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地图 都柏林市的克劳球场内,足球比赛酣战正急,数千名足球观众起劲地为双方加油,谁也没有料到,一场血腥的屠杀即刻就要降临到他们头上。 下半场比赛刚开始不久,一对全副武装的英军冲上看台,用冲锋枪朝观众最集中的地方开火,人们惊呆了,还没有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随着枪声倒在地上。霎时间,枪声、惊叫声、哭声闹成一片,人们四下逃窜…… 对于爱尔兰人民来说,1920年11月21日,是一个“血腥星期日”,英军这场残酷的报复行动,酿成了死伤72人的惨剧。尽管英国当局声称:这次行动是对前一天14名英军情报人员遭到爱尔兰共和军处决的报复,但仍然在世界舆论方面掀起轩然大波。 “血腥星期日”成为20年代爱尔兰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序幕,也是从1916年“爱尔兰复活节起义”以来的一次次流血暴动的续剧。在这之前,英国政府一向以武力镇压作为应付手段,局面不但未见改善,反而愈演愈烈。这次事变发生后,英国一反常态,为了安抚爱尔兰的民情,国会于12月批准了“爱尔兰政府议案”。这项议案建议将爱尔兰划分为两个自治的部分,每个部分各拥有自己的议会与行政机构。北爱尔兰议会拥有安特里姆、阿马、唐军、弗马纳、伦敦德里和地龙等6个郡的立法权;南爱尔兰的议会则设在都柏林。但不管是南爱尔兰还是北爱尔兰,都保留着在英国国会中的席位。 这以后,爱尔兰的独立又经历了一些波折。1921年2月15日,爱尔兰独立运动领袖华勒拉向英国国会控诉英国驻爱尔兰军队的暴行,指控英军虐待战俘,杀害儿童等。然而,三天后,英军占领都柏林,在一连串的暴行中,杀人放火等恐怖行为仍是层出不穷。这年12月6日的伦敦和平会议决议:南爱尔兰成为英国自治领之一,其地位将与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南非自治领一样,南爱尔兰改称为“爱尔兰自由邦”。英国允许爱尔兰可有本身的武装力量,但爱尔兰国防仍掌握在英国手中。 1922年6月22日,英国议员亨利·休斯·威尔逊在住宅门前的石阶上,被两名爱尔兰共和军刺杀。这位陆军元帅、前参议长由于不同意英国政府在一次大战后对爱尔兰问题的退让政策,遭到爱尔兰人的仇视。 两个月后的同一天,8月22日,爱尔兰共和国临时政府领袖——国家军队司令迈克·科林斯在科克郡(在南爱尔兰境内)遭伏击而死。31岁的科林斯是爱尔兰争取独立的英雄,英国当局曾悬赏1万英镑通缉他。爱尔兰临时政府成立后,他任议长,他于10天前继任政府首脑(前首脑格里菲斯因心脏病去世)10天后即在视察防务途中被害。 1922年12月6日,凌晨2时许,在伦敦的首相官邸,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爱尔兰代表签订英爱条约,标志着爱尔兰共和国正式成立。条约中承认:除了北爱尔兰6郡以外,爱尔兰的26郡改为英国的自由邦,在宪法上享有同等的地位,并要忠于英国国王。这项条约为英、爱两国多年的纷争打上了休止符号。 从1800年起即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的爱尔兰,至此正式脱离出来命名为爱尔兰共和国,成为大英国协的独立成员之一,到1948年正式脱离大英国协,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