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武汤

 厚德载物2010 2015-02-04
真武汤
2013-01-21  |  传播中医...  |  
转藏(6)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茯苓  芍药  生姜各9g  白术6g
制附子9g    。
上5味,以水1600ral,煮取600ml,去滓,温服140ml,日
3服.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    .
主证;但欲寐,心下悸,头眩,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
浮水,下利,不渴,苔白滑,脉沉或微细。
副证:身困动,振振欲擗地,或微热,或咳,或呕,或喘,
苔灰黑而滑,脉浮大无根。
(临证加减)
1.真武汤的临床应用指征:心悸气短,腹满或痛,小便不
利,或清长自利,或呕逆巅眩,腰背恶寒,足膝恶寒,四肢或全
身水肿,脉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或沉迟无力,苔白水滑.[-ee~
杂志,1965,(7);39]
2。真武汤的临床研究进展:本方应用目前已突破了单独治
疗水病的范围。文中对本方治疗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
统、消化系统、外科、妇产科等科疾病,以及美尼尔氏综合征进
行了综述。[中成药,1989,cu,:39~40"]
3。赵锡武老中医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他认为,如病
人有肺部感染、肺郁气、瘀血性肝肿大、高度水肿者,提示有肺
气壅塞,不能宣降,宜以真武汤为主方,配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汤、越婢汤,以及鱼腥草、黄芩、前胡、陈皮、半夏等药;有重
度水肿,甚则出现胸水或腹水者,选用五苓散、.车前子、防己
等;若病人出现发绀,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者,宜伍用活血
化瘀药,如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等;出现心肺阴虚而见少
气,干咳,虚烦而悸,舌红少津者,在真武汤的基础上,配用养
阴药,如生脉散、一贯煎类方药。哳医药学杂志,1978,cu,:7]
4。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心衰:加黄芪、细辛、五味子、五
加皮为基础方。下肢肿甚者加防己;喘促气逆者加杏仁、车前
子;呕吐腹胀者加广木香、砂仁。温阳益气是治疗此病的基本法
则。[辽宁中医杂志,1984,t2,:22]    .
5.真武汤为主治疗肺心病伴右心衰竭:药用炮附子(先
煎)、茯苓各lOg,白术、白芍各15g,生姜6g~:i气阴两虚型用
附子6g,加麦冬15g,太子参30g,五味子lOg;咳喘甚加旋覆
花工0g,川贝6g;痰多加海浮石15g,陈皮6g;水肿明显加车前
子30g,泽泻15g,恶心呕吐加半夏lOg,代赭石30g。每日1
剂,冰煎至300ml,早晚分服。并用丹参注射液16ml加人工O,<
葡萄糖液250ml中,每日工次,静滴;适当给予持续低流量吸
氧;伴明显感染者加抗生素.
6。真武汤加减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药用淡附片、炮姜各
3g,炒白术、钩藤、白茯苓、炒白芍、菊花各10g,炒党参工5—
30g,珍珠母、代赭石各30g,磁珠丸(分吞)、远志各6g。脉弦
滑、苔厚腻去党参,加姜半夏、陈皮;呕吐较剧加姜竹茹。服药
3—7剂,结果:全部症状消失。[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c4,:15]
7。真武汤加味治疗阳虚不寐:本方用炮附子、白芍各9g,
生姜15g,白术、茯苓各12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均先
煎),枣仁20g。情志不畅,脉弦加柴胡、香附;便秘加肉苁蓉;
气虚加生黄芪、党参;阴虚加龟板、鳖甲。每日工剂,水煎服。
病甚用谷维素或安定3—5日,中药用8—24日。[陕西中医学院学
报,1998,(1)18--19]
8.真武汤治疗带下症:本方用附子15g(先煎40分钟),
白术30g,白芍、茯苓、生姜(切片)各50g。每日l剂,水煎
服。白带属脾虚、脾虚痰湿、脾虚及肾精关不固者,用本方皆有
效。[山东中医杂志,1994,c10,:448]
9.真武汤加味治疗羊水过多症:本方含黄芪、茯苓各工5—
20g,防己15g,制附片6—10g,炒白芍10g,生姜6g,冬瓜皮
30g,车前子20—30g。腹胀甚加天仙藤、大腹皮;下肢肿甚加
葫芦巴;腹大气急而喘加桑白皮;羊水多,腹部异常有支撑感加
玉米须、冬葵子、猪苓;苔少质红附片易川桂枝,加猪苓、泽
泻、麦冬;ABO血型不和加山栀、益母草、茵陈;血压高加钩
藤;小便不畅加重利尿药量,加五皮饮类。每日工剂,水煎服。
[中国医药学报,1995,(4);23~25]
10.本方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主治阳虚肺寒,咳嗽气促
等证;其功效为温阳消阴,温肺利水,名姜细味真武汤。
11.本方加木香、砂仁。主治阳虚脾寒气滞,脘胀纳呆等
证;其功效为温阳消阴,温脾理气,名香砂真武汤。
12.本方加桂枝、猪苓、泽泻。主治肾阳虚膀胱气化不利,
水泛癃闭等证;共功效为温阳消阴,化气行水,名五苓真武汤。
13.本方加桂枝。主治阳虚卫弱,汗出恶风等证;其功效为
温阳消阴,调和营卫,名桂枝真武汤。
14.本方加党参、炙甘草。主治阳虚脾寒,腹痛下利等证;
其功效为温阳消阴,温中散寒,名理中真武汤。
15。本方加炙甘草。主治阳虚寒凝,脉微肢厥等证;其功效
为温阳消阴,温中救逆,名四逆真武汤。
16。本方加肉桂。主治阳虚血寒,痹痛不仁等证;其功效为
温阳消阴,散寒止痛,名肉桂真武汤。
17.本方加黄芪。主治阳虚气衰,自汗短气等证;其功效为
温阳消阴,补气固卫,名黄芪真武汤。
18。本方加当归.主治阳虚血亏,腰酸月经不调等证;其功
效为温阳消阴,和血调经,名当归真武汤。
19.本方加杜仲。主治阳虚湿痹,腰膝酸痛等证;其功效为
温阳消阴,壮腰益肾,名杜仲真武汤.    .
20。本方加山萸肉。主治阳虚不固,遗溺滑精等证;其功效
为温阳消阴,补肾固精,名山萸真武汤。
21.本方加核桃。主治阳虚肺气不足,久咳气喘等证;其功
效为温阳消阴,敛肺定喘,名核桃真武汤。
22.本方加远志。主治阳虚阴盛,心气不宁,惊悸健忘等
证;其功效为温阳消阴,安神益智,名远志真武场。
23.本方加吴茱萸。主治阴虚胃寒,头痛吐涎沫等证;其功
效为温阳消阴,暖肝温胃,名吴萸真武汤。
24.本方加小茴香。主治阳虚寒疝;其功效为壮阳消阴,暖
肝止痛,名茴香真武汤。
25。本方加淫羊藿.主治肾阳虚衰,其功效为壮阳消阴,补
胃助阳,名羊藿真武汤。
26.本方加羌活。主治阳虚感寒,项背疼痛;其功效为温阳
消阴,祛风胜湿,名羌活真武汤。
27.本方加桃仁红花。主治阳虚寒凝,血瘀,闭经等证;其
功效为温阳消阴,活血祛瘀,名桃红真武汤。
28.本方加木通。主治阳虚,湿浊化热,下迫溺涩等证;其
功效为温阳消阴,清热利湿,名木通真武汤。
29.本方加淡竹茹。主治阳虚感寒,化热烦躁;其功效为温
阳消阴,清热除躁,名淡竹真武汤。
30.本方加藿香.主治阳虚感寒夹湿,脘痞呕吐等证;主治
温阳消阴,芳香化湿,名藿香真武汤。
31.本方加桔梗、射干。主治阳虚感寒,化热咽痛等证;其
功效为温阳消阴,清热利咽,名桔干真武汤。
32.本方加防风。主治阳虚感寒,身疼头痛等证;其功效为
温阳消阴,祛风散寒,名防风真武汤。
33.本方加荆芥。主治阳虚感寒,皮肤瘾疹;其功效为温阳
消阴,疏风透疹,名荆芥真武汤。
34.本方加蔓荆子。主治阳虚感寒,头目眩晕;其功效为温
阳消阴,疏风散热,名蔓荆真武汤。
白通汤
(方组、临床参考用量}葱白4茎  干姜3g  生附子9g
上3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通阳复脉,温补心脾之阳。
(主治)下利清谷,或下利不止,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或
厥逆无脉,恶寒,干呕,面赤心烦,舌质淡,苔白滑。
(临证加减)
1.本方加乌贼骨、车前子治眼前房积脓症。
2。本方加炙甘草、潞(潞党参)治阴盛阳越证。
3.本方加吴茱萸频频服之治亡阳胸满。
4.本方加人参治腹泻。
5.本方加入淡秋石、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治戴阳证。
白通加猪胆汁汤
(方组、临床参考用量)葱白4茎  生附子9g,干姜3g
人尿lOOml  猪胆汁20ml
上5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去滓,兑猪胆汁、人尿
合匀,分温再服。
(功效}温中升阳,育阴清热,止呕除烦。
(主治]少阴证下利,服白通汤不效,更见下利不止,厥逆
无脉,干呕,心烦。
(临证加减)
1.本方加细辛、牛膝,治阴盛格阳。
2.本方炮姜炭易干姜,治虚寒下利。
.  3.本方加焦白术,怀山药、陈皮,治泄泻。
4。本方合半夏汤治咽颊炎及皮肤结节性红斑。
5.本方之加味,即四逆汤合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再加黄连、知母、生姜、大枣。治阴盛格阳之戴阳证,方中四逆
汤回阳;生脉散益气生脉;加黄连、知母反佐;葱白、童便以制
外越之虚阳;生姜、大枣和胃,名益元汤.[伤寒绪论]
附子汤
(方组、临床参考用量)制附子18g  茯苓9g  人参6g
白术12g  芍药9g
上5味,以水16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日
三次。
(功效)温肾助阳,祛寒化湿。
[主治]
主证:背恶寒,四肢冷,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舌质淡,
苔白滑,脉沉。
副证:或见灰黑滑薄苔,脉微。
(临证加减)
1.附子汤的临床运用:用本方分别治愈恶寒,身痛,腰脊
痛,风湿痹痛,腹痛下利,喘咳,心悸,瘘证,小便数,月经不
调等。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病机一致,皆为少阴阳虚寒化证,
故均用附子汤取效。
2.附子汤探讨:附子汤首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
系治阳虚寒湿凝滞之身痛及妇女宫冷之腹痛、胎胀证.临床主要用
于脾肾阳虚,寒湿内阻之证。现代常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
炎、肝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肠炎、盆腔炎、内耳眩晕症、脏器脱
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0,c5,:8]
3.附子汤加减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药用制附子、
当归、炙甘草各lOg,台党参、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各30g,
菟丝子、白术各15g,川断12g。随症加减。水煎3次合并药液,
早晚分服。每3—5日工剂,自妊娠第1月开始服至流产月份度
过后停药。[四川中医
4.加减附子汤治验:以附子汤加减治疗眩晕、关格、呕吐,
均取得满意疗效。[湖北中医杂志,
5.附子用量的探讨:北京中医学院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关
节炎,属寒盛阳虚恶冷,一般用附子为9~--12g,最多可至30~--
60g。附子须先煎40分钟,以去其毒性。用量过大,可导致心脏
传导阻滞及呼吸麻痹,故用大剂量时,应严密观察。[中医研究通
讯,1962,(3):421
6.本方加麻黄、炙紫菀治咳喘。
7.本方加桂枝、川芎、当归治痹证。
8.本方加煅龙骨、椿根白皮、生苡仁治带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