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为什么成为忠臣的典范(兼论司马懿)

 西家泉 2015-02-03

泪痕春雨

一、蜀汉的政治格局

蜀汉的政治格局,那是刘备设计的。这个政治格局,使刘氏的江山稳如象铁桶一般。刘备活着的时候,就已通过联姻、拜把子等手段,构建起一个以刘禅为中心的利益集团。一个人如果想窥视刘禅的宝座,那刘禅的母亲、叔叔、舅舅、弟弟们会同意吗?显然是不会的。而与刘禅叔叔、舅舅、弟弟们利益相关的人会同意吗?显然也是不会的。

蜀汉的皇后(后来的皇太后),那是刘璋的嫂子;刘备进入四川时,刘璋的嫂子已寡居;人们都劝刘备娶刘璋这个寡居的嫂子,刘备认为与刘瑁(刘璋的哥哥)是同宗,娶这个女人实在有些不合适。最后在人们的一再劝说下终于娶了这个女人。人们为什么非劝刘备娶一个寡居的女人呢?刘备为什么会冒着让人非议的危险娶一个同宗寡妻呢?显然一切都是基于政治上的利益。这个政治联姻使刘氏皇族与蜀中大族利益联系在了一起。

皇后本身就着深远的政治背景;而刘备为了让她能更好的保护后主刘禅;更一个劲的重用皇后家的成员。皇后姓吴,皇后的族兄吴壹是车骑大将军、族弟吴班是骠骑大将军。吴氏一门,单凭这两个人的地位,就足以成为蜀汉帝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了,更何况这个家族首席代表人物是帝国的皇后(后来的皇太后),而且与从前蜀中大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吴太后一系力量的影响,就足以让想窥视后主刘禅地位的人望而怯步;何况维持后主刘禅地位的人还不止这一系力量。

关羽、张飞的后人,好象都没有什么过人的才能。他们能继续享有父辈们取得一切,仅仅因为帝国皇帝是他们的伯父刘备,仅仅是因为帝国皇帝是他们兄弟刘禅。更何况刘禅先后所娶的两个皇后还是张飞的女儿。既然如此,有人如果敢窥视后主刘禅的宝座,关羽、张飞的后人会同意他们吗?

刘禅的两个弟弟,都也是帝国尊贵的亲王(安平王刘理、甘陵王刘永)。安平王刘理的媳妇还是马超的女儿。如果有人威胁刘禅的地位,这些人会同意吗?显然是不会的,因为刘禅地位受到威胁,他们利益都会受到威胁。

以后主刘禅为中心的利益集团;只有后主刘禅高高在上,才能最大限度的、完整的保存下来。如果后主刘禅被人赶下了台,他们的利益靠什么保障?事实上如果后主刘禅被赶下台了,新来的权力者肯定会对他们猜忌、压制的,因为这个利益集团与刘氏皇族利益关系太过密切了。所以一个人想挑战后主刘禅的地位,首先得惦量自己能不能把这个集团打垮。

忠君并不是基于人们的道德思想;如果真的只是基于这一切,那圣人也不会忠君的。有人嘲笑孔、孟两位圣人,当时周天子还在,您两位老兄不好好为天子效力,却没完没了的游说那些割据一方的诸侯算什么事?

辅政大臣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高级管家、高助组理罢了,但面对一个年幼的、能力弱的皇帝,辅政大臣常常会产生一种幻觉,他很容易就以为自己是帝国的的真正的主宰。只有大智慧、大勇气的人,才能拒绝这种幻想,才能不让这种幻想支配自己的行为。

比如诸葛亮,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如果向前走一步就能成为皇帝。但诸葛亮却一直选择忠于后主刘禅。

诸葛亮忠于后主,那自然可以得到后主为中心的利益集团支持。如果诸葛亮不忠于后主,那他就会把这个利益集团逼到自己的对立面。这是让诸葛亮忠于后主的主要原因。泪痕这里无意贬低诸葛亮的忠心,事实上一个人处于诸葛亮相若的地位,还能忠于皇帝的人,在历史也是极为罕见的。

二、人们会支持诸葛亮当乱臣贼子吗?

诸葛亮死后,谁会接替诸葛亮从前的地位、权力呢?从某种意义上,蜀汉帝国那些军政大佬们都有这种机会。魏延、杨仪这两个人都一心想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后来一看诸葛亮的接班人竟然另有其人,这两个人马上变得大吵大闹得连点理智也没有了!

问题是,假如诸葛亮成为乱臣贼子,这两个人还敢有这种念头,那诸葛亮也肯定会把他们满门抄斩的。

如果诸葛亮有了后来司马懿一样的地位,(都不用说诸葛亮有了后来司马炎的地位),那诸葛亮死后,接替诸葛亮从前地位、权力的人自然是诸葛亮的儿子;这根本没有任何疑问。如果有人敢对此报以怀疑,那他肯定是活腻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如果诸葛亮想当乱臣贼子。就会有意无意的把帝国普遍军政大佬都逼到自己的对立面。后主刘禅当皇帝,普遍军政大佬都有一种希望;那就是诸葛亮死后,他们会代替诸葛亮成为帝国的执政官。假如诸葛亮去当乱臣贼子,那会让帝国普遍军政大佬的这种希望彻底破灭的。

诸葛亮如果想当乱臣贼子;一方面会把后主刘禅的母亲、叔叔、舅舅、弟弟们全部推向自己的对立面,更会把帝国普遍军政大佬都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以诸葛亮的能力敢干这种事,成功的机率有多大呢?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诸葛亮之所以能成为蜀汉帝国的执政官,主要是因为他恪守臣子的道德。这样会得到刘禅为中心的利益集团支持,也会得到蜀汉普遍军政大佬的支持。如果他想背离这一切,恐怕随时会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付之东流。

诸葛亮想实现这种图谋,实际上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自己的子侄、亲信全面介入蜀汉帝国权力舞台。然后以此为基础不断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利益集团,最后靠这种力量取代后主的皇位。但诸葛亮只是诸葛亮,他永远也不是刘备。刘备走到哪里都是当大哥的,就是曹操见了走投无路的刘备,也不敢奢求刘备会成为自己下属的。但诸葛亮不同,他从小到大都是想着如何给别人当下属的,他仅仅是想挑一个前途的主公罢了;仅此而已。

换而言之诸葛亮缺乏一种才能,那就是领袖才能。这种才能缺乏,对于一个想当乱臣贼子的人而言,也许是一种永远无法弥补的缺点。

如果诸葛亮敢按上述的办法做事,恐怕诸葛亮还没有积累起足够的力量。就已把自己推到了帝国的对立面上;如果诸葛亮敢这样干,那他的结局恐怕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了,那就是凶多吉少;如果让我们非加另外四个字,那就是利令智晕。

司马懿第二次辅政之时,诸葛亮仅仅死去五六年时间罢了。面对诸葛亮的成就,司马懿或许真有心成为诸葛亮第二的。诸葛亮不是皇帝,但诸葛亮是蜀汉帝国的实际执政者;诸葛亮没有成为皇帝,但他一生的成就已盖过大多数的皇帝。

问题是,以司马懿所代表的力量,使他很难安份于诸葛亮的地位。问题是,以魏明帝国留下的辅政格局,也根本没有司马懿留下做诸葛亮的机会。

三、刘备、刘禅对诸葛亮的信任

如果我们抛开盖棺定论的历史观;就应该知道司马懿实际上和诸葛亮一样。他们都拥有功高震主的威望、实力,却都能让皇帝愿意信任、重用自己。孔明如此,自然是用不着多说的了;司马懿能接受曹丕、曹叡两代皇帝托孤重任,本身就证明他也是如此的。他们最后走的路之所以完全不同,仅仅是因为他们后来面对的环境实太不一样了。

魏明帝国在托孤之时,让一个草包的皇亲凌驾于司马懿之上;而这个草包的皇亲更利用这种地位一再排挤司马懿。如果刘备在托孤之时,也是做出这种安排。那诸葛亮即使不当乱臣贼子,那诸葛亮肯定也不是后来的看到的诸葛亮了;因为诸葛亮如果不当乱臣贼子,那他就只能从政治舞台上渐渐丧失了影响。

知臣莫若君。刘备不是信任诸葛亮的忠心,刘备只是信任诸葛亮的智慧。以诸葛亮的智慧,如果真看不到背叛后主刘禅的结局,那他就不配叫诸葛亮了。所以刘备有足够的自信对诸葛亮说:你想当皇帝就自己当吧。所以刘备有足够的自信让自己儿子把诸葛亮当父亲一样看待;所以刘备并没有让一个草包的皇亲、国戚凌驾于诸葛亮之上。我们在说孔明伟大之时,常常忘了刘备同样伟大。做为皇帝,对于一个功高震主的臣子,报以如此的信任、重用。这容易吗?这绝对不容易!

我们在嘲笑后主刘禅智力之时,却常常忘了一件事。如果后主刘禅成天想着,我才是蜀汉的皇帝,凭什么大小事都让诸葛亮说了算?如果后主刘禅成天想着,帝国大事小事都由诸葛亮一个人说了算,有一天他想把我踢到一边该怎么办呀?一个人有这种念头是自然而然的,就是所谓的聪明人,也都会产生这种念头的,而且这种念头一经产生恐怕压也压不住。

我们在嘲笑后主刘禅的智慧之时,却常常忘了一件事。如果后主刘禅也就曹爽那种智商;那蜀汉帝国早就乱成一锅粥了。如果后主刘禅就曹爽那种智商,肯定也会在别人的怂恿下让诸葛亮明升暗降,肯定也会表面上越来越尊崇诸葛亮,而实质让诸葛亮越来越远离实际政务。

如果后主刘禅也这样对付诸葛亮,诸葛亮又能怎样呢?如果诸葛亮不敢报以反抗,那诸葛亮就会渐渐接受退出政治舞台的事实。如果诸葛亮对此敢报以反抗,那诸葛亮和后来的司马懿能有什么区别呢?

争权夺势,那是人的本能;就是随便拉出一个阿猫阿狗的人物,也有这种本能。做为一个皇帝,却让一个臣子成天对自己指手划脚;做为皇帝,却任由一个臣子决定帝国的大事小事。试问历史上有几个皇帝能忍受这种事。不要说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皇帝了,就是一个傀儡皇帝也常常会忍无可忍干出不理智的事来。不要说一个成年的皇帝了,就是一个幼儿的皇帝,也常常会忍无可忍干出不理智的事来。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诸葛亮能成为忠臣的典范,绝不是因为他一个人的忠诚就能实现的。如果刘备对他心生猜忌之心。那刘备自然会做出与魏明帝一样的选择。如果刘禅对他心生猜忌之心。那刘禅自然会做出与曹爽一样的选择。换而言之,两任皇帝随便有一个人对诸葛亮心生猜忌,那诸葛亮就不会是我们后来看到的诸葛亮了。因为皇帝一旦心生猜忌之心,那孔明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条路就是渐渐退出政治舞台,另一条路就是渐渐心生不臣之心。司马懿在面对曹爽的猜忌、排挤时。他实际上也只有两条路走了,一条路就是渐渐退出政治舞台,另一条路就是奋起一击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四、我们在评判忠奸善恶之时有一个标准吗?

蜀汉帝国对诸葛亮的信任、重用,虽然不敢说是空前绝后,但从历史上看绝对是罕见的。但我们却普遍觉得,诸葛亮不当乱臣贼子,真是愚忠的可以!曹魏帝国把司马家族逼到了边缘地位,让司马家族一步步退出政治舞台,司马家族只是想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一切。但我们却普遍觉得,司马懿当乱臣贼子,真是辜负了魏明帝对他的信任。泪痕实在奇怪,我们在评论历史时;有没有一个标准呢?也许根本就没有。

按理说,处于诸葛亮的地位最没有理由做乱臣贼子,但我们却认为诸葛亮应该做乱臣贼子。

按理说,处于司马懿的地位有着足够的理由做乱臣贼子,但我们却认为他不应该做乱臣贼子。

也许我们有的只是一种喜欢居高临下评判历史人物的廉价优越感。用这种廉价优越感,诸葛亮值得非议;司马懿也值得非议。好象人们处于他相同的地位,肯定会比他们都做得好。如果我们基于这种矛盾的,不符合人情的观点去评判历史;实际上永远只能在皇权政治中留下的史料中来回溜圈,却永远无法触及历史的真相。

蜀汉的小皇帝一直把孔明当父亲一样的看待,永远尊重孔明、重用孔明。孔明虽然是人臣,但他一直是帝国最主要的决策者、执政者。对于这种皇帝,孔明实在没有必要冒险去当乱臣贼子。

曹魏皇族代表人物曹爽一直排斥司马懿。以司马懿的资历、地位、实力、能力,却一直让一个草包皇亲压制的连头都抬不起来。司马懿长久的处于这种境地,自然难免会想着冒险去当乱臣贼子。

当一个乱臣贼子,实际上就是等于拿着全家人的脑袋去赌明天。因为当一个乱臣贼子,绝没有人们想象那样容易。如果当一个乱臣贼子真的如此容易,那世袭制早就在人类历史上消失了。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司马懿才甘愿对一个草包皇亲忍了十年之久。

五、诸葛亮的神话

诸葛亮的忠心只是一个神话。皇帝在托孤之时,都希望自己所托付的人能象诸葛亮一样忠于幼主。但结果?托孤之臣通常都是无法善终的。总而言之,托孤之臣不是死于非命,就是当了乱臣贼子。三国之时,一枝独大的托孤之臣实际上只有诸葛亮善终。曹魏的司马懿当了乱臣贼子,孙吴的诸葛恪、张布都是死于非命。西晋的杨骏、司马亮都也是死于非命。至于东晋、南北朝之时的托孤之臣死于非命的、成为乱臣贼子的就更多的数也不数不清了。

诸葛亮与后主刘禅的和睦相处,那实际上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的产生,是建立在众多因素之上的的,绝不是一个诸葛亮的忠心可以解释。如果诸葛亮也是一个兄弟、子侄众多占据帝国中央、地方权力要职的豪门家族;刘备、刘禅还敢那样信任诸葛亮吗?显然也是不会的。

诸葛亮只是一个官僚,这里所说的官僚绝没有任何贬意。这里所说的官僚,是说诸葛亮没有豪门背景,也没有自己政治集团的背景;从这层意义上,诸葛亮如果不尊崇后主刘禅,就根本无法保持自己在蜀汉帝国一把手的地位。从这层意义上,诸葛亮的利益是与后主刘禅利益紧密捆绑在一起的;这也就是刘备、刘禅敢信任诸葛亮,诸葛亮能一直忠于蜀汉政权的主要原因。如果失去这种背景下,指望一个人的忠心成为诸葛亮,那永远是一种想象。

臣子的势力比皇帝还大,那臣子永远也不会忠于皇帝的。如果有这种例外,那从来都是一种传说,一种皇权政治编造出来的传说。就是李世民那种据说伟大的人物,一旦感觉有机会当皇帝,都会去逼自己的父亲(老皇帝)退位、杀自己的哥哥(太子)去争太子之位。总而言之冠冕堂皇的理由多的是,最经典的理由就是,如果我不去篡位,天下百姓就将陷入水生火热之中了。

强者不会长久听命于弱者的。让一个强者长久的接受一个弱者的指挥。这本身就是违背人本性的。换而言之,让一个强势的臣子长久的听命于一个弱势的皇帝,这本身就违背人本性的。

孙权做为与刘备相提并论的乱世之雄;只因后来设计的政治格局出现了偏差;所以孙权死后不久,孙吴帝国内部君臣关系就已开始了鱼大吃虾、虾大吃鱼的游戏了。曹氏家族费尽心机建立的帝国,在短短不到三十年时,就发生了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至于两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年间,没有一个皇帝能构建起稳定的政治格局,所以皇帝被控制、被废、被杀已成为最司空见惯的事情。

皇权并没有什么神圣的。在权力面前也是没有什么温情可言的,人的忠心、道德也都是靠不住的。人们忠于皇帝,仅仅是源于利害关系、力量关系;如果皇帝缺乏控制臣子的力量、利害关系,那臣子自然不会把皇帝当回事了。

曹魏帝国的灭亡,实际上早在魏文帝曹丕之时就已奠定了。曹丕用人制度,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度;这种制度显然是代表着豪门大族的利益。当然这种制度绝不是曹丕造就的,也不是曹丕能改变的;因为随着豪门家族势力越来越大,这种制度自然会无可避免的出现。

曹丕对皇族的态度,一直是报以猜忌、防范的态度;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皇族势力越来越弱。曹魏帝国这样发展的结果就是,皇帝在缺乏私人力量的背景下,驾驭着一个由众多豪门代表、军政大佬构成的政府。泪痕并无意说魏明帝大力发展皇族、外戚、亲信的力量,就能够保障皇权的稳固。因为后来的司马炎看到了魏明帝的错误,于是他就大力发展皇族、外戚、亲信的力量,但结果呢?他并不能挽救晋帝国的迅速灭亡。因为在豪门家族兴起的三国两晋南北朝之时,皇权本身就已陷入了极度衰弱的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