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家村小桥流水新村聚居点一角

进行外墙统一打造后的余家村农房
作为雨城区参评“雅安市十大最美乡村”评选的南郊乡余家村,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得天独厚。
“望山、见水、忆乡愁”是余家村打造田园式美丽乡村的最终目标。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总体要求,结合成都市援建“一桥、一路、一产业、一新村、一整治”项目实施,余家村村“两委”把握优势,明确目标,努力打造灾后幸福美丽新村。
区位优越 山清水秀
余家村位于周公山脚下,雅安到沙坪公路的东面,距市区仅2.5公里。由铁索桥连接雅沙路主干道,并通向相邻的狮子村、坪石村,亦可直达城区。
山清水秀、自然风光秀美的余家村,郁郁葱葱的竹林成片相连,干净平坦的水泥路直达农家,基础设施条件相对完善。此外,该村位于雨城区南北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南线的重要节点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让余家村成为了距离雨城区较近的乡村旅游休闲胜地,雨城区第一家农家乐——“小桥流水”农家乐就位于该村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吊桥旁。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成都市对口援建余家村“一桥、一路、一产业、一新村、一整治”项目。结合援建项目的整体实施,余家村村支“两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土地流转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一年时间将余家村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乡村情趣,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农旅结合 产村相融
基础设施完善,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去年,长226米、宽7.5米的余家大桥建成,彻底改变了该村仅有吊桥通行的现状。还修建了一条长2600米、宽4.5米的外联道路,改善了余家村小桥流水新村聚居点现有的交通状况,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坚持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按照“低楼层、紧凑型、地域风、微田园”的打造目标,青瓦、白墙,朴素淡雅的余家村小桥流水新村聚居点现已基本成形。同时,该村还对聚居点附近302户农房风貌进行集中整治,配套水电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制定“1+25”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使新村及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生产条件、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通过引进龙头企业,草莓、蓝莓等优势农业产业已经在余家村扎根生长,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活力。有活力、有动力,因地制宜,余家村大力实施游客中心、停车场、星级厕所、标识标牌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村民发展旅游服务业,兴办生态农家乐,出售生态农特产品,坚持走乡村度假旅游发展之路,有效地促进了农旅结合,产村相融。
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