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敢摸英国皇室成员,你以为你是谁呀?

 hzzzzzzzzz 2015-02-02
2015-02-02 文/王玥娇


  注:威廉王子夫妇在现场观看NBA比赛后,与詹姆斯(右)合影

  ▍英国王室的“高冷范儿”

  前段时间,来访纽约的威廉和凯特(剑桥公爵夫妇)观看了布鲁克林篮网队和克利夫兰骑士队的比赛。赛后赠送球衣似乎是题中应有之义——威廉和凯特拿着赢家骑士队赠送的两件球衣和詹姆斯合影,一件是印着“剑桥”英文的7号球衣,一件是为威廉和凯特的儿子——乔治小王子特制的1号迷你球衣。合影时凯特站在两位男士中间,詹姆斯将手自然地搭在王妃的肩头。

  这个看似自然的典型美式动作,让英国人的“高冷范儿”再次爆发,也成了美国人过于“热情奔放”的又一佐证。

  按照英国王室礼节,平民不能和王室成员有身体接触——即使并无恶意。

  英国著名礼仪专家威廉·汉森说:“尽管剑桥公爵夫人不会介意,但詹姆斯先生还是不应该把胳膊搭在王妃肩膀上……这就是美国人过于感情外露的例证。”他的评价使用了最官方得体的称呼,尽管不满,却仍然对詹姆斯使用敬称。

  尽管美国已经不再是英国殖民地200多年,这个共和制国家还是有人和前宗主国一起“声讨”詹姆斯。有人毫不客气地表示:“把手放在凯特肩膀上,詹姆斯以为他是谁啊?”

  不过大部分美国人认为詹姆斯只是想“表示友好”。CBS电视台记者杰夫·陶德认为王室礼节不该被带到篮球场来,“如果你邀请我去白金汉宫,我会遵循你的规矩,但你在篮球场,就该听我的。”

  针对“普通人”不能触碰王室成员的规定,詹姆斯的外号“詹皇”被拿来开玩笑:“他不是普通人,他是皇帝。”

  有些英国绅士的一根筋很难接受这样的调侃,《每日镜报》回击:“就算他在美国被叫作‘詹皇’,也不应该穿着满是汗渍的运动衣站在凯特旁边。”

  詹姆斯本人似乎对这些意见毫不在意。他先是在Instagram连发两张和王室夫妇的合影,兴奋地表示“非常荣幸”。两天后,又意犹未尽地上传了一张小乔治穿着骑士队1号队服在草地上奔跑的照片,并配文:“我的小朋友乔治小王子对我们的胜利很是激动,早上一起来就想到处跑。”有网友指出,照片明显是处理过的。

  大多数NBA运动员出身贫寒,很多人成年后才知道英国原来还有国王。詹姆斯的妈妈16岁生下了他,一直没有告诉他爸爸是谁,这个贫民窟长大的“皇帝”并不理解“王室礼节”这种复杂的存在。

  ▍大大咧咧的美国领导人

  但美国人的大大咧咧似乎不限于运动员,一贯得体的“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也在英国王室礼节上出过岔子。

  注:米歇尔手搭英国女王后背被指违规

  2009年4月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为参加20国集团峰会的各国领导人举行宴会。宴会快结束时,米歇尔和女王边聊边靠近,女王将手搭到了米歇尔背上,而米歇尔也做出了相同的动作。

  英国媒体同样对米歇尔大肆批评,白金汉宫发言人不得不出来平息纷争,“这是表达友爱和敬重的一种很自然的方式”。

  美国《时代》周刊在为米歇尔辩护的同时不忘调侃一下前总统小布什:“米歇尔是在英女王‘动手’后才礼尚往来,这比小布什朝女王眨眼睛的动作合适多了。”

  2007年5月7日,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白宫为来访的英国女王举行欢迎仪式。以口误出名的小布什再次失误,在致辞谈到英国女王以前的访美之行时,这位牛仔总统说:“您曾经和10位美国总统共进过晚餐,您还参加了美国独立200周年纪念仪式,那是在17……嗯,是1976年。”

  如果女王在1776年访问过美国,她的年龄就得加上200岁。

  注:小布什在说错话后冲女王调皮地眨眼睛

  观众席顿时爆笑,小布什回过头,冲女王眨了下眼睛,女王回看他一眼,面无表情。为了掩饰窘迫,小布什自嘲:“她(女王)刚才看我的眼神,就像是一个母亲在看自己(犯错)的孩子一样。”

  这次女王给了小布什台阶,笑了。

  小布什的随意可能是遗传。1991年,老布什担任美国总统期间,英国女王也曾访问过白宫。当时老布什对英国女王承认,他是家族的“败家子”,随即问女王:“你家的败家子是谁?”女王还没来得及回答,当时的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立刻阻止说:“不要回答这种问题!”

  ▍触摸王室成员,“以下犯上”

  注: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用手搭威廉王子后背被批失礼

  如果说美国人还有一种“不归你管”的底气,那澳大利亚这个英联邦国家对英国女王的不得体会引来更刻薄和酸辣的评价。

  1992年英国女王和时任澳大利亚总理保罗·基廷会面,基廷将手臂放在女王背上拍照。

  澳大利亚是英联邦成员,对君主的碰触让基廷显得像个野蛮人,英国人难免重提旧事,说澳大利亚以前是放逐犯罪者的所在,他们给基廷起了个外号叫“澳洲蜥蜴”。

  老同志的挫折没有引起后来人的足够重视,在今年又出现了摸王子的问题。2014年4月24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在堪培拉把手搭在威廉王子的背上。这个看似平常的举动,不出意料地再次被痛斥。

  英联邦国家的金科玉律就是“不管你做什么,别碰女王”。这条规矩来源于中世纪,当时的人相信,接触女王或国王可以治病。基于这样的认识,英国王室规定,不管是接触、点头,还是注视,都是元首的特权,民众不能主动索取。

  对于澳大利亚人因为亲切动作被骂,英国王室没有出面帮他们解释。从政治范畴上讲,澳大利亚尽管一直想成为独立的共和国,但还是承认女王是澳大利亚及全部英联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因此触摸女王的做法显然是“犯上”。

  王室最终给詹姆斯和自己都找了个台阶。王室官网发表声明:会见王室成员时“没有对行为上的强制性规范”。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英国王室以礼节繁多细致著称,让面见的人不得不提前准备。2007年英国女王访美前夕,负责社交的美国官员在白宫内部分发了一本王室礼仪指导手册,里面从如何称呼女王到如何和女王握手都进行了详细讲解。比如,女士见到女王可以行屈膝礼并称她为“陛下”,对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则称为“殿下”;握手时,小拇指不要碰到女王的手掌。手册甚至还指出,一旦女王用餐完毕(女王不会吃太多,她是一位长者),其他宾客也必须停止用餐。

  还有一条看似开玩笑,细想又很有必要的指南:即使你很漂亮,也别冒昧去询问王子的电话。美国人一贯直来直往,需要有人提醒他们注意矜持。

  ▍虽有繁文缛节,依然备受追捧

  注:英国乔治小王子快要满周岁,美国《时人》杂志特别推出以他为封面的专题报道,但照片被美化,引起了争议

  尽管英国王室有如此多的繁文缛节,天性奔放自由的美国人却对其分外热衷。

  据美国的中文媒体《侨报》统计,小乔治诞生后的一小时里,在5个最关注此事的国家中,除了本土英国,美国位列第二。再往前追溯,2011年,威廉和凯特大婚,美国各大电视台派出大批人马在伦敦“安营扎寨”,为了让美国人有机会见识王室的优雅和烦琐。

  2007年,伊丽莎白二世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英国驻美国大使馆举行了一场花园派对,美国国会议员和名流云集,完全是追星的架势,有人甚至误以为是美国的粉丝在排队购买哪个乐队演出的门票。而这次威廉和凯特访美举行的慈善晚宴“门票”是5万美元,但仍有15对夫妇与王子夫妇共进晚餐。

  “这充分展示了没有国王的美国人对君主制国家的向往:渴望传统。”哈佛大学教授加斯诺夫说。他认为,美国民众热爱英国王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缺乏传统,因此希望从英国“进口”传统以满足渴求。

  一批清教徒搭乘“五月花”号来到美洲,成为最早的一批美国人。他们无法忘怀英国的约克郡(York),所以在美国建了一座新约克郡——纽约(New York)。英美虽然后来爆发过战争,英国人还火烧过白宫,但他们站在一起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文化和历史上有着一条无法割舍的纽带。

  2011年,讲述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电影《国王的演讲》横扫第83届奥斯卡奖,获得4项大奖,而描绘美国企业家扎克伯格的《社交网络》却获奖寥寥,这被认为是美国人拥有王室情结的另一佐证。

  但美国电影人从来就没对英国王室客气过。在喜剧片《白头神探》里,主角纽约的囧警长在欢迎女王观看棒球比赛时大言不惭:“虽然我们知道君主制是一种笨拙的体制……”最后他还因为试图保护女王摔在了老太太身上,出尽洋相。

  王室成员老派而不适合谈恋爱。美国电影《男伴娘》的女主角是地道的纽约客,去苏格兰出差时和当地一位公爵坠入爱河,闪电订婚。但慢慢地,英国公爵大家族的风俗习惯让她“水土不服”,最终离开。

  这类反转剧情时常在美国电影中出现,尽管大部分美国人热衷于英国王室,但在移民大熔炉里锻造出来的美国人很了解自己,自由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威廉和凯特这次美国行之前,美国记者们被要求面见王室夫妇时要着“正装”,不能穿牛仔裤,否则不准入内。王室口中的“正装”往往不是深色西服,而是燕尾和领结的组合,记者同志穿着这样的衣服出现在篮球馆里,一定会被当作出土文物围观的。

  这惹恼了美国人,推特上一片怨声载道,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专横统治的残留”。从来没有“国王”的美国人一遇到现实问题,就会完全无法理解君主制国家近乎苛刻的王室礼节。

  可抱怨完了还是要去拍,因为美国民众喜欢看。不过威廉会见奥巴马时,王室适时地修改了规定,采访记者的着装“客随主便”,“穿着牛仔裤和运动鞋不会被拒于门外”。

  这次王室显然又多虑了。因为去白宫采访的记者穿着一直都很正式。曾担任记者的美国作家亨特·汤普森说:“白宫记者的穿着和银行职员没有两样。”

  只有在这样的局面发生后,才能理解当年威廉王子喜欢上美国歌星小甜甜布兰妮,布兰妮却用“发好人卡”回应他的原因。

  如果他们在一起,那是一段多么艰难、多么不受祝福的感情。■

  (《博客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