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硅谷行感悟:技术极端化发展之后,智能科技的尽头是什么?

 慈溪全媒体 2015-02-01

2015年1月28日,百度百家The BIG Talk峰会走进硅谷,与来自各领域的商业科技公司、高校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进行了深度交流和分享。在这场专以智能科技、商业产品和信息技术趋势为主题的交流盛会中,不同肤色、族别、信仰和年龄的人在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创新、车联网等领域碰撞思想火花,以不同思维和视觉的方式完成了新的思想启蒙。对于这场峰会,每个人的收获都有新的节点,这场盛会上关于技术与商业发展的趋势探讨内容,除了大多数参会者关注新的商业变革之外,亦有少部分参会者关注信息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这种交锋的观点内容,也在1月30日下午的会议内容中被多次提及——就目前的产业发展而言,这个问题的急迫性已经成为一种现实需求。

技术可以带来更加便利的效率方式,也可以带来更加超前的科技理念,但技术在超越自身发展轨道的情况下,能否把握住社会发展需求的脉搏,继而继续为人类创造适合需求的应用环境,这正是少部分参会者所关注的话题。

事实上,这个话题的重要性也早在几年前就引起行业注意,其中,马克·扎克伯格等一系列科技巨头也早就对此问题发出了疑问,而今天,它再次在The BIG Talk峰会上被提及。

如果技术以摩尔定律方式发展:世界的尽头是什么?

计算机领域有个摩尔定律,这个定律通过计算机CPU频率的发展变化,用近乎精确的数据证明了其理论的可行性和前瞻性。在今天的计算机CPU频率中,这个定律的影响和变化也正扩散到其他领域,比如硬件制造在统一的加工和生产条件下,摩尔定律的效应便会使得这样的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这种影响带来的结果,是使得新的信息时代完全和旧的工业革命时代划出了区别:新的生产方式可以在不断优化的基础上让生产变得增长,而反之老的商业模式,数量越大的生产则需要越大的成本投入。

因此,摩尔定律风靡信息产业数十年,只因其对生产效率的贡献,以及对工业时代的颠覆。

但是,这不意味着摩尔定律就一定适合所有生产力。

机器人的话题一直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机器人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拥有自己的智能和意识之后,人类将无法掌控和领导机器人。再比如3D打印机可以颠覆传统制造业之后,3D打印机通过打印其他生产工具造成生产过剩的问题,届时又该如何解决?这些案例在一定可控程度和需求市场的情况下,摩尔定律的递增原理确实会让其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但如果推进过度,其带来的后果就未免会是好事。

对这个话题,尼尔·雅各布斯坦的看法是不要把机器人系统交给少数人管理,人工智能系统之间相互管理。对于这个理论,因为目前无法通过实践得以证明,因此暂时并没有标准的证据论证这个理论的可行性。而且,机器人的意识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形影不离,二者在相互矛盾的过程中又以相互需求的关系存在,这种状况更为解析和透彻问题的答案增设了干扰。

摩尔定律可观上是推进生产力的推动剂,但如何在新的技术革命下,让其的物理定律和发展方式更加融合于未来的信息时代,这是目前看来最大挑战的问题之一。在未来的信息革命中,更便利的互联信息传输、更智能的人工设备,以及最具科学研究与商业价值的新模式……这些现象的诞生和爆发,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现实世界造成一定的冲击。而如何通过信息技术革命,将掌控技术蔓延和人工智能发散的方式握在手中,这或许是阻止信息技术革命过度蔓延的一种最佳方式。

所幸,这种意识目前已经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技术极端化发展之后:会否阻碍现实世界正常运行?

在The BIG Talk峰会过程中,行程中的导游师傅告诉大家,美国旧金山市的一些房子全是木质结构,因为这个区域有一片木材树林需要定期砍伐以便让它长出新的木材,如果不定期砍伐的话,森林的负荷量便会出现问题。所以,当地政府鼓励居民砍伐该树木作为建设房子的原料。在这个案例中,导游特别交代了一个细节背景:所有的砍伐行为都需要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如果过多地砍伐或过少地砍伐,都会造成森林树木的失衡,只有在合适频率的前提下,才能使得森林平衡与建造房屋利用程度达到统一。

对技术来说,技术推进方式就是森林砍伐。

合理得度,技术的效用便可得到最大发挥,但如果技术利用不当,便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和生产工具过剩等现象。在信息技术发展日趋蓬勃和繁盛的情况下,过度现象引发的后果都将是巨大的损失,中国古语的“杀鸡用牛刀”,虽然最终的生产目标已经达到,但是其中损耗的成本已经造成损耗。再比如旧金山的森林砍伐力度如果不合适,那么便会造成木材浪费(砍伐过度)或是导致居住的居民需要另行解决木材稀缺的问题(砍伐过少),无论哪一种解决方案,最终都使得森林的平衡度达不到合理有效的统一,继而影响整体效率。

信息技术发展的极端,便是对每一种生产资料有着急需的需求。

水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任何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但在地球上70%区域均覆盖为水的情况下,节约用水仍然是今天环保的主题。这种方式并不在于说明节约用水会导致地球上70%比例的覆盖水域会减少,而是一种持续保持地球资源平衡的方式。一旦地球上覆盖的海水多余或少于这个比例,所造成的后果都是影响巨大的,比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对于技术发展来说也是同样道理,在保持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适度的情况下,整个信息产业发展的脉搏才能保持一致。

技术的终极界限:适应需求方可推动社会文明前进

在目前的畅想中,人工智能与技术发展将会相辅相成,在有效和有度的情况下,二者的结合将会使得人类社会达到一个更新的高度。另外,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新兴潮流趋势的引领下,全新智能科技的变化只能是趋于利好普通人类生活,通过其固有的技术优势不断完善和提升人类生活,使得人类生活在原有基础上迈上新的台阶。对于技术而言,这种变化是一种推进,也是一种有效利用信息技术革命改善世界的力量。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以太阳能为动力源的汽车,以及越来越多突破颠覆和想象力的智能科技产品的出现,意味着当前的时代在文明和技术含量方面正在发生蜕变,技术作为引领这个现象的中枢神经,对于推动这种变化和进程自然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发展不能脱离可观需求、技术的影响和需求不能远离现实社会,这些现象都是技术发展中要掌控和规避的问题所在。

事实上,今天的Google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可以听懂的语音交互指令,以及新兴的家庭智能家居等产品的出现,都是人类技术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明确需求的表现。在未来,这种依靠技术改变和提升普通人类生活的现象还将出现,而技术在这个过程中的推进,则意味着未来时代的需求空间更加广袤和壮阔。对于技术发展而言,这是其价值,也是最大的使命。

如果人工智能、大数据及技术应用等新型的科技现象都能在这样有序、基于控制准则的前提下运行和发展,那么其对于人类文明的推进则是巨大的福祉,反之,则是毁灭。

--完--

作者简介:朱翊,中国第一批blogger作者(11年blog写作经历)。知名意见领袖、互联网媒体人,逐一传媒公司创办者。长期关注互联网商业趋势与案例研究,涉猎TMT、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品牌传播与管理、家电数码等领域;目前从事公关、营销、品牌等管理工作。个人微信号:izhuy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