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引入民资、部分大型银行甚至早已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之后,其行长、以及高管团队的任命,应该遵循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由董事会决定,而不应是“个别领导委派”。
接连发生“地震”的民生银行并未平息,2月2日上午10时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发微博称,“个别领导曾向民生银行委派一无能力行长,导致银行发展停顿,耽误几年”,并表示若再次委派陌生人当行长,将在股东大会投反对票,此话一出,犹如向人群中投掷一枚重磅炸弹,顿时砸开了锅。
这不禁让人感到困惑,民生银行作为唯一一家由非国有企业发起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行长竟然曾由个别领导委派。如果说民生银行都是如此,那么众多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其行长、以及高管团队的任命,又是怎么来的呢?因为,从理论上说,在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引入民资、部分大型银行甚至早已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之后,其行长、以及高管团队的任命,应该遵循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由董事会决定,而不应是“个别领导委派”。
我国银行业改革,形式上的整体改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后,其时,面对我国银行业整体性的资不抵债,国务院主导我国银行业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引进外资、IPO上市等等,已经完成了向现代企业治理转变的改革。但是,从毛晓峰的案发、尤其是史玉柱的微博抱怨来看,应该说,我国银行业可能仅仅实现了形式上的改革,而实质上距离现代企业的规范治理仍相距甚远。
因此,借鉴国有银行改革的经验教训来看,在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之当下,在降低银行业进入门槛的同时,我们不能仅仅强调股权放开,还应该适度放开监管,主管部门不应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制约民资发展,应给予其合理的空间。而在行政管理方面,更不能过分干涉,诸如领导直接委派任命的做法,还是早日杜绝为宜。
联系之前媒体报道,民生银行不惜重金打造“夫人俱乐部”,为何会如此?就我国如今银行业的现状来看,其可能有两个不得已而为之的理由。一是毛晓峰个人而言,在股东相对缺乏话语权而职业经理人掌控力偏大之下,毛晓峰是可能存在“慷民生银行之慨,谋私人之人脉”的动机的,以此稳固自身地位。
二是,在传统商业银行赢利模式未改之下,我国银行业的利润过度依赖存贷利差,而依赖存贷利差的赢利模式,其能否吸纳更多的存款,对于具体银行的发展而言则显得至关重要。或许正因为此,民生银行暗设“夫人俱乐部”,就是试图通过高官夫人们的枕边风,将地方政府财政性存款以及国有企业对公存款,“吹进”民生银行的口袋。
回过头来,不管是个别领导直接委派行长,还是民生银行借“夫人俱乐部”间接获利,都折射出了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所面临的困境。而若想彻底杜绝此类事情再度发生,当前我们除了有必要加大金融业的反腐力度,还应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倒逼商业银行转变赢利模式,而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不能再走“形改而实不改”的老路,应该通过行政职能的切实改革,好好捆住个别领导习惯乱伸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