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度假海南(卅二)----浮栗泂酌赏琼园

 pengxq书斋 2015-02-08

度假海南(卅二)----浮栗泂酌赏琼园

(2011-12-24 08:20:23)

度假海南(卅二)----浮栗泂酌赏琼园

   

 

过东坡书院,从苏公祠的左边走过一个雅致的满月形小门,便是面积近10亩的琼园,琼园是民国四年(1915)扩建五公祠时增辟的一组园林古迹群。

 

 

琼园两两字取南溟奇甸,琼台胜境之意。园内园内绿树成荫,气氛静谧,有浮粟泉、酌亭、浮粟亭、洗心轩、游仙洞等东坡遗迹。

 

 

浮粟泉又叫苏泉、苏井、东坡井是苏东坡在五公祠留存遗迹及之一。从这些名字可以想象,历朝历代,人们竟不知如何表达对东坡的爱戴,只能拼命给他留下的这眼泉取一个又个亲亲热热的名字,就如对待自己心爱的哪位,心底里不知藏着多少给她的昵称。

 

 

北宋绍圣四年(1097),苏东坡来琼时,借寓金粟庵,看到当地居民饮用浑浊的河水,经过观察发现此处有地下泉,便教导当地百姓掘井之法,并亲自指凿双泉,一泉曰金粟,一泉曰浮粟。

 

 

由于泉水甘甜清洌,水源旺盛,几百年来从不干涸,水面常浮小泡,类似粟粒,因此汲者常满。民国初金粟泉被毁,仅余下浮粟泉。

乾隆五十八年六月,琼州郡守叶汝兰品饮该泉后,感觉水质甚佳,便挥毫题书浮粟泉三字嵌于泉眼近旁壁间。寓意为水源旺盛,五谷丰登。

 

 

浮粟泉两侧有清著名金石家汪垢篆书对联粟飞藻思,云散清钤 镶刻其旁,字体几近钟鼎,极其古朴文雅。

后又有人在浮粟泉匾下增刻了神龙两字,惜乎该匾在文革期间被毁。

泉边怀古由衷敬佩古人的雅致,经这一联一匾的装饰,似乎从东坡井流出的不再是泉水,而是汩汩细流、源远流长的典雅淳厚中国文化,从900流淌到了今天,然后还要一直流向900年以后。

 

 

浮粟泉如今已变成了3井相连,据说最上面的一井是泉眼,中间是过滤池,下方才是取水口。史料上说,900年来,此泉一直水源充足,且不溢不竭;有时天大旱,当地官员还到泉边求雨。

浮粟泉历经近千年沧桑,从不枯渴,不论大旱或大涝水位都保持现状不变。传说取水之人在井旁用脚一跺,井底如果源源不断的冒出水泡,那么来年一定会财源滚滚,生活蒸蒸日上。

 

 

解放前,海府地区的财主和商人到除夕都会到此踏上几脚,祈求来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并雇用人力或牛车把该水拉回家饮用。该水经化验属矿泉水,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

 

 

浮粟泉清澈透亮,味道甘爽。用它泡茶,香醇无比,素有海南第一泉美称。现在看到的浮粟泉,是在1793年改建的方形古井,井中泉水仍清澈见底,但已不见泉水喷涌。

 

 

泂酌亭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因苏东坡指凿双泉而建。当时的琼州郡守承议朗陆公品浮粟泉水后,赞其水味甘甜,便在井泉旁亭,并常邀朋呼友在亭上品茗赋诗。

元符三年(1100)六月苏东坡居儋三年后遇赦北途中再借寓此地时,陆公邀请苏公在亭上品茗,苏公应陆公之求,欣然命笔为其亭题名为酌亭 即席写了《酌亭诗并叙》。

 

 

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丁丑岁六月,予南迁过琼,得双泉之甘于城东北隅,以告其人。自是汲者常满,泉相去咫尺而味异。庚辰岁六月十七日,迁于合浦,复过之。太守承议郎陆公求泉上之亭名与诗,名之曰泂酌。其诗曰:泂酌彼两泉,挹彼注兹。一瓶之中,有渑有淄。以瀹以烹,众喊莫齐。自江徂海,浩然无私。岂弟君子,江海是仪。既味我泉,亦哜我诗。

 

 

明朝该亭被毁,清乾隆年间,琼州学使翁方纲在原址重建,同治八年(1869),郡守戴肇辰又整修该亭。现在的泂酌亭基本上保留了清代修建时的风格。清代海南学者王国宪重刻的《泂酌亭诗并叙》现陈列在五公祠碑廊里。

 

 

泂酌亭在经过历代的重修之后,已经被改建成一座厢房,除了门上仍有泂酌亭三字外,再也看不到一丝亭子的影子。

泂酌亭内四面墙上常年陈列着苏东坡墨迹展,其实只是一些今人描摹的东坡书法小品手札。

 

 

苏轼擅长行楷,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存世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代表作,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的书法特点是用墨丰腴,结字扁平,横轻竖重,笔画舒展。轻重错落,大小悬殊。温良敦厚、妩媚天真。媚中带骨、如棉裹铁

然而在这些低劣的摹品中,很难体会苏公书法的精妙。

 

 

明万历四十年(1612),为纪念苏公双泉造福桑梓乡里,在浮粟泉北面又建粟泉亭

粟泉历代均有重修,现在的粟泉亭系民国四年(1915)重建。粟泉亭在清代被列为八景之一的苏亭蘸翠

 

 

因何修建粟泉亭有这样的传说:明万历四十年的一天,琼州郡守翁汝遇率郡城官民在金粟庵祷雨,祷雨事完,作稍事休息。

 

 

翁汝遇便到浮粟泉中取水解渴,并赞其水甘美,突然间雷电交加,天降大雨,翁汝遇认为是浮粟神龙显灵保佑,喜降甘霖,便决定在浮粟泉北角坡上建亭以志纪念。

 

 

施工时掘得一砖,上刻有诗云泄尽先天秘,再修来世身,若思逢故友,二姓草头人。旁落东坡行书款,翁汝遇觉得此事甚为奇异,便把砖刻揣回收藏。

 

 

据考该诗是苏东坡初到琼时,借寓金粟庵时写的,由于当时他初来乍到,面对生疏的环境和生活的困境,因而产生了佛家的思想,认为他会客死海南,于是写了这首诗,埋在该处,好让后人知道他的不幸遭遇。

 

 

在浮粟泉的上方洗心轩建于民国四年(1915),是一间亭榭式的古建筑,四周辟廊。红墙绿瓦,美观雅致,别具一格。

 

 

正门走廊园柱悬挂朱为潮主持修建洗心轩时撰写的篆书楹联。联语意义深远,耐人寻味:一水可曾将耳染,纤尘绝无上心来

 

 

据传朱为潮修建琼园时,应如何规划,同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他对此拿不定主意。有一天他亲率同僚到实地勘察地形,众官又为此争论不休,加上正是酷热的响午时分,使得他烦躁不已。

 

 

这时他走到浮粟泉边,叫随从取水止渴,并用泉水洗脸清热,突然间他感到大脑豁然一亮,琼园的规划在大脑中已清晰成形。他便决定在琼园建一中心建筑,并为之命名为洗心轩”。

 

 

以此告诉后人,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到此游一游,喝上一口清心爽口的浮粟泉水,心中所有的烦恼与杂念将远离而去。洗心轩解放后有重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民国期间的建筑风格。

 

 

洗心轩内现为五公祠珍藏碑拓展,展品有东坡笠屐图,苏文忠公像等珍贵拓片。

 

 

洗心轩的下方有一座游仙洞,造型精巧,独具匠心。是用海南火山岩垒砌而成的人工假山,它根据民间传说而建。

 

 

据说宋朝年间有一道士,自幼出家修道,修炼多年,总不能成仙得道。有一天,他在梦中见到一神仙点化说:大海中有一神龟,在你垂暮之年访得此龟,并在其首坐化,定能成仙。醒后,他苦思不解其意,便决定外出云游寻访。

 

 

苦经十多年,踏遍了东南沿海,总悟不到梦境中的神龟。有一天他来到雷州,听说苏东坡被贬在海南,便决定到岛上游一游,顺便结识和请教于这位大学者。

 

 

当他踏上这块神奇的荒岛时,他顿然一悟,海南的地形正酷似他梦中的神龟,于是他便到儋州拜访苏东坡,请教龟首在何处,经过几个月的交往,这位道士为苏东坡的博学所折服,而苏东坡也深被这位道士的精神与决心所感动,于是便告诉他说:琼州地形似神龟,郡城琼山是龟首。

 

 

道士辞别了苏东坡来到琼山探访他梦中的龟首,几经周折他终于发现了现在的五公祠正是他魂牵梦迥要找寻的地方,于是他便在游仙洞这地方结茅苦修,他的意志与决心感动了玉皇大帝,一天玉皇大帝派来了一位神仙把他引接到天界授予了神位。

 

 

因为这位道士是在此得道成仙,神游而去,为纪念这位道士坚韧不拨的意志,民国四年朱为潮便在此建起了这座假山,并命名为游仙洞

 

 

在苏公祠的旁边,还有两伏波祠和拜亭,是海南较早的古迹之一。海南最早建伏波庙是在宋朝,明万历四十五年琼州副使戴熹又在府城西演武亭建汉二伏波祠。

 

 

清光绪十五年朱采主持修建五公祠时,把汉二伏波祠迁建在五公祠内,并改名为两伏波祠,同时增建了拜亭。

一九八三年老一辈革命家廖沫沙同志在参观五公祠时,适逢两伏波祠重修竣工,应邀欣然为祠名题匾。

 

 

两伏波祠大门两边联曰:两汉将军辅国丰功昭万古;二朝人物安民大德耀千秋。

现在看到的是重修后的两伏波祠,理应崇祀的是西汉前伏波将军邳离侯路博德和东汉的后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

 

 

路博德,汉代西河平周人,西汉汉武帝时期的伏波大将军。公元前110年,武帝令路博德为伏波将军,领军出桂阳(湖南郴县),下湟水征伐南越叛乱,得海南岛。并在此建立珠崖,儋耳两郡,海南的设郡标志着海南从此正式列入中国的版图,开始了封建中央集权对海南直接管理。

 

 

马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扶风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初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信任。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然而现在的祠内却仅有《海口史迹》摄影展,展出的100张图片均由海南省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黄一冰拍摄。

 

 

海口这个我国最南端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椰树、沙滩、大海、蓝天等自然美景外,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然而,生活在海口城区里,除了丘浚故居、海瑞墓、五公祠、秀英炮台、一大会址等等我们所熟悉的古迹外,很难看到,也很难留意到海口大量历史遗迹的存在。

 

 

为此,黄一冰利用节假日,通过镜头将散落在海口城市周边、古村角落的历史遗迹收入镜头,将它们一点点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他走遍海口的城市和乡村,用摄影人的眼光捕捉、记录生活在达士巷古道两边、丘浚故居旁、府城鼓楼下、府城古城墙周边、海口骑楼老街区周边的角角落落……,历史遗迹现状、百姓民俗风情和生活现状等,展现的海口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现代人与遗迹相互依存的画面。

 

 

散落在各个角落的历史遗迹非常丰富,尽管大部分文物古迹都在文革中遭到破坏,但许多历史印迹仍被很好保留,有些还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残破不堪的鼓楼、村头古榕树下的石碑,古巷里的古井、被砸毁的石牌坊构建等等,每一个遗迹都在讲述一个关于老海口的历史故事。

 

 

然而,在繁华的都市里,大部分古老而传统的建筑被新建的高楼大厦所取代,海口的一些历史印记在慢慢消失,一些关于历史的记忆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有许多被弃荒野的历史文物遭受到损坏和丢失。

 

 

两伏波祠前面是造型古朴的拜亭,亭里竖立着宋徽宗赵佶御笔御制的《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石刻碑,其瘦金体书法刚劲清秀,对研究书法和研究道家学说都有重要价值。

 

 

这块保存800多年的教主道君皇帝宣和御碑,字迹涣漫得已然难以辨认,已经无从欣赏到这位风流皇帝的书法。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是海南现存的最古老的碑刻,在全国也是为数不多的文物珍品。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

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

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

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分享:

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