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曹植《洛神賦並序》

 高山仙人掌 2015-02-05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餘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穀,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株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岩之畔。乃援禦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禦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餘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囬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禦。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銷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徽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遝,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遊女。歎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於是越北址,過南岡。纖素領,囬清陽。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複形,禦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洛神賦》為曹植辭賦中的傑作,也是建安時代抒情小賦的代表作之一。全篇以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夢幻的境界,描寫一個神人戀愛、無從結合、終於含恨分離的故事,充滿著強烈的抒情氣息與傳奇意味。它以辭賦的形式將一個端莊秀麗的女子形象,刻劃得這樣生動傳神而又具有美的感染力,必然是有所感而發。所感何人何事,既不可確指,也不必去確指。


  《洛神賦》 曹植

  [洛神賦]並序 漢書音義,如淳曰: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為神。

  曹子建記曰: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囬與五官中郎將。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與食。黃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後玉鏤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已為郭後讒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賚植。植還,度轘轅,少許時,將息洛水上,思甄後。忽見女來,自雲:我本讬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席,懽情交集,豈常辭能具。為郭後以糠塞口,今被發,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爾!言訖,遂不復見所在。遣人獻珠於王,王答以玉珮,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後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黃初,文帝丕年號。京師,洛陽也。洛川,洛水之川也,洛水出洛山。濟,度也。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餘從京域言歸東藩。魏志曰:黃初三年,立植為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其年朝京師。又文紀曰:黃初三年,行幸許。又曰:四年三月,還雒陽宮。然京域謂雒陽,東蕃即鄄城。魏志及諸詩序並雲四年朝,此雲三年,誤。一雲魏志三年不言植朝,蓋魏志略也。背伊闕,越轘轅。伊闕、轘轅,已見東都賦。經通穀,陵景山。華延洛陽記曰:城南五十裏有大穀,舊名通穀。河南郡圖經曰:景山,緱氏縣南七裏。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蘅,杜蘅也。皋,澤也。嵩高山記曰:山上神芝。十洲記曰:鍾山仙家耕田種芝草。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岩之畔。乃援禦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陽林,一作楊林,地名,生多楊,因名之。移,變也。情思消散,如有所悅。未察,猶未的審所觀殊異。毛詩曰:彼何人斯。禦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原聞之。”

  餘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邊讓章華台賦曰:體迅輕鴻,榮曜春華。神女賦曰:婉若游龍乘雲翔。翩翩然若鴻雁之驚,婉婉然如游龍之升。榮曜秋菊,華茂春松。朱穆郁金賦曰:比光榮於秋菊,齊英茂於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囬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正曆曰:太陽,日也。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脩短合度。神女賦曰:襛不短,纖不長。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削成,已見魏都賦。登徒子好色賦曰:腰如束素。束素,約素,謂圓也。延頸秀項,皓質呈露。楚辭曰:小腰秀項若鮮卑。說文曰:項,頸也。司馬相如美人賦曰:皓質呈露。呈,見也。延、秀,皆長也。芳澤無加,鉛華弗禦。楚辭曰:粉白黛黑施芳澤。鉛華,粉也。博物志曰:燒鉛成胡粉。張平子定情賦曰:思在面為鉛華兮,患離塵而無光。雲髻瓘瓘,脩眉聯娟。毛詩曰:鬒發如雲。神女賦曰:眉聯娟以蛾揚。瓘瓘,高如雲也。脩,長曲而細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神女賦曰:眸子蜅其精朗。離騷曰:靨輔奇牙宜笑嘕。王逸曰:美人頰有靨輔也。權,兩頰。睞,旁視也。朅姿豔逸,儀靜體閑。神女賦曰:朅姿瑋態。又曰:志解泰而體閑。儀靜,安靜也。體閑,謂膚體閒暇也。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柔,弱也。綽,寬也。神女賦曰:骨法多奇,應君之相。應圖,應畫圖也。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璀粲,衣聲。山海經曰:沃人之國爰有璿瑰瑤碧。郭璞曰:名玉也。又曰:和山其上多瑤碧。毛詩曰: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毛萇曰:琚,佩玉名,音居。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司馬彪續漢書曰,太皇后花勝上為金鳳,以翡翠為毛羽,步搖貫白珠八。劉騊駼玄根賦曰:戴金翠,珥珠璣。劉熙釋名曰:皇后首飾曰副。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繁欽定情詩曰:何以消滯憂,足下雙遠遊。有此言,未詳其本。神女賦曰:動霧縠以徐步。綃,輕縠也。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

  “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芳藹,芳香晻藹也。楚辭曰:建雄虹之采旄。又曰:辛夷車兮結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爾雅曰:岸上曰滸。郭璞曰:厓上地也。毛詩曰:在河之滸。毛萇曰:滸,水厓也。漢書音義,應劭曰:瀨,水流沙上也。傅瓚曰:瀨,湍也。本草曰:黑芝一名玄芝。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懽兮,讬微波而通辭。毛詩曰:子無良媒。原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脩,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要,屈也。佳人信脩整,習禮謂立德,明詩謂善言辭。古人指水為信,如有如白水之類也。珶,玉也,徒帝切。潛淵,謂所居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神仙傳曰:切仙一出遊於江濱,逢鄭交甫,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與之。交甫行數步,空懷無佩,女亦不見。爾雅曰:猶如麂,善登木。此獸性多疑慮,常居山中。忽聞有聲,則恐人來害之,每預上樹,久久無度複下,須臾又上。如此非一。故不決者稱猶焉。一曰:隴西俗謂犬子,隨人行,每預前,待人不得,又來迎候,故言猶豫也。狐之為獸,其性多疑,每渡冰行且聽且渡。故疑者稱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說文曰:靜,審也。韓詩曰:靜,貞也。申,展也。子建自防持也。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傍徨。謝靈運山居賦注曰:河靈,河伯也,東阿所謂洛靈。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陰去陽來也。邊讓章華台賦曰:縱輕軀以迅赴,若離鵠之失群。言如鶴鳥之立望。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椒塗、蘅薄,言芳香也。鬱烈,香氣之甚。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乃眾靈雜遝,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遊女。厲,急也。雜遝,眾貌。二妃已見上文。毛詩曰: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注:漢上游女,無求思者。歎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史記曰:四星在危南。匏瓜。牽牛為犧牲。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天官星占曰:匏瓜一名天雞,在河鼓東。牽牛一名天鼓,不與織女值者,陰陽不和。曹植九詠注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阮瑀止欲賦曰:傷匏瓜之無偶,悲織女之獨勤。俱有此言。然無匹之義,未詳其始。揚輕袿之猗靡兮,翳脩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革蔑>生塵。陵波而襪生塵,言神人異也。洛靈即神,而言若者,夫神萬靈之總稱,言若所以類彼,非謂此為非神也。淮南子曰:聖足行於水,無跡也;眾生行於霜,有跡也。說文曰:襪,足衣也。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神女賦曰:苞溫潤之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神女賦曰:吐芬芳其若蘭。華容婀娜,令我亡餐。張衡七辯曰:蝤齊之領,阿那宜顧。杜篤禊祝曰:懷李女使不餐。婀,烏可切。娜,奴可切。

  “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王逸楚辭注曰:屏翳,雨師名。虞喜志林曰:韋昭雲:屏翳,雷師。喜雲雨師,然說屏翳者雖多,並無明據。曹植詰洛文曰:河伯典澤,屏翳司風。植既皆為風師,不可引他說以非之。川後,河伯也,已見上文。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馮夷、女媧,並已見上文。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騰,升也。文魚有翅能飛,故使警乘。警,戒也。楚辭曰:文魚兮上瀨。又曰:將騰駕兮皆逝。玉鸞已見上文。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春秋命曆序曰:有神人右耳蒼色大肩,駕六龍出輔,號曰神農。儼,矜莊貌。春秋命曆序曰:人皇乘雲車出穀口。博物志曰:漢武帝好道,西王母七月七日漏七刻,王母乘紫雲車來。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

  “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囬清陽。北海魚非洛川所有,然神仙之川亦有。爾雅曰:水中渚曰沚。孔安國尚書注曰:山脊曰岡。毛詩曰:領如蝤蠐。又曰:有美一人,清陽婉兮。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盛年,謂少壯之時不能得當君王之意。此言微感甄後之情。楚辭曰:{臨手}茹蕙以掩涕兮,沾予襟之浪浪。淚下貌。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良會,夫婦之道。鄉,猶方也。淮南子曰:禮豐不足以效愛。服虔通俗文曰:耳珠曰璫。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太陰,眾神之所居。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漢書音義,孟康曰:宵,化也。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楚辭曰:思舊故而想像。傅毅七激曰:無物可樂,顧望懷愁。冀靈體之複形,禦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霑繁霜而至曙。溯,逆流向上也。綿綿,密意也。毛詩曰:耿耿不寐。又曰:正月繁霜。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說文曰:騑,驂駕也。毛萇詩傳曰:騑騑,行不止之貌。廣雅曰:盤桓,不進也。


  作者簡註:

  曹植,公元一九二年至公元二三三年,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少有文才,善為詩文。三國魏傑出詩人。曹操第三子,封陳思王。因富才學,早年曾被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終因任性而行失寵。遭忌于兄丕。曹丕稱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屢遭貶爵和改換封地。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改為臨淄侯。二十五年,操死,丕廢漢稱帝,使就國。黃初二年(公元二二年),貶爵安鄉侯;改封耶城侯;三年,徙封東阿;四年,徙封雍丘王。太和元年(公元二二七年),丕死,曹睿即位,徙封浚儀;六年,封為陳王,鬱鬱而死。溢曰思,世稱“陳思王”。曹植曾幾次上書,希望能夠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願,最後憂鬱而死,年四十一歲。

  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時間。這時期的文學,以詩歌的成就最為顯著。有不少作品能從漢樂府民歌中吸取養料,反映出社會的動亂和人民流離失所的痛苦,體現了要求國家統一的願望,辭情慷慨,語言剛健。後人以“建安風骨”稱譽這些作品俊逸剛健的風格。但有些篇章表現了消極出世的思想。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創作,以曹丕即帝位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頗多抒發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之作,如《白馬篇》、《吸鯉篇》等,亦有少數關涉社會、反映動亂殘破現實的作品,如《送應氏》等,另有不少美邀遊、敘酣宴之什。後期作品,詩如《贈白馬王彪》、《野田黃雀行》、《七步詩》、《泰山梁甫行》,文如《求自試表》、《求通親親表》,賦如《洛神賦》等,或訴說骨肉相殘、屢遭疑忌之苦痛,或發抒有志不能施逞之悲憤,或申述己志,或憫惜世亂,多憂患之辭和慷慨之音;表現上亦趨向沉鬱內斂,多用比興寄託,愈見婉曲深入。其傳、文、賦兼工面俱美。文以表尤善,劉輜《文心雕龍·章表》有“獨冠群才”之稱。賦以《洛神賦》最著,代表建安辭賦創作最高成就。詩之成就更在文、賦之上。鐘峰《詩品》謂其“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集溢今古,卓爾不群”,推為“建安之傑”。為詩工於起調,講求辭藻華贍,造語精工,音韻自然和美,堪稱獨步;形式則以五言為主,對中國五言詩發展卓有貢獻,《詩品》譽其為“五言之冠冕”。原有集,已佚,宋人輯有《曹子建集》。生平事蹟見《三國志》卷一九。中華書局一九八零年出版《三曹資料彙編》,選錄歷代關於曹植及其詩文創作的資料。


  附录:

  “才高八斗”話曹植

  作者:樊靜

  曹植,曹操卞氏所生的第三個兒子(公元一九二年至公元二三二年),字子建。

  和曹丕一樣,曹植從小就隨父親東征北戰。他聰穎不群,十歲出頭的時候,就已經誦讀了幾十萬字的詩論及辭賦,還寫得一手好文章。在曹操擊敗勁敵袁紹並在鄴城建立自己根據地的時候,“生乎亂,長乎軍”的曹植已經十三歲了。再加上父親的有意栽培,文韜武略,他都表示出極大的興趣。

  定居鄴城以後,曹植有機會和眾多著名的文人學士切磋交流,眼界和文筆有了大的突破。一次,曹操檢閱曹植的文章,發現立論識見及筆墨功夫都十分神異,不能相信它竟會出自一個少年之手,就問:“不是請人代作的吧?”因為這個狂傲的魏王少子身邊,聚集了不少知識份子,請人代筆是有條件的。曹植見父親懷疑,急忙跪在地下囬答說:“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請人?”意思是說不信可以當面驗試,幹什麼要請人代筆。恰好銅雀台剛剛建成,於是曹操就招集諸子和文人學士們到臺上當場作賦,每人一篇。曹植拿起筆來一蹴而就,做得最快,也做得最好,曹操十分驚異。以後曹操每抓住機會出難題給曹植,曹植都能夠不帶猶豫,隨口應答,深得曹操的寵愛。

  一次,著名文人邯鄲淳從荊州來投奔曹操,曹操讓他去見曹植,曹植十分興奮,沐浴之後,披發袒胸地舞了幾個囬合,又背誦小說千言不止,接著他整頓衣冠,與邯鄲淳縱橫古今,侃侃而談,談罷宴飲,席上又是一番風流。邯鄲淳出來就對人說,曹植真是一個神人!所以當時人們盛傳曹植是“繡虎”,意思是說他文采斑瀾,獨領風騷,雄如虎王。

  能夠生長在帝王之家,即是曹植的有幸,又是他的不幸。他不自覺地陷入了一場王位繼承的角逐之中。即使曹植自己不與兄長曹丕爭奪王位,他的左右又何嘗不積極爭取?如此父寵,他的對手又豈肯與他善罷甘休?曹植以他出眾的才華和坦率的為人吸引了大批風流名士,其中的丁儀、丁翼兄弟常在曹操面前稱頌曹植,說他學識淵博,文采絕倫,天下的賢才君子,無不願意跟隨在他的旗幟下並為他獻身。曹操對此深以為是,曾當場表示:“吾欲立之為嗣,何如?”

  然而曹植生性自由,處事隨意,既不注意帝王形象的自我塑造,“不治威儀”,又“任性而行”,而且還“飲酒不節”。儘管曹操多次有意給他創造建功立業的鍛煉機會,但他到底還是缺少政治家應有的精明幹煉,幾件事情,都被他弄得一團糟糕,曹操逐漸對他失去信心;雪上加霜的是,曹丕工於心計,搞得曹植難以招架,以至多次弄出事情,最後,立曹植為太子的事不得不“悔而罷之”,曹植終失父寵“

  曹植有個哥哥曹彰,非常勇猛健壯,在立太子的問題上,是支持曹植的。曹操病危時,曾緊急約見曹彰,這時立曹丕為太子已經兩年了。曹彰趕到的時候,曹操已經去世。曹彰一到洛陽,就質問有關官員“先王璽綬安在?”一副興師問罪的架式。多虧曹植的極力勸阻,才避免了一場宗族內為爭奪皇權而進行的戰爭。

  歷史上有人說,曹植本來就是要讓天下給曹丕,所以政治上才不求進取,飲酒胡為;也有人說,曹植是不擇手段地爭奪皇位的人。現在,他究竟是什麼想法,已經不再重要,從對社會的影響以及個人的成敗得失來看,曹植的文學素養再高,也有個把出色的政治見解,但缺乏手段,還可以說是政治上的不成熟,導致令世人扼腕惋惜的慘敗也就是必然的了。這從其詩歌中所反映出的盲目政治熱情就可以看出。以其浪漫的氣質而言,隨便由曹丕謀取天下而惰於弄權相爭,還是符合其性格的。這倒也好,中國歷史上少了一個平常的政治家,畢竟多了一個遺響千年的文學家。

  長時間的太子之爭,影響了兄弟間的關係。曹丕並未對自己的兄弟以任何的溫情,而是加緊了對他們的報復和*。譬如那個勇武過人的曹彰,曹丕自然不會忘記,他把毒棗混進好棗中,暗中做了記號,約曹彰對奕的時候,自己只挑沒有毒的吃,最終害死了這個弟弟。

  父親死後;曹植的生活急轉直下,一直過得很壓抑。對於曹植,曹丕是很忌其才的。是呵,我曹丕多希望能夠象父親一樣,文韜武略,任我揮灑,偏偏有你子建在,文采勝我,又不識趣,一副狂傲不羈的樣子,讓我怎麼能甘心!一次,魏文帝曹丕命曹植在馬走百步之內,作四十字“死牛詩”一首,要寫出兩牛相鬥,敗牛落井而死,但又不能直寫“牛”、“井”、“死”,否則就要斬首。曹植畢竟是一代文豪,百步還沒有走完,詩已成就,詩中甚至包含了敗牛“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的字眼,流露出曹植憤恨不服的心態,令曹丕格外顧忌。不久,曹丕又以同樣的辦法,命曹植以“兄弟”為題,七步成詩。曹植不假思索,脫口吟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了,竟也有些不好意思。

  據說,曹植曾深愛著名士甄逸的女兒、政敵袁熙的妻子甄夫人,袁熙兵敗後,美麗的甄夫人被配給了曹丕,重情的曹植竟病倒了。不久,甄夫人去逝,曹丕把她生前用過的枕頭送給了曹植。睹物思人,曹植用自己全部的身心寫成了一篇《洛神賦》,描寫他與她的靈魂在洛水相會;晉朝大畫家顧愷之還據此畫了一幅洛神賦圖,現在我們還能夠看到。

  這些傳說幫助我們生動地記憶曹氏兄弟的性格形象。其實,曹植在他兄長曹丕、侄兒曹睿相繼稱帝期間直至四十一歲,也確實備受猜忌、排擠。曹丕即位後,即動手剪滅曹植的黨羽及其家屬。曹植眼看自己的朋友被殺,卻無力相救,內心十分淒苦,寫了篇《野田黃雀行》,把朋友比作網中的黃雀,恨自己手中沒有利劍,不能“拔劍削羅網”。曹植自己也兩次被“監國使者“告成死罪,”只是由於卞氏的干預和曹植的服罪,才免於死難。生活上被處處限制,真是想做個普通老百姓都不能夠了。

  曹睿即位後,曹植已不再為自己的生命擔憂,多次提出想見親人,當年的政治熱情再度激發,希望為國為民做一些事情。一些大臣也從鞏固曹魏政權的角度建議恢復曹植等諸王的待遇,曹睿只是點頭同意,但沒有真正理睬。曹植還要求撤銷對諸王的種種限制,曹窖也只是推矮說,這都不是國家規定的,是地方官吏的水準問題。短短的十一年間,曹植竟先後奉命搬了六次家,始終受到監督,親兄弟、好朋友都不允許往來。生活不能夠安定,抱負難得施展。他的詩歌,充滿了對曹丕等人及官場社會的憤懣之情,詩中對自己的不公遭遇,表現出苦悶、消極,鬱鬱難歡。四十一歲時,曹植病死在陳留這個地方。死後被諡為“思”,取意“追悔前過”、“思而能改”,被政府認定是犯有錯誤的人。

  曹植著述的數量和品質,可稱建安作家之最。現存曹植詩、文、賦約壹佰叁拾篇。前期以充滿豪情的《白馬篇》為代表詩作;後期典型詩作有《贈白馬王彪》,辭賦、散文名篇有《洛神賦》、《遷都賦》、《與吳季重書》、《與楊德祖書》等。曹植有許多被後人所稱道的警句,成為千古絕唱。他的作品別具一格,形式活潑,語言精煉,感情熾烈,妙趣橫生。

  曹植對後代文學影響巨大。唐代所看重的“漢魏鳳骨”,就首推曹植。杜甫也說過“子建文章壯”、“詩看子建親”的話。鐘嶸《詩品》說曹植“骨氣奇高,詞華茂”,人們也都稱他為“建安之傑”。就連自視才高從輕易贊許別人的謝靈運也說:天下文才不過一石,曹植獨佔八鬥,我謝某尚得一鬥,剩下一鬥,由天下文人共分。可見鐘嶸說曹植“卓爾不群”,其言不虛。

  落落校録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