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庙里的文明密码

 songsgt 2015-02-03
小庙里的文明密码
发表时间:2014-12-08   来源:宝鸡日报

    宝鸡各地成规模的老建筑凤毛麟角,但在新城镇的夹缝里,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古老村庙、祠堂,却在百姓淳朴的感情中保留了下来。这些村庙、祠堂,或彪炳着当地人引以为豪的身世,或记载着某个历史时期这里的经历,或展示着普通群众最珍视的一种品德。每一个小庙,都在它的守护者心里,埋藏着一串密码,一串能够解读当地文化成因的密码。

    淳风祠

    淳风祠位于岐山县凤鸣镇北吴绍村李家道组,清一色的李姓村民自认为是李淳风的后人。淳风祠紧靠着李淳风的墓,这位唐代的大科学家在世界上都赫赫有名,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他还在西汉落下闳发明的天文浑仪上,画出了黄道、赤道和白道,成为唐代的天文学最杰出的成就之一。他还注解了《周髀算经》和《古算十经》这两部世界上最早的数学教材,发现了彗星彗尾背向太阳的规律,比西方早了900多年,可以说,这位岐山人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伟大的自然科学家。而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欧洲直到18世纪末期才开始大行其道。

    说实在的,现在的淳风祠和李淳风的伟大成就看起来不怎么相称。在一个小小的院落,祠堂坐北朝南,规模很小,梁架结构是清代的特征,屋脊上的莲花和山墙两端的雕刻古朴浑厚,村民们早晚洒扫供奉,纪念着这位开创中国天文学研究先河的祖先。

    关帝庙

    关帝庙是宝鸡地区最常见的庙宇,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既不属于道教,也不属于佛教,是西府地区典型的民间崇拜,崇拜的其实不是神,而是一种品德——忠义,这也是宝鸡人自古至今最推崇的高尚品德。

    在明清时期,关帝庙、城隍庙、龙王庙等等最为普及,但经过多年战乱和朝代更替,主生死的城隍,管下雨的龙王渐渐淡出了,只有关帝庙历代重修,保留至今。也就是说,在经过许多荒烟蔓草的年代之后,老百姓算是搞明白了,天灾和生死都不可怕,只要人还能保守着忠义的品德,社会就能再度繁荣,人类就能生生不息。

    关帝庙里大多有壁画,不但画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的辉煌,也无一例外的有败走麦城的情节。老百姓从不以成败论英雄,世世代代的西府人推崇和秉承着忠义的风骨,坚守着传统道德文化的精神圣地。

    寿峰寺

    宝鸡多山,山神庙也不少。山神庙可能是最原始的庙,起源可以追溯到虞舜时期,那时就有“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的祭制。古人认为山川是神的聚集场所,所以要祭拜。《礼记》中说明,“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也就是说,古代认为一切不可知的事物都在山里,这些就是神。而帝王封禅都要祭山,秦皇汉武都在宝鸡留下了祭祀山神的踪迹。这种习俗流传到民间,就留下了数不清的大小山神庙。

    宝鸡地区遗存的山神庙,分布在西部山区和秦岭脚下。离市区最近的大规模的有寿峰寺、景峰寺,从现存的建筑形式碑刻记载来看,都显示出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不凡的身世。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上来看,不应该单纯的把小庙、祠堂简单的归结为宗教场所,这些时代由民间工匠修建的建筑,不但承载着地域文化中淳朴的价值取向,更是历代建筑审美的综合体现,在现今宝鸡地区老建筑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保护和保存这些民间文化标本,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记者 陈亮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