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情调

 汉青的马甲 2015-02-05

想写上海了,上海的老情调。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专题讲绍兴路怎么怎么好,心不禁痒痒的,很想实地去看看。于是挑了个不下雨的阴天,前往上海的老区。

在襄阳路长乐路下车,仍然先是经过无数潮流小店,果然又有很多冬季新品推出。然后是淮海路西段商业“航母”百盛,不是双休日竟也人多。那些卖包包手表的贩子阴魂不散地聚在周围,好在比原来少很多了。

这里,是一个繁华的,富商业气息的上海。

一过淮海路,面貌马上不同。没有了大商店,潮流小店也被更具个性的家具摆设店、花店所取代。小咖啡店害羞似地藏在小店中间,茶餐厅则是大大咧咧的做派,占据着街角。高楼不多了,有也是躲在沿街老房子后面,谦虚退让的样子。行人很少,车也比淮海路那头减了一半。梧桐树的叶子快掉光了,只剩一些顽固的小兵还坚守枝头,也是已发黄疲惫的神态。不知怎的,我好像突然走进了上海的三十年代,那里没有现代电器设备,没有玻璃幕墙大厦,没有马不停蹄的生活节奏。而且此时此景,特别符合我对老上海的印象。在我想象中,旧上海从来不是枝繁叶茂的,它就是“无边落叶萧萧下”的模样,有点雾蒙蒙的,有点萧索的,却怎么也掩饰不住内里的奢华。它其实是讲情调的,那也是低调的,差不多就知足的情调,以抑代扬,很像巴黎的气质。我脑海中,上海一直是比巴黎多了好几分时代气息,飞速发展中难免带了点浮躁。没想到在这,淮海路南的陕西路,还能捕捉到旧上海的影子,老式情调的影子。

走了好一段才来到绍兴路。站在起头处望,觉得路本身真的平淡无奇,倒是路口的卢湾区图书馆引人入胜,典型的西式洋房还带着个绿意盎然的小园子,那园子是西式与中式结合的风格,我个人感觉比在欧洲看到的纯法式的花园更有魅力。往前走,大名鼎鼎的汉源书屋出现了,却比预计的要陈旧与冷清。网上说去那里常常觉得太嘈杂,可我眼看的,里面可一个人也没有。空空荡荡的,倒像旧家具店。我也失去了进入的兴趣。旁边就是维也纳咖啡馆,真是小得可怜,望进去暗幽幽的,也不觉坐在里面会有多好。那家日本人开的小小咖啡馆就根本没看到,估计太不起眼了。出版社是有好几家,但出版社本身是没啥看头的,要去书店。美术出版社的书店太小了,书也不新。文艺出版社没有看到书店,有读者服务部,但大门紧闭,也是冷清的样子。我也没进去。音像出版社的店除了戏曲专柜,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出版社没啥人气,画廊更是如此。一路上我只看到角度抽象画廊(行画画廊不算),躲在大铁门后面,也是一个人没有。这种安静,可以使人窒息——我想。(后来增国告诉我好多画廊都关了,不禁感觉遗憾)至于说得很好的居民区金谷村,我看来也不过如此,跟我原来住的张家宅差不多。皮具小店没看到,不知是漏了还是关了。稍微有点人气的地方,还是绍兴公园,很普通,也没想象的那样曲径通幽。还有新?吉柯德饭店,虽然只是半敞着门,但我能猜到这里晚上一定是宾客盈门。另外还有家废品回收站,竟是整条路上最热闹的店面,两人在里面敲敲打打,忙得不亦乐乎。看到这里,我无语了。失望毋庸至疑,想起三年前来这儿,的确感觉一般。怎么网上就吹得那么神乎呢?看来还得相信自己。

吃过饭,继续游走泰康路。往日的记忆扑面而来,心里在算:我和他多久没有来这了?答案是两年。曾经一起在他田子坊的画室看画、听音乐,一起到瑞金宾馆散步,一起去街头小吃店吃泡馍、米粉、小笼,寻常滋味却在心底化作解不开的浪漫。回忆那时,竟都是美好的。但是眼前的泰康路永远不是昔日的艺术街了,它的变化令人惊讶,还有痛惜。马路西头一边拆了个精光,如今是个工地,以后好像要盖商业楼。对面画廊寥寥可数,也不精彩,只有一家小摆设店还蛮吸引人。田子坊是热闹,可真正的艺术看不大到,多的是服装店、摆设店、咖啡馆和酒吧,太浓的商业气息减弱了它原本还有的高雅气质。而一墙之隔,就是污水横流的小吃店,这实在不像艺术街应有的气氛,反而还原成了一条最普通的上海旧马路。也罢,既然上海艺术的重心已经北移,就让泰康路回归平静吧。

之后顺便去了八号桥。总体感觉是建筑很后现代,店面布置也挺前卫,但有点华而不实。多是卖家具、家居用品和服饰的设计概念店,也有餐馆酒吧和设计公司,画廊一家也没看见。这算哪门子的艺术园区呢?前卫商业区差不多。看来BF的选择是对的,现在在上海,也只有M50成了气候,别的地方根本不可能聚起那样的人气。离开老上海味十足的南区,来到由工厂改建成的艺术仓库,这是BF的改变,也可以说是上海文化的一次迁徙吧。

这样一比较,我忽然对M50刮目相看了。

走到这里,还不想回去,又转到了思南路上。这条寂静的路,我曾和他走过好多遍,也骑车来过。一直很喜欢它清幽的环境,宛如影片中老上海天然的背景。记得《长恨歌》里王琦瑶走的马路,差不多就是这样。顺便说一下,我很爱看电视剧《长恨歌》,也不知是因为《长恨歌》喜欢上了上海的旧式马路,还是本来就喜欢旧上海而爱上了《长恨歌》。看着思南路上的老洋房,想着王琦瑶,忽而感觉比原来看这房子更有意思了。

重新回到淮海路,我的散步结束了。一个嘈杂的、繁华的上海又回到了我的视野。我觉得像是做了一场梦,又好像穿越了时空,从现在回到过去,又从过去回到了现在。原来上海还是有迷人情调的,这点上它并不比巴黎差。尽管也有许多不和谐处,但它毕竟是我的家乡,好比自己的家人,即使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也就原谅他了。只是希望再发展中不要丢掉原本美好的东西。

我比原来更喜欢上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