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

 昵称18892371 2015-02-03

仲春赣北游

(三)

婺源.思溪村

下午四点多离开涵虚洞,下一站是游览思溪村,观赏明清建筑风格的老宅民居。这个游览项目只在进春她们五个人的行程里。当地导游可能有利益考虑,在什么个茶园品了很长时间的茶,并一个劲劝说她们放弃思溪村之行,进春她们当然不能同意。结果,三耽误两耽误,到达思溪村时,已是傍晚六点多了。

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滴翠湖边
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彩叶灌木
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 姹紫嫣红
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不知名的树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不知名的草

思溪村在婺源县城西北19公里处。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

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

依山傍水

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

山清水秀

思溪村建在清溪旁,据说始建者为俞姓,故以俞(鱼)之得水讨吉兆,取村名为“思溪村”。

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燕嘴旁边观清溪

思溪村依山傍水,山清水秀。要进入村内,先要走过“通济”廊桥,这是陆路进入思溪村的唯一通道。通济桥建于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是俞宗亨公集资建成的。通济桥是廊桥结构,桥长22米,宽3.8米,建在三个青条石石墩上,中间的桥墩迎水面呈船形,整个桥墩形似半截船身,俗称“燕嘴”,具有减少水流对桥墩冲击力的作用。

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通济桥

通济廊桥是村民悠闲休憩的好去处,坐在廊桥的条凳上,享受着溪水带来的徐徐春风,窥探着来来往往的外乡游客和乡亲里人,绝对是惬意无比。

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

燕嘴上的如来佛柱河神祠

(此照源自百度图片)

燕嘴上立有一石柱,名为“如来佛柱”,有些门神的意思,担负着一方护境安民的责任。桥墩尾部有一“河神祠”,里面供奉着制服洪水的大禹排位,祠匾书“明德远矣”四个大字,应是对大禹治水丰功伟业的敬颂吧。老伴凭着直觉,拍下了“如来佛柱”和“河神祠”,只是天色大暗,画面就像是在暗室里似地。

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如来佛柱被木栅栏保护起来了
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

河神祠

思溪村现今保有三十多幢明清时期的民居,房屋结构的砖雕、石雕和木雕,工艺精湛,体现出古徽州文化和建筑的独特风格。

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

明清民居

可惜的是,三月底的傍晚六点多钟,已经无法清晰地看到这些古宅的真实风貌,好在老伴用“夜间模式”凑合拍了些照,好歹还能稍稍领略到这些明清老宅的精致、气派和沧桑。

游客们借着暮色在村子里匆匆浏览,为了找到可以证实这里就是思溪村的标志,她们在村中狭窄的巷子里转来转去,最后总算在一面墙上看到一张思溪村委会四部门的联合“禁河通告”和一个标印着“思溪”的路牌。

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告示
仲春赣北游(之三)婺源.思溪村

路牌

老伴说,花了钱,却被地导赶驴似地奔波,到头来看不清真实的思溪村明清民居建筑特色,虽然满怀愤懑,却也只能再次留下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