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油价将引发油服行业洗牌潮

 haosunzhe 2015-02-07




文/罗佐县 谭云冬 侯燕明,中国石化报

2014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一路狂跌,目前已跌至50美元/桶且无反弹迹象。伴随着油价下行,各大石油公司纷纷勒紧腰带过紧日子,严格投资预算,控制投资总量,缩减大项目开支。随着石油公司的勘探开发业务在低油价时期的萎缩,与其业务高度相关的油服企业的日子似乎更不好过。数据显示,由于油价下行,以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为代表的油服公司股价大跌,而哈里伯顿收购贝克休斯一事更是“掀起千层浪”。

油服公司的新挑战

近日,世界排名第二的油服公司哈里伯顿以346亿美元并购了排名第三的贝克休斯,并购后贝克休斯的名字从此消失,新哈里伯顿年产值则达到518亿美元,员工达13.6万人。

低迷经济形势下大型石油公司控制投资总量,推迟长周期大项目投资,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油服行业带来的挑战是,其必须在降低服务费方面下功夫,否则面对众多的竞争者和“僧多粥少”的局面,有可能失去市场。

石油公司降本有很多途径,如裁员和成本管理等,但主要的着力点是事关成本管理的投资决策与战略调整,具体做法应是压低服务产品的价格,降低企业的成本与减轻现金流压力。

而油服公司就其业务属性看,属于依附型企业。一旦石油公司的主要业务大面积萎缩,油服公司的日子必然难过,因为其业务较单一,经营可退可进的弹性较小。从这一点看,油服公司的市场危机感应大于石油公司。

正因如此,在油价下跌与经济形势低迷时,油服公司有可能先于石油公司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这样似乎也不难理解哈里伯顿并购贝克休斯了。

油服领域的自救先锋

哈里伯顿在油服界享有盛名,其给自己的定位是能源行业服务的提供者。在这一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哈里伯顿虽然没有油气区块和产量,但却能大范围深入到油气领域的每一个环节,业务遍及全球。

2002年,哈里伯顿完成战略重组后,形成哈里伯顿能源服务集团和KBR集团。前者为世界范围内的油气上游客户提供广泛而细致的产品和服务;后者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能源行业的中游和下游,包括设计和建造液化天然气(LNG)厂、炼制与加工厂、生产设施、陆上和海底管线等。此外,除油气行业外,哈里伯顿还从事非能源领域的工程建设。

贝克休斯同样是油服领域的佼佼者,其业务主要是为全球石油开发和加工工业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旗下7家油服公司的主要产品和服务涵盖钻井和地层评价、完井服务、生产管理和企业生产问题解决方案等领域。合并前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分别是规模仅次于斯伦贝谢的全球第二和第三大油田服务商,合并后的新哈里伯顿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油田服务商,进入新发展阶段。

新哈里伯顿资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由于有了贝克休斯的加盟,新哈里伯顿在全球油服领域的服务网络将大范围延伸,业务将遍及80多个国家,在北美的优势可能更明显。合并还有利于两家公司实现技术与管理优势互补,提升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如贝克休斯在老油井稳产、采油工具和化学压裂液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哈里伯顿在压力泵技术领域有特长,合并后新公司的市场业务份额必将因技术优势的集成而大幅提升。

从竞争角度看,新哈里伯顿将对竞争对手造成巨大的冲击,其在美国的业务规模和利润将超过斯伦贝谢。有研究机构称,新哈里伯顿将给那些为大型石油公司提供服务的中小油服公司带来致命打击,因为其在成本削减和资源整合方面更具优势,而中小油服公司一般不具有在全球油服领域广撒网的资金实力,技术服务领域也不够宽泛。

有机构称,此番哈里伯顿对贝克休斯的并购金额之大在油气并购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全球油气并购自1995年来只有11宗交易的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而这次的并购金额超过300亿美元。目前业界对油价走势持下行认识的观点颇流行,若这一预测成真,油服市场可能出现资金实力弱、规模小,以及技术实力不强的油服公司破产或被兼并的市场结构调整浪潮。

低油价时期能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将是那些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油服公司,如斯伦贝谢和哈里伯顿等。而哈里伯顿并购贝克休斯的主要目的应是,希望通过低油价时期企业业务的协同效应降低成本,为企业和股东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

油服并购的技术整合效应

贝克休斯几乎一半的经营收入来自北美,哈里伯顿在该地区的收入甚至更高(占2014年收入的54%),而斯伦贝谢2/3的权重则在国际市场。在北美,哈里伯顿比斯伦贝谢的市场占有量更大,此次并购将使新哈里伯顿成为北美地区的主导力量。2013年,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在北美的收入总和为261亿美元,几乎是斯伦贝谢139亿美元的两倍。斯伦贝谢仍将是北美以外最大的服务商,但新哈里伯顿的规模将缩小与它的差距。

在北美油气关键增长领域,哈里伯顿已是大型压力泵市场的主导,与贝克休斯的业务合并后,市场份额将高达40%,操控美国陆上250亿美元的压裂市场。另外,合并也给哈里伯顿带来了提高老井生产的关键技术。

这次收购将为哈里伯顿进入越来越多的人工举升和化学技术领域提供切入点,因为贝克休斯在这方面比较领先。在钻探和完井方面,贝克休斯的井下工具、钻头和设备可帮助扩大哈里伯顿的产品服务范围。或许要不了多久,就可以看到新哈里伯顿能提供一套全面的产品,这对油气行业很有吸引力。

油服企业的资源整合

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的并购交易将对油服行业和油气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新哈里伯顿将成为油服行业主导者斯伦贝谢的重量级竞争对手。哈里伯顿与贝克休斯2013年的收益约是斯伦贝谢的一半,员工人数为13.6万,而斯伦贝谢的员工人数则为12.3万。油服公司劳动强度根据细分市场和地区重点不同而有别,但伍德麦肯锡的研究表明,新哈里伯顿的业务或许会更有空间效率。在经济衰退期间,成本节约有助于提高收益和稳定公司的财务现金流。

从技术层面看,哈里伯顿并购贝克休斯的最大影响可能是在北美市场。合并的协同效应将通过交易而实现,使新公司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服务。对较小的油服公司而言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但一些较大的油服公司如威德福反而可能从中受益,因为其将成为行业第三。尽管威德福最近的交易一直在剥离而不是研发和收购,但其也可能考虑合并或收购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目前,斯伦贝谢仍是油服领域最大的公司,而新哈里伯顿基于抢占市场份额和提高市场地位将发起更多激烈的争夺。斯伦贝谢的优势是由其主导全球技术优势和规模来支撑和推动的,而新哈里伯顿的出现将使其控制的很多关键市场竞争升温,包括北美和深水领域。伍德麦肯锡分析报告认为,新哈里伯顿的出现引起的竞争效应将有助于加快技术进步,控制油气生产和开发成本。但对斯伦贝谢的冲击到底有多大,目前不能简单下结论。正如斯伦贝谢宣称的那样,他们的股票并没有受到并购事件的影响。

新哈里伯顿的登台对中小油服企业来说是“噩耗”,但能否对号称“油服老大”的斯伦贝谢形成较大冲击尚难预料。一种普遍的观点是,哈里伯顿并购贝克休斯是为对抗斯伦贝谢。但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因为竞争在新哈里伯顿形成前就已存在。新哈里伯顿虽然规模扩大了,但合并之初这一规模的扩大应是合并双方原有资产及业务的叠加,充其量是“1+1=2”的效应。至于合并后的整合效应或者说决策者期待的“1+1>2”的效果能否显现尚需时间验证。另外,斯伦贝谢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有不俗的竞争实力,面对新哈里伯顿的到来,估计其在决策和管理思路上也不会无动于衷。

就全球层面看,新哈里伯顿的规模也仅是斯伦贝谢的一半,规模优势并不明显,所以也不排除斯伦贝谢在低油价时期收购资产质量较优的中小油服公司以整合资源的可能。

油服行业或将大洗牌

哈里伯顿与贝克休斯的联合可能意味着整个油服行业大整合的开始,而谈到油服大整合是无法回避美国的。因为其是近年来全球油气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对技术服务的需求更大,而页岩油气产量的增长有不少油服公司的贡献。

有数据显示,页岩油气革命爆发以来,全球油气交易主要发生在北美,近几年的北美油气交易总量占全球油气交易总量的60%以上。若油价低迷现象持续下去,北美油服行业整合的趋势和力度估计会有所加大,特别是在页岩油气主阵地的美国。

如今北美页岩油气产业正经历低油价的冲击,已出现部分企业申请破产的消息,发展环境变化对油服行业的要求应会更苛刻。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估计,2015年油价将继续低迷,美国的页岩油气产量还会增长,其中页岩油产量将增长70万桶/日。从2015年1月的数据看,美国七大页岩油气主产区产量均保持增长,低油价并未使其停滞。北美若要保持页岩油气产量增长,需要建立在并购和交易基础上的资源整合机制的支持。如果并购交易能持续下去,油服公司之间的兼并整合自然少不了。

伍德麦肯锡以美国的页岩油气开发为例,对油服市场的降价幅度进行了量化分析。认为在当前的低油价水平,油服公司若想避免生产设备和人员的闲置,至少需要降低技术服务价格的15%~20%,而油服行业做到这一点还是有可能的。

许多油服公司已开始和生产商联合行动。个别企业甚至表示,借助服务费用的下降,2015年在巴肯页岩区的钻井成本能下降35%。从概率上看,美国有大量油服公司活跃在非常规油气领域,不可能所有的油服公司都能有效降低成本以应对低油价的冲击,一定会有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败下阵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被淘汰企业的资产将流向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实现重新配置,完成整个行业优胜劣汰的流程,这就是并购交易的现实道理。

北美活跃的油气交易与并购是美国能源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油气领域起作用的主要形式,大量油服公司的参与是北美页岩油气产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的发展模式也催生了行业的竞争效应,成为行业发展引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页岩油气产量若不想在2015年下滑,须继续借助美国油气并购市场之力,以保持其蓬勃发展态势。若无并购潮起,或许页岩油气革命将无法延续。

结合美国页岩油气产业的发展现状,综合考虑伍德麦肯锡等分析机构的预测观点和认识,2015年美国的油气并购,特别是页岩油气交易中除生产商之间的资产交易外,技术服务类的交易或将占有很大比例。

哈里伯顿并购贝克休斯事件,以及北美油服行业并购趋势都是点上的分析,仅针对一个案例或一个地区,若延伸到全球层面看,情形应该比较类似。总之,低油价来临时,油服行业的重新洗牌或将不可避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