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蝴蝶翩翩逐夕玉--卢伟玉雕作品赏析

 苏迷 2015-02-01
蝴蝶翩翩逐夕玉
——卢伟玉雕作品赏析
 
福禄寿喜
安居乐业
你若芬芳 之蝴蝶自来
蝶舞翩翩
你若芬芳之羞花闭月
耄耋富贵
蝶舞悠扬
芬芳
福在眼前
涅槃
绕香
蝶之恋
记得江南一段秋
落叶缤纷
你若芬芳之指绕花香
你若芬芳之艳似骄阳
蝶恋花
  卢伟是“夕玉堂”玉雕工作室的“堂主”,是苏州玉雕界正声名鹊起的“玉人”。
  我与卢伟是通过为他题“夕玉堂”三字店招而相识的。当时我写了两张供他选择。一张是带些妍巧风格的,我以为世人大多会喜欢这一路,故认真写了好几遍才择出一张来;一张是平时自己“古调自弹”的带些朴拙风格的,线条简练而雍容,结体平实而若拙,这是有些读书人的呆趣及书生意气的。这张我当时一蹴而就,甚至还因为时届酷暑,挥汗而书,头上的汗还滴了一大滴晕在“夕”字的墨迹里,俨然多了一点,几成废书。
  没料到卢伟却挑了这张朴拙一路的“废书”,并不以因汗而多出的一点介意,反而笑兮兮的说:“事业的成功就是要用汗水来换取,多付出一点,就会多得到一点。”
  这话我不知道其真诚度如何,但至少可见其审美力是超群的,另外,其睿智、达观、和众的气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久,我题的“夕玉堂”三字便被卢伟演化为了大大小小不同材质的招牌及标识,还始终保留着我的落款,这是对我劳动的尊重,我遂知这是个靠谱的人,是可以以同怀视之的朋友。
  “夕玉堂”玉雕工作室新址开张以后,诚如卢伟当初所言,一分汗水,一份成就,碾碾玉声中,事业更上层楼了,玉雕作品频频斩获各种级别的业界大奖,屡获殊荣。
  曾在卢伟的微信朋友圈中见其所云:“一件事情重复做,重复做的事情用心做,我认为不是坚持而是热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针对我而言,和田玉已经融入到我的生活,甚至生命,这不仅是份工作,是份衣食饭碗,还是因为我确实喜欢与痴迷,所以我更要把工作做好,把玉雕做好,喜迎每一天……”
  这真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差不多玉与卢伟,卢伟与玉是要合二为一的了。
  古以君子比玉于德。许慎《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玉之五德,或可以说就是“玉人”之五德,只有懂得玉,乐之玉的“玉人”,才能“天人合一”地做出好的玉雕作品来。
  说卢伟五德俱全,这未免多少透露着一点虚伪,但至少我确定,卢伟不乏五德,或者我们不谈这些个“高大上”的道德伦理,至少以我与卢伟交往一年多来的认识,我认为卢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这里的“有意思”,用英语说就是:interesting,不过这个词的内涵远远不止于“有意思”。所谓有意思的人,应该是代表具有某种思想、某种判断、某种激情的人,这个人应该是聪明的、可爱的、有趣的、灵性的、率真的。这个人独特的经历造就着他的丰富,每次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候,都能够得到一些新的想法和角度,也许是你和他截然相反的观点能碰撞出一些火花,也许是被他的幽默启发出了那么一点儿灵感。
  做玉的人,就应该是个有意思的人,这样才能创造出有意思的作品。历史上,在玉雕创作的高峰期,其实生产力水平非常有限,但是古代能工巧匠以不可思议的创造力,为世人留存下无数的堪称经典或者精品的玉雕作品。
  前人树立的标杆已达到了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程度,如何续写中国玉雕的辉煌篇章,如何彰显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玉雕的新风貌,这是每一个真正的玉雕艺术家都要面对的问题。
  唯料至上的时代将不复存在,将来不光拼料,还有学识、文化素养、技艺等多个方面,在优质原料越来越稀绝的情况下,玉雕艺术家的价值就在于努力提高每一块原料的艺术附加值。其实玉石本身没有“毛病”,只是有的人不懂因材施艺,埋没了玉石的灵性。若只是一味于工艺上追求高难度,其实是一种倒退。玉雕工艺的细巧在乾隆年间已臻极致,今人如若凭借先进的现代工艺与古人拼技巧,则殊为可笑。
  卢伟很早就清醒地意识到了处于历史及时代坐标之际的作品风格定位,他以他的“有意思”,愉悦地在做他认为有意思的工作,创造着极具个人特色的有意思的玉雕作品,并逐渐形成了有意思的个人品牌效应。
  卢伟的一件题为“你若芬芳”的和田玉雕作品,最近又喜获由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推荐参赛的2014中国第二届“云峰杯”玉雕作品大赛银奖,这是其极具个人艺术理念及风格特征的“蝶舞系列”中的一件。我不知道卢伟为何情有独钟地迷恋于蝴蝶为题材而专意于表现。蝴蝶固然人见人爱,其身美、形美、色美、情美,历来代为咏诵。一方面,蝴蝶是为吉祥美好之象征,如恋花的蝴蝶常被用于寓意浪漫的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如蝶于耋同音,又被引为长寿的借指;另一方面,蝴蝶也是理想使者的象征,如古老的美洲印第安传说:人们把自己的心愿轻声告诉手中的蝴蝶,然后将蝴蝶放飞,蝴蝶会告诉天上的风儿,风儿会告诉精灵和天使,这样就能使愿望得成现实;再一方面,蝴蝶又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栩栩梦游蝴蝶春”,“可怜蝴蝶易分飞”,“花间更有双蝴蝶”等等或哲学、或闲情、或绮思的文学表达。总之,蝴蝶是浪漫、自由、理想、精神的喻指,是言说中国民族情感及审美趣旨的尤物。
  我与卢伟相识一年多后,才偶尔发现我们竟是小学同学。他长我一届,只是当时互无印象。
  由于我已然成了卢伟“夕玉堂”玉雕品牌的美学信众,故经常得闲去访。前几日造访“夕玉堂”,见他一个人蜷坐在阳光洒满的临街的落地玻璃窗前的茶桌旁,一手支颐,45°角仰天式,一手夹着雪茄,雪茄的烟在阳光中氤氲如云,这样的场景,这般的神情颇有点高傲,颇有点深邃,颇有点孤寂,全不似平时里那嘻嘻哈哈,“世故圆滑”的卢伟,但这却令我猛然忆起三十多年前小学时一个所钦慕的学长来。
  我在小学里以画出名,当时的学校黑板报,宣传栏之类的都由我们几个不同年级而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包揽。我已经很自负了,但还有一个学长更自负,老是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斜眼看着我们打杂,他兀自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一手支颐,45°角仰天式,自顾自遐思,然后突然会兴奋地跑过来,指手画脚的描述他的创意,然后我们不得不服服帖帖地当他的下手。
  这个学长我确信就是当时的卢伟。
  朱自清说过,“儿时的记忆是最有味的。”青灯有味是儿时啊,这让我看到了骨子里的卢伟。或许他始终未变。
  卢伟后来就读于工艺美校,之后进入动画公司,其后又闯荡江湖,开过健身房,开过饭店,是偶尔的机缘,更还是不泯的艺术的吸引,回归以玉雕的创作,找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契合。
  所以,卢伟微信上的那段话我相信绝非无病呻吟,乃其肺腑之论,于是,其热衷于的蝴蝶题材,便不禁令我想入非非了:卢伟该不会是以蝴蝶自况而自艾自怜地闷骚吧?呵呵,我想他不至于此的,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卢伟已然知道理想是可以插上翅膀飞升的,它的模样,是蝴蝶的模样。
  □息翁

  卢伟简介

  1969年生于苏州,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和田玉爱好者联盟副会长。
  作品《吴门对牌》获2012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银奖;《静》获2013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奖银奖;《净》获2013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金奖;《卫士》获2013陆子冈杯银奖;《敦煌·飞天》获2013年子冈杯最佳工艺奖;《哇呀呀》获2014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甜蜜蜜》获2014年苏作新人新作奖金奖;《守业》获2014年子冈杯金奖;《藏龙卧虎》获2014年扬州艺博杯银奖;《你若芬芳》获2014年广州云峰杯银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