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省农业用水现状调查报告

 老狗布鲁丁 2015-02-01

 

浙江省农业用水现状调查报告

1          概述

1.1    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状况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北纬27°12'31°30',东经118°123°之间,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全长约605公里,因江流曲折,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为“浙”。省会杭州市。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全省陆域面积 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全省面积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浙江海域广阔,岛屿星罗棋布。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2000年底全省耕地总面积为1607560公顷(2411.34万亩),人均只有0.516亩。

浙江地形复杂,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山地的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中部以丘陵为主,大小盆地错落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全省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中山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河流众多,主要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等八大水系。

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全年低温、少雨季节。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海洋带来充沛的水汽,空气湿润,是我省高温、强光照季节。春秋两季为东夏季风过度时期,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甚多,冷暖变化亦较大。

本省平均气温在15o~18.0oC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3月~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最丰富,78月盛夏,干旱少雨,唯沿海有台风雨补充,入秋后,9月份有一短暂秋雨期,10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最少,多晴冷天气。


 

1.2    浙江省社会经济条件

浙江省行政区划分设为杭州、宁波、温州等11个地级市,下辖39个县、25个县级市和24个市辖区。据2000年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含外来人口)总数为4676.96万人,其中全省农业人口3506.19万人,占总人口的74.97%,全省人口密度为459/平方公里。2000年底我省耕地2411.34万亩,其中水田1858.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516亩;国内生产总值6030亿元,人均13400元。

浙江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较早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经济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6030亿元,名列全国前茅。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乡镇企业发达、农村工业生机勃勃,是浙江在全国实现工业赶超的主要因素。专业市场、工业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组合成区域特色经济,很好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1.3    浙江省的水资源状况

浙江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24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水资源量仅次于台湾、广东、福建,居全国第四位。但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004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十年一遇的枯水年份,全省水资源总量约为57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238立方米。

浙江省水资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很不平衡,80%的水资源分布在山区,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平原和滨海地区不到20%2、降水及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3、河川源短流急,丰枯相差悬殊;4、水污染日趋严重,全省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主体水域中,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一、二、三类水标准的占74.3%;符号四类标准的占22.6%;其余为五类或劣于五类水质,大部分平原河网地区的江河污染仍在发展,城市饮用水普遍受到威胁。

200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为949.00亿立方米,折回径流深920.3毫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5%,地下水资源量为211.65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196.98亿立方米)为14.6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963.6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60立方米。

1.4      浙江省农业用水现状调查的必要性

1.4.1    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

农业用水是我省用水大户,据粗略估计,其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0%左右,随着我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比例急剧增加,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为保障城镇用水,许多地区不得不把原先以农业灌溉为主的水库水源转向城镇供水。这就要求农业用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通过节水灌溉、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尽可能节约用水量,以缓解日益突出的用水矛盾。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目前的农业用水存在较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

1、   水资源意识的淡薄。绝大多数被调查的农户认为水是天上落下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况且浙江雨量丰沛,不利用也会白白流入大海,不用白不用的思想比较严重;

2、   灌水不科学。灌水的形式大都采用漫灌,水稻田内常流水,山区、丘陵地区“串灌串排”较严重;

3、   用水管理不善。绝大多数水库、灌区大部分没有较好的用水计量装置,对其承担的灌溉区域在某一灌溉期所需水量缺乏较准确的掌握,放水灌溉具有较大的任意性和盲目性;由于硬件原因我省目前还无法进行计量收费,农业用水基本上均按面积(水稻田)收费,管理体制上无法调动农业用水户节约用水的积极性。

1.4.2    农业用水现状调查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农业用水一直是我省用水大户,随着我省粮食市场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农业种植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将大幅减少,其它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大幅度增加,传统农业正向着效益农业逐步转变,农业用水量已发生较大变化。通过对我省农业用水现状的调查,摸清我省农业用水现状、主要作物用水占用比例、农业用水量和作物种植结构的关系等,同时分析其变化趋势;为我省当前正在推广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依据,为农业节水灌溉定额试验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为制定出较准确、符合我省当前实际的灌溉定额提供素材。农业用水调查是开展计划用水、节约用水重要的基础工作。另一方面,随着我省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比例急剧增加,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为保障城镇用水,许多地区不得不把原先以农业灌溉为主的水库水源转向城镇供水,通过对我省农业用水现状的调查,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配置,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浙江省农业用水现状调查实施过程

2.1    浙江省农业用水现状调查方案的设计

2.1.1    调查方案设计原则

由于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涉及国民经济每一个领域,用水状况相当复杂,调查方案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一、考虑区域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水需求的影响;

二、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的不同特点对水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三、确保用水数据采集的可行和可靠;

四、调查的内容要符合现行的法规和相关的规范;

五、重视现状基础调查资料,结合历史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2.1.2    调查方案的拟定

为取得较详尽、真实的资料,保障最终成果的可靠和准确,在水利厅农水处的指导下,我们根据方案设计原则,结合本次调查的具体要求,拟定如下调查实施方案:1、在全省11个地市中确定了21个较有代表性的县市作为本次农业用水调查的对象(具体地点见表2.1),并拟在每个被调查的县市中选1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12个村进行实地调查;2、考虑到本次调查涉及的面很广,需调查的内容较多,时间紧等因素,决定本次调查采用查阅有关资料、问卷、走访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农户、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3、在调查了一些县市后,先对已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以及时发现在调查过程中忽略的问题,查漏补缺;4、对剩余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5、对所有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调查报告。

 

2.1.2.1           调查地点的确定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用水情况已发生较大的变化,不少作物的灌溉用水量地区差异已明显变小,要取得较有代表性的调查数据,首先要确定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地点。我们根据调查目的结合浙江省的自然地理分区情况,确定调查地点如下表:()

2.1.2.2            设计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设计得是不是比较全面,是不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关系到调查进展的速度与准确度,我们在参考其他项目组相关调查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本次调查的目的和要求,设计如下调查内容:

1、居民生活用水状况

包括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状况。其内容有家庭人口 、家庭收入、家庭地点、卫生设施、淋浴设施、洗衣机、住房面积、年用水量、月用水量、水源等。

2、农业用水状况

农业用水状况调查是本次调查的重点。主要调查被调查地的土地面积(旱地、水田、菜地、山地、鱼塘等);种植结构(单季稻、双季稻、果园、经济作物、鱼塘等);各种主要作物在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的单位面积用水量(灌溉定额)、灌溉取水水源;农业用水费用的收取情况;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情况等。

3、工业用水状况

主要是调查乡镇企业(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工业用水量情况。内容涉及工业企业名称、水源、取水许可证、计量设施、年用水量、年产值等。

4、乡村自来水厂供水状况

调查乡村自来水厂供水状况,以从不同途径验证乡镇居民生活用水、城市公共设施用水、工业企业用水等情况。内容包括自来水厂名称、水源、取水许可证、取水口地点、供水规模、供水人口、原水价格、自来水价格、年供水量、月供水量、年用水量。

2.2    调查人员的组织和管理

因本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任务,我们共抽调了8名骨干教师,组织了4个调查小组,每个小组配两个教师, 两个学生。

为验证调查表格的可操作性,在9月底派出第一组和第二组进行了试调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对调查表格进行了调整,同时进行了经验交流。

为保证调查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项目组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出去调查之前,召开了数次碰头会统一思路;并对参加调查活动的教师、学生进行了培训指导;在调查过程中,各小组成员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分工合作,保证了整个调查工作的及时完成;调查结束后,对所取得的资料交由专人保管,并及时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整理。

 

2.3    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2.3.1    数据采集

2.3.1.1           数据采集的依据及方法

本次调查涉及的面很广,需调查的内容较多,故调查采用查阅有关资料、问卷、走访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农户、实地测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每到一地,我们首先认真查阅当地的19962000年的统计年鉴、统计年报、地方志、当地的有关的水利报表及各类相关的统计报表,对其中与本次调查有关的数据和文字进行摘录;然后走访灌区、水利站、农技站、畜牧站、自来水厂等有关单位,咨询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获得有关数据和相关信息;再深入农户进行问卷抽样调查,了解农村耕种的一些实际情况。通过不同途径获得各种资料,有利于统计分析时互相验证,提高成果精度和可靠度。

2.3.1.2         调查表格的说明

为获得有效的、真实的数据,在浙江省农田水利总站的帮助下,我们根据本次调查的内容制作了各类表格6种,分别为:县、乡(镇)、村基本情况表、农业灌溉用水情况调查表、农村用水调查表、农村工业用水调查表、农村居民家庭用水调查表、服务业用水调查表等。

1、县、乡(镇)、村基本情况表

主要收集县、乡镇、村的面积,可开采水量、工业、农业、生活等各类用水量,耕地面积,总产值等有关数据,通过查阅当地的统计年鉴、镇(乡)政府的统计年报、地方志、水资源年报、水资源规划等采集。

2、农业灌溉用水情况调查表

 包括三张表格:第一张表格主要用来收集被调查的乡镇、村的19962000年的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用于今后分析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第二张表格主要用来收集被调查的乡镇、村的各种作物在不同水平年的灌溉定额;第三张表格主要用来收集被调查地灌区的基本情况,水费的收取形式等。第一、三张表格通过查阅镇(乡)政府的统计年报、灌区规划、管理材料等相关资料采集,第二张表格通过咨询农技人员或走访农户根据其提供的各种作物的生长期、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量等信息。

3、农村用水情况调查表

 此表格主要用来收集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家庭畜牧业用水、家庭作坊用水等有关用水量。通过深入居民家中,根据居民有关记录和经验或通过其家用储水设施的大小、用水时间或水泵抽水情况换算采集。

4、农村工业用水情况调查表

本表主要收集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农村工厂企业,服务业以及其他公益事业用水量。主要通过查阅企业和自来水的统计报表和询问有关人员采集。

2.3.2    数据的统计分析

  由于调查所得的数据非常多,而且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采取分步进行的方法。首先将所有原始数据按调查县市一一录入计算机并校对;然后按县市统计各类作物的灌水定额、灌水量,统计19962000年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并分析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分类统计生活、工业、畜牧业等的用水量,并初步分析资料的可靠性;再对所有调查对象按杭嘉湖平原(桐乡市、德清县、平湖市)、萧绍虞平原(上虞市、萧山市、余姚市)、金衢盆地(江山市、兰溪市、义乌市)、沿海平原(苍南县、乐清市、玉环县)、海岛(定海区、普陀区)、其他山区(建德市、安吉县、松阳县、云和县、嵊州市、奉化市、温岭市)等六类地区进行分类,由加权平均法求得各地区的各种作物的灌水定额、灌水量,生活、工业、畜牧业等的用水量,并进一步分析验证资料的可靠性和统计结果的合理性;最后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未来的农业用水进行预测,提出本次调查的结论和建议。

2.3.2.1         统计区域的划分

根据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状况,我们在统计了各调查地的灌溉定额和年降雨量并结合其他项目组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将本次调查地点分成六大统计区域,分别为:杭嘉湖平原(桐乡市、德清县、平湖市)、萧绍虞平原(上虞市、萧山市、余姚市)、金衢盆地(江山市、兰溪市、义乌市)、沿海平原(苍南县、乐清市、玉环县)、海岛(定海区、普陀区)、其他山区(建德市、安吉县、松阳县、云和县、嵊州市、奉化市、温岭市)。

统计区域划分的一点说明:浙江的土地山区和丘陵区占了绝大部分,本次统计区域划分时将其分成金衢盆地和山区两块,主要考虑到浙北山区范围较小,而且根据本次调查,只有安吉一个代表点,故并入山区统一处理。

 

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一、  从数据采集的途径来看:本次调查的大部分数据都采用实际记录数据或摘录自各地的统计年鉴、统计年报、地方志、各类公报、规划设计材料,而上述相关资料都已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可靠性较高;另外有些数据虽是根据农户或农技人员的经验估算出来的,有一定误差,但他们长期从事相关工作,总体仍有可靠性和可信度。

二、  从与其他资料的比较情况来看:我们将整理后的有关数据与类似的调查情况比较来看,虽然调查方法、调查人员、调查地点都不同,但相关数据互相之间的误差在3%11%,应该说基本上是在许可范围内。

三、     从地区之间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来看:将调查取得的有关数据进行地区间的比较,发现类似的自然地理地区的情况比较接近,呈现一定的地区分布规律,由此亦可判断调查数据是比较可靠的。

四、  从统计分析的成果来看:根据调查资料按统计区域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水稻、蔬菜、玉米、麦子等主要作物的灌溉定额与其所在的自然地理分区的特征比较吻合,说明分析采用的数据是可靠的。

五、  除了本课题组组织调查的21个县外,还参照了其它项目组8个县的调查资料(其中3个县重复调查),这些县有:乐清、瑞安、定海、岱山、平湖、海宁、东阳和磐安,其中乐清、定海、平湖3县为重复调查。从重复调查的内容看是基本一致的。说明调查得到的数据是稳定的。


3          统计分析成果

3.1    农业灌溉定额

3.1.1    水稻的灌溉定额

水稻的灌溉基本上采用漫灌的灌溉方式,由于各类水稻的播种时间和生育期不一样,而且不同地区的降雨量影响因素也不一样,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水平年的水稻的灌溉定额是有差异的。根据分析结果可见枯水年份(保证率85%90%)最大,在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稻三种水稻的品种中,单季稻的灌溉定额最高。

在地区类别中,早稻山区最大,枯水年份分别为378 m3/亩,晚稻沿海平原、山区最大,枯水年份分别为428 m3/亩和424m3/亩,单季稻则沿海平原最大为489 m3/亩。

早稻、晚稻及单季稻海岛区均为最小,枯水年份分别为223 m3/亩和182m3/亩和207 m3/亩。

早稻、晚稻及单季稻苦枯水年的灌溉定额全省平均分别为330m3/亩、374m3/亩、383m3/亩。(如图3.13.3

3.1.2    玉米的灌溉定额

玉米大都采用沟灌,每次灌水约15cm,总灌水量按灌水深度乘以面积的1/5计算,每次约20m3/亩。根据地区的不同,玉米的灌溉定额是有差异的,山区最大,海岛最小,枯水年份分别为188 m3/亩和100m3/亩,全省平均为146m3/亩。

3.1.3    大麦、小麦的灌溉定额

大麦与小麦大都采用沟灌,每次灌水约1020cm,总灌水量按灌水深度乘以面积的1/5计算,丰水年大麦、小麦均年前灌溉一次,每次每亩1530m3,平水年大麦、小麦均年前、年后各灌溉一次,每次每亩1530m3,枯水年大麦年前灌溉一次,年后灌溉两次,小麦年前灌溉一次,年后灌溉三次,每次每亩1530m3。根据地区的不同,大麦、小麦的灌溉定额是有差异的。大麦的灌溉定额山区最高,枯水年份为87 m3/亩;小麦的灌溉定额金衢盆地最高,枯水年份为107m3/亩;大麦和小麦的灌溉定额均以海岛地区最低,枯水年份分别为60 m3/亩、 80 m3/亩;全省平均为77m3/亩、94m3/亩。

3.1.4    蔬菜的灌溉定额

大棚蔬菜的灌溉以滴灌为主,露天种植的蔬菜以浇灌为主。由于蔬菜的品种很多,难以一一分类调查清楚,本次调查中的蔬菜品种以叶菜为主(如青菜、白菜、芥菜、莴笋等),它们平水年的一季灌水量约为3080 m3/亩,直立茎类的果菜(如茄子等)的灌溉水量约为叶菜的1213左右。由于蔬菜品种繁多等原因,在确定蔬菜的灌溉定额时我们作了一定的均化处理。根据地区的不同,蔬菜的灌溉定额是有差异的,山区最大,萧绍虞平原最小,枯水年份分别为91m3/亩和78m3/亩;全省平均为83m3/亩。

3.1.5    瓜果的灌溉定额

这里所指瓜果主要是藤茎类瓜果(如丝瓜、黄瓜、南瓜、冬瓜等),大面积露天种植的瓜果以沟灌为主,大棚种植以滴灌或浇灌为主,小面积露天种植以浇灌为主。根据地区的不同,瓜果的灌溉定额是有差异的,山区最大,萧绍虞平原最小,枯水年份分别为107m3/亩和81m3/亩;全省平均为96m3/亩。

3.1.6    油菜的灌溉定额

油菜的灌溉方式基本上与大麦相同,因而它的灌溉定额的确定与大麦类似。根据地区的不同,油菜的灌溉定额是有差异的,金衢盆地最大,海岛最小,枯水年份分别为85 m3/亩和50m3/亩;全省平均为71m3/亩。

3.1.7    薯类的灌溉定额

薯类大都采用沟灌,丰水年灌13次,平水年灌25次,枯水年灌47次。根据地区的不同,薯类的灌溉定额是有差异的,金衢盆地最大,海岛最小,枯水年份分别为178 m3/亩和110m3/亩;全省平均为155m3/亩。

3.1.8    茭白的灌溉定额

根据地区的不同,茭白的灌溉定额是有差异的,但从调查的资料中发现,其差异不大,枯水年份最高和最低分别为849 m3/亩和641m3/亩;全省平均为687m3/亩。

3.1.9    芋艿的灌溉定额

根据地区的不同,芋艿的灌溉定额是有差异的,但从调查的资料中发现,其差异不很大,枯水年份最高和最低分别为190 m3/亩和140m3/亩;全省平均为147m3/亩。

3.1.10           淡水养殖的灌溉定额

淡水养殖的用水量主要受所养生物的生命特征影响,因此它的灌溉定额地区和水平年的差异性不大,鱼塘的灌溉定额在24002800 m3/亩之间,全省平均为2620m3/亩,虾的灌溉定额在11001300 m3/亩之间,甲鱼的灌溉定额在38004200 m3/亩之间,淡水珍珠的灌溉定额在19002400 m3/亩之间。

3.1.11           其它作物(花卉、茶园、果园和桑园)的灌溉定额

其它作物(花卉、茶园、果园和桑园)的灌溉受种植规模、种植品种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所收集到的资料不是很多。草本类的花卉的灌溉定额在2040 m3/亩之间,木本类花卉的灌溉定额在2035 m3/亩之间,盆栽类花卉的灌溉定额在3060 m3/亩之间。春茶一般不灌溉,秋茶需灌水,规模较大的茶场大多采用喷灌,每年45次,每次20 m3/亩左右;其余一般均进行沟灌,每次灌水15cm左右,共灌35次。果园的灌溉因种植品种而异,柑桔一般灌水12次,每次约5060m3/亩。桑园一般不灌溉,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在枯水年需灌溉12次,每次约5060m3/亩。

3.1.12           草莓、西瓜的灌溉定额

草莓的灌溉方式有沟灌和滴灌,以沟灌为主,每次灌水610cm,灌56次左右;西瓜的灌溉以沟灌为主,待土壤湿润后即将水排出。它们的灌溉定额由于所收集到的资料不多,且差异较大,枯水年份的全省平均值分别为草莓180 m3/、西瓜120 m3/亩。

3.1.13           浙江省主要作物的灌溉定额

根据调查的资料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浙江省各主要作物的灌溉定额,如图3.13所示。


3.1 早稻灌溉定额

 

 

3.2 晚稻灌溉定额

3.3 单季稻灌溉定额


3.13 浙江省主要作物用水定额统计表


3.2种植结构情况

我们对六类地区20个县市及浙江全省19952000年共六年的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行了统计,作出了全省和六类地区20个县市的各种作物种植面积柱状图及19852000年几种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省种植面积的比例的变化趋势图。

从全省各种作物种植面积柱状图和几种主要作物种植比例变化趋势图上可以看出:

1、 虽然随着粮食市场化政策的出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水稻等粮食作物在总体种植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如图3.172000年全省水稻的种植面积虽较往年有大幅度下降,但仍占全省种植总面积的39.86%

2、 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如早稻和晚稻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分别1985年占全省种植面积的23.58%25.84%下降到2000年的11.43%14.20%;单季稻的种植比例呈迅猛上升趋势,1985年占全省种植面积的4.22%增至2000年的14.23%

3、 蔬菜、瓜果及花卉的种植面积增长迅速,而且它们与其他经济作物一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如蔬菜的种植面积从1985年占全省种植面积的4.05%窜升至2000年的12.45%,西瓜种植面积从1985年占全省种植面积的0.59%增至2000年的1.58%

 

 


3.3农业用水总量分析

这里所指的农业用水总量包括农业灌溉用水量、农村用水量和农村工业用水量三部分。

3.3.1农业灌溉用水

农业灌溉用水量是本次调查所要分析的重点之一,由前面所确定的各种作物的灌溉定额乘上种植面积来推算,计算面积以2000年全省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为基准。具体计算如表3.1

3.1     农业灌溉用水量计算表

项目

种植面积(2000年)

灌溉定额(m3/亩)

用水量(万m3

万亩

丰水年

平水年

枯水年

丰水年

平水年

枯水年

主要作物种类

早稻

687.32

152.68

232.33

330.07

104944.0

159682.6

226866.5

晚稻

854.13

191.16

275.63

374.25

163278.3

235423.9

319659.4

单季稻

855.49

238.64

305.41

382.52

204154.1

261275.2

327242.0

玉米

78.31

47.36

84.60

146.09

3708.6

6624.7

11439.7

大麦

106.21

22.16

47.03

76.86

2353.6

4994.9

8163.1

小麦

266.35

22.21

51.71

94.10

5915.6

13773.0

25063.6

薯类

265.46

48.18

99.65

155.65

12789.9

26453.2

41319.0

油料

473.36

15.23

36.53

70.54

7209.3

17291.9

33391.0

蔬菜

748.36

32.65

56.54

83.45

24434.0

42312.4

62450.8

西瓜

95.12

43.00

54.00

132.00

4090.3

5136.6

12556.2

瓜果

115.49

25.93

47.96

95.88

2994.4

5539.4

11073.6

桑园

105.419

0.00

20.00

85.00

0.0

2108.4

8960.6

茶园

193.293

20

70

100

3865.9

13530.5

19329.3

果园

373.548

20

60

120

7471.0

22412.9

44825.8

*草莓

60.12

81.46

102.19

151.83

4897.4

6143.7

9128.0

*茭白

12.7

370.02

487.43

686.58

4699.3

6190.4

8719.6

*芋艿

21.6

32.59

74.53

146.66

704.0

1609.8

3167.9

*花卉

23.87

24.12

34.15

57.39

575.7

815.1

1369.8

*淡水养殖

151.6

2300

2500

2700

87170.0

94750.0

102330.0

小计

 

 

 

 

645255.3

926068.5

1277055.8

其他

 

 

 

 

96788.3

138910.3

191558.4

合计

5487.76

 

 

 

742043.6

1064978.8

1468614.2

说明:淡水养殖业的用水量是指占用耕地的鱼塘、虾塘、蟹塘等的用水量。因全省2000年的淡水养殖面积为311.6万亩,其中水库为120万亩,河道为40万亩,故计算面积为151.6万亩。据调查,淡水养殖业用水量中的大部分可作为农田灌溉的二次回归用水,因此在总水量计算中,按其0.25倍。

 

经计算,丰水年的农业灌溉总水量为74.2亿m3,平水年农业灌溉总水量为106.5亿m32000年水资源公报中农业灌溉总水量为111.05亿m3),枯水年农业灌溉总水量为146.9亿m3

 

3.3.2农村用水

3.3.2.1农村居民家庭生活用水量

根据我们对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数据的分析:

1.  200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金华最大,达99L/d,舟山最小,为63L/d,全省平均为83L/d,见表3.2

2.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情况及其年内分布状况基本一致。

3.  收入的高低与用水量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家庭经济条件、卫生设施配备与生活质量的差异与用水需求有一定联系,本次调查中卫生间、淋浴设施、洗衣机等配备齐全的家庭约占40%左右,其用水量最大,约34m3/?年。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2000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30.3 m3/年,按2000年全省农业人口3506.19万人计算,2000年我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总量为10.41m3(2000年水资源公报中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总量为11.87亿m3,占5.9%)

另外,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村居民用水受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影响,有的村庄已经无干净的水源了,正努力寻求新的饮用水源。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目前,浙江省有31.9%的家庭直接抽取井水使用,53.2%的家庭使用自来水,14.9%的家庭直接取用河水。

3. 2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情况 

区域

均值(L/d

区域

均值(L/d

杭州

88

温州

81

湖州

66

台州

77

嘉兴

84

衢州

83

绍兴

69

舟山

63

金华

99

丽水

85

宁波

95

全省平均

83

 

3.3.2.2畜牧业用水量

农村畜牧业用水主要指规模化(农村专业户)的养殖场用水量,主要包括牲畜养殖场地的冲洗、牲畜饮用和饲料的清洗、拌和用水,不包括牲畜养殖场地的降温用水。根据分析,全省主要的牲畜用水定额如表3.3

3.3 畜牧业用水定额

名称

鸡、鸭

年用水定额(m3/年·头)

9.33

30.98

0.43

3.65

1.20

日用水定额(L/d·头)

25.56

84.87

1.18

10.00

3.29

最大值(m3/年)

11.43

43.20

0.73

3.65

1.20

最小值(m3/年)

4.51

29.20

0.14

3.65

1.20

根据上述畜牧业用水定额,结合2000年各类牲畜的年末出栏和存栏数量,计算全省畜牧业年用水量为2.326亿m3

3.4 畜牧业用水总量

名称

鸡、鸭

合计

年用水定额(m3/年·头)

9.33

30.98

0.43

3.65

1.20

 

年末存、出栏数(万头)

1417.93

38.95

17380.8

233.51

411.06

 

年用水量(万m3

13229.3

1206.7

7473.7

852.3

493.3

23255.3

 

 

 

3.3.3   农村工业用水量

农村工业用水主要指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农村工厂企业、服务业以及其他公益事业的用水量。由于工业企业分类繁多,不同行业的企业的用水量差别很大,本次调查过程中虽然调查了不少不同类型企业的工业用水情况,但获得的数据不足,代表性较差;再者全省规模以下企业的总产值难以获得,因此农村工业用水量本次未作计算。但从调查情况看,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4    结论与建议

4.1  现状用水情况与存在问题

119962000年期间用水结构变化为:农村总用水量基本持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略有下降,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总量及所占比例则明显增加。预计这种变化趋势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还将继续。

2)我省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偏低,且时空分布不均,与人口、耕地等分布不相协调。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省社会经济仍将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仍将是我省水资源供求中的主要矛盾,应及早采取措施,避免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

3)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供水增长受水资源条件、投入力度等因素制约,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尤其是缺水严重地区,地表水供水量增长极为有限。同时还存在供水系统配套不完善,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未能充分发挥工程的供水效益;缺水与用水浪费并存,节水还有较大潜力;水污染现象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污染型缺水区域蔓延等问题。2、水资源意识淡薄:绝大多数的农户认为水是天上落下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大都采用漫灌,且对已灌水量也很少采取较好的保水措施。3、用水管理不善:绝大多数水库、灌区都没有用水计量装置,同时对其承担的灌溉区域在某一灌溉期所需水量缺乏较准确的掌握,放水灌溉时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和盲目性;水库和灌区管理部门对灌溉用水量的收费还没有实行按方收费,仍停留在按亩收费的老机制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水资源意识”的淡化。

4.2  措施与对策

4.2.1  对水资源布局进行合理配置

(1)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应对水资源布局进行合理配置。配置分区域间和区域内两个层次:区域间配置的任务是通过跨流域调水工程进行较大范围内的水量调配,以改善我省水资源分布不均,缓解重点缺水流域与区域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区域内的配置则以流域为基础,充分发挥当地水资源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支撑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浙东沿海重点缺水地区应通过进一步加强节约用水、注重生态环境用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的建设,同时应扩大污水处理回用量、增加必要的供水工程。

4.2.2  加强节约用水,逐步建成节水型社会

 (1)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0年底,我省节水灌溉面积已发展到872万亩,节水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目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亦很低,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仍维持在低水平,工农业产品单位需水量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各地区间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节水仍有较大潜力。

(2)进一步加强节约用水,提高全社会、全民节水意识。虽然我省已实行粮食市场化,但粮食基本自给的状况不会马上改变,所以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省农业用水量占第一位的状况不会有根本性改变,因此要十分重视农业节水问题。农业灌溉重点要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推广滴、喷、管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在节水中求发展。有资料表明:水稻薄露灌溉用水量比常规灌溉用水量要节水30100 m3/亩左右。工业节水要依靠调整产业结构和科学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同时加强废污水处理回用,严格限制高耗水企业在缺水地区的发展。

(3)节水需要技术和设施投入,应增加节水投资力度,分析节水投入产出的效益,运用经济手段来加强节水管理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制定先进合理的用水标准,建立用水和耗水的量测与监控系统,以及激励体制,限期达到节水指标。

4.2.3  加大投资力度、改革投资回收机制

(1)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根据水利工程的性质与特点,划分事权,建立和健全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资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国家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吸收各方面资金,积极鼓励全社会力量,兴建供水工程。积极提倡集体与个人投资兴建小型供水工程。

(2)应逐步建立良性运行的补偿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建设、谁收益”的原则,改革与建立供水工程的投资回收体系。应充分注意水价调整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群众支付能力相适应。目前水费偏低,远未达到成本水价;城镇居民家庭水费支出不到总支出的1%,工业水价占工业制成品平均成本的1%左右,用户对合理调整供水水价具有较好的承受能力。调整水价可先从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开始。

4.2.4  改革农业用水收费模式,从按面积收费逐步过渡到按水量收费

由于历史条件、灌溉的硬件设施以及“水资源意识”淡薄等众多原因,浙江省农业用水基本上均按面积收费,农民交了钱,就想多用水,水用得越多,所占的便宜就越多。这种水费的征收模式,要想推广节水型灌溉是不可能的。

计量收费,必然增加硬件(计量装置)的投资。计量收费是一条必经之路,早投资就能早收益。

4.2.5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我省的水环境形势十分严峻,2000年我省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污水排放量已超过42.98亿m3,其中65%左右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大面积水体污染和水环境恶化,使污染性缺水现象加剧。2000年地下水开采量已达8亿m3左右,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部分地区(嘉兴、宁波)地面沉降加剧。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实现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两大重要障碍。

 (2)加强水量、水质及生态环境的统一管理。根据国家制定的各部门职责,环保、水利、城建等部门应共同加强水污染治理与保护工作。首先进行水体功能划分,制定或完善不同类型水体的使用原则与方法;确定河段及水体纳污能力,实行污水排放总量控制。依法划定城市水源地和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保护区管理和水源地水质监测网点,提高监测水平,防止水体污染。

 (3)坚持废污水治理达标排放制度,制定合理的排污收费体系,坚决贯彻“谁污染、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使废污水达标排放。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集中处理城市生活和工业的废污水。

 (4)合理开发地下水,对地下水超采地区实行总量控制,以及采用地表水补给技术,控制地下水的严重超量开采和严重超采区的地下水污染蔓延,逐步做到采补平衡,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5)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应注重考虑生态环境用水,防止因过度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河湖萎缩、生态退化。对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河流,应注重考虑河道内用水;在城市密集地区注重考虑污水再生利用,严格控制废污水超标排放,全面加强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耕作条件,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6)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控制,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一管理。根据水资源配置布局与重点缺水地区的主要对策,合理确定不同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实行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的需水管理。防止过量取用地表水造成部分地区河湖水面萎缩,以及地下水超采引起地面沉降。为改善严重缺水地区因当地水资源不足而破坏的生态环境,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十分必要的对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