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01年绍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2-05 | 阅:  转:  |  分享 
  
绍兴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是全面贯彻“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县上下围绕县委、县府提出的“提升工业化,推进城市化,融入国际化,加快信息化”的发展战略,突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投入,优化结构,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均取得较好业绩,为圆满完成“十五”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2001年,全县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势头,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经济快中趋好;投资力度继续加大;消费需求稳中趋活;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增长明显,金融形势保持平稳;人民收入增幅回升,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3%,增速较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10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131.30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59.90亿元,增长15.2%。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构成由去年6.56:65.17:28.27调整为今年6.41:64.27:29.3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211元,增加3016元,同比增长12.3%。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依然较大,经济结构调整尚需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利用外资未有明显突破。

二、农业

2001年,全县农业围绕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取得明显成效。

种植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全县“减粮、扩经、调优”成效明显。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24千公顷(折40.86万亩),同比减少30.7%,粮食总产量18.19万吨,同比减少26.3%,蔬菜种植面积14.93千公顷,同比增长16.4%,蔬菜产量35.60万吨,同比增长23.9%,粮经作物面积和产值比分别达43:57和23:77。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化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全年完成林业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3.7%。

畜牧业生产继续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全年生猪饲养量51.85万头,同比增长7.1%,猪肉产量2.24万吨,同比增长1.6%;家禽饲养量806.21万羽,同比增长4.9%,禽肉产量9349吨,同比增长17.5%。全县已发展百猪以上养殖场489个,生猪和家禽规模饲养率均达60%以上。

渔业生产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渔业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13.4%,淡水产品产量2.47万吨,同比增长36.5%。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完成水利总投入6500万元。重点水利设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标准海塘如期建成,被省政府授予标准海塘建设先进集体;平水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楝树闸移建等“双十”工程顺利完工,小舜江输配水工程完成干管铺设。

农业科技进一步得到推广应用。2001年末全县已建立五个种子种苗繁育中心,全年引进各类新优品种41只,其中国外6只,良种覆盖率达到98%。目前已建成浙江绿洲、柯岩新风等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57个,其中当年新建1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突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全面启动“四三二一”工程,改组上市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稳步推进,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实现快中趋好。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全年完成工业现价产值556.72亿元,增长19.6%,增速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32.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4%。主要工业产品保持较快增长,布及丝织品20.25亿米,增长10.7%;印染布53.26亿米,增长10.0%;化学纤维42.85万吨,增长41.2%;服装13021万件,增长21.5%。

运行质量进一步趋好。全县实现利润总额30.47亿元,同比增长23.5%,继续呈现销售增长快于产值增长,利润增长快于销售增长的可喜局面;列入国家经济效益考核的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223.43分,比上年提高8.95分;年末全县资产负债率为55.5%,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规模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县551家国有及年销售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6.75亿元,利润总额25.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和38.2%。其中34家“三个一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8.85亿元,利润总额11.46亿元,分别占全县34.9%和37.7%。

建筑业发展加快。以“建筑强县”为目标,积极实施“强、优、外、活”战略,全年完成建筑企业增加值19.82亿元,同比增长45.7%,较同期提高17.5个百分点。全年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13项,其中“鲁班奖”1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46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08亿元,减少34.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47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3.54亿元,增长70.1%。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明显上升。2001年全县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占全县投资总额41.0%,同比提高10.6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完成投资5.32亿元,同比增长415.9%。工业投资以提升产业层次为着力点,优化投入结构。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1.19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三个一批”企业完成投资22.05亿元,同比增长19.3%。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县计划重点工业投资项目36只,已有18只项目竣工投产,实际完成投资22.37亿元,占全县工业投资71.1%。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柯桥开发区全年新批各类投资项目71个,计划总投资16.69亿元,当年实际完成投资10.0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28亿元;六个特色工业园区通过计经委立项的项目已达68个,年末已投产项目达21个,计划总投资11.61亿元,当年实际完成投资3.09亿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稳中趋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亿元,同比增长10.7%,较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个私经济零售额为24.04亿元,同比增长15.8%,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3%。继续深化中国轻纺城“二次创业”,稳步推进划行归市。中国轻纺城成交额达到207.46亿元,同比增长10.0%,化纤布成交量20.68亿米,同比增长2.0%。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0个,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50.57亿元,同比增长7.5%。第二届中国纺织品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实现商品成交额8.27亿元,达成贸易意向4.67亿元。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1.23亿美元,同比增长69.0%,其中自营出口达8.52亿美元,同比增长68.0%。出口市场不断拓展。年末自营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47个,同比增加29个。出口主体不断扩大。自营出口企业由上年189家增加到275家。全县自营出口依存度达34.6%。

利用外资稳中有进。全年新批外资项目57个,总投资19030万美元,注册资本12028万美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101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00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0%、18.0%、30.0%、58.0%和19.0%。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053万美元,同比增长44.0%;全年境外劳务输出209人,同比下降2.0%;当年新批境外企业4家,累计审批境外企业28家。

七、交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年末全县公路里程700.27公里,当年新建等级公路13.8公里,改建6.9公里,行政村(居)通车率93.9%。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绍甘线平阳寺至车头段改造工程和陶堰公铁立交接线工程已全面完工,柯桥至海涂一级公路完成前期工作,杭甬运河绍兴县段前期工作全面展开。全年交通系统完成旅客周转量1173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16.0%,货物周转量1791万吨公里,同比下降49.0%。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支持经济力度加大。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8.30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49.3%。在保持收支基本平衡的同时,保证全县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各项改革资金到位,有力支持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年财政支出9.21亿元,同比增长61.6%。

金融形势平稳,存贷款余额继续回升。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0.4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3.77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8.96亿元和6.6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8.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1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00.94亿元,中长期贷款11.53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69亿元和2.94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340.64亿元,现金支出1458.40亿元,收支相抵后现金投放117.60亿元。

九、旅游业

旅游业稳中有进。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72.86万人次,同比增长6.7%,其中境外游客1.94万人次,同比增长17.0%;实现旅游总收入14.85亿元,同比增长8.5%。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继续加大。相继建成并开放柯岩古鉴湖景区等一批旅游项目。积极开展以节庆兴旅游活动。成功举办“鉴湖金秋旅游周”。继续做好宣传促销,积极拓展客源市场,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共有旅行社6家,旅游涉外饭店13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4家。

十、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产学研结合力度加大。年末全县已创建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开发中心9家,其中省级以上4家,拥有民营科技企业13家,厂办科研机构116家。科技队伍不断壮大,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952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6274人。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新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5项,同比增长32.0%,当年有32只产品被认定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其中省级19只,全年共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4项,县级科技进步获39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年末共有县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0家,其中国家级7家,比上年增加2家。加大对专利技术的开发和保护。全年组织申报专利58项,获国家专利局授权56项,认定技术合同22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00万元。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级CAD应用示范地区”称号,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五个信息化试点县市(区)之一。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6所,在校学生42965人,小学171所,在校学生66910人,幼儿园218所,在园幼儿23862人,职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524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升高中段比例为90.3%,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全县261所成人技术培训学校举办各类成人教育培训近700期,培训各级各类人员10万人次,高考上线率86.4%,超出全省平均上线率20个百分点。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市级以上奖390人次,其中全国级奖95人次,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办学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引进温州红绿蓝集团资金1亿元,建立中国轻纺城高级中学。

十一、文化、卫生与体育

文化事业优化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等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年末全县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9个。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第三届文化艺术节,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专业剧团共下乡演出300场次,观众40万人次,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日趋活跃,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闻传播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文化精品取得丰硕成果,涌现了《摇入乡梦》、《摆渡》等一批全国性获奖作品。新闻、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出版《绍兴县报》809.90万份。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顺利合并,全县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6个,其中县级医院3家,医疗床位2026张,其中县级医院1142张,卫生技术人员2492人,同比增长16.6%,其中县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308人,同比增长31.9%。办医体制改革实现新的突破。全县第一家民办医院—华宇医院动工兴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1年我县运动员在市级以上的比赛中共获得金牌48枚,其中国家级金牌1枚,省级金牌13枚,市级金牌34枚。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举办各类运动会50次,参赛人数达7600人,80539名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99.7%。

十二、环境保护

环保投入继续加大。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投资额4.12亿元,其中总投资达5.16亿元市县合建30万吨污水处理厂工程已如期完工并投入运行。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对2987家次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全年通过县外排累计排放污水7286万吨,同比增长40.5%。城考工作全面启动,生态示范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已通过省、市验收的生态镇达4个,积极开展单位ISO14000认证,全县已有25家单位开展认证工作。

十三、城市建设

抓住迁址建城这一历史机遇,突出柯北新城,强化规划,城市框架初显雏形。年末城区总人口为10.3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82万人,建成区面积16.91平方公里,辖29个居委会和27个村委会。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城区十大工程进展顺利。城中村改造一期、柯北新城“七路十桥二涵”等七项工程相继完工,华宇医院、轻纺城高级中学等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全年城区共完成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16.05亿元,同比增长45.5%,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32亿元,同比增长416.0%。

公用设施日益完善。建成区面积16.91平方公里内已实有铺装道路长度60公里,铺装道路面积113.7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11.07平方米,输水管道总长度29.95公里,排水管道总长度17.26公里,每万人拥有管道长度4.60公里,日供水能力达6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0%,城区已有公交线路10条,车辆130辆,营运出租车350辆。

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创卫”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全年共处理生活垃圾粪便总量1.61万吨,同比增长53.5%;道路清扫面积1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为696万吨,污水达标排放率达到63.1%。城市管理全面加强。全年拆除违章建筑12万平方米,鉴湖路街景改造成效明显,年末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99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83公顷,绿化覆盖率为1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08平方米。同时,随着柯西工业园区治污外排工程的竣工,城区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人口年报统计,全年出生人口7644人,出生率10.56‰,同比下降0.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797人,死亡率6.62‰,人口自然增加2847人,自然增长率为3.94‰。年末全县总人口72.42万人,其中男性和女性人口分别为36.02万人和36.40万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分别为61.72万人和10.70万人。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9.6%。

积极探索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再就业工作落实到位。全年已完成3000多名分流职工的再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和职业训练,举办各类培训班166期,培训人数达11045人。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全县已建立镇(街)民间职业介绍机构7家,开通“绍兴县人力资源网”,并取得较好效果。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3.7%。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扎实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全县已有2828家企业,10.36万人参加养老保险,同比分别增加2148家和7.06万人,实征养老保险基金1.18亿元。医疗保险改革稳步推进。已有35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35127人参加医疗保险。全面落实各项保险待遇。全年共为城镇以上企业单位的7630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6120万元,为8090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救济金3342万元。

居民收入稳中有增。根据抽样调查,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851元,同比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9532元,同比增长9.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6.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87元,同比增长1.7%。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51.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4.2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福利企业53家,安置残疾职工5655人;有敬老院20个,床位623张,收养483人,有社区服务设施机构42个;弱势群体“救助行动”全面展开,年末列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人数5151人,同比增加1493人,全县有1218人得到国家抚恤、补助,5807人得到社会保障救济,全年共接受社会各类捐赠412万元;全县遗体火化率为100%,骨灰集中存放率基本达到100%。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今后均以《绍兴县统计年鉴》数据为准。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献花(0)
+1
(本文系私库皆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