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满分公式之说明文

 许愿真 2015-02-06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二、分类:事物说明文《苏州园林》、事理说明文《死海不死》

  三、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结构 上下、左右、前后、内外、远近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便于理解事理的内部联系 原因结果、整体局部、抽象具体、主观客观、特点用途、现象本质

  四、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引资料、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

  五、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六、说明文语言特点:

  科学性、准确性、简洁性、形象性

  第一类、说明方法及其特点

  (两列两比,下分引举、作诠释、摹状貌)

  1、列数字:准确具体。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最精确、科学、有说服力的依据。

  *用精确的数字说明了……(说明对象),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说明更加准确,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列图表:直观具体。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时需要列图表。

  *用图标形式说明事物,更浅显、明了的突出事物特征,使人一目了然。

  3、作比较:突出强调、易于理解,生动形象。

  *把……和……进行比较,更鲜明突出事物特征。“……比……”

  4、打比方:生动形象具体。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5、下定义:表明事物的本质特点。

  *用简明扼要科学的语言给……(对象)下定义,揭示了……(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使读者对……(对象)有明确的认识。“……是……,……叫做……”

  6、分类别:层次分明、调理清晰。

  *将(对象)分成了哪几类,具体解说了……(对象的特征),从而达到条理清楚,准确说明的作用。“一种……另一种……”

  7、引资料:引用文献资料,增强说服力。

  8、举例子:真实具体、深入浅出。列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有代表性的例子。“例如、如”

  9、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描写方法运用于说明文中。

  10、作诠释:下定义要求完整,作诠释是通俗易懂的说明。

  方法:

  判断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了说明对象及其什么特点

  注:……打比方:把……比作……

  作比较:把……和……作比较

  举例子:举了……(概括例子)的例子

  引资料:引用了……的资料

  第二类、材料照应

  用原文解释材料(已经连续中考了6年)

  1、对材料进行分层

  2、材料中的每一层意思都要在原文中找到一个或者几个照应点(一般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

  3、原文找到的照应句结合材料来答题

  新观点类:

  1、对材料分层,提取关键词

  2、在原文中找到材料关键词的照应点

  3、排除照应点,综合分析次奥利奥补充解释原文现象

  第三类、说明文语言类考题

  一、词句能否删换?为什么?

  (一)某词能不能删?为什么?

  1、不能

  2、结合全文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如果删了这个词会……(不能充分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4、所以不能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某两个词能否换?为什么?

  1、不能

  2、考虑词与其所在句子的搭配、考虑词与其所在句子内容上的联系、两词所在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两词所在句子与前后文内容的联系

  3、如果互换则不能充分说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4、所以不能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某句话能否删?为什么?

  1、不能

  2、承接上文……,与上文的逻辑关系、引出下文……,与下文的逻辑关系、上下文句的关系,过渡、因果、承接

  3、如果删了则不能充分说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4、所以不能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四)某两句能否换?为什么?

  1、不能

  2、A句与B句的内容相关、C句与D句的内容相关、B句与C句之间有承接、递进、过渡、因果、转折等关系

  3、如果换了则不能说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4、所以不能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词句段不能删换的理由

  (一)某词不能删的理由:

  1、这个词删了对后面句子有影响(失去句子成分、失去修饰词)导致语法、搭配、句意发生变化。

  2、删了对前面的句子有影响(解释说明、补充照应)

  3、这个词前后连接句子上有承接过渡作用

  4、如果删掉,这个词就不能充分说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某两个词不能换的理由:

  1、考虑词与其所在句子的搭配

  2、考虑词与其所在句子内容上的联系

  3、两词所在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4、两词所在句子与前后文内容的联系

  (三)某句不能删除的理由:

  1、承接上文……,与上文的逻辑关系

  2、引出下文……,与下文的逻辑关系

  3、上下文句的关系,过渡、因果、承接

  4、如果删去则不能充分说明被说明对象及其特点,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四)某两句话不能互换位置的几个理由:ABCD

  1、A句与B句的内容相关

  2、C句与D句的内容相关

  3、B句与C句之间有承接、递进、过渡、因果、转折等关系

  4、如果互换则不能充分表现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所以不能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四类、说明对象及特点

  一、判断:

  介绍事物哪些特点,哪些方法,哪些个角度来说明事物

  二、类型及答题:

  1、是文章中有足以概括特征、本质的语句,直接在文中搜索(段首或者段尾)。

  2、是文章中没有全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或者虽然有,但不集中,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

  注意:搜索题,做段落层次的划分,缩小搜索的范围,提高搜索的准确度

  第五类、说明层次(制作过程、制作流程)

  1、考虑已经给出的词组的规律:字数、相同词、关键词的位置等。

  2、对所限定的段落进行分层。

  3、提取每层关键词,按照规律进行组合后答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