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潜口民宅(图文)

 昵称18892371 2015-01-31

  “潜口民宅”位于徽州潜口村紫霞峰上,是一座集徽州明代典型建筑的山庄,为明代水香园遗址,只因年代久远,已鲜为人知。国家文物局为了物局抢救保护文物,于1982年决定将分散在歙县各地较典型而又不宜于就地保护的明代古建筑,采取“原拆原建”的方式集中保护。其中有荫秀桥善化亭司谏第等大量古祠堂、民宅、路亭、石牌坊、石拱桥等,这些古建筑经国家文物部门和建设部门的专家、学者多次考察、鉴定,认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建筑史和建筑艺术的珍贵实例。经过周密地调查研究和科学考证,以及慎重要地选址后,历时6年,基本完成了原定的保护项目。在拆迁中,始终坚持“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严格遵照<<文物法>>的规定,做到“整旧如旧,保持原貌”。1988年,国务院公布“潜口民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霞峰下的潜口民宅 

紫霞峰下的潜口民宅  图片:老树

潜口民宅“按照徽州传统的村落建筑平面图原则”,依照当地普遍遵刮起循的“背山面水”的基本格局,借用山林地势高下,傍山取水,采取掘出铲平、垒坝砌筑台基待等营造手法,使村落的总体轮廓与所在地形地貌、山水风光自然和谐。上下左右之间,砌筑台坪、街巷、石阶和石径,门前屋后种植传统花木,民居内陈列明式家具和对联字画,形象地再现了明代徽州民宅的历史文化风貌,内有明、清两代最典型的各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亭、古桥等古建筑群及距今五百多年的古树、古井、古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和建筑学的珍贵实例,被誉为“我国明代民间艺术的活专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著名古建筑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曾叹之日:“观皇宫去北京,看民宅到潜口”。

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题写匾额的潜口民宅明园正门

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题写匾额的潜口民宅明园正门  图片:老树

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国内外新闻单位先后在此拍摄制作专题片及电影、电视剧,如《中华文明五千年》(日本)、《八千里云和月》(台湾)、《无梦到徽州》、《王稼祥》、《血滴子秘史》等,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依山而建的潜口民宅明园

依山而建的潜口民宅明园  图片:老树 

潜口民宅清园全景

后来陆续修建的潜口民宅清园全景    图片:老树 

潜口民宅清园正门

潜口民宅清园正门   图片:老树 

潜口民宅内的方氏宗祠坊

潜口民宅内的方氏宗祠坊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是方氏家族的宗祠牌坊。原位于徽州区罗田村,后为了保护,异地搬迁于此

图片:老树

潜口民宅内的明代古民居内景

潜口民宅内的明代古民居内景,走进潜口民宅,犹如走进五百年前的徽州…… 

图片:老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