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百万造个校门值不值

 雨的印记959 2015-02-01

2013年8月18日珠江晚报
     钱夙伟

 



一块崭新的武大牌坊在拆除前的原址上拔地而起。记者何晓刚摄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总投资1100余万元的武大新校门昨初露芳容:是原来1.12倍大的新牌坊已竖立起来,门口广场也已现轮廓。(8月17日《武汉晚报》)

  据称新校门完全按照劝业场门口的“1937版”老牌坊修建,“位于老的校园中轴线上,即劝业场老牌坊的中轴线上”,“保持了老的文脉”。然而,以为仿制个老底子的校门,就能延续传承文化,显然太过天真,一个假古董,承载不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内涵。

  当然,这个新牌坊不失为一个景点,但是,大学不是旅游景区,大学的经费,不是用于吸引游客。当然,许多大学同时也确实比景区更让游人向往,比如北大清华,但这是因为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氛围,现在的人文景观,当时其实不过是出于实用,而非刻意要造一个景物。否则,无论什么时期,都必然挤占有限的教育经费。

  实际上,如此不惜在校门上下血本,如今几成时风,比如,现在哪一所大学,没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大门?山东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几年前因为“高校最大、造价最高的大门”,就曾引起网民哗然。而其大门的壮观,也确实令人震慑,大门居然有多达28根巍峨的柱子,据称这是象征着这所大学28年的历史,而这显然令人匪夷所思,如果今后这所大学走过更长的历史,比如百年的时候,莫非大门就要立一百根柱子?

  据称武大整个新校门在今年11月底120周年校庆之前将全部完工。到时候,这个新校门当然会被学校当作一个“亮点”甚至是学校领导的“政绩”炫耀,因此,说白了,这不过是一个面子工程。竞相建造豪华校门,折射出的,不过是根深蒂固的面子观念,以及急功近利的“政绩”冲动。

  大学理应是崇尚科学与文明的一方精神净土,如今也已在浮躁功利时风熏染之下,而大学的所谓文化精英们,照样不能免俗。只是,按“大学就是校门大”的思维模式办大学,究竟还能不能办成一所延续文化传统弘扬科学精神的现代大学?显然,可以让“1937版”的校门重新“回来”,却“请不回”“1937版”的“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