官的身份跟随效劳,最后攻克长安后,论功拜为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列入十四名开国功臣行列,从此成为唐朝新权贵。

公元620年,武则天父亲的原夫人病逝,唐高祖便做媒介绍娶了隋朝显贵杨达的女儿,当时已经四十的老姑娘,后来为他生了三个女儿,第二个便是武则天。

有的观点分析说,武则天的毐辣性格和他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她的家族是从父亲开始才升上来的,但是,在当时的舆论中对于他父亲这样的人还是歧视的,从魏晋以来注重门第等级的风气还没有完全改变过来。唐朝的法律就有规定,禁止良民和奴隶身份的人通婚。至于上层,虽然同样是贵族,但由于各自的家世不同,身份地位也有区别。所以,武则天的小时侯也会多少受到这种歧视的影响。等到她做了女皇,对于以前歧视过自己的人就开始了报复。

后来的人们对于武则天的肯定方面,就包括了她对于出身贫寒官员的提拔、重用,逐渐打破了门第的影响。

出身的问题成为武则天倔强、争强性格的来源之一,她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回应那些歧视,等有了权力,打击报复自然少不了,就性格而言,女性的报复比男性有时更狠毐,古语所说的“最狠莫过女人心”虽然有点绝对,但应用在武则天身上恰当无比,简直就是对他说的。

入宫与出家

入宫之前,武则天的生活并不如意。他的少女时期随做官的父亲在四川生活,后来,父亲去世,同父异母兄长对她们母女很刻薄,因此武则天在长安和姊女未、母亲有过一段很艰难的生活。

到了公元636年,即唐太宗贞观十年,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病逝,第二年,太宗听说武则天美貌出众,于是将她召进宫中做了才人,这是级别很低的嫔妃,这时的武则天只有十四岁。不过在封建社会,这个年龄的女子基本上都要出嫁了。

进宫之后,太宗赐给她武媚的称号,所以人们都叫她媚娘。由于他性格倔强,不善于施展女人的温柔手段,所以不受太宗的宠爱。这使得武则天进宫十二年后也没有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称号当然也没有改变、提升。

武则天的机会来自于太宗的儿子李治,即后来的高宗。

在太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便和李治产生了感情,至于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在历史典籍中一般是不记载的,现在一些历史小说的描写有它的合理性,但毕竟是文学的创作,不能全信。

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隐讳的说法是驾崩。按照惯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他们都是皇帝的“东西”,即使皇帝死了,其他任何人也不能动。

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后,并没有安心念佛,而是处心积虑地想出来。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到感业寺里来进香,武则天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她使高宗又回忆起了先前的恋情,武则天的美貌加上旧情,促使高宗不再顾忌佛教教规和礼教的约束,将武则天带回了皇宫。这就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权力的一次极好体现,自己喜欢的事,即使祖先有过训令禁止,也可以找个借口去做。

再入宫得独宠

这次再入宫时,武则天已经是二十八岁的人了,按照一般的理论,这个年龄的女子基本上是徐娘半老,毕竟不比十几岁娇艳的女子了,但武则天的心计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再者,她的美貌也许确实出众,还有高宗对她的感情做基础,久别重逢,更能抓住高宗的心。

武则天这次再入宫也和宫中的斗争有关,当时的王皇后为了和萧淑妃争宠,鼓动高宗接武则天进宫,她还自己做主让武则天先蓄发,然后再入宫。王皇后没有想到自己在引狼入室。入宫后,武则天很感激王皇后的照顾。她对王皇后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周到,这使高宗也很高兴。皇帝和皇后都高兴了,武则天的嫔妃地位也就升到了昭仪,这是正二品的级别。超过了其他八个嫔妃,是九嫔之首,在她的上面,只有皇后和四妃了。

武则天进宫之后,基本上让高宗只宠爱她一人。前后生了四男二女,而高宗总共才有十二个子女。后边的六个都是武则天生的,可见武则天的受宠程度是其他嫔妃无法相比的,这连主张让他进宫的王皇后也没有料到,结果自己也吃了大亏。

武则天的性格决定了她不甘于居人之下,她的目标是皇后。等她的地位稳固之后,便开始有心计地活动了。她在后宫里想方设法笼络太监、宫女,特别是和皇后、萧淑妃关系不好的人,她总要设法接近拉拢,给予一些小恩小惠,让她们注意监视皇后和淑妃的行动。第一步,武则天联合王皇后打击萧淑妃,等高宗把萧淑妃废成庶人后,武则天便开始对皇后下了手。

为皇后残害亲女儿

武则天生下的第二胎是个女孩儿,非常可爱,王皇后也很喜欢,经常去看望,等高宗快来的时候便知趣地先走了。武则天为了皇后之位,利用这种机会对亲生儿下了毐手。

武则天在皇后刚走,将女儿掐死,然后盖好被子,伪装好。高宗来了,假装笑脸相迎。等再看到女儿时,武则天痛苦失声。不知道当时的她是不是有些后悔,虎毐不食子,难道武则天竟连野兽也不如?或许权势真的能让人丧失理智,以致于六亲不认。

武则天正是利用一般的推理来嫁祸皇后的,母亲或者父亲杀死婴儿,这只是在穷困或者走投无路时才有的事情,可爱的女儿,又是公主,谁也不会怀疑是武则天。

高宗也是这样考虑的,所以高宗听说刚才是王皇后来过时,不由大怒,而王皇后也一直没有生育,所以高宗便下决心要废掉她。

实现皇后梦

在封建社会,对于皇后的废与立都是国家大事,必须由大臣们共同商议。这方面的阻力主要来自重臣、国舅长孙无忌。还有宰相褚遂良等大臣也极力反对。

朝廷的大臣们分成了两派,除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以外,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为了在高宗和武则天面前争功邀宠,就站到了长孙无忌的对立面,支持武则天做皇后。高宗把长孙无忌等反对的人召到一起,商量皇后的废立问题。武则天坐在帘子后面监听。长孙无忌极力反对,为王皇后辩解,说她出身高贵,忠厚贤惠,没有什么大过失,不该废皇后之位。而武则天却是出身贫寒,还曾经侍奉过先帝太宗,再立为皇后违背了礼制。

褚遂良也在一旁反对,而且还磕头磕得流血,一气之下提出辞官回家。武则天见了,怒火顿生,大声喊道:“怎么不把这种臣僚乱棍打死!”其他人见状,赶忙替褚遂良求情,性命虽然保住了,但被贬官,去了谭州即现在湖南长沙任都督。

后来,还是开国的功臣李勣给高宗出了个主意,他说皇后的废立是皇上的家务事,没有必要和大臣们商量。同时,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也在朝廷大臣们中间大造舆论,支持武则天。终于,在公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正式下诏书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六天后,即十九日,正式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对王皇后、萧淑妃也没有放过,后来将二人各责打了一百杖,然后残忍地砍去双脚,泡在酒翁里活活折磨死。其报复心和残忍性可见一斑。

为皇位毐杀亲子
修改《姓氏录》武姓成贵族

武则天做了皇后,先要清除仍有威胁的长孙无忌。她指使许敬宗等人,捏造罪名制造朋党案,然后将长孙无忌牵连进去,把他流放外地,后来许敬宗又逼长孙无忌自尽。长孙无忌集团其他的人也被清除,或杀或流放。武则天终于将最大的对手解决了。

武则天念念不忘长孙无忌说她出身贫寒的话,为了提高威望,为以后秉政做准备,他主持将《姓氏录》进行了修改,提高自己武姓的地位。原来在唐太宗时期,曾经修订过《氏族志》,是太宗命高士廉按照官位高低来制订的。但受魏晋以来重视门第风气的影响,在里面也列了很多官职很低的人的姓氏,而且将武姓排除在外。这让武则天一直耿耿于怀。等把长孙无忌驱逐出京城之后,仅仅两个月,许敬宗便马上请示修订新的《姓氏录》。修成之后的《姓氏录》将武姓列为第一等,其他的则按照官职品位的高低顺序来排列。

处死上官仪

高宗因为不满意武则天的专断,就和宰相上官仪商量废掉武则天的皇后,上官仪答应起草诏书。武则天的耳目得知后赶忙报告,武则天赶到后,软硬兼施,说得高宗变了主意,还把责任全推到了上官仪的身上。武则天于是让许敬宗捏造上官仪和已经被废的太子李忠图谋反叛,将上官仪父子处死。高宗的软弱性也是武则天一步步登上女皇宝座的客观原因。

出众的治国方略

武则天虽然心狠手辣,但她也是有些才干的。她曾经上意见书十二条,也就是历史上的“建言十二事”,这里面包括了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广开言路等,基本上是一套较完整的治国方略。后来也被高宗颁布诏书推行。后来高宗之所以将处理政务的权利交给武则天,也是相信她有这方面的能力。

武则天以后之所以能在朝廷施展才干,和她对于庶族出身的官员的重用有很大的关系。科举制度在隋朝隋炀帝时期创立,就是为了打破魏晋时期以来做官都讲出身的恶习以及由此引出的很多弊端。到了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基本定型,新的官员很多是出身微寒的,他们需要最高层重用他们,而武则天就成了他们的总的代言人。一大批的文人学士成为武则天的鼎力助手,武则天利用他们来打击旧的贵族反对势力,巩固自己的权势与地位。

心狠手辣的母亲

作为母亲,武则天的心比一般的人要狠多了,为了自己的权势和皇位,对亲生儿子都不肯放过,

武则天亲生的儿子一共是四个,长子李弘,次子李贤,老三是李显(又叫李哲),老四是李旦(又叫李轮)。第一个有机会继承皇位的是长子,在公元656年,太子李忠被废黜,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立为皇太子。

李弘为人忠厚,而且知道谦虚忍让,高宗和众大臣对他都很满意,在参与朝政的过程中显示出政治才干。随着身体状况的下降,高宗想把皇位传给李弘。

但武则天却不愿意让儿子来侵夺自己已经习惯的政治权力,而且儿子一旦即位,自己的权力梦特别是女皇梦就肯定要破灭了。况且,儿子对自己也不是那么听话,于是,在权力和亲情之间武则天狠心地选择了前者,在公元675年,即上元二年,武则天用毐药将年仅二十四岁的儿子李弘毐死。

李弘死后,高宗由于精神受到刺激,加上原来的头疼病,觉得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再操劳国家大事了,就想把皇位让给武则天。但是,由于大臣们极力反对,武则天没能如愿,但这对于武则天却是个极大的刺激与鼓励。

在滒滒李弘死后一个月,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他和滒滒李弘一样,也很聪明,在高宗让他处理政务过程中也显示出过人的能力,加上宰相们的辅佐,武则天又感到了权力将要离她而去了。所以,武则天指使人诬告太子贪恋女色,想早日夺取皇位,公元680年的八月,李贤被废掉太子身份,贬为庶人。后来又被迫迁到巴州。到了公元684年的时候,在武则天废除中宗李显后的第三天,武则天就派人到巴州将李贤杀死,同时,许多人被牵连被杀。

在李贤被废掉太子的第二天,三儿子李显被立为太子。公元683年,高宗病死,立下遗嘱让太子即位,但国家大事还要听从武则天的意见,这成了武则天日后专权乃至成为女皇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李显即位后就是唐中宗,他尊母亲武则天为皇太后,李显比他的滒滒要软弱很多,所以他的即位在开始的时候才被母亲所接受。

但中宗也没有将宝座坐热,就被母亲赶了下去,当时即位还不到两个月。中宗即位后,就没有把母亲放在眼里,低估了母亲的力量。他想让岳父韦玄贞做宰相,但是父亲高宗临死时立的顾命宰相裴炎不同意,中宗便不可一世地说:“我就是把天下都给了他,又能怎么样?”裴炎便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立刻召集大臣们到了乾元殿,将中宗废为庐陵王,幽禁在深宫之中。幽禁中宗后,武则天把最后一个儿子李旦推上了皇位,这就是唐朝的睿宗。

如愿做女皇
为做女皇做准备

武则天首先将东都洛阳改为神都,准备将来做都城用。他还把唐朝文武百官的名称进行了变动:尚书省改成文昌台,左右仆射改为左、右丞相,门下省改为鸾台,侍中改为纳言,中书省改为凤阁,这明显地是体现了女性特征,所以原来的宰相名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改成了“同凤阁鸾台三品”。尚书省下属的六部也改了名称:吏部改成天官,户部成了地官,礼部是春官,兵部是夏官,刑部是秋官,工部是冬官。御史台分成了左肃政和右肃政两台,由左台负责监察朝廷,右台负责纠察地方郡县。

平定徐敬业

武则天的这些为以后做女皇做的准备活动,被一些大臣识破,遭到了他们的激烈反对。在公元684年的九月,原来被武则天贬出京城的徐敬业开始起兵反抗。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十多天便召集了十万兵马,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专门写了《讨武曌檄》,据说武则天看了之后,并没有生气,而是感叹这样的人才没有为她所用,可见,武则天在用人上还是用些气量的,也很爱惜人才。

武则天连忙调动了三十万兵马迎战,让李孝逸领兵平叛。徐敬业不久便连遭失败,他和骆宾王先后被部将杀死,只有四十天的时间,徐敬业的叛乱便被平定了,武则天终于度过了这次大的政治危机。

重组宰相班子

在平定徐敬业的叛乱之后,武则天又对宰相班子进行了调整,因为原来的宰相裴炎在这次危机中不但不帮助武则天对付徐敬业,还以此要求武则天还政睿宗,结果被武则天处死。然后,武则天将其他几个宰相罢免,补韦方质、武承嗣、韦思谦为宰相。以后的两年内,武则天对宰相班子进行了频繁的调整,主要上建立效忠于自己的执政亲信。

改年号、造舆论

为了给做女皇铺路,武则天在舆论方面利用迷信等手段来为自己树立威信。比如他的侄子武承嗣派人送一块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白石头,慌称是来自于洛水。武则天很高兴,还改了年号“永昌”。后来武则天总共改过十八次年号,有时一年就改三次之多。武则天还接受了睿宗和群臣上的尊号“圣母神皇”,这在历史上没有先例,原来的皇帝只有在死后才有,武则天打破了这个惯例。

武则天为做女皇做的这些准备,遭到了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李元嘉的反抗,但不久就被武则天平定了。从此,再没有人对武则天的权势提出过挑战。

实现女皇梦

公元690年的重阳节,即九月九日,年近古稀的武则天改元天授,正式建立了大周王朝,自称“圣神皇帝”。同时,将睿宗李旦降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也降为皇太孙。武则天尊周文王姬发为始祖文皇帝,尊父亲为孝明高皇帝,侄子武承嗣等人也有封赏。

男宠薛怀义

武则天做女皇本身就是对封建礼制的破坏,在纳男宠方面他也让后来的卫道士们耿耿于怀。比较有名的是薛怀义。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是现在的陕西雩县人,自幼闯荡江湖,身体健壮、长相英俊。他被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发现后,献给了守寡多年的母亲。三十出头的薛怀义深得武则天的宠爱。为了让他便于经常来往,太平公主又献计,把他变成和尚,主持白马寺。还赐姓薛,改名怀义。

薛怀义对于武则天做女皇起了很大的作用,主要是和其他的僧人合写了《大云经》,书中说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应该代替唐朝成为新天子,在佛教理论方面提供了依据。

除了薛怀义,武则天的男宠还有她的御医,薛怀义被冷淡后,一怒之下就放火烧了自己亲自督建的万象神宫,即明堂。武则天没有听从大臣们的意见严惩他,但他此后越发骄横,最终被武则天派人杀死。

酷吏政治巩固权位
告密的铜匦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打击异己,武则天采纳侍御史鱼承晔儿子鱼保家的建议,在朝堂上设铜匦,接受全国的告密信。

铜匦共有四个,分别涂上了青、丹、白、黑四种颜色,分列于朝堂之上。其中的青匦叫做“招恩”,放在东面,丹匦称“招谏”,放在南面,白匦放在西边,叫“神匦”,黑匦放在北边,叫“通玄”。然后派专人负责受理全国的告密文书。

武则天还下令全国,对于进京告密的人,沿途各地州县必须给予照顾,按照五品官待遇接待。对于告密的人,不分等级,一律接见,如果属实还给予奖励,即使不真也不加追究。通过这个途径,武则天得到了一批酷吏,最有名的是周兴、来俊臣。后来中宗处理这些酷吏时列举了二十七名。

酷吏们为了打击李氏皇族,发明了很多的酷刑。武则天利用他们,但并不完全信任他们,也没有重用。等他们的替罪羊的使命完成了,武则天便利用民愤,将他们先后处死,现在著名的成语“请君入瓮”就是说的来俊臣和周兴的事。

酷吏政治前后共有十多年的时间,利用酷吏将反对他的李姓宗室和原来的贵族势力基本扫荡干净。这个过程中,武则天还得到了庶族出身官员的支持。所以,武则天虽然有时表现得很残忍,但他并不是疯狂地屠杀、毫无节制。总之,酷吏政治只是武则天的政治手段之一。



末期清醒立储让位
立太子的矛盾

通过酷吏政治,武则天巩固了自己的权势和皇位,但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她又左右为难。建立周王朝之后,他让侄子们做了宰相和将军,掌握朝政大权,大臣有了功劳也赐给武姓,而不是李姓。她还免掉了武姓的田赋,把自己的故乡文水县改为武兴县,从这些来看,武则天是想把皇位传给武姓的侄子。这促使他的侄子武承嗣等人公开地对李旦的皇储地位提出了挑战。

在公元693年,武则天在万象神宫即明堂里举行了祭典大礼,这次武则天出乎意料地让侄子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而正式的皇储李旦却被冷落到了一边,非常尴尬。武则天的行动无疑是对侄子们的公开鼓励。

但是,武则天的意愿遭到了宰相狄仁杰等人的激烈反对,这让武则天矛盾至极。如果把侄子立为皇储,虽然可以保住大周政权,但以后的即位人绝对不会把她供奉到祖庙里去的,因为她是武氏家族出嫁的女人,这在封建社会等于是外人了。如果立自己的儿子做皇储,将来继承皇位,他可以顺利成章地包住皇后的正统地位,和丈夫高宗一起享受儿孙们时代的供奉。但是,这样又要回到他已经打破的旧传统中去。

再用亲子血浓于水

武则天的矛盾最后还是聪明的狄仁杰给他解开了。这天,已经七十四岁的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朕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只大鹦鹉的两个翅膀折断了。爱卿看是什么征兆啊?”狄仁杰抓住这个绝佳的时机对武则天说:“陛下姓武,那鹦鹉便是陛下了。两个翅膀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如果陛下再次起用两位爱子,两个翅膀就会重新好起来的。”

同时,宰相吉顼也在努力。他对武则天当时的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俩说,你们俩因为受武则天的宠爱,蔑视群臣,被众大臣们嫉恨,如果要保住性命,现在只有为立储君出力,日后还能够将功赎罪。你们要利用自己接近武则天的有利条件,劝说她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张氏兄弟听了吉顼的话,对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起了关键作用。

到公元698年,武则天将李显秘密接回了京城洛阳,当时的太子李旦聪明地请求退出,让母亲立滒滒为太子。这让武承嗣极为气恼,因为他的继承权完全被剥夺了,不久武承嗣便气闷而死。

为了避免在自己死后侄子和儿子们相互残杀,武则天还处心积虑地把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武姓的侄子们召集到了明堂,然后祭告天地,立下了铁券,把铁券收藏在史馆,以为佐证。从此以后,到武则天去世,终于有了较长的一段安定的日子。

最后的男宠张氏兄弟

张氏兄弟即张易之和张昌宗,都是中山安国即现在的河北安国人,祖上曾在贞观末年做过宰相,也是名门出身。武则天的晚年岁月得益于张氏兄弟的悉心照料,因此武则天对张氏兄弟恩宠有加。

在薛怀义被杀只有,姓沈的一个御医成了武则天的男宠,但过了中年的御医难以满足武则天的性要求,武则天寂寞烦闷,脾气很坏,经常责骂身边的侍女。太平公主很了解母亲,便将英俊少年张昌宗献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很满意,张昌宗又把滒滒张易之介绍近来,一同侍奉武则天。在武则天的宠爱下,兄弟俩的权势急剧膨胀,连武氏兄弟也巴结他们。后来又在武则天的支持下开始干预朝政,这使很多大臣心里惶恐不安。宰相张柬之看准时机发动了政变。

张柬之兵变复唐

公元704年年末,武则天病倒在床上,几个月也不召见宰相,只有张氏兄弟俩侍奉左右,左右朝政大事,这使大臣们六神无主。宰相张柬之经过周密部署,在705年的正月里发动了兵变,把张氏兄弟杀死,迫使病中的武则天让位,由中宗复位,重建唐朝。

临终时的宽容与清醒

正月二十五这天,武则天不情愿地离开了他做了十五年女皇的宫殿,搬到了洛阳宫城西南的上阳宫。中宗给她上了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但没有了帝位的武则天心情很坏,精神的支柱没有了,本来就年老的身体很快垮了下来,在705年的十一月初二,八十二虚岁的武则天死于上阳宫的仙居殿。临终时她异常清醒,立下了遗嘱,包括去掉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葬在乾陵,和高宗合葬。只许为她立碑,不许立传,这就上武则天无字碑的来历。还有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以及褚遂良等人的家属。其他被酷吏迫害的人早在他被迫下台前已经赦免。706年的正月,武则天的灵柩运回了长安,和高宗合葬在乾陵。

武则天死后,她的谥号变过几次,但儿孙们的尊敬态度没有变。睿宗第二次即位后,改称为“天后”,后来又先后改为“大圣天后”,尊为“天后皇帝”,改为“圣后”。唐玄宗即位后,改为“则天皇后”,比较客观。到了749年,最后把武则天的谥号定为“则天顺圣皇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