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方法”

 智夫勤 2015-02-05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道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是教师开学生思维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而,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点拨,还要讲究方法。

  一、循循善诱,引向深入
       
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和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也能答出一二,旦思考方向正确,但认识深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应该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启发诱导,顺势点拨,使其认识更系统深入。
     
二、 造阶梯   点迷津
       
当学生遇到难度较大问题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应在认识彼岸路上造阶搭梯。指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发散聚合   训练思维
       
思维可分为两种形式: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对一个事物或一个问题的看法或认识,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考证,得出结论。因此,发散和聚合两种方式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应当是紧密联系的。如小学生由于知识年龄等方面特点,认识问题有时片面,这时教师就应用时进行思维方式点拨,提高思维认识。
      
四、归谬正误,转变认识
      
当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难以使学生信服,旦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就应让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所在,使其他幡然醒悟,转变正确的认识这就是归谬法。
      
五、善用点拨法”  应注意的问题
      1
、点拨要适当,首先点拨的角度应恰当,符合问题本身的性质和要求,符合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并点到学生思维卡壳的关节上。其次是点拨语言应炼,言简意赅,能准确表达的寓意。
      2
、点拨要适时。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排不发。这句话可以说明点拨所应掌握的时机。教师的点拨,应不早不迟,恰逢其时。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学生认识发展到似懂非懂,想说而又不说不出来的思维状态时予以点拨,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点拨过早,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点拨过晚,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点拨一定要适度。常言道点而不到会而不发,点之过度会越俎代庖。点拨后仍应存疑,不是直揭谜底,而是教给学生继续探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认识的方向,并能从中获取更多知识的正确的学习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