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 SPARK思邦用“乐龄农庄都市田园”的概念提出了——用垂直城市农场来结合老年人的公寓与配套设施,使得乐龄人士能够生活在由蔬菜农场构建的园区环境中,并可能在这里找到一份自给自足的工作。因此,SPARK思邦引入“垂直水培耕作”和“屋顶土壤种植”技术等,这些高密度、高灵活性的住宅设计的科技与概念,可以逐渐来迎合了老年人的需求和偏好。而通过在一个拥有专业垂直耕种经验团队指导下的农场里兼职工作,城市居民甚至可以减轻退休后经常会面临的财务压力。 后面有全套幻灯片,先跟着非哥先睹为快吧: 此外,该项目设计理念,还引入“双钥匙”居住模式,实现年轻人与父母共同居住在同一幢房子的两块相隔区域,两区域各配有通往外部的独立大门。SPARK思邦认为,这样做可以满足年轻人与长辈同住、又拥有各自独立生活空间的双重需求。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是继物质需求之后,养老地产所要着力解决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受访人/回答人:SPARK思邦的创始人&董事StephenPimbley
为什么SPARK思邦会想到去设计这样的概念型项目“都市乐龄农庄”?
SPARK思邦的建筑设计是以社会服务为根本理念的。不同于与奢侈品,我们的设计不仅仅要满足开发商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而产生的。这样的独特理念,使我们的美誉度不断增长,尤其在中国。因为,我们坚信高质量、创新、诚信的设计有利于城市和公众,并可由此获得正能量和乐观精神。
SPARK思邦的项目和理论研究横跨于不同的业务领域,正如“都市乐龄农庄”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他对我们所有的作品设计都会产生影响。我们相信,没有文化底蕴和公信力的建筑实践是毫无意义的。
此外,我们还想挑战一种社会成见——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必然会产生高昂的花费,SPARK思邦想以此项目来表明,在我们的社会体系中,生活较为贫困的阶层,是可以通过一个成功的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设计来逐步改善的。
你认为“养老产业”将会成为接下来的一个社会发展大趋势吗?
基于亚洲范围内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现状,我希望设计师们开始考虑如何能有助于设计一个全新的老年人生活住宅模式。目前许多养老模式均以富人为目标客户群,为其提供度假村式的养老。如果负担得起,在晚年时享受长假本无可厚非,但绝大多数老年人根本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源,家庭补贴也很少,无法用来支持他们享受这种模式。所以,我们希望为这类型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能量和想象空间。
从垂直农业角度说,它是否可以成为装饰点缀建筑物内部和外墙新趋势,除此之外它是否可以成为自身食用或供给餐厅的有机食物来源?
我认为"装饰点缀"这个说法对垂直农业而言并不合适。当然,你可以用“装饰点缀”来描述许多有绿色植物覆盖的建筑,这可能使建筑本身受益于此。但是“都市乐龄农庄”的绿色植物覆盖,是以生产和收入为目的的。在“乐龄都市农庄”生长的蔬菜和绿叶植物等,将首先提供给该农庄自身使用,然后也会通过农庄商店来销售给公众、当地餐厅以及超市。 下面是SPARK思邦提供的全套幻灯片,鼓掌! SPARK思邦是否希望通过“都市乐龄农庄”来促使政府对都市绿化趋势做案例研究,以此促进与政府在社区建设上的一些互动联系,比如在老年人收入来源方面,又比如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特别是食品安全在中国备受关注)?
我们希望用“都市乐龄农庄”概念来作为媒介,以此来影响和吸引政府以及其他养老产业的开发运营商,看看他们是否有兴趣将我们的想法提升到一个新的可执行层面,或以某种形式切入一些现有项目上加以实施。虽然我们有很多“思邦化”的创意理念,但我们无法独自做到这一点,仍需要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协作,以此来有助于实现和增强“都市乐龄农庄”的美好愿景。
你对“跨界”有什么看法?“都市乐龄农庄”是一个典型的“跨界”项目吗?
作为一个设计师,我觉得我有分享、创意的义务,并引发对各种想法进行开放式的讨论,甚至是可以在我们没有太多实践经验的老年住宅的这个领域。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些想法有些天真,但我不惧否定。我坚信,“都市乐龄农庄”是一个很酷的创意,它汇集了独特而积极的农业生产技术,并承担了养老住房的社会责任。如果把他算入跨界合作,这应该是建筑和科技的“跨越”,以此支持我们城市社区的健康发展。
在SPARK思邦的官网上,我们对SPARK的另一个项目——Fai-fah有所了解,也知道该项目已经成功实施了。而现在SPARK思邦又开始关注社会养老问题,这是否意味着SPARK思邦是一家以CSR(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的公司?
SPARK思邦确实有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公益项目。在四川发生地震之后,我们参加了当地小学的重建,递送了应急的社区公共设施;而Fa-fah项目则是针对曼谷弱势儿童的一所教育中心;其他还包括目前在伦敦的一个儿童游乐场。通过以上公益项目实践,我们学会了如何参与并享受社区协同工作。我们认为,如果你以谦逊的态度从事设计,并远离闭门造车的傲慢态度,那整个设计过程便会更具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