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河洛觅苏秦|史话河洛

 漫步月球路 2015-02-02
行走河洛觅苏秦


----苏秦故里及苏秦墓考



河洛遍地宝,岁久无人识。行走在河洛大地,不经意用脚踢起一块砖头瓦片,它都有可能代表着一段历史。前一段时间,收集洛阳历史上的人文资料,看到苏秦墓在洛阳东边太平庄的记载,这也勾起了我的回忆。1996年我在某学校任教,学生因与班主任闹气,跑到了原来还属于洛阳市郊区管辖的大平庄。当时正值寒冬,又是晚上二点左右,我和班主任及学生家长摸黑骑自行车到了这个村子。当时我觉得这个村子充满了神秘,为什么叫大平庄?当时村民给我介绍了个大概,只因有事在身,也没有深究。


2014年6月2日端午节,在友人的陪同下,我再次来到这里。我打听苏秦故里和苏秦墓的位置,一位村民让我找在路边开诊所的老者。老者讲:现在虽然该村看似平淡无奇,深究起来,它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苏秦老家。太平庄,就是古时的乘轩里。


苏秦其人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人,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与张仪齐名,为鬼谷子门生,专攻纵横捭阖的谋划术,挂六国相印,与强秦对抗。归居于赵,被赵封为武安君。


《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为纵约长,并相六国”,“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其后秦使人诳齐、魏伐赵,六国不能合作,合纵瓦解。苏秦入燕转入齐,为齐客卿,与齐大夫争宠被杀。


另一说苏秦自燕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燕得以破齐,后因反间活动暴露,被齐车裂而死。


按《史记》说法苏死于临淄,按常理也应葬于此地。但此说今天已受到新出土史料的挑战。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的帛书,其中《战国纵横家书》内,有关苏秦的书信达十六章,且有十四章不见于《史记》。新史料表明公元前284年苏秦还有游说活动,比《史记》记载的卒年要晚,大约死于五国攻齐之年(约前283年),约六十岁。死于何因何地均不明朗。


苏秦的故事


头悬梁,锥刺股,奋发图强,终成大业


据传苏秦随鬼谷子学游说术多年,后见同窗庞涓、孙膑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也和张仪告辞鬼谷子下山。张仪去魏国,苏秦返故里。


当时,苏秦家中老母在堂;一兄二弟,兄已先亡,惟寡嫂在,家人团聚,自然欢喜。过了几天,苏秦想要出游列国,请求母亲变卖家产,以为路费。母亲、嫂嫂、妻子都竭力反对,劝阻说:“你怎么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做商贾,养家糊口,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没影的事业吗?回头你生计无着落,不后悔么?”。


两个弟弟也劝说:哥哥如擅长游说之术,怎么不去游说周王?在本乡就能出名,何必远去他乡呢?


苏秦被全家人阻挡,只好求见近在洛阳的周显王,奏以强国之术。显王留他住下,可显王手下的臣属都知苏秦出身农贾之家,怀疑他是纸上谈兵,没啥真才实学,都不肯保举他。苏秦住了年把子,见进取无望,只好回家。回家后他变卖家产,做了美衣,备了车马,去周游列国,考察世情。他去秦国游说,费尽心思,秦王不用他,如此数年折腾,钱都花完了,衣服也破了,只好卖掉车马仆人,挑个破担子重返故里。败家子回家,母亲骂他;妻子正织布,看他回来,连织布机都不肯下,懒得理他;他肚饿难忍,只好求嫂嫂给自己做饭,嫂嫂不热不冷说家中没柴烧,也不肯给他做饭。


苏秦不觉泪如雨下,叹息说:贫贱如此,全家人都不认我,全是我的过错、我无能呀!但是他还不死心,就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姜子牙的《阴符》,昼夜攻读起来。真是知耻近乎勇,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扎起来,悬在梁上,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太困了,他拿锥子剌自己的腿以求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来历。他这样边读书边揣摩列国形势,一年后,对天下大势了然于心。他给两个弟弟讲解天下形势和自己再图外出游说的打算,两个弟弟听哥哥分析得有理有据,就共同出资,助他上路。


他这次出去,果然游说受强秦威胁的其它六国(齐、楚、燕、韩、赵、魏)同意互签盟约,构成合纵之势,患难相恤,共抵秦国。六国君王还共同合封苏秦为“纵约长”,兼佩六国相印,总辖六国臣民,这时苏秦真是荣耀至极。


话说苏秦荣耀后曾路过洛阳,诸侯都派使节送他,仪仗旌旗,前遮后拥达二十里长,威风超过君王。周显王听说苏秦路过,专门派人清扫了道路,设供帐迎于郊外。苏秦的老母在路旁扶杖观看,惊奇得啧啧称叹;两个弟弟和妻子、嫂子都恭恭敬敬伏在郊外迎候,不敢仰视。苏秦在车上问嫂嫂:以前不为我做饭,现在为什么这样谦恭呢?嫂嫂说:见季子位高而金多,不容不敬畏呀!


苏秦感慨地说:“一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重,贫贱了就嫌弃,人情竟如此淡薄!”于是,苏秦让亲属上车,同归故里,建起豪华住宅,让亲属们居住,并向亲属们分赠了钱财。凡是过去帮助过他的,都加倍地还给人家。有个人在苏秦最困难时曾资助过他100钱,苏秦念念不忘,这时还给了100两黄金。


后来,随着世事变迁,苏秦故宅虽然衰落了,但数朝后,还有人从其旧宅院里挖出过百锭金子。


苏秦之死


据传当年苏秦在燕国春风得意的时候,他忘却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作风。他不仅生活奢侈了,而且心灵也腐败了。


他私通上了燕易王的母亲、燕文侯的夫人——也是燕国的“太后”。因为燕文侯去世了,燕文侯的夫人还风华正茂。


美人爱才子,才子爱美人,倒也可以理解。


当这个爆炸性的新闻最终传到燕易王的耳朵里时,燕易王并没有怪罪苏秦的心思,因为这毕竟是家丑,怎么能外扬呢?燕易王要息事宁人,就当这件桃色门事件没有发生过似的。他反而对这位和自己母亲私通的人好上加好——苏秦的待遇更加丰厚了。


但是,苏秦的心中却怎么也安定不下来,因为他毕竟做了件亏心事,怎能不怕鬼叫门呢?他认为:之所以燕易王没有杀掉自己,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杀他的理由。他必须“走为上”,尽快离开燕国,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于是,他对燕易王说:我留在燕国,不能提高燕国的地位,假如我在齐国,就一定能提高燕国的地位。


燕王说:一切听从先生意见。


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


齐宣王便任命他一个官职---客卿。(客卿是指请别国人在本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


苏秦虽然做了齐国的官员,但他却不忘自己的使命--要继续为燕国充当卧底而继续消耗齐国的国力。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继位。苏秦劝说湣王把葬礼办得非常隆重,以此用来表明自己的孝道,同时让湣王大兴土木,建筑高高的宫室,大规模地开辟园林,以表明自己得志。苏秦的如意算盘实现了,齐国从强盛逐渐走向了衰落。


苏秦作为一个间谍,却得到了湣王的厚待,这引起了齐国一些达官显贵的嫉妒,要与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其中有一个齐国大夫由于争不过苏秦,因而就派了一个刺客去刺杀苏秦。


苏秦在上班的途中,突然遭到袭击,身中数剑。但是苏秦当时并没有死,而是带着致命伤逃跑了。


齐王派人捉拿凶手一直没有抓到。苏秦将要死去,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并且示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于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史记·苏秦列传第九》)


齐王不解,说:我怎么向国人交待呢?


苏秦告之,您就说苏秦是燕国的间谍,是为了燕国的利益而在齐国谋乱,如果谁刺杀了他,就是对齐国有功劳的人,可获得重奖。您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就会自己跳出来,你就可以抓到凶手了。


齐王听了苏秦的话,就把苏秦拉出去,在闹市上五马分尸。叱咤风云的武安君——苏秦就这样死了。


苏秦临死也没有忘记为自己报仇。那些刺杀苏秦的凶手果然跳出来向齐王邀功,结果被齐王杀掉了。他们想不到破获此案的正是他们刺杀的苏秦。


在这里,还有一个有关典故“二百五”的来历。苏秦死后,为缉拿凶手,齐王赏千金,这时有四个人前来邀功。面对千金如何分配,四人中有一人建议:这千金我们四个人平分。最后齐王将四人全部处死。“二百五”由此而来。但是现在讲的“二百五”与此意思已有不同。


燕王听到这个消息后遗憾地说:齐国虽然为苏先生报了仇,五马分尸的作法也太过分啦。


苏秦死后不久,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泄密了。后来,齐国获得了这些秘密,十分恼恨燕国。燕王很害怕,就让苏秦的弟弟苏代和苏厉来到燕国,继承哥哥的事业继续从事合纵联盟,帮助燕国度过了难关,进一步延缓了秦国的统一大业。


因此当看到司马迁《史记》最后一段话的时候,我认为这对苏秦是一个最好的结束语。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而苏秦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天下人都嘲笑他,讳忌研习他的学说。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凡是不同时期和苏秦相类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出身于民间,却能联合六国合纵相亲,这正说明他的才智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所以,我列出他的经历,按着正确的时间顺序加以陈述,不要让他只蒙受不好的名声。


苏秦故里和苏秦墓


苏秦故里


苏秦的出生地是战国末期洛阳的乘轩里,乘轩里即今天洛阳市洛龙区太平庄,在今洛阳城东南八里许处。因有《史记》及《战国策》等权威史书记载,对于苏之出生地争议不多。


苏秦墓


由于史料不全,苏秦葬于何地众说纷纭,目前主要有七处,但是又都无过硬证据,使苏秦墓在何处成为疑案。


一是巩义苏秦墓。巩义西南部有村名曰“苏家庄”,苏家庄南原有“三苏冢”,传说为苏秦及两位弟弟之冢。今仅存一冢,高约15米,周长约80米,即为苏秦墓。


二是洛阳太平庄苏秦墓。太平庄位于洛阳城东南4公里处,相传村南有“苏家冢”,即苏秦墓。近年太平庄人在施工时,发现了唐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萧瑀所立的“武安君六国丞相苏公墓”碑。


三是贾岛所见苏秦墓。唐朝著名诗人贾岛途经洛阳,专门凭吊这位古人,眼看该墓四周满目荒凉的景色,十分感慨,即兴作诗一首曰:“沙埋古篆折碑文,六国兴亡事系君;今日凄凉无处说,乱山秋尽有寒云。”


四是汉魏故城苏秦墓。《洛阳伽蓝记》说:北魏青阳门外有孝义里,孝义里西北角有苏秦冢。冢旁寺院的和尚,经常看到苏秦后人出入该冢,“车马羽仪,若今宰相也”。今汉魏故城洛河北岸有小村名曰“张苏寨”,寨内有一冢,当地人称为苏秦冢。


五是新安县苏秦冢。该冢位于铁门镇境内,现存巨大土冢一个。


六是山东淄川苏秦墓。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城南镇境内淄川区经济开发区南苏村。墓冢封土高约5米,直径20米,长约40米,占地约1000平方米,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南原有一桥,名曰苏相桥,为古般阳二十四景之一。明县志按《史记》记载:“苏秦为燕说齐,齐王用之,因与齐大夫争宠刺杀之,乃葬于此”。


七是洛阳邙山等地都有苏秦墓的传说。


由于苏秦墓说法种种,其确切的位置仍需要更加丰富的考古资料予以佐证。




苏秦葬于洛阳大平庄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可知的是东魏时期杨衒之所作的《洛阳伽蓝记》里有“苏秦宅”的记载,说尚书高显略宅第是苏秦故宅,方位在“大统寺南”。该书又载“出青阳门外三里许,道北孝义里。西北角有苏秦冢,冢旁有宝明寺”。比照古图,太平庄大体处在这个记载范围内。


近年来在太平庄一带出土古碑多方,也从实物上找到了证据。


一是发现了一方
“高天乙碑”。高天乙是太平庄旧户,世代在“苏家坟”耕种,因是谋圣葬地,种此地从不纳税。有感于苏家之恩,特立“苏秦故里碑”。


二是1999年在太平庄村北鱼塘清理出一方明碑,上书“苏秦遗址”。


三是2000年在村南一古渠底部掘出一唐碑,右上方四行小字:“大唐武德八年,岁次乙酉秋庚午,奉旨省亲洛邑古轩里太平庄,拜谒苏秦冢,蓬蒿荒荒,褒贬明矣,夫勒石以铭谋圣,苏子千载可称也。”中间一行大字:“武安君六国丞相苏公墓”。左下小字一行:“敕中书令宋国公尚书右仆射萧瑀立”。萧乃南齐皇裔,隋炀帝内弟,唐初宰相。此地为其别业,今尚有众多后裔。此碑魏碑体,书法干净、漂亮、不俗。它比较充分地说明了苏墓的位置,是揭谜的有力证据。


过去该村有苏秦祠堂、苏家花园各一,现仅存遗址。因此洛阳苏秦墓最为可信。


为了进一步验证,在村民的陪同下,我们几经周折,找到现在位于麦田里的苏秦墓地,看到的是仅存一个坟墓土堆,杂草丛生,荒草凄凄,除洛阳市人民政府立的一块很小的“洛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秦遗址”石碑外,其它再无明显的标志。、在打听寻找的过程中,周边的人不仅对苏秦表示茫然,更不知道墓地所在。一代伟人的身后事,令人感慨万千。


荡荡身后事


褒贬不一话衷肠


查阅相关资料,我认为对苏秦的评价还是司马迁最为客观公正,但司马迁明显的没有底气的说明和注释,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好奇。翻阅正史野史,让人们对司马迁也开始怀疑了。最让人大吃一惊的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对苏秦的一生有着详细的记载,证明战国两个伟大纵横家苏秦和张仪,既不是同学,也不是拜把兄弟;张仪的游说活动要远远早于苏秦,自然苏秦比张仪的年辈要晚许多。从此可以发现:时间错了,一切就都错了。


重要疑问之一:苏秦二次出家游说,直接到了燕国,他见到的不是什么燕文王、燕易王、燕王哙,而是燕昭王,那要算是燕文王的重孙,燕易王的孙子,燕王哙的儿子了。大智大慧的司马迁难道也会出现这么大的失误?


重要疑问之二:苏秦两次与燕昭王合谋对齐行使反间计,苏秦去齐见到的根本不可能是齐宣王,因为齐宣王那时已经死了,他见到的只能是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正如司马迁自己说的不同时期的事,有类似苏秦的,都捕风捉影附会到了他的身上。因此,人们便怀疑他是不是把战国著名纵横家、苏秦哥哥苏代在齐行使反间计的事,也错误地安到了苏秦的身上。


重要疑问之三:关于苏秦之死。苏秦经过前后十五年的艰苦卧底工作,先促成了五国联盟,再实现了六国合纵,并于齐王湣三十七年(公元前284年),由燕国大将乐毅率五国联军,出其不意进攻齐国,齐国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祸、亡国之劫难。到了这时,齐湣王方恍然大悟,气得吐出一口鲜血,对天大呼,我一向视为手足、心腹、国器、至交的苏秦,原是一个藏而不露的阴险的间谍!待转过手来,即令人把苏秦绑了,押解刑场五马分尸。至此关于苏秦的故事在那一声酣畅淋漓的撕裂声中嘎然而止,而归于血肉模糊的悲痛与死寂之中。


给后人留下的遗产


早年刻苦读书成才,成年后艰苦奋斗,历经磨难,终于获得了成功,以纵横家而名垂青史。司马迁特别在《史记》里特列《苏秦列传》,
苏秦还被后人塑造成了神话中的人物。


《洛阳伽蓝记》里就写着“(苏秦)冢旁有宝明寺,众僧常见秦(后人)出入此冢,车马羽仪,若今宰相也。”


还有人将苏秦诘问嫂子的话编写成“前倨后恭”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以势利眼处事,前后态度不一致的市侩小人。


到了南宋,儒学家王应麟,把头发拴在梁上读书。后人把锥刺股、振奋精神读书的事迹,缩写为“头悬梁,锥刺股”,编进蒙童教材《三字经》里,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激励后人发愤勤学,苦读成才。


流芳百世著作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苏子》三十一篇,当是苏秦作品或后人所记有关他的事迹的汇集,其中可能也包括苏代苏厉的一些游说之辞。


《苏子》是纵横家类中篇幅最多的一部,可见从战国到西汉,纵横家中属于苏氏兄弟的作品或有关材料分量很多,流传也最广,汉以后该书已亡轶。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纵横家书》,其中有11篇是苏秦上燕王或赵王书,不见于《战国策》《史记》等传世的古籍,另有两篇其部分内容见于《战国策》,这13篇是现在了解苏秦事迹的重要材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