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地塞米松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评价---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负鹏载舟 2015-02-02

地塞米松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13年6月1日23:8:38

 
摘 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治疗的6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关键词:地塞米松;肝炎综合征;婴儿;疗效
  婴儿肝炎综合征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儿,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等[1]。该病病程较长,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带来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是引起患儿死亡,因此及时的治疗对维护患儿生命健康有重要意见。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人民医院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0 d~8个月,平均130 d;患儿均有黄疸、肝脏肿大表现,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巨细胞病毒感染2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4例,EB病毒感染3例,不明原因23例,无其他合并症。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两组在年龄、情况、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包括抗病毒、抗感染、输血浆或者丙种球蛋白、能量和剂、护肝、补充维生素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剂量0.5~1 mg/(kg·d),同时给予钙剂、维生素AD、胃黏膜保护剂等以缓解其不良反应,待黄疸检测正常或接近正常后改服泼尼松,剂量1.5~2 mg/kg,直到肝功能恢复正常,总疗程不超过60 d。
1.3  统计学处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评定疗效标准:治愈:黄疸消退,转氨酶(ALT)、血清胆红素(TBIL、DBIL)恢复正常,肿大的肝脾缩小至正常;好转:与治疗前比较黄疸消退,转氨酶(ALT)、血清胆红素(TBIL、DBIL)检测值降低,肿大的肝脾缩小但还未达到正常;无效:黄疸、转氨酶、血清胆红素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2]。以治愈+好转计算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为66.7%(20/30),好转率为26.7%(8/30),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治愈率为46.7%(14/30),好转率为36.7%(11/30),总有效率为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9,P=0.03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6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烦吵不安3例,轻度满月脸2例,ALT增高1例,均在停用地塞米松后缓解,未影响治疗,未见激素相关消化道出血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30);对照组患儿有3例出现ALT、TBIL增高,停药后恢复,也未影响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10%(3/30),经χ2检验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6,P=0.278)。
3 讨论
  婴儿肝炎综合征不但危害严重,而且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有重要临床意义。婴儿肝炎综合征多由病毒感染所致,也有部分与先天性代谢缺陷有关,另有部分病例致病原因不明,有人认为胆管炎性病变纤维化可导致胆道闭锁,因此在临床上有通过内科治疗治愈胆道闭锁的可能[3]。婴儿肝炎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淤胆及肝细胞肿胀,其次为结缔组织增生和汇管区炎性反应,以及多种形式的坏死和细胞凋亡表现,在治疗上讲究保肝、抗炎、利胆。
  由于婴儿肝炎综合征多伴有淤胆,因此文章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它较常用于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状,能够保护肝细胞亚微结构,使溶酶体得以稳定,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得到抑制,从而使水肿症状减轻,胆汁合成和胆汁分泌增加,有利于胆红素代谢。地塞米松的主要作用机理就是发挥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使炎性反应渗出减轻,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以及肉芽组织生成受到抑制,而且小剂量激素能提高巨噬细胞功能,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和病理性自身抗体,减少抗原体免疫复合物,用药后可减轻门脉汇管区和毛细胆管炎性反应,增加胆汁流量,具有明显的利胆退黄作用[4]。
  通过文章研究结果,治疗组应用地塞米松后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而且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疗效确切,服药安全,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4 参考文献
[1] 薛月玲.地塞米松与甘利欣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36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7,19(5):79.
[2] 黄志华.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胆道闭锁的早期鉴别诊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8):1763.
[3] 张  婷,朱启熔.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脏病例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4(10):618.
[4] 彭  红,董国庆.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原学检查及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5):686.

(责任编辑:shurenadm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