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名校 百年风华

 泉源阁 2015-02-04


汾阳中学,是山西省中学教育历史上首屈一指的百年老校。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的“汾州府中学堂”。现在的校址是1915年由美国卡尔顿大学基督教公理会用庚子赔款创建的“铭义中学”。 一个多世纪以来,她数历变迁,饱经沧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才。本期小微就带您走进汾阳中学,解读百年汾中。


百年名校的历史沿革


汾阳中学的前身有两个分支--“汾州府中学堂”及其演变的“河汾中学”和现在校址所在的“铭义中学”。

千年文化古城孕育了汾州府中学堂的诞生


“汾阳”春秋属晋地瓜衍县境,在2600余年的建县史上,作为郡、州、府的历史就长达1500余年。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明宗室庆成王、永和王以汾阳为国,置二王府于汾阳。悠久的历史铸就了文化的繁荣。光绪年间,汾阳境内私塾达360余处,兴学重教之风空前。据史料记载,汾阳考取进士明代为22名,清代为48名。古汾阳成为山西境内的文化名城。

清康熙中期,汾州府知府创建“棠荫书院”,后易名“西河书院”,由当时汾州府所属8县(汾阳、孝义、平遥、介休、石楼、离石、临县、永宁)合办。

1902年后易名“西河学堂”,所学课程也由策论、诗赋改为经学、史学、西史、地理四门,后增设体操课。

1906年,在当时以改革旧政为宗旨的“新汾学社”的倡导下,西河学堂被变更为“汾州府中学堂”,从而拉开了百年汾中的帷幕。

从“汾州府中学堂”到“铭义中学”再到“汾阳中学”


汾州府中学堂创建后,其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但教育思想仍沿袭着传统的封建教育体系。民国初年,学校由省接管,校长、教具全部由省直派,学校易名为“公立河汾中学”。

1915年基督教华北公理会与美国Carleton College(卡尔顿学院)在此基础上创办了铭义中学,校长由美国牧师恒慕义担任(铭义中学由美国牧师恒慕义等人捐资,再将募捐基金交由美国卡尔顿大学代为保管,以其利息汇至汾阳创办而成)。

当时,学校建有篮球场和排球场,有实验室、暖气设备等现代教学和生活设施。学校的教学体系也悄然发生变化,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开来。

1927年,与汾阳崇德女校中学部合并,成为男女合校。当时,学生思想活跃、开放,学校倡导平等、自由。

抗日战争时期,铭义中学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历程,曾一度迁往四川金堂。

1945年抗战胜利,铭义中学在原址上恢复。从学校创建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每年都要派2至3名学者赴汾阳讲授西学。他们主观上在传播神学和西方文化,客观上却同时渗透着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这种长达30余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铭义中学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思想,也对汾阳中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48年,汾阳解放。1949年3月15日,人民政府将铭义中学、河汾中学、介休中学、孝义中学和文水中学合并,成立了“山西省立汾阳中学”。

从1906年至1948年,汾阳中学从“呱呱坠地”逐步走向成熟,43年的坎坷经历,是一部中西文化交融史,也是一段中国革命史,无论是河汾中学还是铭义中学,其发展命运总是和革命运动联系在一起的,1925年,吕梁地区第一个中共小组就是在铭义中学成立的。

新中国成立后汾阳中学的发展变化


1949年至1957年是汾阳中学的恢复整顿阶段。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用了新教材,校园文化氛围异常浓厚,校友们把这一阶段称为汾阳中学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学校共毕业初中班37个,学生1600余人;高中班8个,学生340余人。

1958年至1966年是汾阳中学的全面建设阶段。当时,汾阳中学已成为晋中和吕梁一带条件和规模一流的学府。这一阶段,学校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重视实践,形成了刻苦努力、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和严谨团结的良好学风。这一阶段,学校共毕业初中班48个,学生2100余人;高中班30个,学生1200余人。

1966年至1976年,十年“浩劫”期间,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搅乱,在“学工学农”精神的指导下,学校创办了校办工厂,并把“汾阳轴承厂、河北大队、向阳大队”等工厂和农村作为学生的学工基地和学农基地。这一阶段,学校毕业初中班10个,学生550余人;高中班29个,学生170余人;师范班4个,学生200余人。

1978年,学校恢复为完全中学,1979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中学,1982年改为高级中学。学校以“为高一级学校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为当地建设事业培养大批有用人才”为办学目标,提出了“严谨、团结、求实、创新”的治校方针,实行了以量化考核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改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了教学管理,深化了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多项成绩在吕梁地区名列前茅。1978年至20世纪末,学校共毕业初中班11个,学生700余人;高中班162个,学生9600余人。


百年变迁 今非昔比


办学质量稳步提高

进入21世纪,汾阳中学在传承汾中优良教育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教育和教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会学习、会生存、有德行、能创造、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为办学宗旨,明确了“进德、修业、致知、格物”的校训,努力倡导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学风,治学严谨、敢于创新的教风和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在省重点中学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山西省示范高中,并于2005年通过了山西省示范高中专家组的评估验收。


学校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对教学设施进行了改善,对教学环境进行了优化,建成了北大附中网络示范校、中国教育星、博雅数码港等教育教学资源库,用当代中国最先进的教育资源平台,整合和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新建图书馆藏书10万多册;还建成了藏书5万余册的电子图书馆;建成实验室9个、准备室9个、生物实验室1个,成为山西省标本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所中学。


校园风光清幽雅静

校园建筑布局灵活,并与树木花草融为一体。至今保存完好的欧式建筑有九座,为省级保护文物。其建筑结构及造型,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制,同时也受到了欧美文化的影响,建筑设计构思新颖,富于创造性。这里环境非常幽雅,漫步松柏下长满青苔的幽幽小径,听鸟语虫鸣,看丁香簇拥;移步换景间,处处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各种花圃、建筑的合理布局,使整个校园形成了强烈的园艺风格。汾阳中学已成为山西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体现中西特色的“花园式”学校。

传承历史 继往开来


新世纪初,汾阳中学本着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宗旨,恢复了与美国卡尔顿大学的交流。

2002年6月,美国卡尔顿大学委派史达桥先生和马克瑞先生来汾阳中学考察。

2003年5月,美国卡尔顿大学给汾阳中学寄来了11箱历史资料,其中包括美国于1913年至1936年出版的《汾州》杂志等珍贵历史资料。

2004年11月,美国卡尔顿大学正式发函邀请汾阳中学访问。

2005年5月,受汾阳中学及其王继民校长委托,汾阳中学原副校长高志新访问了卡尔顿大学。

2006年4月,卡尔顿大学40余名师生回访汾阳中学。2006年10月,汾阳中学校长王继民一行7人访问了卡尔顿大学。

双方议定:汾阳中学每年派一名教师赴卡尔顿大学从事教学和学习;卡尔顿大学则对汾阳中学学生考取卡尔顿大学给予支持和帮助;卡尔顿大学每年派2到3名学生担任汾阳中学外教(汾阳中学已于2003年3月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取得了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汾阳中学与美国卡尔顿大学的文化交流关系全面恢复。

从百年名校走出的名人


王 森 中国驻丹麦首任大使;

侯士敏 太原党团组织创始人;

王 瀛 曾任太原地执委宣传部部长、革命烈士;

李禹琴 解放后任国家教育司司长;

这些早期革命者均在河汾中学或铭义中学就读过,在校期间参加过党团组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过贡献。


在推进革命进程的同时,铭义中学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笃学之士和栋梁之才:

卫天霖 中国油画大师;

王 浚 著名人机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外庐 著名历史学家、学部委员;

冯家升 著名历史学家;

叶 石 著名作家;

张 泳 中国第一个体育博士;

贾樟柯 中国著名电影导演。

一百多年来,汾阳中学在风霜雨雪的吹打中、在血火风烟的磨砺中,不断发展成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汾州青年和汾中学子。百年传承,伟业相继,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她会变得更加优秀、更加不凡,汾中这艘百年教育的航船将继续破浪前行,驶向知识的海洋、教育的圣境,开创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