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二胎,先保证?

 nizijun 2015-01-31

  单独二胎放开后,不少已有“大宝”的年轻夫妻,开始考虑生个二宝。但这“二宝”真不是想生就能生。近日,网友“滴答”在网上晒出自己和老公写的《保证书》,向女儿保证,永远第一喜欢“大宝”,这才得到了“大宝”的允许。此前,还有孩子以自杀逼父母放弃二胎的新闻。由此看来,生不生二胎是个问题,但“二胎保证书”背后暴露出的孩子的教育更是问题。

  准备说

  生还是不生,不是一个问题

  国家卫计委宣布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已一年。近日,国家卫计委确认,这一政策逐步放开以来,全国共有约70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二胎申请,与此前官方提出的每年约200万对夫妻提交申请的预期差距较大。

  想想也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实行单独二胎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好处多多。可是,对单个家庭来说,却远没有那么简单。养育孩子不断上涨的经济压力,加上社会观念的变化,年轻夫妻更加重视自我价值和生活质量,也使得人们在选择养育两个孩子时,无疑会更加慎重。

  生还是不生,对一般家庭来说,确实是个问题。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了,除了经济上能否负担之外,还有精力能否顾得过来,生活质量会否受到影响等诸多因素,至于大宝的反对,可能之前还并未引起许多计划生二胎家庭的重视。

  可以说,横亘在生二胎家庭面前的难题很多,关键要做足准备,才能见招拆招,一一化解。有经济压力者,如果不愿意降低育儿标准,肯定是自寻烦恼,还是量力而为,算好经济账,在生育前做好准备;如果正值事业上升期,也许生二胎的时机就要重新考量了,毕竟多一个孩子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要考虑有没有足够的帮手;如果家里真有逼父母写保证书的大宝,就需要做好疏导和教育工作了。

  大宝的焦虑可以理解,关键看父母怎么化解。其实生二胎也是一个对大宝进行家庭和爱的教育的良好机会,可以让一直独占家中资源和话语权的孩子明白亲情和分享的含义。

  当然,如果这些问题你都解决不了,还是不要纠结了的好,独生子女也有独生子女的好处。事实上,在没有计生政策约束的美欧等国,独生子女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欢迎。英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过去十年增长12%。目前英国独生子女家庭比例为47%,有专家预计,到2022年超半数英国家庭选择一个孩。德国当代不少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普遍认为,一个孩子的家庭丝毫不逊色于两个孩子的家庭,甚至独生子女在许多方面要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更有优势。因为,独生子女从小得到足够多的关注,不仅更自信,而且他们从小在家里拥有话语权,喜欢讨论和发言,进入职场后,也常常担任领导职务。

  可见,单独二孩,生还是不生,其实不是问题,关键是你准备好了吗?

  (乐水)

  教育说

  “小皇帝”式教育,何时休?

  如果二胎保证书只是个段子,估计不少人看完后会莞尔一笑,当意识它是个活生生的案例时,很多问题就不能“一笑而过”了。联想到前不久的13岁女孩自杀逼父母放弃二胎,心里不觉有些发毛。须强调,这些比较极端的行为肯定都是小概率的偶然事件,但从中却可看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多少出了点问题。

  一个13岁的孩子,肯定不能理解“母亲含泪终止妊娠”的痛楚,如同这则新闻中女儿不可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一样。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很多家庭“再要一个”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老大找个伴儿,缓解独生子女成长“无人陪伴”的焦虑。可父母的良苦用心,换来的竟是孩子以死相逼、写保证书式的回应,此等黑色幽默的背后,站着一个失败的下一代教育。

  小孩子心智尚未发育完全,是非对错傻傻分不清,做出点“毁三观”的事儿,多少可以理解。但大人们的教育方式恐怕有必要集体反思一下:为何再生一个会让“老大”如此生气?生气嘛,哭个鼻子也就罢了,孩子为何动辄用逼父母写保证书、逃学、离家出走、割腕甚至是跳楼等极端方式?

  说直白点,都是大人们给“惯”的。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很多家庭对小孩万般宠爱,事事顺其心,时时如其意,小孩子稍有不爽,大人们万般赔不是,孩子爽或不爽成了大人们做事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真正的价值准则、对错标准被抛到了九霄云外。长此以往,“小皇帝”“小公主”一个接一个出现,“亮瞎眼”的事情也一起接一起发生。

  更糟糕的是,这种“任性”的娇宠溺爱也延续到了学校。由于家家只有一个孩子,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去学校时,也是千交代万嘱咐,当小孩子性情走偏、生活学习习惯不良时,教师想纠正也战战兢兢,生怕“惹毛”了家长。当前有些老师不知道如何去纠偏,在“大宝”们如何与弟弟妹妹共处上,学校教育也没好这方面的引导。

  二胎保证书和逼母弃二胎,如此“争宠”“占宠”的情节,本是《甄嬛传》上才有的戏码,绝对不应出现在只有几岁或十几岁的孩子身上;在“永远第一喜欢我家大宝”的保证书后写下“可以”,那份可怕的霸气也不该为孩子拥有。可惜的是,在溺爱式教育漫灌之后,这样的“成果”出现并不出奇,笔者希望,在全社会的一片唏嘘中,“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之类的教育理念能及时得到遏制。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窥见其长大后作风、习惯的窗口,应从小就加强引导培养。父母如果真的爱大宝,应该让他养成好习惯,拥有好品行,懂得包容接纳,而不是任其耍性子、走极端。一味地对“小皇帝”“小格格”娇宠溺爱,真是NO ZUO NO DIE,WHY YOU TRY?

  (唐金凤)

  资源说

  “生得起养不起”呼唤公共资源扩容

  尽管单独二孩已经放开,但“婴儿潮”仍没到来。对于不少家长来说,生不生第二个小孩,不仅是个人意愿问题,还关系到养不养得起的问题。二孩到来,必然给社会资源带来压力。更多的孩子意味着更多的竞争,必然推高有限公共资源的价格。虽然不少专家学者建言政府要及时做好硬件准备,避免“僧多粥少”。然而,教育、医疗、住房等能否及时扩容,不少民众仍心存疑虑,“生得起养不起”是不少家长的心声。

  生一个孩子成本有多高?日前,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一份调研报告称,根据对上海市徐汇区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对于现在被房子、车子、父母养老压得透不过气的青年人,一个健康孩子的成本真有点吃不消,更不用说孩子成长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待成长的过程是漫长的。先不谈精神压力,看看物质压力:孩子还没呱呱落地,备孕、孕期营养、检查费、住院费等纷至沓来,孩子出生后,奶粉、尿片、婴儿车等也是水涨船高。更令人抓狂的是,攀比心理已经在不少父母心中蔚然成风。别人的娃都喝国外奶粉,你还好意思喝着国产的吗?别的娃有高景观、超避震的婴儿车,你的娃怎能屈于简陋的小车内……隐藏在生活细节中的各种攀比,推高了养娃成本,作为父母“亚历山大。

  往后想想更可怕,孩子上学要参加各类早教班、培训班、特长班……光是不菲的学费支出就让人抓狂,更别谈交通成本、时间成本等。而由于目前我国的公共资源相对紧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非常珍贵,能否让自己的孩子“分得一杯羹”是无数家长日夜牵挂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早早到来的忧患意识让家长们抢“学位房”、上重点学校、学舞蹈音乐等,“养娃”之路格外焦灼。

  从管理者的角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一句“生得起养不起”,不仅道出了民众想生而不敢生的无奈,也道出了对公共资源扩容的呼唤。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教育资源实现均衡,优质教育不再遥不可及,附加在房子上的价格也会消失,孩子的医疗有了保障,食品安全不再有问题,奶粉、零食均可以信赖国产,价格也回归理性,如此,再也不会有“生得起养不起”的烦恼,相信会有更多单独家庭选择二胎,我国的人口结构将会更加合理。(陈小雁)

  心声

  一个独生子女的二胎观

  每当我在公车上、地铁里听到熊孩子们嚎啕大哭,上蹿下跳,父母又束手无策的时候,我就会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生孩子?父母问都没问过孩子本人又有什么权利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

  生娃能养儿防老,生二胎又能让大娃不再孤单……这些都对。但是,你们问过大娃意见吗?哪怕要承受被拍砖的风险我也得说说,作为资深独生子女,本身就是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由此说开,家里多一个人,难道不该大家举手投票吗?只有这样,才符合现代人追求的公平公正的原则啊。毕竟,你们生二孩不能问小宝意见,那总可以问问我的意见吧?

  特别是当下一些八零后夫妇,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巨婴,生完大娃完成了人生大任务之后,看到当下有政策支持,就打铁趁热赶紧抓住政策喝头啖汤,计划生二胎。但是,大娃的心理感受有被顾及到呢?打从娘胎出来,大娃就一直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事情,在家庭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而一起成长的同学、伙伴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同样重视隐私、重视个人空间。可一旦弟弟妹妹出生,这一切独立空间都会被另一个突如其来诞生的生命所打破。孩子是最敏感的,她能够感觉到你对她的爱明显不如以前多。尤其是在一些忽略家庭教育、忽视孩子心理活动的家庭内,贸贸然多生个小朋友,分薄了大娃日常所得到的照顾和关怀,很容易让尚处在心智不成熟阶段的大娃受创。对大娃的成长是一个极其不利的过程。

  而且,很多八十后白领事业刚刚起步,人生买第一套房子都是双方父母左拼右凑才攒够首付,生活本来就紧巴巴,生了大娃之后孩子的教育经费、房贷、保险各种费用尚未厘清,就生下二胎,经济压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而孩子生出来后,又要继续疲于奔命赚钱养家,留下大小二娃给四个老人带。

  其实吧,作为大娃始终只有表达权,生还是不生是否尊重大娃,选择权依然在父母手中,只能且行且珍惜。再看看给大娃写保证书的这对父母,其实保证书也不存在法律效力,也许这对父母未必真要给大娃什么实实在在的承诺,这份保证书更像小孩子手中的一颗大白兔奶糖,大人哄哄小孩子,不过是一个玩笑罢了,看客又何必较真。

  (雅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