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旭烽:传统文化要赢得青少年的心

 容得草堂 2015-02-06

王旭烽,女,国家一级作家,1955年2月生于浙江平湖,祖籍江苏徐州,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曾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工作;现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其代表作品《茶人三部曲》获1995年度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八五计划优秀长篇小说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主持人:那说到文化跟时代相结合,我们都知道三位老师可以说是浙江三张金名片,因为你们三位代表的是三种不同的文化,王老师代表的是茶文化;徐老师代表的是纸质文化;这位王老师代表的又是越剧文化,其实这三种文化对于当下来说,是三种传统文化。现在传统文化又该如何去赢得青少年的心呢?哪位老师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王旭烽:浙江的文化对于今天浙江如何提升,我觉得其实已经提到一个坐标了,当然这个提升是在比较当中。比如说是在世界格局当中,它是在中国的格局当中,那么也就是说已经涉及到地缘政治了,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我觉得浙江一些地理决定了一些人文的东西,浙江是像一个星型,差不多10万平方公里,也是比较均匀的,它各种各样的地理风貌都有,山、丘陵、盆地、海,都有,它体现在文化上就会变得非常丰富,文化的形状很多很丰富,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它很协调,它不是说大片的森林,一小片的水,它有一些山,有一些水,各种文明的生态都比较均匀,这也决定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使浙江的文化显得比较精致,比较和谐,的确地理会反馈到文化上来的。另外我们都知道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这样一种文明的传承,它如果说经历了七八千年始终没有中断的话,你刚才提到传统文化,我觉得我们不要以为传统文化就是过去,其实传统文化完全可以是今天的,在未来也是传统未来,要这样来认识文化。在这样的文化形态里,它永远有着当下的东西,如果它没有当下的东西,它在某一个历史阶段就灭亡了。它既然能够一直没有中断,中华文化五千年一直没有中断,不像古希腊、印度文明都中断过,我们一直没有中断。所以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里面,始终就有着当下的东西,这个当下的东西是不断吸收,不断吐故纳新的过程,它永远和当时当地形成一个非常好的互动。


我想这种文化就会体现在茶文化里面,这两天我也很高兴,我们做了几件比较大的事,就是茶文化的战略上,我们把它放到世界的坐标里,因为全世界2/3的人喝茶,有61个国家种茶,有100多个国家人们喝茶,但是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中国茶的故乡里面,浙江又是绿茶之都,中国60%、70%的绿茶是从我们浙江运输出去的。还有中国的十大名茶之首,龙井茶,就是在杭州。2014年在国内外唯一一所茶文化学院,我们做了一件很大的事,我们在塞尔维亚多瑙河建立了第一所以茶文化为背景的孔子学院,是在去年的5月。就在上个月,2014年12月我们又做了一件大事,我们把国家汉办茶文化推广基地给拿下来了。这个就是全中国唯一的茶文化基地,浙江省也是唯一的基地,就放在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


这个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要扩大茶文化的话,我们要有国际视野,我们不要仅仅在浙江省或者中国,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第一点,要有国际视野。第二,我觉得我们的文化为什么有时候对年轻人不能很好的接受,我觉得我们要重视,除了重视道之外,我们要重视戚和术,具体怎么传播,所以我提出一个口号,呈现化。比如说茶叶,我们过去就是讲茶叶怎么喝,其实茶叶怎么喝是不够的。你要讲茶的服装是怎样的,茶艺的冲泡是怎样的,茶的电影、戏剧、书,还有茶的各种各样的健康,这些东西都要呈现,都要让年轻人能够来参与。我觉得只要是能参与,他们就会喜欢,我去年11月份带着一个团到贝尔格莱德参加国际图书展,所有出版社里我们是最好的,总统、大使全到我们这儿来。为什么呢?他可以参与,可以教他怎么喝茶、怎么呼吸,他喜欢学的。我们今年会做很多活动,我会带团去美国、俄国,我们会做巡演,我们在做节气语茶,24节气,已经做完20套了,过几天又要去做。比如说一边写春联,一边喝茶,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话,应该说现在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喜欢喝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