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3D街头地画第一人--齐兴华专访,《DGbest数码世界》

 小室哲哉Chris 2015-02-05
中国3D街头地画第一人--齐兴华专访,《DGbest数码世界》

 编辑:王颖鑫

 

忘记第一次看到立体的街头地画是在哪一年了,那种建立在平面之上的立体感之真实,令人赞叹。再次看到立体地画,是参加一次厂商活动,也有幸结识了号称国内3D地画第一人的齐兴华,更是现场感受到了3D地画的魅力。

如同许多当代艺术一样,3D街头地画的起源也是在国外,最早的地画可以追溯到教堂绘画,并逐渐在西方大众文化环境中得到了延伸。早期的街头地画,由于制作成本低廉,场地发挥自由度大,从诞生时就成为一些草根艺术家表达自我的艺术形式。3D街头地画通常以户外地面为平台,利用平面透视的原理,达到视觉上的立体效果,甚至往往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

2005年,3D地画创作形式由齐兴华首次引入中国。除了中国3D地画第一人的头衔之外,齐兴华还有很多令人羡慕的头衔:他是世界最大3D立体地画记录的保持者,同时他还是中国首张3D墙地一体画创作者。 

 
 
 
 

 

 头衔与艺术的选择

其实在2003年,齐兴华就对国外的3D地画开始关注了,经过一年的潜心研究,尤其是地画的透视规律与材料技法,2005年,他的首张3D地画作品《漩涡》诞生,开创了中国3D立体地画的先河。而凭借这张毕业作品,齐兴华也得以幸运的留任在中央美院工作。 

 
 

可这份在外人看来很好的工作,却并不是齐兴华的人生目标。在留校工作的头两年,齐兴华都是在忙学校的事,做一些行政工作,而他从儿时就一直坚持的梦想绘画,却不画了。齐兴华不想在学校终其老,不想成为中央美院建校以来所有老师档案中的一行文字记录。

齐兴华说,教师和艺术家是绝对不会兼容的两个行业,教师讲的是共性,而艺术家讲究的是个性。真正的艺术家观点尖锐,他没办法去教学生,而是去影响学生。

 
 
 


在中央美院,有很多好老师,他们对学生认真负责,但到后来他们的作品大都没有个性。而真正成为艺术家的大腕又很少来上课,和多数行业一样,从中央美院毕业后的转行率也高达90%,很多当时优秀的毕业生只有2、3个最后到40岁时还在做艺术。

齐兴华开始动摇了,他的心里一直鸣着一则警钟,选择了艺术和绘画,就要做一辈子,不能半途而废。但就像很多普通人一样,他担心,害怕自己失去中央美院老师这个头衔。

直到有一次,齐兴华坐飞机去上海做展览,飞机遇到气流非常颠簸,担心飞机失事的齐兴华恍然大悟:如果自己死去,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人们佩服的是中央美院,而不是齐兴华。倒不如把3D地画做大做好,将来人们谈起齐兴华,会知道他开创了国内陆画的门类,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于是,他向中央美院递交了辞呈,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职业3D画艺术家。 

 
 

 

画给大众老百姓看

可国内的创作环境和国外完全不同,虽然3D地画在国外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模式,但国外的文化和生活氛围,包括创作环境都会好很多。国内则不然,没有一条大街让你随便去绘画,即便有地方画,地画也不容易保存。

齐兴华举了油画的例子,油画早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从培养学生,到毕业成为艺术家,有画廊负责展览,有藏家收藏,有拍卖行转手,更有一群评论家去炒作。而地画从1982年诞生到现在,全世界好的作品也不过5、60张,而且多属个人创作。况且3D地画的入门门槛非常高,艺术家首先要有很强的绘画功底,并有能画3D效果的技术保证,齐兴华认为好的3D地画作品,80%靠的是创意和艺术表达,3D技术只占到20%,就好比好的电影最关键的是剧本一样。国内现在也有很多手绘工作室,他们提供家具墙画的服务,也是画3D效果,但却没有艺术表达在作品中。 

 
 

对于国内目前的地画现状和前景,齐兴华看得也很淡然,目前的他只能做好自己的东西,他的责任是引导观众观看既有3D立体效果,又有自身创意的,和环境结合很好的地画作品。

齐兴华把他的创作归类为当代艺术范畴中的另一种,是有群众性的。不像现在很多艺术和艺术家都是制造出来的,很多专业人士甚至都看不懂,但只要经过了流通,就会有很多人说好,去买。3D地画完全不同,地画的受众很直接,不是投资客,而是广大的群众百姓,因为地画不是被人吹捧起来的,而有显而易见的评判标准。齐兴华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仅要专业人士看到说好,还要让百姓看懂并喜欢。

与齐兴华的访谈过程轻松顺利,就好像他的3D立体地画作品一样,也如齐兴华所说,他的作品人人都能看懂,能欣赏。而并非那些抽象夸张的、无法理解但所谓的现代艺术。到目前为止,国内的3D立体地画艺术家就齐兴华一个人,他对此很淡然,反而不希望别人去学和模仿齐兴华。 

 
 

地画不是被人吹捧起来的,3D地画的受众很直接,就是广大的群众百姓,地画有显而易见的评判标准。我的作品不仅要专业人士看到说好,还要让百姓看懂并喜欢。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命中注定,1982年的齐兴华和3D地画同年出生。为什么将近30年过去了,国内真正的3D地画艺术家只有齐兴华一人呢?

 齐兴华解释道,因为3D地画的入门门槛很高,不是任何人想画就画的。国内的环境考虑,首先就是没地方画,没有大画室。拿油画来说,3×2米的就算作巨幅了,但10米对地画来说都算小的。而且最关键的是,3D地画创作之前需要费大量的脑力去计算和设计,画起来太难,不是一般人都能把东西画立体的。

目前为止,齐兴华的3D地画作品耗时最长的达到了3个月,所需人力最多时多达40人。在创作大场面的作品时,齐兴华乐于把自己的角色比作导演,手稿都是由自己来画,每一块画布的颜色都挑好之后,就指挥助手填色,需要不断的指导,只要看到准确度有偏差就要马上修改。 

 
 

环境对创作最重要

3D地画创作时,最重要的是考虑环境。在开工之前,齐兴华要亲自去现场考察,拍照片,根据场地测量墙高、宽和纵深,根据活动主题去设计。由于3D地画需要定点观看,所以在测量时还要考虑到观看的角度和拍照人的高度等等因素。

画的过程也很复杂,首先设计效果图,据跟效果图计算放样图,最后才能实际去画。而当地画越大越是不容易感觉到立体透视角度,必须据跟效果图去画。从2005年到现在,齐兴华的作品一共有18件,得益于创作之前的周密计算和实验,所有作品都是100%的成功。

 编辑:王颖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