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学习“百病多因痰作崇”和“痰多怪症”

 johnney908 2015-02-03

      先说几句题外话,自从学医后,脑筋真是一塌糊涂。中医临诊断学,写得很简单,只是内科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老师讲得很快,也不详细。听完和复习之后,好象都懂,可又好象都不懂,好象很清晰,又好象很模糊。整本书,有6成内容类似,但绝不相同和等同,如何把这些理解透彻和清楚,很难。再听完津液篇之后,才恍惚觉得摸着了门,如果把中医内科分为十等分,津液病(特别是痰证)占十分之三,温病占十分之二,气血脏腑辨证占十分之三,望闻问切及其他占十分之二,而四者仅仅相联,想要把这些弄懂,必须把自已想象成蚯蚓,泥鳅,钻进去,把字拆开再合拢,真的要变成名符其实的书虫,还要阅读大量大师的经典,不然,就算你考过80分,你还是什么都不会。我决定从津夜病(痰证入门)再触类旁通。

      津液内停证: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会导致津液内停而变生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进而形成痰证,饮证,水证及内湿证。痰,饮,水,湿四邪同源异形,可相互转化,又可结合致病,无严格区分,常连称:痰饮,水湿,痰湿,水饮之类。今天介绍广义痰饮及狭义痰饮和悬饮加痰瘀互结证。

痰证

体内津液内停聚所形成的稠浊而粘滞的病理产物,流动性小而难以消散,停聚人体的任何部位,每一部位的范围较局限。

临床表现

咳喘咯痰,痰质粘稠,喉中痰鸣,呕吐痰涎;痰核,瘿瘤,瘰疬,乳癖,关节肿肿屈伸不利。眩晕心悸,胸闷脘痞,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舌强言謇;失眠,神识迷蒙或昏仆,癫,狂,痫,疾,梅核气;形体肥胖,白带量多而不孕;苔腻,脉滑。

饮证

饮是体内津液内停所形成的较清稀而易流动的病理产物,属有形之邪,常停蓄于肺,心,胃,肠及胸胁等处,每一处的病变范围相对较大。饮为阴邪而兼寒象,凡由饮邪引起的证候均为饮证。

临床表现

呕吐清稀涎水,脘痞腹胀,胃脘振水音,肠鸣漉漉,大便泄泻,称为痰饮;咳嗽痰白,量多而清稀,气喘息涌,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胸膈胀闷,背心恶寒,或伴哮鸣,称为支饮;胸胁饱满胀痛,按之有波动感,咳唾,转侧侧痛剧,称为悬饮;眩晕心悸,畏寒肢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不利,为饮邪凌心。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摘自中医诊断学)

      以下关于痰饮的鉴别摘自王雪华的《金匮要略》痰饮篇

痰饮

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痰饮,泛指饮邪为患的一类疾病,是四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总称。

狭义痰饮:指饮邪停留在心下,是四饮之一的“痰”饮。

                 狭义痰饮篇

饮停部位

饮停心下,胃、肠

临床主症

“其人素盛今瘦”—饮入于胃,脾运失司,不能充养肌肉,不能化生精微物质营养周身,变成病理性产物,致病因素。“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肠鸣音,气过水声,清稀的水液由胃走向肠间发出声响。

西医诊断

胃肠功能紊乱,或十二指肠壅滞症。

原文解读

痰饮成因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解读:“食少”----脾运失司(素体的中阳不足),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饮多”-----运化水湿功能减退。“甚者则悸”----重则心下悸,轻则短气,说明短气不是支饮所独有。“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者弦饮也”。因虚寒病人身上也能见弦脉,在脉象上加个偏字,目的是从脉象上对寒与饮加以鉴别。

痰饮形

成过程

内因:脾运失司,上不能输精以养肺通调水道,倒致肺气失司,寒饮射肺,饮停聚则波及五脏;脾运失司,不能下助肾以化水,饮邪害肾,气不化水或流溢四处。

外因:感受风寒(冬季多发),寒湿浸渍(冒寸,涉水,久坐湿地),饮食劳倦(食少饮多,思虑,劳倦)。

狭义痰饮之(留饮)

1,  留饮: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掌大。

背不胸之府,诸阳受气于胸中,又是阳气出入之所。狭义痰饮饮留在心下(胃),阳气不能转行于背,不能正常展布,则出现背部有寒冷感,影响督脉的温煦功能。

病例解读:空洞型肺结核病人,总说后背有一巴掌大的地方凉。肺结核应偏于虚热,长期不愈,阳气不足,表现为局部寒冷寒,特别是背部,阳气不得舒展。

病例解读:冠心病患者说背寒令,用了很多温阳的方法,均不佳,那是一种衰老的现象,不仅有心阳虚的问题,也有肾阳虚的问题。

名家痰

饮论

清邹澍《本经疏证》:饮入于胃,分布于脾,通调于肺,流行于三焦,滤于肾,出于皮毛,归于膀胱,水者,节制于肺,输引于脾,敷布于肾,通调于三焦膀胱,把水液代谢中肺,脾,肾三焦,膀胱的关系说得精辟。

饮邪病

理特性

1,质地清稀为有形之邪;2,饮为阴邪,轻则阻遏阳气,重则伤人阳气;3,病机要点,源于脾运失司,停于人体局部;4,饮邪,“得温则行,得寒则聚”。这点明代赵以德提出。

基本治法

重要解读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而不是补之。

解读: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只能“和之”而不能“补之”。

和之:平和,调和之义。《本义》言和之则不事温补,即有行消之品,亦概其例义于温药之中,方谓之和之而不可谓之补益之。盖痰饮之邪,因虚而成,而痰亦实物,必少有开导,总不出温药和之四字。”

不可专事温补,以防碍邪(不利于饮邪排出)

不可过于刚燥,免伤正气。概括起来说:行者,行其气也;消者,消其饮也;开者,开其阳也;导者,通导二便也。以达到温补助阳,行水蠲饮之功,这就是“和之”而不是“补之”的意思

主方

苓桂术甘汤,肾气丸及大小青龙汤等剂。

           悬饮篇

饮停部位

饮停胸胁

临床主证

“咳唾引痛”,咳嗽,吐痰,胸痛,并随之加剧----肺气不降,肝气不畅,升降失和。

西医诊断

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肺癌出现的胸水,心包炎,心包积液,肿瘤,肺癌

原文解读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悬饮:悬,系也。指水饮作为悬饮,饮留部位不在胃中,也不是肠间或膀胱,饮积胸胁,悬结不散,因而得名。

“脉沉而弦者”证明饮病发于里,水饮内结,“内痛”病机为肺气闭郁累及肝气不升,导致胸胁牵引而痛,可导致“噎而痛”。

主方

十枣汤,破积逐饮,加糜粥保护胃气

     痰瘀互结证

 

 

 

 

 

痰瘀互结

指痰浊和瘀血互结而停滞于人体某一部位所引起的复合证候。痰瘀互结的常见部位为心,脑,肺,肝,胃,肠及关节等

证候分析

痰为津聚的产物,瘀为血滞的产物,二者俱属阴邪,在一定条件下,痰阻可致血瘀,瘀阻也可致痰聚或者痰瘀二邪在体内相遇胶结难,病情顽固,病势缠绵。

痰瘀结

心脑

心胸闷痛,绞痛,或头目胀痛,痴呆,癫狂,偏瘫。

痰瘀结肺

则胸闷,胸痛,咳喘,喉中痰鸣

痰瘀结

腹中

则腹部癥积坚硬难消,刺痛拒按。

痰瘀结

经络

痰瘀结经络,关节,则见瘿瘤,关节肿大变形,肢体麻木。

面色

面色晦暗无华,舌淡紫,紫暗或有瘀斑,苔厚腻,脉弦滑或沉涩,俱属痰浊,瘀血内停之象。

病案分析:

     某男,41岁,幼时得有胸膜炎,24岁时,得肺结核,于前年开始,夏天身上出红斑(汗斑),即而长期扁桃体炎,瘰疬,清嗓,喉中痰鸣,和口腔溃疡,常有口臭并伴有盗汗,夏季偶有口干,易感冒,并常伴前额头痛和后头疼,畏寒,变天易脖子僵硬并伴有腰疼,两手掌伸出,红红白白,典型的气滞血瘀掌型,且在两手小鱼际上有青色的瘀斑。并长年生活无规律,晚12点以后才入睡。

     去年夏末秋初身发大病,症状勒喉,面赤,胸闷痛,不得卧,清晨起来,胃气往上走,舌尖边红,脉洪浮数,扁桃体炎和口腔溃疡发作频繁,稍吃食物不对,便胃不适。后经西医诊断,胸膜炎,食管反流。后经中西医反复治疗,虽食管反流,胸闷胸痛有所好转,但扁桃体炎和瘰疬,口腔溃疡均无明显好转,手上瘀点依然存在,气滞手掌微有好转,且面色黧黑。从用药来看,若用补药,则咽喉便有脓点(象巴吉,补骨脂,仙茅等),若过用清热药,则胃管反流加重,且口腔溃疡又起,但用桂附地黄丸可以。

     看过多位名医,有的医生说是脾肾阳虚,有的说是肺肾阴虚,有的说明精虚,有的说明温病,至今不明。

     分析病情一,从历史病情看,胸膜炎(悬饮病);(肺结核)肺肾阴虚。结论,此人素体肺肾阴虚,且肾精不足。

     分析病情二,从患病过程来看,从汗斑,扁桃体炎,瘰疬,口腔溃疡,口臭并伴有盗汗,此患者应先感染热邪,热邪深伏体内,再加上生活无规律,耗精,阴过度,倒至内生虚火,先是肺肾阴虚,倒至盗汗,扁桃体炎,瘰疬。因无治,后倒致痰瘀深结于肺并于热邪相勾结,才导致手上小鱼际上有瘀斑,因为小鱼际属肺。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失司,累气全身气机不调。最先影响的便是脾胃和肝。

     分析病情三,从发病时间来看,夏末秋初,湿热之邪亢盛。因肺气受阻,导致全身脏气受阻,耗阴过度便累及阳气,胸膜炎和食管反流的病机均与(悬饮证)有关,是脾肾阳虚不能化水之过,并感染热邪,所以只能和而不能补,这就是患者为什么补后会有咽喉不利之症。而悬饮病人只能用温和之,若感寒则聚,所以,若过用清热药,患者就感觉食管反流加重。

      此患者的病因有四:

      一是外感湿热邪气,温困阻于脾,见苔滑(称温病);

      二是素体阴虚,有肺肾阴虚之症并伴有精虚;

      三是痰瘀结于肺,肺气行于水,阻碍了水道的运行。

      四是脾肺气机不调,水液内停,并伴大虚之证造成了脾肾阳虚的亏虚而导致悬饮之证,即所谓的胸膜炎和食管反流证。

      如果医者从气血脏腑去辨,无论从哪个脏器去辨,效果都只能维持五天。从温病辨治不可断根。从肺肾阴虚补剂治,患者无多大效;从食管反流(悬饮病)去治,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稍好几天,又会再发。所以治根应从痰瘀结于肺着手去治,注重活血化瘀,去痰,导引,缓佐以滋养肺肾,才能祛根,只要痰瘀消去,气机调通,水道调通,便可进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